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金沙城区高清地图 ===
=== 金沙县资讯概况 ===
行政区划:1997年,金沙县辖:城关镇、沙土镇、安底镇、禹谟镇、岩孔镇、清池镇、岚头镇、源村乡、官田乡、后山乡、长坝乡、木孔乡、茶园乡、化觉乡、高坪乡、平坝乡、西洛乡、龙坝乡、桂花乡、石场苗族彝族乡、太平彝族苗族乡、箐门苗族彝族仡佬族乡、马路彝族苗族乡、安洛苗族彝族满族乡、新化苗族彝族满族乡、大田彝族苗族布依族乡。2000年,金沙县辖7个镇、19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496063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城关镇80960、安底镇20839、沙土镇31171、岩孔镇31364、禹谟镇24665、岚头镇13768、清池镇17867、平坝乡17302、西洛乡23936、石场乡21079、桂花乡10055、太平乡10703、箐门乡5257、龙坝乡9555、高坪乡11997、化觉乡15474、茶园乡18628、木孔乡14001、长坝乡17381、源村乡21472、官田乡13648、后山乡12031、安洛乡15533、新化乡18746、大田乡7650、马路乡10981。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2009年,金沙县辖7个镇、19个乡(其中7个民族乡),3个街道办事处,565个村委会、27个居委会;年末总人口59.05万人,非农业人口5.21万人。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经济发展:2007年:全年完成生产总值44.94亿元,比上年增长11.29%,人均生产总值达7441元,比上年增长18.96%,成为毕节地区第一个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的县。完成财政总收入8.69亿元,比上年增长15.85%。农业经济得到较好的发展,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优质玉米、返季节蔬菜、脱毒马铃薯、辣椒、高粱、茶叶等基地建设初见成效。工业经济保持健康、良好的发展势头,2007年实现原煤产量869万吨,发电量109亿千瓦时。形成了能源、采矿、化工、冶金、建材、酿造、粮油加工等门类齐全、结合合理的工业体系,乡镇企业、轻工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稳步发展。
200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53.15亿元,同比增长11.8%;完成工业总产值68.52亿元,同比增长13.72%;完成煤炭产量1029万吨,同比增长18.40%;完成农业总产值6.03亿元,同比增长9.58%;完成粮食总产量26万吨,同比增长8.79%;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00元,同比增长17.76%;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325元,同比增长13.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亿元,同比增长15.27%。全社会固定资产完成20亿元,同比增长38.41%;完成财政总收入12.0008亿元,同比增长38.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7824亿元,同比增长51.55%,成为毕节地区第一个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的县,跃居全省县(市)前列。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党的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推进,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新农村建设有序开展,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展。在全地区目标考核中,获得综合评比一等奖。
