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南平市区高清地图 ===
=== 南平市资讯概况 ===
行政区划:南平市辖1个市辖区、5个县,代管4个县级市。南平市面积26278平方千米,人口306万人(2004年)。延平区面积2660平方千米,人口49万。邮政编码353000。邵武市面积2851平方千米,人口30万。邮政编码354000。市人民政府驻昭阳街道。武夷山市面积2802平方千米,人口22万。邮政编码354300。市人民政府驻崇安街道。建瓯市面积4214平方千米,人口52万。邮政编码353100。市人民政府驻芝山街道。建阳市面积3378平方千米,人口34万。邮政编码354200。市人民政府驻潭城街道。顺昌县面积1992平方千米,人口24万。邮政编码353200。县人民政府驻双溪街道。浦城县面积3374平方千米,人口41万。邮政编码353400。县人民政府驻南浦街道。光泽县面积2232平方千米,人口16万。邮政编码354100。县人民政府驻杭川镇。松溪县面积1040平方千米,人口16万。邮政编码353500。县人民政府驻松源镇。政和县面积1735平方千米,人口22万。邮政编码353600。县人民政府驻熊山街道
直辖乡镇:来舟镇Láizhōuzhèn(201001)在南平市境西部富屯溪两岸,距市区19千米,东南与西芹镇交界,东北与茂地乡毗邻,西南与王台镇为邻,南面与沙县接壤。原名麻州、莱舟,以蒿草丛生和船只停靠地而得名。清时属南平县芹哨乡梅东里,民国23年(1934)属王台乡(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属第六区(王台区)王台乡。1958年成立莱州镇,属王台工委。1962年改名莱州办事处。1966年4月改称莱州镇,镇政府驻来舟村。1980年7月28日,因与山东莱州同名,改名至今。镇区面积66.52平方公里,有2145户9618人(镇驻地6634人),居民为汉族,讲普通话,当地人讲王台话,属闽北语系。辖王富、东山、蚊湖、游地、宋坍5个村委会,新建、建设2个居委会,16个自然村。东坑乡Dōngkēngxiāng(301001)在市区中心周围。东南与夏道镇相接,西南与西芹镇为邻,东北与南山、大横镇交界,西北与茂地、大洋乡接壤,距市中心区2千米。明洪武元年(1368),属崇福里、罗源里一部分。清顺治十四年(1657),属崇福里一部分(今东坑乡辖区),有塔下、新庙、洋丹、十里安等;属罗源里一部分(今东坑乡辖区),有罗源、东坑、大坪、上地、横坑、葛坪、陆坑、考坑等;属剑津里一部分(今东坑乡辖区),有上洋、溪源、西浴、上村、下村、南庄、尤坑等。民国23年属一区,辖开平、中和2镇和进贤、圣安2乡的一部分。民国30年为圣安、进贤乡的一部分。民国36年为超骧镇和西芹镇的辖区一部分。1950年属第一区,1956年属城关区。1957年成立郊区办事处,1958年称红旗人民公社,次年改称东坑公社,1984年改乡,乡政府驻东坑岭,以驻地村命名。总面积147.61平方公里,有4211户19198人。居民以汉族为主(岭炳洋村有890人的畲族村),讲南平城区北方方言岛语种。辖东坑、后谷、上地、玉地、罗源、岭炳洋、八仙、红星、塔下、安丰、黄墩、上洋等12个村委会,1个畜牧场,67个自然村,79个村民小组。大横乡Dàhéngxiāng(302001)在市境北部,东北与建瓯县交界,东南与南山镇接壤,西连大洋乡,西南与东坑乡相连,距市区15.4千米。以建溪横贯全境,故名。清顺治十四年(1657)属汾常、瀛州、演仙上、演仙下里一部分。