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酒泉市区高清地图 ===
=== 酒泉市资讯概况 ===
酒泉夜光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品————夜光杯,产于酒泉,驰名中外。酒泉夜光杯是一种用玉琢成的名贵饮酒器皿。当把美酒置于杯中,放在月光下,杯中就会闪闪发亮,夜光杯由此而得名。据《十洲记》记载,周穆王时,西域向朝廷进献夜光杯常满杯,杯是白玉之精,记述了西域夜光杯的特色。酒泉夜光杯的形成至少在唐代就已有之。制作夜光杯的玉料采自距酒泉城百余公里的祁连山中。俗称中式夜光杯,其历史悠久,名驰千秋。杯体浑圆深沉、古朴典雅,造型独特,象征着中华民族朴实、大方的性格,与祁连山的古松纹相配,更其传神。
历史沿革:酒泉地区是我国西部土地开发利用最早的区域之一。先秦时,这里称西戎地、西羌地、匈奴右地及西部、西方、河西三危地等。秦汉以前,上古为羌戎所居,羌、戎为这里土著居民,羌族指月支,乌孙即“戎”的转音。三危地与三危山有很大区别,三危山是敦煌一带的一座山体,三危地则是以三危山而得名的一个广大地名,包括今新疆罗布泊以东、蔬勒河以西地域,不局限于以后所称的州、郡区划范围。由此看出三危地并不包括今酒泉市。实际上,最早乌孙原住张掖以西靠祁连山一带,月氏住张掖以东河西地区,到奴隶社会阶段,整个河西方被月氏独占。到汉文帝前元四年(前176年),匈奴迫月氏大部分退出河西,迁徙到伊梨河上游一带,征服了那里的塞种人,留居下来,史称“大月氏”,而留在敦煌、祁连间的,史称“小月氏”。自此,直到西汉中期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五十多年间,酒泉一带为匈奴族驻牧地,故又称匈奴右地。元狩二年(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进军河西,这年秋天打垮了浑邪王,把匈奴残部追逐到玉门关外,西汉王朝交中原几十万人迁来河西酒泉等地居耕,于是这里的文明昌盛开始了新的一页。距今2109年前的西汉中期,酒泉以“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此时,汉朝设立酒泉郡,就是以泉名为郡名的。而《汉书.武帝纪》载,“元鼎六年”(前111年)可能是设置敦煌县的时间,而不是置郡的时间,因此,不能把置敦煌县的时间定为建郡的时间。不过酒泉县与酒泉郡却同时建于西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当时不叫酒泉县而称“禄福县”,为郡的驻地。直到西晋惠帝元康五年(公元295年),改禄福为“福禄”。唐高祖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始置酒泉县,肃州的名称开始应用。从西汉设置酒泉郡,到北魏太延元年(公元435年),均称酒泉郡,长官称太守,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改酒泉镇长官称镇军,仁寿二年(公元602年)起,撤郡,仅存州、县两级,改酒泉镇为肃州,州的长官为剌史。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酒泉地方属吐蕃(中国古代藏族政权名称),并建“肃州千户府”,至唐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2年)的88年中,均被吐蕃所据。唐末至五代(公元907-960年)酒泉属回鹘(最早居牧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宋(公元960-1279年)时,酒泉归西夏(羌族中的一支,称西夏国),西夏败亡后,酒泉归蒙古,公元1271年蒙古改国号为元(公元1271-1368年),设肃州路,长官称“达鲁花赤”。明代(公元1368-1644年),置肃州卫,长官称“指挥使”。清代(公元1644-1911年),改置为肃州直隶州,设知州。中华民国(1911-1949年),于1912年置安肃道,设道尹,公元1927年改尹为“行政长”。公元1936年改设为甘肃省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长官为专员。1949年酒泉解放,置酒泉专区,设专员至今。