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会昌城区高清地图 ===
=== 会昌县资讯概况 ===
会昌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一、综合:2010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2.5亿元,增长15.3%。其中一产10.9亿元,增长4.1%;二产17.4亿元,增长21.6%;三产14.2亿元,增长13.9%。三次产业结构由2009年的28:38:34调整为25.6:41:33.4。实现财政总收入5.0168亿元,增长24.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3686亿元,增长34.7%。财政总支出14.2亿元,增长23.5%。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亿元,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亿元,增长17.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00元,增长14.7%;农民人均纯收入3080元,增长14.6%。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6.9亿元,增长39.5%;各项贷款余额21.1亿元,增长43.4%。
二、农业: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53933亩,比上年减少4183亩。其中早稻201280亩,减少2417亩;中稻20021亩,增加947亩;二季晚稻203727亩,减少1937亩。烟叶面积18756亩,增加1541亩;油菜籽面积9710亩,减少1660亩;蔬菜面积75669亩,减少8856亩;瓜果面积2795亩,减少269亩。果园面积217864亩,增加17659亩;其中脐橙面积126436亩,增加16000亩。全年肉类总产量30692吨,比上年增长1.1%。生猪出栏25.42万头,增长11.0%;家禽出笼510.0万羽,增长1.09倍。全年水产品产量14380吨,比上年增长18.2%。其中养殖产量13568吨,增长24.6%;捕捞产量812吨,下降36.4%。
三、工业与建筑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45506.7万元,增长51.34%。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0458万元,增长20.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39656万元,增长51.19%。利税总额20050.4万元,增长56.80%,其中利润总额10932.8万元,增长110.0%;税金总额9117.6万元,增长20.37%,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5290万元,比上年增长17.6%。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产值2450万元,增长18.5%;实现利润128万元,增长17.6%;上交税金96万元,增长21.2%。
四、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6200万元,比上年增长21.0%。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5172万元,增长17.9%;农村投资31028万元,增长19.4%。2007年,我县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主要有:瑞赣高速公路、新会昌中学、中村红山铜矿、九二盐业真空制盐、鹰鹏化工氢氟酸生产线、人民医院综合大楼、红旗大道改造(一期)、阳光丽景住宅小区工程等。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530万元,比上年增长17.0%。分城来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41143万元,增长15.2%;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52387万元,增长18.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87736万元,增长17.6%;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4047万元,增长8.1%;其他零售额1747万元,增长6.8%。全年外贸出口101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0.0%。全年引进内、外资项目102个。实际利用内资10.32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实际利用外资294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1.8%。其中亿元以上内资项目2个,6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1个。全县个体工商户突破6千户,增长9.2%;私营企业309户,增长13.6%。个体私营经济上缴税收9451万元,占财政收入的46.8%。
