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五指山市区高清地图 ===
=== 五指山市资讯概况 ===
自然地理:地理位置:五指山市位于海南岛中南部,五指山腹地,东南邻保亭县,西接乐东县,北连白沙县和琼中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09°19′-109°44′、北纬18°38′-19°02′。总面积1128.98平方千米/1169平方千米。周围群山环抱,森林茂密,是有名的“翡翠山城”。市区海拔328.5米,是海南岛海拔最高的山城。
五指山的描述:五指山是海南第一高山,是海南岛的象征,也是我国名山之一。该山位于海南岛中部,峰峦起伏成锯齿状,形似五指,故得名。五指山第一峰,海拔1300多米。五指山中的最高峰为二指,海拔1876米,在一峰二峰之间,山势非常险要,攀登更难。二峰之后是三峰,原是五指山的最高峰,后被雷劈去一截。接着四峰、五峰,这5个峰虽然峰巅分立,但5个峰却山体相连。置身于峰峦,只见云雾从身边徐徐飘过,似置身在仙境中,俯瞰南海,极目万顷碧波,渔帆点点,景象万千。五指山气候类型属热带雨林气候,冬暖夏凉,不受寒潮侵袭,也不受台风影响。由于独特的气候条件,使五指山生物种类繁多,植被分布为热带自然景观。土地组成以中酸性喷岩为主,加上历年植被的枯枝落叶腐烂,土地较肥沃,适于热带和亚热带植物生长。
民族服饰:黎锦文化服饰:黎族人民创造了中国服饰大系中堪称一绝的黎锦文化,其服饰花纹图案是黎族先民在积累热带柔韧纤维编织经验的基础上,演变发展而来的,色彩绚丽鲜艳、种类变化繁多,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历史上曾经成为区分不同血缘集团和部落群体的重要标志。黎族的服饰不仅在色彩、款式、图案上具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特色,就是在黎族的五大支系中,也各有特点,各放异彩。目前,随着时代和社会变化,黎族男子的服饰已完全现代化。在交通方便的城乡妇女也极少穿着民族服饰,仅在传统的节日和婚丧时穿戴。
黎族男子服饰:黎族男子不像妇女服饰那样类型繁多,但却具有共同特点:就是都喜欢用红色或黑色头巾在头上缠绕成各种各样的鬃结于前额、脑后或头顶部中间。其缠绕的顺序、形状相当严格,不能相互假借和抄袭,它含有民族标志之意。结鬃时,他们还喜欢插一些骨、银、铜等发簪和雁领以及毫猪毛等,而颈部则挂鬃色或黑色的圆珠项链和骨质或银质的装饰品。黎族男子服饰上衣差别不大,而下底有明显的地区差别。例如哈方言和润方言男子上着对襟、无领、无纽扣的麻或棉质上衣,有的衣背或下摆有简单的花纹,下身穿“犊鼻裤”;杞方言和赛方言男子上穿对襟、无领、无纽的麻或棉质上衣,下着左右开叉的短裙;美孚方言男子上着对襟、无领、短袖黑色的上衣,领际缀两片长方形布块,背部缀方布一幅,下穿前后开叉的黑色短裙。
黎族妇女服饰:黎族妇女的服饰极为绚丽多彩,五大支系“侾”、“杞”、“润”、“美孚”、“赛”妇女的服饰既有相通之处又各有不同。
杞方言妇女的服饰:杞方言主要分在琼中、五指山和保亭一带,乐东、昌江、东方、万宁、三亚和陵水的部分地区也有分布。其妇女头系黑色长巾,部分地区系黑色两端以红黄线织出菱形方格花纹,并挂以流苏的花头巾。上身内着菱形胸挂,因地区不同有黑白之分,上衣的对襟是青、蓝色无领或矮领,对襟处下部两边并排有只作装饰用的金属扣鉓,闪闪发光。长袖口的白布镶边间有二条红道。两侧衣兜上绣各种彩色植物和几何花纹。背部绣各种五彩的动植物花纹,内容繁多。下身穿绣花、紧身过膝筒裙,筒裙由筒头、筒腰和筒身三幅缝接而成。筒裙花纹有人物、动物、植物和几何图案,内容丰富。有的只织出各色花纹;有的织后再用彩绒绣边;还有的地区用彩绒绣,色彩鲜艳夺目。但筒裙的一大特点是花纹以人纹为主,象征人丁繁衍,并以深色线“夹牵”法绣出反差较大的明暗感。琼中西南、五指山一带妇女的服装属于同一类型,只有细微的差别。五指山一带女上衣前有袋花,后有腰花,多斑鸠纹和人纹,衣脊中有作为族系标志的长柱花(人祖纹);在琼中的红毛、什运,女衫的袋花和腰花多为甘工鸟纹,腰花之上有族系标志的短柱花。胸前系红花黑布肚兜。五指山市的毛阳、冲山的女衫已无花、腰花也趋向简单。琼中东南的女衫式样和红毛地区相同,肚兜是白色的,腰花之上绣有背花、肩花,筒裙纹与五指山一带相同,但为单色的夹牵。
