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阳西城区高清地图 ===
=== 阳西县资讯概况 ===
风土人情:建屋入火风俗:旧时阳西人建屋,诸多讲究,忌讳甚多,差不多每事必卜,问过菩萨之后,方可行事。首先,建屋要拣日子,要定于某个时辰行墙,某某日升大梁,某月某日进火。主家定好日子后,第一要请师公“旺屋地”,听说,旺过后的屋地,等于是阴间进行了一次房产登记,证明某月某日某某买下了这块地皮,交了阴司纸钱,日后众鬼不得侵犯。第二是请泥瓦匠行墙,行墙前还有一个小前奏:泥瓦匠拉好线后,要请堪舆先生用罗经定屋向,定好屋向,泥瓦匠在屋角立三仙公神位。据说,立三仙公,可保建屋其间不出意外。行墙这天,泥匠要挖好屋地沟,俗名叫“掘地牛”,“地牛”掘好后,按日子单时辰,房屋四角立四个泥瓦匠,各人择好一块奠基石,时辰到,主家烧爆竹,各人在地上摆三个钱子,撒上谷米,唱句诺:“财丁贵”把石放进沟底,算行了奠基仪式,以后这块石再不许翻动。墙砌上后,是过门头,多数人与上梁一起进行,过门头在
泥瓦匠:门头上方,放七个铜钱,摆成序斗形状,“屏斗”一定要往里序,不能向外,这工作由泥瓦匠做,主家不放心,会去检查。升梁必在半夜,木匠事前把梁整好,涂红漆的叫红梁,不涂色的叫吉梁,绝大部分人都是做红梁。升梁前,由木匠师傅用新毛巾把梁拭一遍,俗叫抹梁,木匠师傅边抹边唱:抹梁头,越做越风流;抹梁中,越做越轻松;抹梁尾,越做越欢喜……总之,是说一番祝福的话,一些木匠师傅,会唱一条很长的歌。抹好梁,主人父子或兄弟一人一头,将梁交给泥瓦匠,一级一级送上去,中途不能让梁掉下地,每升一级,接的人要高叫一声:“高升”,梁放到预定位置后,梁两边要放钱子,一边三个,摆成品字形,也是口向屋内,还要撒些谷米,然后上好梁布,贴利事钱,挂两个竹筛,一个写日,一个写月,升好梁不能露太久,要在当天盖上瓦,说是以免被邪气冲了,屋盖好后,要搞进火。进火前要将屋里所有东西搬出去,泥瓦匠关上门,到了进火时辰,再由泥瓦匠打开,泥瓦匠在前引路,带屋主人家进火,主家男人举火把,女人提灯笼,跟着泥瓦匠后面,先前厅后尾厅,先右房后左房,依次绕一周。屋主人后面,是担担的人,一共分七担,一担谷米,二担衣服被铺,三担是三鸟六畜,四担是油盐酱醋,五是砧板薄刀,六担是水,七担是柴,依次而进。最后到厨房,男人把火把放进灶膛,主家开始煮糖丸,第二天一早,请通村人吃糖丸。主家贴新对,祭神、摆酒,一直闹到日下西斜,才铺床睡觉。这是一般规矩,其中还有很多零碎枝节,让人防不胜防。比如建屋期间,女人不准头发散乱向对新屋;泥瓦匠不准跨红梁,红梁不准钉钉,进火要讲好话,泥瓦匠的工具要检点好,不能埋在主人家里,埋了会变蛇变蟾蛛等等。屋建好后,若主人住不遂心,说进了邪,还要前后在大厅去三排瓦,重新涂梁去积。随着社会文明提高,经济发展,人们去旧俗,树新风。阳西建房风俗已大为改变。
婚嫁风俗:阳西人的婚嫁仪式被视为人生中最重要的礼仪,既隆重又繁琐,夹杂许多迷信色彩,解放以前,阳西人的婚嫁总的来说是封建婚姻礼制,解放后有较大的变革,但有的地方仍保持汉民俗婚嫁基本礼仪,而且满带阳西特色。阳西过去男女到了婚嫁年龄(男十八、女十六),由双方家长请媒人(俗称媒婆)代为物色配偶,媒人按“门当户对”选取对象,向双方家长介绍男女的年龄、品行、家庭状况,如果双方家长同意,便将婚嫁男女的生辰八字(俗称年庚)分别写红纸上,由媒人送给对方,然后双方各请术士(俗称算命先生)推算是否相生吉利,或求神问卜,如无相冲,再把各自年庚放祖宗牌位上。在一定时间如没不吉利事情发生,双方家长便可正式会面,互提婚嫁条件、商定聘金、礼饼、食物和嫁妆等,订立婚约,择定吉日,举行文定仪式。这一阶段全由双方家长作主。双方儿女未见一面。封建社会末期,一些开明家长,在定婚之前,会让双方男女见上一面,会面地点由双方商定,俗称“相睇”,如双方见过无意见,即由父母作主男方给女方下聘礼,女方接受了聘礼,便被视为男家的人,婚期由男方去选。男方选定婚娶日期后,通知女方,派人把写着婚娶日期的帖子送到女家屋里,俗称送“日子单”。女方接下后,各自向亲友发出婚筵请柬。