六、财政、金融:2007年实现财政收入20200万元,比上年增长48.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698万元,增长46.6%。财政收入质量明显改善,实现了双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8.4%,比上年提高了1.9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80.2%,比上年提高了0.7个百分点。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08262万元,比上年增长17.4%。其中,企业存款18874万元,增长13.8%;农业存款16336万元,增长32.6%;财政存款3977万元,增长4.8%;储蓄存款154240万元,增长13.8%。各项贷款余额71276万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工业贷款6863万元,增长4.4%;商业贷款6825万元,下降7.9%;农业贷款20366万元,下降2.8%;中长期贷款22546万元,增长11.5%。2010年实现财政收入20200万元,比上年增长48.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698万元,增长46.6%。财政收入质量明显改善,实现了双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8.4%,比上年提高了1.9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80.2%,比上年提高了0.7个百分点。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08262万元,比上年增长17.4%。其中,企业存款18874万元,增长13.8%;农业存款16336万元,增长32.6%;财政存款3977万元,增长4.8%;储蓄存款154240万元,增长13.8%。各项贷款余额71276万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工业贷款6863万元,增长4.4%;商业贷款6825万元,下降7.9%;农业贷款20366万元,下降2.8%;中长期贷款22546万元,增长11.5%。
七、人口和人民生活:2007年末全县户籍人口465024人,比上年末增加6460人,增长14.1‰。其中农业人口394333人,占总人口的84.8%。人口自然增长率8.1‰。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3273人,增长2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25元,增长10.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110元,增长17.0%。
八、民生工程: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785人,城镇净增就业人员2035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70人,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100%,跨省劳务输出人数5731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4320人。新增小额担保基金105万元,发放再就业小额贷款1658万元。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学杂费、书本费、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等政策,资助627名高中、中职、大学贫困学生就读。新农合参合率92.3%,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11490人。社会养老保险人数1.44万人,增长15.3%。5493人享受城市低保,12746人享受农村低保。首期64套廉租住房已分配到户。
九、新农村建设:全县205个新农村建设点基本成型,建成各类特色主题新村112个,改水5632户,改厕4744户,硬化村组主干道85公里,入户便道68公里。全年培训农民2.2万余人次,新建130个村级活动场所。
基本概况:拼音:HuìChāngXiàn英译:HuichangCounty,全县辖6个镇、13个乡:文武坝镇、筠门岭镇、西江镇、周田镇、麻州镇、庄口镇、清溪乡、右水乡、高排乡、晓龙乡、珠兰乡、洞头乡、中村乡、站塘乡、永隆乡、富城乡、小密乡、庄埠乡、白鹅乡。共有26个居委会、243个行政村。县政府驻文武坝镇红旗大道。会昌县以低山、丘陵地貌为主,地势周围高、中间低,自东南往西北略呈掌状倾斜。河流众多,南来的湘江与东来的绵江汇成贡江直入赣江。年降水量1621.2毫米,年均温19.3℃。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全国第二批生态农业建设示范县,江西省商品粮基地县。矿藏有锡、岩盐、萤石、石灰石、稀土等。特产有会昌米粉、会昌酱干等。323、206国道和赣龙铁路穿境。该县是革命老区,现存有大量红色革命遗址:会(昌)、寻(乌)、安(远)中央县委旧址、中共粤赣省委旧址等。名胜古迹有汉仙岩摩崖石刻、羊角古城堡、会昌山森林公园、会仙温泉等。会昌县位于江西省的东南部,武夷山余脉西,南岭余脉北端。东经115°19′至116°02′,北纬25°09′至25°55′。东邻福建、南靠广东。县域境内东西56千米,南北长85千米,总面积2722.18平方千米。总人口44.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7万人。人口密度159.4人/平方千米。有畲、壮、回、苗、满、侗、傣和高山族等16个少数民族4950多人。县政府驻地文武坝镇,人口7.9万。距赣州市人民政府驻地章贡区148千米、南昌450千米,通行客家方言。县人民政府驻文武坝镇。邮编:342600。代码:360733。区号:0797。拼音:HuichangXian。
会昌概况:会昌县位于江西省东南部,东邻福建、南靠广东,为赣、闽、粤“三省通衢”之地。全县辖19个乡(镇),243个村(居)委会,3121个村民小组,人口46万,土地面积2722平方公里,耕地26万亩,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全国第二批生态农业建设示范县。会昌是革命老区,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大量的革命足迹和宝贵的精神财富。邓小平担任第一任会寻安中心县委书记,毛泽东写下了《清平乐·会昌》,盛赞“风景这边独好”,现存有大量红色革命遗址。会昌有丰富的资源,现已探明开发的矿藏有锡、盐、萤石、石灰石、稀土等30余种,其中锡金属储量全国第三,岩盐储量为江西之首;森林覆盖率达79%;可利用的水电蕴藏量达5.86万千瓦;旅游资源有省级风景名胜汉仙岩、会仙温泉等旅游休闲景观。会昌工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了矿产冶金、氟盐化工、建材、食品加工、小水电等主导工业。锡金属、氟化盐、萤粉、水泥、会昌米粉、会昌酱干等产品颇有特色,其中米粉远销欧美等十多个国家。