润方言的妇女的服饰:“润”亦称本地黎,主要聚居在白沙县,妇女头缠厚厚的黑头巾,似戴一无顶宽边黑帽,发髻插一大型刻花骨簪或插雕刻精美的武士盔簪。用红绿线挂穗,飘于左右两侧或一侧。上着黑色无领贯头衣,领口前后均呈“V”字形,或仅前呈“V”字形,(是中央前后开口和中央前开口两种型制)有的领口用白绿两色珠串连成三条套边,衣身前后用小珠串连成方格的彩色图案;袖口和下摆均饰以贝纹为底,人和动物纹为主体图案的彩色绣花布。妇女上衣多在衣的两侧绣花,衣襟下边沿,衣背下半部绣有宽边横幅花纹;衣背横幅宽边上方绣有图腾标志的植物花纹。这种衣侧的双面绣是润方言衣饰的特点,尤以牙叉、南叉、南开、金波最具特色。同时,上衣缀有贝壳、穿珠、铜钱、鎏苏等。润方言妇女的上衣和衣两侧花纹图案,在构图造型、色彩和表现方法上都有独特的风格,特别是双面彩绣,绣工精湛、谐美。下身穿紧身超短筒裙,其裙是黎族妇女筒裙最短的,个别筒裙上下长仅为28厘米。筒裙在膝以上20厘米左右,上不能遮小腹,俯腰即露出臀部,坐时下拉,走时上提。是黎族筒裙中款式最古老的一种,素有“超短裙”之称。筒裙由筒头、筒腰、筒身三节缝制而成。花纹以人和动物为主,内容复杂,繁缛多变,但色调比较单纯,花纹多为单面积,也有双面织的著名“双面绣”,在织造时还嵌入了金银箔、云毌片和羽毛。小腿缠黑布绑腿,上方用红线所结。美孚方言妇女的服饰:
赛方言妇女服饰:赛方言主要聚居在保亭加茂镇,陵水英州镇和三亚藤桥镇三地交界的地区,妇女系长黑巾飘于身后。保亭的加茂镇赛方言的妇女,用一条长约三尺的黑布套在头上,再在脑后发髻下面打结,形成两根一长一短的垂带。长的垂至背后腰间,短的仅至颈部或齐肩,头顶和发鬓均露在头巾之外。妇女穿浅蓝色右衽高领衣,大衣襟,向右开,从领向左斜的一排布纽扣一直到下摆,上衣素面镶边,穿长筒裙,长达小腿部。裙尾织有花纹,有些还嵌入云毌片,远远望云闪闪发亮。裙身多是黑色或横细线几何形条纹,图案较简单。
哈方言妇女服饰:哈方言也称侾方言,其人口最多,分布地区最广。主要分布在乐东、东方、陵水、三亚、昌江等市县,白沙、保亭、琼中、儋州等市县有少量分布。哈方言内部又有许多自称,主要分为“罗活”、“抱怀”、“哈应”三种称呼。哈方言妇女服饰式样最多,花纹图案最为复杂,且不同地区服饰有差别。有的地区,妇女头发分拨两边梳髻于脑后,不戴头巾,两耳戴沉重的大小不一多个金属圈或耳环,乃至使耳下垂至肩部。哈方言妇女上衣一般是对襟,“罗活”和“哈应”的衣领是直领,前襟长、后襟短,沿边绣花,质地为买来的棉纱。“罗活”的盛装女服,上衣前后沿边都绣几何花纹,脊背间有部落图腾花纹,筒裙多织抽象化的动物纹,衣的下沿多系以铜钱、铜铃、绒穗。平时女装的式样较多,有些甚繁,衫筒皆织花;有些甚简,只在衣沿绣几个点,或在筒身绣一条或几条细线。“哈应”的衫和筒裙都很宽大,制作精致。上衣前有对襟花,多绣菱形几何纹,后有腰花,以菱形骨架的满地锦式为主花,多绣蝶翅或鸟纹,衣脊有图腾纹。长筒布满花纹,筒腰为彩条经纬线,筒头多几何、人物、动植物等图案。筒身是筒裙的主要部位,多描绘婚娶礼仪中的人物。筒尾布满横列点锦纹。整条裙的色调华丽大方,画面结构协调琳琅满目。这种筒裙在陵水的东北地区渐渐演变为几何形纹为主,甚至仅剩下横条纹。“抱怀”的女士上衣则为圆领衣襟,绣花,镶有蓝或绿布的边鉓,布料是从市场上买来的青色布,“抱怀”的筒裙保留较多的传统,也是从腰至下底都织满花,但仅有几种定型式,普遍流行的是乌鸦花。平时穿的筒裙仅织一排花纹。筒裙有长有短,其中长筒裙较宽,短筒裙则窄,筒裙大都是由筒头、筒腰、筒身和筒尾四幅缝接而成,也有少于或多于四幅的。这些织花的筒裙经纬密度大、质地厚,特别耐穿。筒裙和上衣一样都是买棉纱经染色后自织的。“罗活”穿短筒,“抱怀”筒裙则中等偏长,“哈应”穿长筒。
特殊服饰:道公、娘母从事宗教活动时穿的服饰。
地理与气候:范围面积:五指山主峰由西南向东北排列,先疏后密,二指为最高峰,海拔1867米,山脉延伸及五指山、琼中、保亭、陵水等四个市县。水满旅游风景区总面积为211平方公里,其中五指山主体范围169平方公里,现为海南省级自然保护区。
地理特征:五指山气候类型属热带雨林气候,冬暖夏凉,不受寒潮侵袭,也不受台风影响。由于独特的气候条件,使五指山生物种类繁多,植被分布为热带自然景观。土地组成以中酸性喷岩为主,加上历年植被的枯枝落叶腐烂,土地较肥沃,适于热带和亚热带植物生长。
气候特征:五指山由于海拔高,纬度低,森林密布,光、热、水资源丰富,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为22.4℃夏季平均气温为25℃,冬季平均气温为17℃;年降雨量在1800至2000毫米;相对湿度为84%;年平均日照为2000小时左右。五指山地区生态系统保持完好,空气自净能力强,经科学监测,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值、氮氧化物检验值,均低于国家下限标准0.05mg/和15mg/X,空气纯净无粉尘,是避暑避寒、观光、疗养、康复、度假的胜地。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0 中国市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