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永胜城区高清地图 ===
=== 永胜县资讯概况 ===
社会和经济发展状况:一、综合:经济总量持续稳定增长。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GDP)完成14632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327万元,增长6.14%;第二产业增加值40319万元,增长27.74%;第三产业增加值52680万元,增长5.95%。比“十五”期间GDP年平均增长8.9%高了2.2个百分点。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6.4:27.6:36.0;人均GDP为3754元,比上年增加170元,增长4.74%。非公经济蓬勃发展,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活力进一步增强,创造增加值62556万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2.8%,比上年提高5.8个百分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发展后劲不足;经济总量小,结构不尽合理,特色产业尚未形成规模,优势不明显,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促进农民增收的任务依然艰巨;工业经济量小质弱,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居民总体收入水平相对偏低;财政自给率极低,经济社会发展缺乏稳定的财力保障,吃饭与建设的矛盾突出;农村文教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贫困人口多,社会就业压力较大。
二、农村经济: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坚持不懈地抓好农田水利建设,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大科教兴农力度,农业生产得到了持续稳定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1316万元(现价,下同),按可比口径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0.22%,其中:农业产值43007万元,增长11.03%;林业产值4451万元,增长20.51%;牧业产值25678万元,增长3.57%,渔业产值6159万元,增长30.74%。全年粮食产量达144745吨,比上年增长1.70%,比历史最高年1999年的143944吨多801吨,增加0.56%,创历史新高。其中大春粮食产量117737吨,增产0.23%;小春粮食产量27008吨;增产8.64%。继续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狠抓“种、料、防”等综合技术推广,调整和优化养殖业结构,畜牧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全年肉类总产达24056吨,比上年增长0.48%,其中猪牛羊肉产量22112吨,比上年增长1.19%。年末大牲畜存栏18.07万头,比上年增长6.87%,出栏4.93万头,比上年增长1.12%;猪存栏28.50万头,比上年增长7.21%,出栏21.28万头,比上年增长0.29%;羊存栏38.90万只,比上年增长4.52%,出栏15.22万只,比上年下降1.85%。水产品在抓好池坝养殖的同时,积极推广发展稻田养鱼,全年水产品产量达5088吨,比上年增长56.84%。乡镇企业稳步发展,营业收入突破十亿元大关。年末全县拥有乡镇企业14523个,从业人员达39997人,全年完成营业收入106899万元,比上年增长0.36%;实现利税总额12637万元,比上年增长4.92%;实交税金2864万元,比上年下降5.98%。
三、工业和建筑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积极实施工业发展倍增计划,努力克服电力瓶颈制约,全县工业经济持续平稳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2540万元,比上年增长23.5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5107万元,增长28.6%。主要工业产品中原煤、发电量、水泥、日用陶瓷等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其余产品产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0708万元,比上年增长67.89%;实现利润总额1992万元,比上年增长3.36倍;企业亏损面为20%,比上年下降了17.5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105万元,比上年下降52.82%。建筑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17779万元,比上年增长33%。
四、固定资产投资:抓紧落实各项投资计划,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了较快发展。投资规模达57165万元,比上年增长18.7%。其中:国有单位完成投资28063万元,下降7.43%;集体单位完成投资4127万元,增长6.13倍;农村私人完成投资3107万元,下降2.82%;其他经济完成投资20718万元,增长25.21%。居民住房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房地产业开发完成投资1150万元,比上年下降33.06%,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01%。全县房屋施工面积720659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3.21%;房屋竣工面积690260平方米,增长39.81%。
五、商业:消费热点多元化,消费品市场渐趋活跃。2006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9183万元,比上年增长14.0%。比“十五”期间提高了5.87个百分点。其中,县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5539万元,增长15.61%;农村(县及县以下)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3644万元,增长12.2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3126万元,增长14.43%;餐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113万元,增长11.98%;其他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945万元,增长13.24%。非公有制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发展,成为繁荣市场的活跃力量。2006年,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6870万元,增长20.37%,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92.07%,比上年提高4.87个百分点,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5941万元,增长34.38%,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88.89%,比上年提高23.89个百分点。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事业继续以市场为导向,在市场中竞争和发展。全年交通运输邮电仓储业实现增加值4684万元,比上年增长2.81%。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15145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9.39%;完成旅客周转量8609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5.59%。邮电通信业发展迅速。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986万元,比上年增长14.40%。年末全县拥有固定电话用户(含小灵通)38432户,比上年增加5590户,增长17.02%;固定电话普及率达9.9部/百人,比上年增长16.47%。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恢复性增长,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2006年地方财政完成一般预算收入4337万元,比上年增加619万元,增长16.60%;完成一般预算支出41361万元,比上年增支9373万元,增长29.30%。金融改革稳步推进,运行平稳。截止12月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67127万元,比年初增长22.80%;各项贷款余额为99785万元,比年初增长4.35%;全年累计投放现金1665万元,比上年少投放5069万元,下降75.27%。全年人保、财保两家公司保费收入为2818万元,比上年减少1.33%,其中,人保公司1834万元,减少8.48%,财保公司984万元,增长16.59%。各类保险赔款给付支出为799万元,比上年增加11.9%,其中人保公司176万元,减少16.19%,财保公司623万元,增加23.61%。