婚期前一天,白天雇请“喃呒先生”为新娘脱俗,晚上设筵招待亲友,俗称入厨。到迎亲这天,男方一早派人送来彩礼,彩礼多少,视男方贫富而定。女方则在此之前准备嫁妆。结婚当日,男方迎亲队伍先放爆竹志庆,再由媒人坐青衣轿引路,堂信手持红柬礼盒随后,跟着是迎娶新娘的花轿,随后是吹打手仪仗队,女家设筵招待迎亲队伍。饭后,新娘行出乘轿与迎亲队伍返回男家。阳西女子出嫁这天,要做很多礼节。一要梳妆,二要开面,三要人喂饭,四要人送出。送出时,要由母亲撒米,边撒边念些祝福语。女子行出时,不许脚踏门槛,不许回头望父兄,还要放出哭声,才表吉利。晚上男家设宴款待宾客。舅父居首席,新郎插花挂红,由伴郎陪着门口恭候。迎亲队伍回来,放过鞭炮,新郎在门口站在凳子上,手拿纸扇,等新娘经过时,轻轻在新娘头上敲三下,意思是给新娘一个下马威,日后要听男人管教。新娘进屋后,新人的陪嫁要由新郎打开,一一验看,并双手迎上头顶,让众亲友过目。
晚宴设圆台:晚宴设圆台,选八个命相好的男女陪伴新郎新娘吃饭,俗称陪圆台。吃饭中间,新娘由伴娘陪着,一一给男方长辈敬茶行礼。长辈喝茶后,要给新娘敬茶钱,以示对新人的关心爱护。饭后,新娘回房,厨工收拾碗筷,设席打堂枚。打堂枚的人分两边,一边替新郎新娘说唱,一边向新郎新娘提问,内容涉古今中外,伦理道德,爱情生活等等,堂枚一直打到深夜方止。新郎新娘成婚当晚,还要被人拥着进行闹洞房,闹洞房节目繁多,礼节重重,但不管闹洞房人怎样打闹,新郎新娘都要听话顺从,不得闹情绪。直到闹洞房人离去,一天的婚礼仪式才告结束。第二天,新婚夫妇要登堂拜祖,捧茶跪拜翁姑,亲戚是日离场,俗称散厨。满三朝,新娘归省父母,俗称三朝回面。新娘归来要在日落以前,由女家送礼饼,给男方分发贺礼亲友。女家出嫁,遇上第一个节日,女家要做粽子送给男家,俗称送头节;遇上第一个年晚,也要做饼送男家,俗称送头年。送过头年头节,以后再看情况而定,一般女家要给男家送饼好几次。旧社会穷苦人家,嫁女愁的就是这送饼,女儿回来一次,父母就要愁虑一次,所以旧社会阳西称嫁女儿为“寒路风”,意思是给父母制造麻烦,得不偿失。旧时阳西女子出嫁前,不许随便外出,要待在家中,邀集一班姐妹,收集哭嫁歌,以哭声作歌词,以表达离开父母亲人的难舍情怀。哭嫁有多种形式,有自哭自叹,有对答式。渔家女出嫁前,要另住一条小船,在船中哭嫁,她们唱的是咸水歌,有月亮的夜晚,静坐岸边,听渔家女哭嫁,是当地人一种享乐,听的人忍不住,还可以把咸水歌唱过去,那边待嫁人接了,还过来,当时还倒挺热闹的。
阳西历代历史名人:王志宾:明万历年间秀才,后为当地富甲一方的首富。
何恬斋:清初年间著名商人。王天锡:清乾隆三十二年进士,官封“朝议大夫”、“儒林郎”以及“湖南岳州督粮道”。
王若霞:七岁知诗文,九岁能写作,十二三岁,被织篢周围的人视为神童。十六岁,太平司有司将她事迹申报朝廷,清世祖册封王若霞为才女。
戴太府:清道光年间进士,曾任高州府守(注:“高州府”者,“高凉”地也!府治于今高州地区一带。)时人称他戴太府。戴太府为官清正,专一好结交当地文友。时高州瘟疫流行,黄肿病患者急剧增多。疫情十分严重,戴太府忧心如焚,他召集地方缙绅,广开言路,多方奔走,很快,疫情得到制止。戴太府吸取教训,下决心整治高州城卫生。他兴建府城的小西门工程,凿井铺路,清除渠道和污泥积水,去掉了虐蚊的孽生地。为地方百姓造福。高州百姓很记念他。公元一八四七年,戴太府任满离职,他久慕阳西大垌山净业寺风景,返乡路上,特意往大垌山来瞻仰。谁知他看了之后,见大垌山山清水秀,风光迥异,遂生出世之思,进了这净业寺剃度为僧,改法号大千,时人又称他释大千。戴太府当了和尚之后,潜心佛事,对净业寺经书一一加以修整注释。他还将一生积蓄,捐给净业寺,将净业寺修葺一新。由于他的诚心佛学,很快成为净业寺有名的三代祖师,过往骚人墨客,仰戴太府风范。慕名前来者不下数十人。其中,戴太府与吴川状元林召棠最为友善,二人以文字交,日将诗酒喝酬。一次,林召棠来到大垌山,见戴太府正在湖边侍弄他的柳树,不禁文思泉涌,脱口吟道∶“三载游人重访柳。”戴太府抬头,见是故人来,略一思忖,便念出下联:“万花绕屋不妨禅。”