民国23年至1957年属第八区。1958年成立东风人民公社,次年改大横公社。1961年与东坑工委合并,称大横公社。1963年与东坑工委分立,称大横公社。1984年改大横乡。乡政府驻大横村。总面积193.29平方公里,有3857户17055人,居民为汉族,除溪洋、常坑、湖尾3个村委会村民讲南平城区方言岛语种外,其余12个村委会村民属建瓯语系,通建瓯话。辖大横、小仁洲、大仁洲、延安、大笏、埂埕、茶墩、湖尾、葫芦丘、群仙、常坑、溪洋、山源、高桐和上楼15个村委会,48个自然村。大凤乡Dàfèngxiāng(303001)在市境东部、闽江东北面。北与建瓯县交界,东与洋后、赤门二乡为邻,南与太平乡、夏道镇相连,西与大横乡、东坑乡毗邻,距市区15.2千米。明洪武元年(1368)属普安、迁乔、乔保里。清顺治十四年(1657)沿用明代旧制。民国23年属第四区,称大凤镇和南山乡,民国30年属第一区。民国35年称凤山镇,1949年属第二区。1954年属第二区,称大凤镇。1958年成立飞跃(大凤)人民公社。1961年设大凤、江边2个公社。1963年江边、大凤公社合并,1984年改大凤乡。乡政府驻南山村,总面积197.38平方公里,有5335户25821人(非农业1562人),居民为汉族,通建瓯话。辖南山、凤池、大坝、东门、江边、芹山、折竹、吉溪、村尾、际丰、后埔、后溪、坑桥、前坑、龙湾、江布、店口、前村、桐坑、明洋和岩溪21个村委会,60个自然村,1所良种场。洋后乡Yánghòuxiāng(304001)在市境东部偏北,武步溪上游。东与古田县接壤、南与巨口、赤门乡相连,西靠大凤乡,北与建瓯市迪口乡交界,距市区33千米。明洪武元年(1368)属遵教里。清顺治十四年(1657)沿用明代旧制。民国23年属第四区遵教乡。民国25年属第三区,称遵教乡。民国35年属遵福乡。1949年属第二区遵福乡。1950年称洋后乡。1958年属飞跃(大凤)人民公社,称洋后管理区。1961年成立洋后公社,1984年改乡。乡政府驻洋后村,以驻地村定名。总面积109.35平方公里,有2636户12100人(非农业人口651人),居民多为汉族,有少数畲族,大部分属建瓯语系,个别村属闽中、闽西语系。辖洋后、南新、王墘后坪、中洋、大演、良坑、大禄、坑门等9个村委会,70个自然村和1所良种场。樟湖镇Zhānghúzhèn(305001)在市境东南部闽江上游两岸。东与古田县相连、东南靠闽清县,西南与尤溪县交界,西北与太平乡毗邻,北与巨口乡接壤,距市中心区419千米。因闽江分流内外江,内江成湖,原名漳湖坂。清光绪三十年(1904)设邮政柜时邮戳误为“樟”字,沿用至今。宋时属剑浦县垂裕乡长安里。元时属南平县垂裕乡,分长安北里、长安南里及积善乡乔保里一部分。明清仍之。民国23年属第三区,辖新溪、坂南2乡,划原长安北里、长安南里和乔保里一部分设樟湖镇。民国30年属第三区,称新溪乡和樟湖镇,坂南乡划归尤溪县。民国35年新溪乡并入樟湖镇。1949属第三区。1956年称樟湖区。1958年属红旗(樟湖)人民公社。1984年改镇,镇政府驻大王埔。总面积198.18平方公里(镇区面积2平方公里),有5432户23882人(镇驻地12700人),居民为汉族,通福州话。辖坂头、麟经、上坂、中和、中坂、下坂、龙池、溪口、新岭、武步、香山、西塘、高洲和剧头14个村委会,43个自然村,124个村民小组,1个居委会。巨口乡Jùkǒuxiāng(306001)在市境东部,武步溪中下游。东与古田县交界,南与樟湖镇为邻,西南与太平乡接壤,北与洋后乡毗邻,西北与赤门乡相连,距市区38.5千米。