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沿革:赣州政区历史悠久,从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以来,至今已有2200年历史,自古以来就是沟通赣、湘、闽、粤的江南重镇,历代为郡、州、路、道、府的治所。宋、元、明、清时期,这里“商贾如云,货物如雨”,是全国36大城市和44大经济中心之一。 先秦:远在四五千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开化远于唐虞".春秋战国时,先后属楚、吴、越,后又属楚国.秦并六国后,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年),分天下为36郡,赣南属九江郡.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发大军50万分五军战五岭,使尉屠睢将五军,其中一军守庾岭界,置南壄县,隶九江郡,为赣南建置政权之始. 两汉:汉高祖元年(前206年),南壄属楚.四年(前203年),改九江郡为淮南国,南壄隶之.五年(前202年),汉灭楚,赣南始隶汉.六年(前201年),置豫章郡,治南昌,领18县,其中赣南3县隶之:南壄县(约辖今南康、大余、上犹、崇义、信丰、龙南、定南、全南等地)、赣县(约辖今章贡区、赣县、兴国等地)、于都县(约辖今于都、宁都、石城、瑞金、会昌、安远、寻乌等地).其中赣县、于都县为新增设县.西汉末年(9~23年),改豫章郡为九江郡,赣南3县隶之.东汉建武元年(25年),九江郡复名豫章郡,南壄改为南野,赣南3县仍隶之.兴平元年(194年),分豫章郡置庐陵郡,赣南3县隶庐陵郡. 三国:三国·吴嘉禾五年(236年),析庐陵郡置南部都尉,隶扬州,治于都.领于都、赣县、平阳(由赣县分出,即今兴国)、阳都、揭阳(析于都白鹿营地置阳都;析阳都陂阳地置陂阳县,随后改为揭阳)、南安(由南野分出,约辖今南康、信丰、龙南、定南、全南等地)、南野(约辖今大余、上犹、崇义等地)7县,为赣南设立市一级行政机构之始. 魏晋:晋太康元年(280年),改南安为南康,改阳都为宁都,改平阳为平固.三年(282年),罢庐陵南部都尉,置南康郡,治于都,将南野并入南康领6县.五年(284年),改揭阳为陂阳.十年(289年),赣县移县治于葛姥城(今章贡区虎岗一带).元康元年(291年),南康郡改属江州都督府.永和五年(349年),郡治从于都迁至赣县(章、贡两水间,今章贡区). 南北朝:南北朝梁·大宝元年(550年),南康郡地大余改属广东东衡州始兴郡.陈·太建十三年(581年),大余改隶广东东衡州安远郡. 隋唐:隋开皇九年(589年),改南康郡为虔州,隶洪州总管府.平固并入赣县、南野并入南康、虔化并入宁都.十三年(593年),陂阳县设石城场,并入宁都.虔州领4县:赣县、于都、南康、宁都。唐贞观元年(627年)分天下为十道,虔州隶江南道,辖县如前.永淳元年(682年),析南康东南地复置南安县(约辖今信丰、龙南、定南、全南等地),虔州领5县.神龙元年(705年),复置大余县,虔州领6县.天宝元年(742年),南安改名信丰县,并分出原南安地置百丈泉,后改虔南镇.贞元四年(788年),分出于都三乡和信丰一里复置安远县,虔州领7县.天佑元年(904年),从于都县分出象湖镇置瑞金监. 五代十国:五代十国后梁·开平三年(909年),虔州属梁.四年(910年),以虔、韶2州置百胜军;南唐·升元元年(937年),改百胜军为昭信军,虔州属之.乾化元年(911年),析南康县地置上犹场.保大十年(952年),改上犹场为上犹县,翌年改瑞金监为瑞金县,虔南场为龙南县,石城场为石城县.至此,虔州领11县:赣县、于都、信丰、南康、大余、虔化、安远、上犹、瑞金、龙南、石城. 宋元:宋开宝八年(975年),改昭信军为军州.大平兴国元年(976年),改军州复为虔州,隶江南西路;七年(982年),从赣县分出潋江镇7乡及庐陵泰和部分辖地置兴国县,从于都分出县东南6乡于九州镇置会昌县.虔州领13县.淳化元年(990年),以虔州原辖南康、大余、上犹3县另置南安军,治大余.虔州领10县,隶江南西路.为赣南分设两个政区之始.宣和三年(1121年),龙南县改名为虔南.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校书郎董德元以"虔"字为虎头,虔州号"虎头城",非佳名,奏请改名,诏改虔州为赣州(取章、贡二水合流之义),赣州名始此.同时,虔化县改名为宁都,虔南县复名为龙南。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江南西路为江西行中书省,赣州、南安军隶江西行省.