八、社会事业: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坚持把“两基”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巩固“两基”成果,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对农村独生子女在校学生实行了“三免费”,创新了办学模式,在贫困山区发展寄宿制学校教育,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全面发展。年末全县拥有各级公办学校267所,其中完全中学4所、初级中学24所、小学236所、职业高级中学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公办幼儿园1所,另有社会力量办高级中学1所、集体办幼儿园11所、民办幼儿园36所;各级学校专任教师3440人,其中小学2104人,初中1021人,高中284人;在校学生68634人,其中:小学38287人,初中17630人,高中4857人;小学毛入学率为106.68%,初中毛入学率为100.51%;全县共有校舍建筑面积405432平方米,小学生均校舍建筑面积6.14平方米,中学生均校舍建筑面积6.80平方米。广播电视发展取得新的突破。县城有限电视节目增加到了26套,全县76个村委会通过微波方式可看到14套电视节目,147个村委会实现了村村通广播电视,电视人口综合覆盖达96.6%,比上年增加0.6个百分点。因2006年广播频率调整,中波全面停播,使2006年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为81.6%,比上年下降了15.4个百分点。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32个;卫生机构床位数708张,其中医院床位数564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797人;每千人拥有床位数1.8张,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人。社会保障、福利事业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8130人,与上年持平。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1441人,比上年减少317人。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为12430人,比上年增加230人。全年共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964万元,比上年增长21.11%。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得到改善。全年累计完成营林造林面积36618亩,其中人工造林3500亩,2006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8.8%。加大了对工业企业达标排放的监督力度,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50%。扶贫攻坚取得新成绩。认真落实各项扶贫措施,多方筹集资金,认真解决农村贫困人口问题,2006年全县贫困人口为14.15万人。
九、人口、计划生育和人民生活:人口控制得到加强。据计生部门人口统计年报显示,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分别为8.59‰、5.52‰、3.08‰。年末全县常住人口386630人,比上年增长0.41%。较好地稳定了低生育水平,人口增长控制在了预定目标之内。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国有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1044元,比上年增长46.91%;城镇集体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6506元,比上年增长56.66%;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548元,比上年增加121元,增长8.48%;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19184万元,比年初增长17.86%。
物产资源:永胜的立体地型,立体气候,孕育了丰富多彩的立体生物资源,全县包括“六带气候类型”(北温、中温、南温、北亚热、中亚热、南亚热带),因而生物资源丰富,农林牧副渔五业俱备,粮棉油麻丝茶糖菜烟果药杂十二字齐全。
农业资源:农作物: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品种共26个,粮作种类计有稻类、麦类、玉米、豆类、薯类、杂粮等;经济作物有烤烟、棉、蔗、花生、油菜、大麻、亚麻等;冬早蔬菜有蕃茄、洋葱、大蒜、瓜类、藕、慈菇、生姜、辣椒等,品种繁多。
土地资源:全县土壤有10个土类,18个亚类,40个土属,57个耕作土种。分类为:亚高山草甸土(面积65594亩)、棕壤(面积1.31万亩)、黄棕壤(面积42.61万亩)、红壤(面积392.03万亩)、紫色土(面积63.34万亩)、石灰岩土(面积19.66万亩)、冲积土(面积2.2万亩)、盐碱土(面积6766亩)、燥红土(面积32.31万亩)、水稻土(面积22.28万亩)。全县土地742.5万亩,其中:现有耕地41.1万亩,林地344.7万亩,牧地89.7万亩,荒山、台地等可开发利用的农、林、牧地共189.5万亩,水域16.8万亩(其中可养殖的水面12.6万亩,可养殖的稻田3万亩)。
森林资源:全县林地总面积344.72万亩,森林覆盖率24%;疏灌林地162.93万亩,未成林地1.82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893.5万立方米。
气候资源:永胜属低纬山地季风气候,因地势高差及多种地貌的影响,对光、热、水等气候因素均起再分配的作用,而形成典型的垂直气候。其特点是:冬春干旱,夏秋多雨。其垂直差异是:高温冷、中温凉、低于热;水平差异是:南部热旱,北部温湿。
光热资源:光热资源丰富。全县全年光辐射136.2千卡/厘米,为全国中上水平。年平均日照时数2403小时,有利于作物生长。其中南片金沙江干热区(包括涛源、片角、期纳、程海四个乡镇)光资源优越,全年日照时数2763小时,粮食作物可以一年三熟,是农作物的最佳适生地带。
地表水资源:全县年平均降水量约为843.6毫米,平均径流量275.8毫米,地表水资源约为11.1亿立方米。建有中型水库5座,蓄水量4368万方,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共66处,可利用装机容量为29848千瓦。
地理地貌:永胜县境内最高海拔3963米(一说4020米),最低海拔1056米,相对高差2900多米。复杂多样的地貌,北高南低的地势,形成独特的气候。在海拔2140米的永北镇(县城),年平均气温13.5°C;在海拔1300-1600米的金沙江畔,年平均气温18.4°C;极端最高气温32.2°C,极端最低气温-11.2°C,全县大致分为高寒、中凉、中温、低热四种气候类型。永胜降水呈现冬春干旱、夏秋多雨、南少北丰、高湿低干的特征,海拔较高的东北及西部地区,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中部地区(城关和三川坝),年降雨量800毫米以上;南部的程海和金沙江沿岸为干热区,年降雨量585.3~710毫米,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2倍。这种由北到南,从高到低,从冬春到夏秋的水热分布模式,具有典型的立体性气候特征。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0 中国市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