当前位置:首页 >
=== 都昌城区高清地图 ===
=== 都昌县资讯概况 ===
历史上其它都昌县:秦置都昌县(在今山东昌邑市第一中学、昌邑师范、市人民医院、市检察院驻地,北城墙在现检察院北侧,南城墙在市人民医院.),属胶东郡。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封功臣朱轸为都昌侯,都昌称国,历经五世,国除为县。汉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置北海郡,都昌属之。东汉初为县,仍属北海郡。建武二十八年(公元52年),郡更名为国,都昌县遂属北海国。三国时期属北海郡(魏地)。晋初属齐郡,后仍归北海郡。怀帝永嘉之乱,都昌被废。北魏复置都昌县,属青州北海郡。北齐都昌徙昌乐境,改属高阳郡。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废。
县情综说:都昌县是九江市辖县,北邻彭(泽)湖(口)而列长江之南,西界星子而居庐山之东,东交鄱阳,南望永修、新建、南昌、余干而傍鄱阳湖烟波浩淼处,峰峦叠秀于绿水上,田园阡陌,凝翠载红,点缀其间。牧童笛晨,渔舟唱晚,古往今来,曾吸引无数骚人墨客驻足忘返。谢灵运、李白等古代著名诗人,都为之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宋朝大文豪苏轼诗曰“鄱阳湖上都昌县,灯火楼台一万家;水隔南山人不渡,东风吹老碧桃花”。黄庭坚更是赞叹这片土地有如“李成、范宽得意图画”。据考古发掘,商代,都昌人的祖先即在这片土地上渔猎耕耘,休养生息。至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县枭阳。然沧海桑田,随古彭蠡泽南移,千里沃野渐成万顷碧波,古县枭阳遂废于南朝宋武帝永初二年(421年)。唐武德五年(622年),复置县都昌,于是,“沉枭阳,浮都昌”的故事相传至今。都昌素称鱼米之乡,占县域近一半的浩瀚水域,水产资源丰富,仅鱼类达12目25科118个品种,尤为盛产鲤、鲫、鳊、鳜、鲢,特产有银鱼、青虾、珍珠、河蟹。都昌地处中亚热带北部,光照充足,雨量丰沛,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造就了水稻、棉花、油菜、红薯、大蒜、药材等经济作物生长的天然环境。全县植被丰富。境西北滨湖沙山产蔓荆子,为散风热、清头目之良药,质优名冠全国,以致中医处方常以“都荆子”作蔓荆别称。地下资源也很雄厚,享誉长江南北之都昌硅砂,蓄量达400亿吨,水涤风磨,天然造化,为精密铸造上乘型砂,被国家定为江南型砂基地。其它矿产,如钨、钼、钒、石煤、瓷土、石英及各色花岗石,蓄量之硕,均令智者留恋。晋陶侃,虽居长沙公高位,仍清廉俭仆,珍时惜物,留下“竹头木屑”典故百世流芳;北宋刘琦,驰骋中原,辱死不南,曾为宋学者以抗金十将之首载入青史;南宋末左丞相江万里,舍生取义,捐躯报国,与其弟子文天祥同令国人崇仰,所语“君子只知有是非,不知有利害”,更成为后世做人警句;元初杜可用,不畏统治者残暴,揭竿而起,成为中国元代第一位农民起义领袖;同代陈皓,则以“前圣继天立极之道,莫大于礼;后圣垂世立教之书,莫先于礼”,弘扬宋理学家、县人黄灏,冯去非等研究成果,皓首释经,闭户课徒,著《礼记集说》,垂名于中国教育家之林。都昌人在对景德镇瓷业的开发上,筚路蓝缕,从水的世界走向火的王国,至清代,即已形成景德镇“十里长街半窑户,迎来随路唤都昌”。他们带去鄱阳湖的全部灵气和活力,把拙雅古朴的陶瓷器具,变成了精美绝伦的艺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工农运动如火如荼,参加农民协会者达10万之众,居全省首,并最早在江西提出武装民众主张;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开始后,都昌人不畏白色恐怖的腥风血雨,前赴后继地投入到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为创建红10军和赣东北(闽浙赣)苏维埃政权,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红军主力北上后,又以绵绵武山为依托,坚持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并成为江西保存革命武装最多的县份之一。建国后,都昌人历五十载披荆斩棘,兴水利,修公路,搞绿化,架电网,建城镇,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口民族:都昌县人口自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有记载始,至清同治八年(1869年)基本呈递增趋势。洪武二十四年全县只有38919人,清道光元年(1821年),全县人口已逾50万之众,至同治八年高达599852人,为历史上有据可查之人口最多年份。民国时期,战乱频繁,灾荒连年,瘟疫肆行,县内人口较清末锐减。民国38年(1949年)2月统计,都昌仅201980人。建国后,人民生活安定,人口逐年递增,到1989年底全县人口602079人,至1998年全县人口达661554人。1999年全县出生人口10369人,出生率15.39‰,死亡人口2331人,死亡率为3.46‰;全年净增人口8038人,自然增长率11.93‰,比上年上升2.22个百分点。年末全县总人口678880人。其中农业人口614696人,占90.55%,非农人口64184人,占9.45%。平均每户家庭人口4.33人。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0 中国市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