至元十四年(1277年),赣州、南安军分别改为赣州路总管府、南安路总管府.隶属与领县如旧. 明清:明明吴二年(1365年,元至正二十五年),赣州、南安两路改为府.洪武十八年(1385年),江西分为5道,赣州、南安2府均属岭北道.成化十三年(1477年),设分巡岭北道于赣州,赣州、南安2府属之.弘治七年(1494年),置南赣巡抚都察院于赣州,称虔院.正德十一年(1516年),置巡抚南赣汀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辖江西的南安、赣州,广东的韶州、南雄州,湖南的郴州和福建的汀州等州府.正德十二年(1517年),从上犹、南康、大余3县划出部分辖地置崇义县,属南安府,至此,南安府领4县:大余、南康、上犹、崇义.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增设分守岭北、岭东、岭南、漳南4道,统于虔院.岭北巡、守两道治赣州,赣州、南安2府隶之.隆庆三年(1569年),从安远、信丰、龙南3县划出部分辖地置定南县,隶赣州府.万历四年(1576年),以安远县原辖寻乌等15堡另置长宁县,隶赣州府.至此,赣州府领12县,南安府领4县。清顺治十年(1653年)至康熙八年(1669年),先后撤销南赣守抚和巡、守两道.康熙十年(1671年),置分巡赣南道,辖赣州府、南安府.雍正九年(1731年),改分巡赣南道为分巡吉南赣道,增辖吉安府.乾隆十九年(1754年),升宁都县为宁都直隶州,辖瑞金、石城2县,为赣南分设赣州府、南安府、宁都直隶州3个政区之始.同年,改分巡吉南赣道为吉南赣宁兵备道,增辖宁都直隶州. 民国:民国时期: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州)、厅设县,县直隶省.民国3年(1914年)江西设浔阳、豫章、庐陵、赣南4道.赣南道,治赣县,领17县:赣县、于都、信丰、兴国、会昌、安远、长宁、龙南、全南、定南、宁都、瑞金、石城、南康、大余、上犹、崇义.赣南3个政区复合为一.民国15年(1926年),废赣南道,县直隶于省.民国21年(1932年)全省划为13个行政区,赣南各县分属第九、十一、十二、十三行政区.兴国县归第九行政区.第十一行政区(后改称赣南行政长官公署)设赣州,辖赣县、南康、信丰、上犹、崇义、大余6县.第十二行政区设宁都,辖宁都、广昌、石城、瑞金、于都、会昌6县.第十三行政区设龙南,辖龙南、定南、全南、安远、寻乌5县.民国22年(1933年),第十一、十三2个行政区合并,改名赣南政务专员公署,先设大余,后迁赣州,领11县.民国24年(1935年),全省改划为8个行政区,赣南各县分属江西省第四、八行政区.第四行政区设赣州,辖赣县、南康、信丰、大余、上犹、崇义、龙南、定南、全南、安远、寻乌11县;第八行政区设宁都,辖宁都、广昌、石城、瑞金、会昌、于都、兴国7县。1937-1945年,蒋经国先生推行了著名的"赣南新政",赣州成为当时中华民国时期的"三民主义示范区"人口由不足十万扩增至五十万,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赣南经验后来成为台湾民主和社会发展的典范。民国18年至23年(1929年至1934年)赣州大片土地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赣南各地先后成立苏维埃政府,分别隶属江西、湘赣、粤赣、赣南省苏维埃政府.并于1934年8月在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新中国:1949年8月赣州各县先后解放,设赣西南行署区,辖赣州、瑞金、吉安3专区:赣州专区辖赣州市和赣、大庾、安远、虔南、崇义、龙南、定南、南康、上犹、信丰10县,;瑞金专区辖广昌、雩都、石城、会昌、瑞金、宁都、兴国、寻邬8县。1950年撤销赣州专区,所属市、县直隶赣西南行署区;瑞金专区更名为宁都专区.1951年6月17日撤销西南行署区,恢复赣州专区,今赣州各县分属赣州专区、宁都专区.1952年8月29日,宁都专区并入赣州专区,广昌县划归抚州专区。1954年5月改称赣南行政区,广昌县来属.1957年雩都、寻邬、虔南、大庾县分别更名为于都、寻乌、全南、大余县。1964年5月赣南行政区复名赣州专区.1970年改称赣州地区.1983年7月广昌县划归抚州地区..1994年南康撤县设市.1995年瑞金撤县设市,1998年12月,国务院批准赣州地区撤地改市,原赣州市改为章贡区,管辖范围不变.1999年7月1日,地级市赣州正式挂牌成立。 文化名人:高行健:1940年出生于赣州,祖籍江苏泰州。目前为法籍华人。