农业以水稻、制种、烟叶、生猪、脐橙为主。会昌城市、交通等发展明显加快,城区规划面积达18平方公里,境内有323、206国道和赣龙铁路穿过,成厦、济广高速会昌段正在拟建。2005年,全县实现县内生产总值185249万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6789万元、利税6386万元,实现利用外资总额2824万美元、实际利用内资6.8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11568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368万元,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完成果业开发面积2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1530元。“十一五”期间,该县将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实施“对接长珠闽、建设新会昌”发展战略,坚持以民为本,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勇争一流,以开放型经济为主线,突出新农村建设、招商兴工、项目带动、城市建设、队伍建设、基础教育、综合治理等重点,把工业做大、农业做优、财政做富、城市做美,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努力把会昌建成开放的会昌、生态的会昌、和谐平安小康的会昌。2006年,该县坚持大开放的主战略,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科学的方法、更加统筹的理念,扎实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按照“五新一好”的总体要求,结合整村扶贫开发,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是大力推进“十大体系”建设。从会昌的实际出发,完善政策法规、技术标准、社会保障、产权交易、金融服务等体系的建设。三是大力推进招商兴工。整合力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突出招商引资重点,围绕锡深加工、氟盐化工、水泥、旅游开发、农业综合开发、贡江流域开发等重点项目招商;招商引资又以主攻工业为重中之重,努力打造矿产冶金、氟盐化工、建材、食品加工、小水电五大工业集群,做强锡、盐、萤粉、水泥、米粉五大工业支柱产业。四是大力推进第三产业发展。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降低门槛,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服务业。强势推进旅游业发展,做好毛泽东旧居、文武坝革命旧址、会寻安中心县委旧址、邓小平旧居等红色景点和汉仙岩、会仙温泉自然景观的开展利用,同时积极开发绿色生态旅游。五是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完善城市功能,稳步推进市政设施建设;加强城市管理,深入开展园林城市的创建,打造山水靓县,彰显山水特色。六是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水平,推进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加快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至关重要。全县上下将进一步认清形势,调整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加大工作力度,转变工作作风,为实现“十一五”规划而努力奋斗。
名胜旅游:会昌山清水秀,是个旅游的好地方,境内旅游景观众多,有汉仙岩、盘石山、肖帝岩、会昌山、狮子岩、车心温泉等。相传八仙之一汉钟离得道成仙处的汉仙岩被流传为“虔南第一山”,并有“江南小蓬莱”之美誉。另外会昌还是个红色旅游城市,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全红县”,有3.86万人参加红军,7700多名志士进入烈士名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会昌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苏区南大门。会(昌)寻(乌)安(远)中心县委、筠门岭关税处、贸易分局、粤赣省委、省苏、省军区都设在这里,成为领导和组织闽粤赣边区各县人民开展革命斗争的重要枢纽。毛泽东、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从事伟大的革命实践,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1927年8月,周恩来、叶挺、刘伯承等率领八一南昌起义部队挥师南下,与国民党钱大钧部进行了著名的“会昌战役”;1932年5月至1933年3月,邓小平先后担任中共会昌县委书记和会寻安中心县委书记,领导南线军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斗争;1934年7月23日,毛泽东登上会昌城外高峰,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清平乐·会昌》;10月红九军团11538人在会昌集结,踏上长征路。为了革命的成功,38600多名青壮年参加了红军,77200多名群众加入了支前作战行列,为了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成千上万优秀的会昌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会昌的红色旅游景区主要有文武坝粤赣省旧址群、会昌山景区、筠门岭旧址群,均为清末建筑,原貌保存,向各地游客免费开放,是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邓小平故居:1932年5月,邓小平调任中共会昌县委书记。6、7月间,邓小平受党的重托,在筠门岭坝笃下和芙蓉寨,先后组建了中共会寻安中心县委和江西军区第三分区,并任中心县委书记、三分区政委。从此,邓小平坐镇中央苏区南大门,领导南线军民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斗争之中,在筠门岭工作、生活了10个月。