二句一唱一答,把各人的身份、心境惟妙惟肖地描画了出来:在林召棠,他从吴川来一次阳西,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十分不容易,但他每次来,都见戴太府在辛勤农事,致力于大垌山环境的改造,让他诸多感慨,佳句脱口而出。戴太府回答也不俗。对他的营作作了浅白的阐释∶“花再多,也不会干扰人对佛的向往。”两人此比曾用宣纸写了,悬于禅堂之上,成为一时佳话。后来,戴太府将净业寺香火传送给高州,在高州府衙旁也建起一座寺庙,净业寺的田产,还原数分拨给全县各处寺庙,其中拨给回隆寺的谷米是17担又九升。戴太府死于道光年间,圆寂后葬于净业寺背后的跳架山半腰,其墓坐北向南,为灰砂砖。文革时曾被拆毁,建县后重建,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清道光年间进士,曾任高州府守时人称他戴太府。
何文华:文革年间,何文华到美后担任美国加州大学教授,主讲中国语言文学。他一生主要成就,是汉语声韵的研究。他拿中国普通话与广州话比较,研究二者之间规律和发展轨迹,还有汉语与英语、葡萄牙语的区别与存异等。
关山月:关山月(1912.9—2000.7),原名关泽霈,中国现代画家。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广东画院名誉院长、广州美术学院终身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在全国各大城市及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画展。
阳西历代的寺庙:阳西净业寺:净业寺位于大垌山脉,古称大垌寺,始建明朝中叶,清康熙十六年大规模重建。该寺分前殿、后殿、大雄宝殿三进院落,两边为耳房,殿与殿之问曲廊相接,每殿中间置天井、假山,整座建筑气势宏伟,环境清幽。据载,原高州知府戴锡伦,河南人氏,辞官归家路经大垌山,为大垌山景色所迷,遂削发为僧,遁入空门,成为净业寺第三代祖师。其圆寂后葬后山(即戴太府墓),今保存完好,文革期间,该寺遭到较大破坏,建县后已大部分修复,如今香火很旺,成为阳西县一个旅游胜地。
青云寺:青云寺位于龙高山顶端600米高的山坳里的南边(始建年代无史稽考),坐东向西,三进庭殿,颇有规模,废于清朝中叶(具体时间不详),现仅存残址。
白云寺:白云寺位于龙高山顶端600米高的山坳里的北边,与青云寺南北对峙,大约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据说,白云寺里有一个沁米石,每天沁的米只够一个和尚吃,当时寺里住着三个和尚。一天,三个和尚商量,认为这沁米石的眼太小了,如果将他凿阔点肯定会出更多的米。当他们把眼凿阔之后,米却再没流出来,沁出来的是水。从此之后,沁米石成了沁水石。该寺毁于1956年,现在石基、门槛等地下部分犹存,沁水石还在,只是不沁水了。
回隆寺:
(或叫二龙寺):回隆寺位于塘口镇竹迳村,建于清朝康熙三年,距今有四百多年历史,是前后三间三进深硬砖建筑,中间两边设假山、天井,有回廊环绕,清朝道光、光绪年间两次重修,解放后回廊已拆除,其它地方仍保持原貌。该寺现保存重建时碑文一块和古钟一个(古钟为康熙四十三年由地方乡绅罗学儒捐造)。
庙的建筑:全县各地庙宇很多,现重建后香火鼎盛的庙宇有上洋镇的河垌庙和程村镇的公山庙。其中上洋镇的河垌庙,位于龙高山脚下,始建于唐玄宗天宝八年,现在的规模是清朝康熙三年所建,民国元年重修,1986年重建。占地面积1118平方米,是座两横十八间、三进呈八角形的殿宇。该庙供奉着六位大王。传说这六位大王过去是龙高山上六个贼头,打家劫舍,无恶不作,后经观音菩萨点化,改恶从善,死后变为神。当地人为了纪念他们后来的善积,就在此为他们建庙,该庙历经千年,至今香火鼎盛。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0 中国市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