2000年10月12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年60岁。剧作家、画家、小说家、翻译家、导演和评论家。 钟绍京(659~746)唐代书法家,字可大,兴国县清德乡人,系三国魏国太傅、著名书法家钟繇的第17代世孙,又是江南第一个宰相,钟绍京的书法代表作为名帖《灵飞经》,《灵飞经》为中国书法史上著名小楷法帖之一。 曾几(1085--1166)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赣县人,南宋著名诗人。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魏禧(1624~1681)清代散文家。字冰叔。一字叔子,号裕斋,宁都县人。所著传记如《大铁椎传》、《江天一传》、《刘文炳传》、《朱参军家传》、《邱维屏传》等,文笔简练,叙事如绘。明末诸生,明亡后隐居宁都翠微峰,所居之地名勺庭,人又称他为"勺庭先生"。后出游江南,入浙中,以文会友,并传播其明道理、识时务、重廉耻、畏名义的学说,结纳贤豪,以图恢复。康熙间,举博学鸿词,不应,逝于扬州。 郑獬(1022-1072),字毅夫,号云谷,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宁都县梅江镇西门人。郑獬从小学习刻苦,勤奋上进,赴京会试,经殿试中进士一甲一名,即状元。此后,任陈州(今河南淮阳)通判,荆南(今湖北江陵)和开封知府,后入朝为度支判官,入值集贤院,主持修撰皇帝起居注,起草诏诰,享正三品。 行政区划:赣州下辖1个行政区、2个管辖区、2个县级市、15个县:章贡区、章江新区、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康市、瑞金市、赣县、信丰县、大余县、上犹县、崇义县、安远县、龙南县、定南县、全南县、兴国县、宁都县、于都县、会昌县、寻乌县、石城县。 章贡区是赣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是赣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总面积411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41.2平方公里;现辖5个镇、3个乡和4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近60万,中心城区人口51.26万;境内四周环山,章江、贡江流经境内中部汇合为赣江,被誉为“千里赣江第一城”。 章江新区位于河套老城区南部,是赣州城市未来发展的核心区,将规划建设成为集行政、商务、文化、博览、居住等多功能高档综合区,成为新赣州的行政、文化、体育、娱乐、商业、金融、贸易和居住中心,成为赣州CBD(中央商务区)。 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赣州市中心城区的西南部,于2010年3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现辖4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辖区总面积21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万。区内设有国家级赣州出口加工区、赣州香港工业园、赣州综合物流园区、国家钨和稀土新材料科技兴贸创新基地。赣县(梅林区)位于赣州市中部,赣江上游,辖8镇16乡、315个行政村,土地面积2993平方公里,总人口61万,其中非农业人口8.3万。南康市位于赣州市西南部,东临章贡区,因“地接岭南,人安物阜”而得名。古称“南野”,又名“南安”,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置县。总面积1800多平方公里,下辖19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近80万人,其中城区面积23.6平方公里,城市人口25.1万。1995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瑞金市位于赣州市东部,赣州第2大城市,赣江东源贡水上游。东界福建省长汀县,南邻会昌县,西连于都县,北接宁都县,东北毗石城县,为赣、闽、粤三省通衡。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置县,1994年5月18日撤县设市。