明洪武元年(1368)属余庆东里、余庆西里。清顺治十四年(1657)属余东里、余西里。民国23年属第三区余庆乡。民国30年属第三区余东西乡。民国32年称余庆乡。1949年属第二区,称余庆乡。1950年属第三区,称慕坑、巨口、上埔3乡。1956年属樟湖区,称慕坑、田溪、上埔3乡。1958年属红旗(樟湖)人民公社。1961年分设慕坑、上埔2个公社。1963年撤慕坑、上埔公社,设巨口公社。1984年改乡。乡政府驻巨口村,总面积136.01平方公里,有2997户13853人(非农业769人),居民为汉族,属闽中语系,通古田话。辖巨口、员挡洲、半岭、上埔、村头、田溪、横坑、九龙、慕坑、岭根、谷园等11个村委会,63个自然村。夏道镇Xiàdàozhèn(307001)在市境中部偏南,东北与南山镇接壤,西北与东坑乡为邻,西南与西芹镇相连,东南与炉下乡毗邻,距市中心区12千米。昔以山得名龟道,后改下道。明洪武元年(1368)属云盖里和寿山里一部分。清顺治十四年(1657)属云盖里一部分和寿山里15个图(村)。民国23年属第六区。民国30年属第一区。民国32年,设闽浙赣游击队夏道小渡船联络站。民国32年,以“夏于义为大”,更名夏道。民国38年初,闽浙赣游击队在长垄子整编,成立中国人民闽浙赣人民游击队,迎接南平解放。1950~1957年属第四区。1958年成立东方红公社,次年改夏道公社。1984年设镇。面积150.65平方公里(镇区1.5平方公里),有6448户29024人(镇区7002人),居民以汉族为主,少数畲族。属闽北语系,部分通福州话。辖夏道、徐洋、洋坑、小鸠、鸠上、洋头、罗坑、吴丹、文田、水井窠、田地、溪头、小坪、篁路、安济、山后、澄源、大洲、黄坑和桥头20个村委会和夏道居委会,56个自然村,129个村民小组。炉下乡Lúxiàxiāng(308001)在市境中部偏南,闽江北岸,距市区20千米。南与尤溪县交界,东与太平乡相连,西北与夏道镇为邻,西南与塔前乡毗邻。明洪武元年(1368)属杜溪里、崇仁里、寿山里各一部分。清顺治十四年(1657)沿用明代旧制。民国23年属第六区,称炉溪乡,民国32年属炉湄乡。1949年属第四区,1950年改炉下乡。1958年属东方红人民公社。1961年由夏道析出,设炉下公社。1984年改乡,乡政府驻炉下村,以驻地村定名。乡区面积89.80平方公里,有2735户12577人。居民为汉族,属闽北方言,少数讲闽南话。辖炉下、田头、官庄、龙村、蛇村、斜溪、洋洧、瓦口和下岚等9个村委会,42个自然村。西芹镇Xīqínzhèn(309001)在市境西南部,富屯溪、沙溪两岸。东与夏道镇相邻,东南与塔前乡交界,西南与沙县为邻,北部与茂地乡接壤,距市区10千米。明洪武元年(1368)该乡统长沙上、下里,开平里和梅东里。清顺治十四年(1657)沿袭明代旧制。民国23年属第五区,称西芹镇。民国35年属第一区。1949年属第五区。1956年称西芹区。1958年成立火车头人民公社。1959年称西芹公社。1961年分设西芹、南洲、峰坪、坑底4个公社。1963年峰坪、南洲、坑底合并为西芹公社。1984年为镇建制。镇政府驻西芹村,古名三芹,因靠市区西部,南部有大芹溪贯全境,故名。总面积249.19平方公里(镇区面积3平方公里),有7009户32092人(其中非农业1118户3268人)。居民以汉族为主,少数畲族,境内的镇区、兴华、长建、跃村、浆甲、洪溪等村庄讲南平城区方言,其余讲闽北方言。辖西芹、兴华、洪溪、长建、坑布、跃村、南洲、塘下、泗坑、墘兜、珠地、峰坪、西岩、田挡、吉洋、留墩、高坪、浆甲、坑底和中坪20个村委会和西芹、坂后2个居委会,11个自然村、165个村民小组。