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牙克石市区高清地图 ===
=== 牙克石市资讯概况 ===
市情概况:牙克石市位于大兴安岭中脊中段西坡,呼伦贝尔草原东端。南临扎兰屯市、北靠根河市和伊图里河镇,东接鄂伦春自治旗、阿荣旗,西邻额尔古纳市、陈巴尔虎旗、鄂温克自治旗。南北长352公里,东西宽147公里,海拔600米至1000米之间,是中国土地面积第六大的县级市,总面积27,590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18,544平方公里,水域面积720平方公里,草场面积8,568,642公顷,耕地面积80,234公顷。2008年,全市总人口378,747人。其中,农业人口13,824人,非农业人口364,436人;市区人口131,631人,乡镇人口247,116人(包括东兴办事处)。在总人口中,少数民族40,658人。其中,蒙古族18,311人,回族6,060人,鄂温克族406人,鄂伦春族97人,其它少数民族15,784人。在总人口中,男性191,770人,女性186,977人,性别比为102.6(以女性为100)。域内居住着汉、蒙古、回、满、朝鲜、达斡尔、俄罗斯、白、黎、锡伯、维吾尔、壮、鄂温克、鄂仑春等民族。牙克石市辖6个镇、5个办事处、7个街道办事处。驻在单位有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和所属的6个林业局;呼伦贝尔市辖3个林业局,3个国营农牧场。
行政区划:牙克石市辖4个镇、5个办事处,7个街道办事处。7个镇:博克图镇、免渡河镇、乌尔其汗镇、库都尔镇、图里河镇、绰源镇、伊图里河镇(2010年底,伊图里河撤销办事处,重新成为镇);
4个办事处:煤田办事处、塔尔气办事处、巴林办事处、乌奴尔办事处;
7个街道办事处:东兴街道办事处、胜利街道办事处、红旗街道办事处、新工街道办事处、永兴街道办事处、建设街道办事处、暖泉街道办事处。境内有:莫拐农场、牙克石八号农场、免渡河农场、凤凰山庄.凤凰山庄位于牙克石的东南部的沃野南沟,距市区8公里,距海拉尔80公里,位于大兴安岭森林和呼伦贝尔草原的交汇处扎敦河畔。
经济发展:一、综合: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逐年攀升。地区生产总值69.7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4亿元,增长24.8%;第二产业增加值21.4亿元,增长31.0%;第三产业增加值29.9亿元,增长12.0%。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26.4%、30.7%和42.9%。今年我市物价始终处于结构性上涨之中,五月份以来逐渐呈高位缓降趋势。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6.0%,比上年上涨6.0%。其中:食品类上涨14.9%,居住类上涨3.2%,烟酒及用品类上涨1.0%,衣着类上涨0.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0.2%,交通和通讯类下降0.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0.4%。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5.8%,上涨5.8%。劳动就业保持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536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302人;城镇就业与再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人数达779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2%。社会保障工作成效显著,进一步扩大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覆盖面。年末全市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62757人、80010人、14612人和32024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78504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99109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9375人。共发放失业、养老、工伤、生育、医疗等保险费2.6亿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在应保尽保的基础上,继续加大监督与动态管理力度,年末城镇低保对象降为55327人,累计发放低保资金9611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逐步深入,农村低保对象增加到910人,累计发放低保资金57.9万元。财税收入快速增长,再创历史新高。财政总收入8.1亿元,比上年增长48.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0亿元,增长2.5%。国税收入1.2亿元,增长4.9%;地税收入2.3亿元,增长38.6%;非税收入4.6亿元,增长74.2%。财政支出15.2亿元,增长76.2%。
二、农牧业:农牧业产业化进程稳步推进,农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农业生产喜获丰收,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全年农作物总播面积202万亩,比上年增加37万亩。其中:粮食146万亩(含小麦77万亩),增加34万亩;经济作物50万亩(含油菜45万亩,甜菜1万亩),增加2万亩;饲草饲料6万亩,增加1万亩。粮食产量35.3万吨,比上年增加13.2万吨,增长59.7%;其中:小麦产量17万吨,增加2万吨,增长13.3%。油菜籽产量4.8万吨,增加1.6万吨,增长50%;全市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30亿元,比上年增长50%。畜牧业平稳发展。年末牲畜总头数34.9万头(只),比上年增长17.1%。其中:奶牛6.4万头,增长8.4%;生猪存栏4万口,增长8.1%。肉类产量1.9万吨,牛奶产量17万吨,均与上年持平。农牧业机械总动力41.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80.6%;农用拖拉机9949台,增长80.5%;农村用电量2007万千瓦时,比上年略有增长。
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效益明显提高。地方规模以上工业现价总产值32.3亿元,比上年增长48.1%;工业增加值12.7亿元,增长23.1%;产品销售率为93.6%,提高2.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势头强劲。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亿元,比上年增长73.5%。其中地方系统固定资产投资25.2亿元,增长80.0%。在地方系统中,基本建设投资23.8亿元,增长197.2%;房地产开发投资1.4亿元,下降75.7%。
四、邮电和旅游:邮电业稳步发展。邮电业务收入1.4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电信业务收入1.3亿元,增长17.3%。固定电话用户5.2万户,小灵通用户2.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9万户,宽带用户14400线。旅游业加快发展。2008年共接待旅游者59.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2%;旅游业总收入8.1亿元,增长24.6%。