据考古资料和文化遗存、文字记载,古代酒泉,林木茂密,草地广布,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定居,畜牧业已很发达,并有了原始的农业和纺织业生产。优越的地理环境,富饶的自然资源,为这块肥美的土地较早地被人们开发利用提供了必要而有利的条件。1963年在今敦煌市古董滩以北就采集到属石器时代的石刀、石斧各一件,1975年在杨家桥乡鸣山村发现石器,1979年在玉门关马圈湾烽燧遗址出土新石器朝代陶罐和陶钵各一件。经考古鉴定,和玉门火烧沟文化同属一类。足以证明,最早在新石器时代(上古为羌戎所居之地),这里已具有一定的农业生产水平,并且发展了手工制陶业和畜牧业。今酒泉市境内的马营河、丰乐河、讨赖河流域,早在4300年-2500年前后,就有人类集聚。目前,在今酒泉市20多个乡、镇中,有17个乡、镇范围内都有先民的业绩遗存。在下河清白疙瘩,安西的甜水井,敦煌的玉门关等处,多次发现汉代屯田遗址,其沟渠、田埂遗迹,至今清晰可见。《史记﹒大宛传》记,公元前101年贰师将军李广利,西征大宛,兵至敦煌,往来二岁,“岁余而出敦煌者六万人”,试想如果当时敦煌农业不发达,这些军需粮秣的筹集供应是无法实现的。可以肯定,西汉的酒泉、敦煌一带,不仅是集结军队和出兵的前哨阵地,而且是中国西部区域开发的基地。
社会经济:酒泉境内山地、平原盆地、河谷、沙漠、戈壁、沼泽、冰川等多种地貌相间,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复杂,地理景观多样,地域差异明显,许多地方不仅是举世瞩目的自然科学上的深奥区,而且为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交通便利,民航事业发展快,兰新铁路、甘新公路、兰新航线纵贯全境,有公路主干线和一般干线137条。县乡道路通车里程3000多公里,各乡镇和90%以上村组都通了车。市场条件好,城乡102万人口中,城市人口60多万,加上中央和省属大企业、部队较多,是农副产品销售的重要市场。更为重要的是酒泉地处古丝绸之路的西部枢纽位置,是祖国中部通往新疆、青海、内蒙、西藏的陆路要冲,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毗邻,发展贸易前景广阔。随着欧亚大陆桥的贯通,兰州至阿拉木图铁路的通车,西北对外贸易口岸和马鬃山中岸的建立,给酒泉地区和酒泉市直接发展对外贸易带来新的机遇。酒泉市是全区的政治经济信息中心,交通邮电通讯枢纽,市域城镇格局基本形成,经济文化,信息系统已逐步建立,各种基础设施齐全。能够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酒泉历史悠久,早在四千年前就有人类定居,其文化为中原土著文化的延续。几千年来,先民们的艰苦创业,为酒泉地方造就了丰富的文化典籍。酒泉市地处西北边隆要塞,是著名的河西四郡之一,军事交通重镇,河西保障之襟喉。在古代东至武威而中原,西至敦煌而西域,北至居延而蒙古,这一条路线,一直是古代军事进攻路线。明初弃敦煌,划嘉峪关为界。筑关城、修边墙(长城),重兵据守,为河西第一隘口。古城酒泉不仅在历史上军事作用最为突出,至今在军事上仍有重要地位。酒泉市不仅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军事、交通重镇,同时也是历代地方首府所在地。如今已成为河西西部经济带的中心城市,甘肃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水土资源富集,农村劳动力充裕,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通过规划指导建设增强城市功能,取得了显著效果。酒泉市在汉唐时期,就是中国和中亚、西亚及欧洲商往来、文化交流的枢纽,也是西域文明及印度佛教的传播站。酒泉山川秀丽。酒泉绿洲,南有祁连山,北有合黎山,云山渺远,大漠苍苍,沙砾侵天涯,蜃楼群映秀峰,酒泉犹如一颗美玉镶嵌其间。更有独特的肃州“八景”和酒泉“八景”相间,宛若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堪称是一片亘古矿远而又蕴含丰富的圣土。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0 中国市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