塔前乡Tǎqiánxiāng(310001)在市境南部,大芹溪上源。南与尤溪县交界,东与炉下乡为邻,东北与夏道镇接壤,西北与西芹镇相连,西南与沙县毗邻,距市区22千米。明洪武元年(1368)属大源内里。清顺治十四年(1657)属大内里。民国18年属第五区。民国29年属第一区,称白塔乡与菖上乡。民国32年称菖白乡。1949年属第五区。1952年属第十区,1956年属夏道区和西芹区。1958年属火车头(西芹)人民公社。1961年成立土堡公社。1984年改土堡乡。1989年更名塔前乡。乡政府驻塔前,以驻地村定名。总面积147.30平方公里,有4465户22959人。居民为汉族,讲本地话(部分通尤溪话),辖塔前、石城、石伏、虎山、菖上、坑柄、际上、西洋、赤坑、大坑、棚下、沙舟坑、陇岭和大坪14个村民委员会及乃洋良种场,74个自然村。王台乡Wángtáixiāng(311001)在市境西部,富屯溪西面。东濒富屯溪,西县接壤,西北与顺昌县交界。北接峡阳镇,东与茂地、来舟毗邻,东南与西芹镇接壤。时置王台站,明改驿,清设铺。清顺治十四年(1657)分属太平里、资福里、安福里、里、天竺里各一部分。民国23年属第七区,民国25年属第二区,民国32年属南平县,称王台镇。民国35年称台溪镇。1950~1958年属第六区;1958年成立绿色金库人民公社,次年改王台公社。1984年改乡,乡政府驻王台村,距市区21.4千米。相传五代闽越王在此筑台,得名。面积221.65平方公里,有4907户20833人。居民以汉族为主,有少数畲族,属闽北语系,讲王台话。辖王台、姜口、井窠、溪后、新坑、元圩、山尾、蕉坑、罗坍、下洋坑、吴坍、埂头、埂尾、九坍、高埠、坋垱、上溪口、后洋源和际洲19个村委会,71个自然村。茂地乡Màodìxiāng(312001)在市境西北部,富屯溪东。东与东坑乡接壤,南与西芹、来舟镇为邻,西隔富屯溪与王台镇相望,北与大洋乡毗邻,距市区12千米。明洪武元年(1368)属梅岐西、梅岐南里、清顺治十四年(1657)属梅西里,梅南里。民国23年属第二区,民国30年分设茂地、宝珠2乡,民国32年称宝茂乡。1949年属第六区。1950年分设茂地、宝珠2乡;1952年属第十一区,1958年属绿色金库人民公社。1961年设茂地公社。1984年改称茂地乡。乡政府驻茂地村,以驻地村定名。总面积93.88平方公里,有1309户6132人,居民为汉族,属闽北语系,通建瓯话。辖茂地、汶浆、筠竹、谢地、宝珠、依朝、北山、照口、仲溪和小楠坪10个村民委员会,35个自然村。峡阳镇Xiáyángzhèn(313001)在市境北部,富屯溪两岸。西北与顺昌县交界,东与大洋乡接壤,东南与茂地乡为邻,西南与王台镇毗邻,距市区中心23千米。明洪武元年(1368)辖安福、建兴、吉田、塘源、梅岐西、梅岐南、梅岐北、新兴和峡阳9里。清顺治十四年(1657)称芹哨乡,辖安福、建兴、吉田、塘源、新兴、梅北、峡阳等7里。清乾隆十三年(1748)设分县,置县丞。乾隆十五年改峡阳县佐署。民国元年(1912)属第三区,民国18年属第七区,民国23年属第二区,称峡阳镇。民国32年撤区称峡阳镇。1949年改第七区,仍称峡阳镇。1958年改红专人民公社。1961年分设杜溪、江汜公社。1963年合并称峡阳公社。1984年改镇,镇政府驻峡阳。总面积176.75平方公里(镇区面积2平方公里),有5497户23608人。居民为汉族,属建瓯语系,通建瓯方言。