现有12个乡、7个建制镇,269个村民委员会、10个居民委员会,城市人口26万。龙南县位于江西省最南端,南毗邻广东和平、连平县,是江西的南大门。现有国土总面积1640.55平方公里,总人口31万,辖7乡9镇1场。县境处于中纬度偏南地区,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平均气温18.9℃,温暖多雨,气候宜人。全南县地处赣州市最西南端,总面积1520平方公里,人口20万。与信丰县、龙南县接壤,毗邻广东翁源、连平、始兴、南雄四县市。定南县位于江西南部边陲,东邻安远、寻乌,南接广东龙川。和平,西连龙南,北靠信丰,现辖7个镇、151个行政村;总人口21万,总面积1318.7平方公里,其中县城建成区面积7.5平方千米,县城人口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占16.4%;其中耕地12.72万亩。上犹县位于赣州市西部。东邻南康,南连崇义,西接湖南桂东,北毗遂川。全县总面积1545平方公里,辖4镇、14乡,180个行政村,总人口27.6万。崇义县位于赣州市西部,章江源头,东邻南康市,南接大余县和广东仁化县,西毗湖南汝城、桂东两县,北与上犹县交界,现辖18个乡镇,154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总人口19.3万,总面积2206平方公里,是个“九分山,半分田,半分水面、道路和庄园”的山区农业县。大余县古称南安,位于赣州市西南部,赣、粤、湘三省交汇处,居章水西源,庾岭北麓。因有大庾岭而得县名。全境东西长127.5公里,南北宽25公里,总面积1367.63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143个行政村,86000户,总人口29万。信丰县地处赣州市南部偏西,居贡水支流桃江中游。东邻安远,南靠龙南、定南、全南,西连广东南雄,西北接大余,北界南康、赣县,距南昌495公里,距赣州78公里,距广州376公里。全县辖16个乡镇,269个行政村。总人口70万余人,其中非农人口16万。总面积2878平方公里。安远县位于江西省南部,赣州市东南部,地处长江水系赣江上游和珠江水系东江源起源地,东界会昌县,东南接寻乌县,西南邻定南县,西连信丰县,北接于都县与赣县。全县总面积2374.59平方千米,总人口35万人,以汉族为主。全县辖8个镇、10个乡,共有11个居委会、151个行政村。会昌县位于赣州市东部,武夷山余脉西,南岭余脉北端。会昌县域境内东西56公里,南北长85公里,总面积2722.18平方公里,低丘陵山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0%,全县山、水、田、园、路概括为“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有耕地面积313855亩。人口41万人,下辖22个乡(镇)。寻乌县地处赣州市东南端,居赣、闽、粤三省交界处,东邻福建武平县、广东平远县,南接广东兴宁市、龙川县,西毗安远县、定南县,北连会昌县。有中国脐橙之乡和中国蜜桔之乡的美誉。位于三标乡的亚髻柏山是东江源头之一。现有人口29万,下辖19个乡镇,222个行政村。于都县地处赣州市中部,东邻瑞金市,南连会昌县和安远县,西接赣县,北毗兴国县和宁都县。总面积2893平方公里。全县有18个乡、9个镇,402个行政村、27个居委会,总人口101万。1934年10月16日,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中国工农红军一、三、五、八、九方面军,从于都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于都河渡口成为长征第一渡。兴国县地处赣州市北部,下辖34个乡、镇、场,371个行政村,总人口接近80万人(80万为2011年数据)。总面积3215平方公里,其中山地336万亩,耕地47.4万亩。是全国三大将军县之一,有将军56人。宁都县位于赣州市东北部,东邻石城、广昌,南接瑞金、于都,西连兴国、永丰,北毗乐安、宜黄、南丰。面积4053平方公里,居赣州市第一,江西省第三。现辖12镇12乡,行政村347个。总人口72万,居赣州市第三,其中农业人口60万,城镇人口12万。石城县位于赣州市东北部,与福建省宁化县、长汀县接壤,毗邻本省瑞金市、宁都县和广昌县。总面积1581.53平方公里。总人口30.2万人。全县辖5个镇、5个乡,13个居委会、131个行政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