风景名胜:冷水河自然保护区:冷水河自然保护区,距县城西北30公里的平坝乡湖水三岔片区,大田乡大田、绿竹片区,箐门乡箐门、红梓片区,太平乡环路、太平片区,石场乡石场片区,桂花乡滥坝片区结合部,是境内冷水河、油沙河及其支流深沟河、化居河、三岔河、牛路沟河、大鱼跳河的流域范围,从长征电站大坝沿河及支流而上,河谷两岸水平距离1.5公里,推进20公里,划定为冷水河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8.3平方公里。保护区内海拔700~1500米,河谷两岸岩如刀割,山陡如壁,河谷狭窄深陷,阳光甚少,有的地方终年无阳光照射,气候温暖潮湿,1月平均气温3.6~6℃,7月平均24.3~27℃,年降水量1136毫米,谷底终年无凌冻,由于交流受阻,至今人迹罕至,以至区域内保持着原始状态。冷水河源头,飞瀑而下,流水清澈透底。在保护区中,瀑布相联成群,有近二十处,落差一般超过40米,由于植被茂盛,相当于一个250万立方米的水库效能,使河流长年不断,瀑布四季高挂,十分壮观。沿河流两岸奇峰突兀,古木参天,至今保存着高等植物不下500种,基本上是常青树。河谷中下部是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冠波壮起伏,终年翠绿,高达20米上下的壳斗科栲属、石栎属、山茶树木荷乔及栏科属木,占领林冠上层,层次分明,一些大型藤木植物攀附其上,附生蕨类和灌木布于林间,地被层苔藓植物比较发达,使保护区成为一片终年翠绿色的峡谷。所存树木中,古树广有分布,多在250年以上、有珍稀植物南方红豆杉、福建柏、百日青、三尖杉、天师粟、香果树、厚朴、紫楠、黄檀等。其中,1株小花木荷高达35米,胸径1.55米,树冠10*10米;福建柏高达22米,胸径70厘米,与百日青在这里成片分布,为全国乃至世界罕见,茂密的森林保护了多种动物的繁衍生息。珍稀动物有大蚯蚓(长40厘米,径3厘米)、大鲵、红腹锦鸡、红腹角雉。有猴、华南穿山甲、帚尾豪猪、华南狼貉、江西豺、中国水獭、华南猪獾、华南大灵猫、华南果子狸、金钱豹、林麝、小鹿、湖北毛冠麝、苏门羚、华南兽猪等,有眼镜蛇等多种蛇类以及多种鸟类。
敖家古墓石刻:位于石场乡鹿楼村,由南北两组墓群组成。南墓群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北墓群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两墓群间隔30余米,依山而建,逐级升高,墓围占地1200余平方米,该墓群系葬敖正科祖孙三代七人,据北墓群碑文记载:正科祖辈,家境贫困,到其父敖治国时,家境渐富,治国死后,正科继承家业,成为一方巨绅,清光绪二十二年(1894),正科独子年轻早丧,又二年正科亦忘,只剩下两代居孀,历经两年,敖氏遗孀建成北墓群。事过不满十载,敖氏遗孀先后全殁,正科一门绝,族中人悯之,罄其遗产,修建南墓群安葬,名“敖氏节墓”,南墓群平面形状如钟,分为四层台,底层是一石墁坝,由此登上十五级石,穿石门,便是第二层台石坝,原为石刻屏风和石桌、石凳,今荡然无存。石门高阔,仿牌坊结构,石额上方正中竖排篆书阴刻“敖氏节墓”四个字。门两侧镶嵌高1.50米,宽1.30米的石板各一块,左镌“寿”字,右刻“福”字,石门坊上有楹联二幅,门上各构(部)件上有浮雕30幅,石门内壁两座,左为敖正科衣冠和其妻顾氏及女敖么妹合葬墓;右为敖正科长女与儿媳曾氏合葬墓,两墓裙上缘均有浅出檐装饰,墓屋与第四层台相连,等高,墓碑形制相同,呈牌坊式,翼角高翘,通高5米,第二、二层台左右之结合部,置“八”字形排列的照壁各一面,各有浮雕一幅,均长1.27米,高0.90米,内容为古代战争故事。该照壁前与石栏栅相连,后与弧形围墙连接。墙内壁上有六幅对称浮雕,镌刻狮、麒麒、鹿、羊等动物,墓正后方照壁上横嵌一石匾,上刻楷书“冰雪精操”四字,左右嵌楹联一对,顶部镌透雕龙凤花纹图案。北墓群建造在平坦地面,四周墙桓、栏栅,境内壁有浮雕、题字多幅。尤其是石门两边之栅栏板上的八幅浮雕,人物形象丰满,北墓群石冢三座,并列在一条横线上,为敖正科墓,左为其父敖治国墓,右为其子敖步焜墓。敖家坟墓群计置碑楼柢建筑之墓门,墓碑7座,侧、后照壁5面,共嵌石碑、石匾28块,全墓群共有书刻、绘画版面1000余幅,书法有楷、行、草、篆;绘画构件雕刻出的不同人物形象1000多种,马匹近百,以及20余类动物和50多种花纹,杨佐清撰文,唐再廷雕刻。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0 中国市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