辖德胜、鳌洲、中心、新兴、进步、前进和将军7个街委会及杜溪、小梅、陈坍、麦源、安窠、大翁坑、洛源、浪石、大埂、江汜、洋安、梅照、葛大和蔡源14个村民委员会,63个自然村,147个村民小组。大洋乡Dàyángxiāng(314001)在市境北部偏西,北与建瓯、顺昌县交界,东接大横乡,南与东坑乡为邻,西南与茂地乡相连。因村处洋坋上,周围森林像海洋,故名大洋坋,后简称大洋。明、清属新兴里,称大洋坋。民国23年属第二区,称大洋乡。民国35年属大溪乡。1949年属第七区。1952年属第十一区。1956年属峡阳区。1958年属红专人民公社,1961年从峡阳公社析出成立大洋人民公社。1984年改乡,乡政府驻大洋村。面积92.68平方公里,有1497户6937人。居民为汉族,通建瓯方言,距市区14.3千米,辖大洋、上际、际头、岩头、聪坑、盖头、百际和三楼8个村委会,38个自然村。太平乡Tàipíngxiāng(315001)在市境东南部,闽江东西两岸。南与尤溪县西滨乡交界,北与大凤、赤门乡接壤,东与巨口、樟湖镇相连,西与炉下乡毗邻,距市区25.3千米。明洪武元年(1368)属金砂、泰平、长安北里各一部分。清顺治十四年(1657)沿用旧制。民国23年属第三区,民国30年,设太平、新溪2乡。民国35年新溪乡并入樟湖镇,称太平乡。1950年属第九区。1956年称太平区。1958年成立红星人民公社,次年改太平公社。1961年太平公社分为太平、杨曾2公社。1963年撤销杨曾公社,复并入太平公社。1984年改称太平乡,乡政府驻太平村,以驻地村定名。总面积225.72平方公里,有4138户18352人(非农业4050人)。居民为汉族,属福州语系,除杉岭、西后村通尤溪话外,余通福州话。辖太平、刘家、南溪、杉岭、西后、西山、杨厝、曾厝、儒罗、葫芦山、岳溪、际洋、九潭和九风14个村委会,70个自然村和1个林场。赤门乡Chìménxiāng(316001)在市境东南部29千米、岳溪河上游。东北与洋后乡接壤,东南与巨口乡为邻,西北与大凤乡交界,西南与太平乡毗邻。明洪武元年(1368)属保福里。清顺治十四年(1657)沿袭明代旧制。民国23年属第四区保福乡,民国30年属第三区保福乡,民国35年属遵福乡,1949年属第二区赤门乡,1954年属第九区,1956年属太平区;1958年属红星(太平)人民公社。1961年成立赤门公社。1984年改赤门乡,乡政府驻赤门村,以驻地村定名。面积111.53平方公里,有2456户11357人。居民为汉族,通福州话。辖赤门、东墙、苦竹洋、前坪、三挡、仁岩、尤山和西马8个村委会、64个自然村和1个良种场。
文化建设:南平文化积淀深厚,是福建文化的发源地之一,闽越文化的摇篮,被誉为“闽邦邹鲁”和“道南理窟”。这里人杰地灵,历史上人才辈出,曾出了2000多位进士和17位宰相,如邵武的李纲、浦城的真德秀、建瓯的杨荣等,历史文化名人如朱熹、宋慈、辛弃疾、陆游、蔡襄、杨时、柳永、严羽等都曾在闽北留下足迹。特别是朱熹在闽北“琴书五十载”,所以后人有“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之说。
通讯设施:南平邮电通讯设施齐全,村村通了电话。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58万门,固定电话用户数273.2万户,移动电话71万户,互联网用户数20.7万户。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0 中国市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