五、内外贸易和招商引资:商品销售稳步增长,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出口受到抑制。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为480万美元,比上年下降26.0%。其中出口总额453万美元,下降28.0%,进口总额27万美元,增长34.0%。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共引进招商项目101个,引进国内(呼伦贝尔市外)资金35.2亿元,比上年增长67.8%;其中引进区外资金16.6亿元,增长4.0%。
六、金融和保险: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6.6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0.5亿元,增长15.9%。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4.6亿元,下降21.8%。银行现金收入162.2亿元,下降5.8%;现金支出167.2亿元,下降5.2%;货币净投放5.0亿元,增长15.2%。全年寿险保费收入8494万元,办理理赔案件2212件,理赔金额399万元;财产险保费收入1412万元,办理理赔案件1319件,理赔金额1069万元。
七、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科技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年共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5项,申报批复项目中自治区级4项、呼伦贝尔市级4项,上级拨款总额139万元;签订技术贸易合同6项,成交额2300万元。农牧民适用技术培训10269人。文化事业稳步发展。全市现有文艺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站)18个,图书馆1个,电影放映单位1个,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台1座。全市电视综合覆盖人口32.2万人,广播综合覆盖人口34.1万人。有线广播电视用户41200户,有线电视频道44套。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化市场逐步形成。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现有普通中学29所,在校学生20648人,专任教师1897人;中等职业学校3所,其中职业高中2所,在校学生492人,专任教师90人;小学28所,在校学生15564人,专任教师1565人。医疗条件明显改善,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健全。现有卫生机构47个。其中:医院20个,卫生院15个,妇幼保健所1个,专科疾病防治所(站)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7个,医学在职培训机构1个,公共卫生监督所1个。卫生机构实有床位2377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502人。
八、个体私营经济:全市私营企业530户,比上年增长35.2%;从业人员3580人,增长8.7%;注册资金6.2亿元,增长8.8%。个体有证工商户10033户,增长5.3%;从业人员15294人,下降2.9%;注册资金12.1亿元,下降11.1%。
九、人口:全市总人口378747人。其中:农业人口13824人,非农业人口364436人;市区人口131631人,乡镇人口247116人(包括东兴办事处)。在总人口中,少数民族40658人。其中:蒙古族18311人,回族6060人,鄂温克族406人,鄂伦春族97人,其它少数民族15784人。在总人口中,男性191770人,女性186977人,性别比为102.6(以女性为100)。全年迁入人口2814人,比上年上升2.5%;迁出人口5529人,下降4.6%。出生人口1890人,上升2.4%;出生率为4.0‰,下降0.8个千分点。死亡人口2480人,上升7.6%;死亡率为6.0‰,与上年持平。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增长2.0‰。
十、人民生活:在岗职工工资总额6.6亿元(地方),比上年增长49.4%;在岗职工人均工资23666元,增长24.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53元,增长20.1%。农民人均纯收入4900元,增长34.2%。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幸福感普遍增强。
十一、资源和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不断加强。全年共完成封山育林1.5万亩,义务植树92万株,四旁植树19.0万株,落实禁牧10万亩,季节休牧30万亩,退耕还草12.5万亩;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4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3万亩。加大污染物减排和污染治理工作力度,年末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为1896吨和5128吨,环境质量得到了改善。全年共审批建设项目44个,环评执行率达100%,验收建设项目28个,共办理餐饮、娱乐环评34个。单位GDP能耗下降5.39%。
自然资源:牙克石市自然资源丰富,为投资者提供了无限的商机。森林总面积为17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61.3%,兴安落叶松占60%以上,还有山杨、蒙古柞等10余种树木。地方林业局施业区总面积25万公顷,其中有林地9.6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8.1%(全区二类调查);森林内外,栖息着323种动物,有驼鹿、梅花鹿、猞猁、白狐、紫貂、雪兔、银鼠、榛鸡、灰天鹅、兴安鸳鸯等16种国家重点保护的异兽珍禽,堪称天然动物园。有3000多种野生植物。不仅有黄芪、掌参等名贵药材,还有可食用的蘑菇、木耳、猴头、金针菜、蕨菜等山珍,有经济价值的无污染的木本和草本植物200多种。野生浆果间于绿树青草丛中,红豆、笃斯等是酿造国酒的最佳原料,微量元素含量极高,林地边缘河流两岸还生长着杜鹃、蔷薇、稠李子、山丁子、榛子等数十种灌木。全市总耕地面积210万亩,总播面积110.4615万亩;草场总面积140万亩,载畜量为30万只羊单位(含人工草场、饲料作物喂养、精饲料喂养、秸秆利用)。市域内已知矿产有26种,其中金属矿产8种,非金属矿产18种,已探明贮量的矿种有煤、石灰石、莹石、珍珠岩、铁、红土矿、硅石、铜铅锌银伴生矿、矿泉水。已开发的三个大煤矿储量在近亿吨以上。还有丰富的光能和风能资源。牙克石市山川秀美,景色怡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山峦叠嶂,奇峰挺拔,百景争秀。春到林海,料峭的寒风吹开了兴安杜鹃,如锦似霞;夏至兴安,煦暖的阳光普照鲜花点点,泉水潺潺,恰似一幅多彩的巨幅画卷;秋临大地,珍禽翔跃,野果满山,近观远眺,赤、橙、黄、绿总相间;冬归大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浩瀚林海,莽莽雪原,傲然展示着依旧是兴安风采。牙克石市各项事业的发展,从无到有,从有到全,从全到更加完善,从过去的小作坊生产到现代化生产管理,从林业为主的采伐,到工、农、林、牧、副、商综合体系的形成,生产建设飞速发展,驰名中外的栲胶、地毯,香飘四海的乳制品,远足布鲁塞尔的野生浆果酒……创造了辉煌的业绩。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主旋律更为牙克石市发展指明了方向,奏出新的希望。牙克石经纬度:北纬49.17,东经120.40。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0 中国市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