邓小平到南线任职后,根据闽粤赣边区实际,坚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主张,抵制王明“左”倾错误。一是加强了各县党政建设,发展党员3000多人,建立健全了县区乡各级党政组织;二是根据南线军事斗争需要,发展壮大赤卫军、游击队等13528人,采用灵活机动的“十六”字诀,粉碎国民党“围剿”;三是深入土地革命,贯彻执行正确的土地分配政策,重视经济文化建设;四是积极扩红支前,拥军优属,密切联系群众,关心民众疾苦,极大地激发了南线军民的革命热情。邓小平在会寻安卓有成效的工作,却受到王明“左”倾错误执行者的无情打击,被错误的打成“江西罗明路线”的主要代表,1933年3月被调离会昌。但他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逆境中坚定革命信念,坚持真理的高风亮节;密切联系群众,关爱民众的优良革命传统;至今在会寻安人民中传颂。旧址为清末客家民居,室内设复原陈列,有当年邓小平同志用过的脸盆和脸盆架,1987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会昌战斗遗址:1927年8月1日,周恩来、叶挺、朱德、贺龙等指挥起义军在南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创建了人民军队。八一起义的成功震惊了国内外,蒋介石、汪精卫急忙调兵遣将讨伐。遵照中共中央指示,起义部队挥师南下直取广东东江,8月26日进占瑞金县城。从缴获的敌军文件中得知,蒋介石嫡系钱大钧4个师1万余人,在会昌山一线构筑工事,同时桂系黄绍竑部也从信丰往会昌赶,企图将起义军扼杀在会昌。为解南下后顾之忧,前敌委员会决定:趁两股敌人未会合,先破会昌之敌。8月30日早晨,起义军24师、3师和教导团先后从城东北、西北向敌军发起佯攻。由于起义军25师夜行军迷了路,未能投入战斗,上午的战斗打得异常激烈,陈赓营长一连攻下三个山包后,左腿两处中弹,年近50的师党代表徐特立也参战,朱德从牺牲的战士旁捡起步枪向敌人射击;敌炮弹不时落在指挥所四围,而周恩来、刘伯承、叶挺、聂荣臻等始终在前沿阵地沉着指挥。中午时分,25师赶到,来不及做午饭,立即投入战斗,起义军各参战部队紧密配合,不断向敌军发起阵地攻坚战,激战到下午4时,起义军终于攻下会昌山,乘胜攻占县城,钱大钧弃轿仓皇南逃,这一仗歼敌5000余人,俘90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和辎重,起义军将士伤亡千余人。现在会昌山上仍存有当年的战壕、防空洞等。
佛教圣地——会昌盘古山:全国很多地方都有“盘古山”这个地方,盘古文化广为流传。典籍上详细记载“盘古山”的有北宋的罗苹《路史·前记一》。书上写道:“今赣之会昌有盘古山,本盘固名,其湘乡有盘古保,而雩都有盘古祠,盘古之谓也。”民国之前,会昌行政区划为劝乡、湘乡、浮乡、化乡、承乡等五乡。湘乡管辖县城以南地区,盘古保是其中的一部分,位于现在的筠门岭镇盘古村。类似名称的还有盘古村、盘古隘、盘古嶂等。会昌盘古山位于筠门岭镇南7公里处的民范村。自古就有著名的盘古十景,曾经游历过盘古山的历史名人不计其数,留下了不少诗歌和文章,充实了盘古山的文化底蕴。宋代山上建有浮屠宫,现存眉林寺,寺内有《盘古寨门碑记》等石碑9块,其中5块为清康熙年间的。另据会昌县旧志记载,筠门岭镇有盘古山眉林寺,为会昌名寺。南宋进士曾作《盘古山记》一文云:“其出盘纡,崚峥”,“本盘固,固讹为古耳。”清代朱微曾作《盘古山》。盘古山四壁陡峭,东临湘水,奇峰突起,独冠群山。山顶布满苍松翠竹,居中坡度较平缓,形似一个周长5公里、直径1.5公里的大圆盘。山顶可攀援处都筑有坚固的山寨,唯西南有一条凿石磴道盘岩壁而上,人称“自古盘山一条路”。山门这是入山的山门,是一道牌坊式的,明清时期的石山门,高5.4米,宽4.6米,仿宫殿式石檐,精工雕刻,中门石额横刻“盘古山”三个大字,上下雕刻八仙,双龙戏珠等图案,说明它与八仙有不解之缘。这道石门是会昌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登高观日盘山四周都是悬崖峭壁,东临湘水,挺拔高雄,可谓“独冠群山”。每天清晨,从山顶观看日出,在云海中可以看到一轮红日喷薄而出,景象十分壮观。游客如有兴趣,可以身临其境,亲自感受一番。夫妻银杏这是一棵雌雄同株古银杏,当地人称白果树。白果树又叫公孙树,意思是公公种树,孙子才能享受果实。在科学界又有活化石之称,迄今这种古树比较少见。据说这棵白果树栽种于唐朝,已经有一千三四百岁高龄。民间传说何仙姑与古佛斗法,拔下头上的银针去刺古佛,古佛抢过银针,往盘山一扔,落地生根,变成了一棵银杏树。
八一起义部队会昌战斗遗址:1927年8月1日,周恩来、叶挺、朱德、贺龙等指挥起义军在南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创建了人民军队。八一起义的成功震惊了国内外,蒋介石、汪精卫急忙调兵遣将讨伐。遵照中共中央指示,起义部队挥师南下直取广东东江,8月26日进占瑞金县城。从缴获的敌军文件中得知,蒋介石嫡系钱大钧4个师1万余人,在会昌山一线构筑工事,同时桂系黄绍竑部也从信丰往会昌赶,企图将起义军扼杀在会昌。为解南下后顾之忧,前敌委员会决定:趁两股敌人未会合,先破会昌之敌。8月30日早晨,起义军24师、3师和教导团先后从城东北、西北向敌军发起佯攻。由于起义军25师夜行军迷了路,未能投入战斗,上午的战斗打得异常激烈,陈赓营长一连攻下三个山包后,左腿两处中弹,年近50的师党代表徐特立也参战,朱德从牺牲的战士旁捡起步枪向敌人射击;敌炮弹不时落在指挥所四围,而周恩来、刘伯承、叶挺、聂荣臻等始终在前沿阵地沉着指挥。中午时分,25师赶到,来不及做午饭,立即投入战斗,起义军各参战部队紧密配合,不断向敌军发起阵地攻坚战,激战到下午4时,起义军终于攻下会昌山,乘胜攻占县城,钱大钧弃轿仓皇南逃,这一仗歼敌5000余人,俘90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和辎重,起义军将士伤亡千余人。现在会昌山上仍存有当年的战壕、防空洞等。
毛主席诗词《会昌》,◆清平乐会昌1934夏,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这首词,毛泽东曾有注云“一九三四年,形势危急,准备长征,心情又是郁闷的。这一首清平乐,如前面那首菩萨蛮一样,表露了同一心情。”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0 中国市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