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威远城区高清地图 ===
=== 威远县资讯概况 ===
城市建设:2007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0.5平方公里,为1986年的4倍。新区开发城南、城西、城北速度加快,新威中、法院大楼、城南客运站、电影商贸城等一批城市地标性建筑拔地而起,新颖别致。居民小区林立,环境优雅,翔龙、飞天等城市雕塑为城市添彩,市政亮化、绿化、美化,为城市增辉。清溪河县城段得到有效治理,青龙山公园开发拉开帷幕,城市面貌悄然巨变。
文化科技:基础教育::2007年,素质教育成效明显,全县有学校222所,其中:小学163所,普通中学58所,初中44所,高中9所,职业中学5所。有在校学生8.89万人,各类学校毕业生2.49万人。威远中学为国家级重点示范中学,大学本、专科上线数和录取数多年位列全市前茅。当年全县大学本、专科上线人数达4806人,录取人数3300人,达上线数的68.7%。
大中专及成人教育:威远县教师培训中心:1996年9月由威远师范学校、威远教师进修学校合并建立。校园占地12亩,建筑面积1658.39平方米。现有教职工62人,其中高级讲师9人,讲师、实验师26人,在读大专学员480人。“九五”期间,培训中小学领导干部341人,新教师培训1017人,继续教育培训152人;中师毕业598人,大专毕业223人;并完成中学教师706人、小学教师2175人职业技能检测。内江广播电视大学威远分校。建立于1996年。现有教学大楼一幢,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拥有现代化的办学条件,99年建成校园网,有省内一流的微机室。现有13名管理人员,36名专兼职教师,其中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16人。现办有法律、财经、汉文、卫生、管理、师范教育等专业,有1100多名在校生。过去20年来,威远电大(含电大站)先后共培养了成人大专生1600多名、成人中专生1300多名,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医疗卫生发展迅速,2007年全县有卫生医疗机构32个,医院8个,综合医院7个,卫生院20个,有病床床位1330个,医疗职工人数2061人。有线电视覆盖率达95%。
威远电影公司及县影院概况:县电影公司和县人民电影院坐落于县城中心,以电影为本,开展了多种经营。现已成为拥有电影、录像、跳舞、棋牌、台球等项目的综合娱乐场所。新建的电影公寓是县城内最高(28层)的建筑,在全省设施上乘,拥有现代最新放映技术设备和豪华座位1000余座及宽敞的观众休息厅。
威远剧场:剧场位于县城中心,总面积1400平方米。除一般剧场具有的化妆室、舞美室、演员休息室、服装室外,还附设有停车场、排练场、演员招待所,并装有冷气。现代声光及可现场直播大屏幕。观众厅全装软椅,设有堂座、楼厢、包厢,容纳500至700人。2001年5月起对外接待各种表演艺术团体。
文化艺术:威远的文化艺术在继承古老传统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山王、越溪一带古老的“神歌”、“躜山歌”、抬工号子、二黄腔等经过近几十年的改造发展,显示出新的生命力。新场古老的正月十五“闹元宵”习惯保留至今。养育了川剧两大鼓师之一左青云,全县川剧艺术的发展形成了阳春白雪的殿堂艺术和下里巴人源汁原味的座唱艺术两条各具特色的分支。县文化馆在群众文艺创作、表演的组织辅导方面发挥着主渠道作用。特别是钢琴、电子琴、管乐,以及书画、演唱、舞蹈等的启蒙教育方面,设备、师资力量基础雄厚,培养了大批新苗,受到各界及群众普遍好评。专业、业余的文艺创作蓬勃开展,形成了全方位发展的局面。各类艺术创作队伍逐步壮大、成熟。文学、戏曲、小说、散文、诗歌等不断出佳品。书法、美术作品出国参展。独具特色的蝶画老画家蓝性初、李志荣蜚声中外。“朝天椒”漫画组在全省、全国颇具影响。镇西农民铜管乐队闻名全国。
经济状况:2007年威远县在第七届西部百强县(市)排名中,位列第63位。2007年,威远县成为四川省首批扩权强县之一。2008年,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视察威远时指出,要建设工业威远。为此,威远县立足本县优势,抓住一次次机遇,提出“建设工业威远,打造丘区示范,迈向全省十强”发展战略。实现了农业县变工业县的飞跃。2008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123.06亿元,比上年增长14.9%,首次突破百亿元。经济总量列全省181个县(市、区)22位;连续两年当选四川省“类区先进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1791万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799465万元,增长18.2%;第三产业增加值239398万元,增长12.4%。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为16:65:19,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1.8%、76.3%和11.9%。人均GDP达17553元,增长14.9%。全年财政总收入124295万元,增长28.7%。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7787万元,增长25.7%。国税、地税收入合计114108万元,增长27.1%。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农业人口62.15万人,可耕地面积54.42万亩,荒山面积48.86万亩。粮食总产量358703吨/年,油菜4659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998元/年。县农业经济的自然条件历来为“六山、一水、三分田”,农村经济局限于有限的土地上。1980年后,逐步实行以户为单位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农村生产力。县坚持以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效益相结合的原则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将西部低山区划定为工矿、林、牧业区,东南部丘陵区为粮、桑、果、油、养殖区。注重粮经结构调整,开发粮、猪、林、渔、禽、果、麻、茶等八大项目,形成粮食、生猪、林业、经济作物四大产业,农业经济由单一的种植业逐步发展为多层次的经济联合体,农业经济结构由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有效地促进和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2007年,全县粮食总产量29.90万吨,油料总产1.15万吨,生猪存栏50.81万头,出栏70.30万头,农业总产值26.34亿元。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3925元,人均住房面积达33.3平方米。农副土特产品新店“七星椒”、生姜,复立高山云雾茶,镇西“周萝卜”、龙会鸿顺竹笋,“川老妈食品”、“八卦鸳鸯酒”为国家、省、市名优产品,为全省速生丰产林基地县和国家瘦肉型猪、柠檬基地县。
工业悠久资源丰富::县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煤、天然气、菱铁矿、岩盐、白云石、石英砂、石灰石等二十几种。主要分布在低山区。煤、盐、铁矿开采始于西汉,至唐宋采煤冶铁已具规模。清末,煤、铁、糖等工业产品已达28种。民国中期,有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办的钢铁厂一座,私营铁厂17座,年产钢铁八千余吨。私营煤井408口,时称“煤炭县”。六十年代中期,境内发现油气田,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邓小平、贺龙、彭真、彭德怀等领导多次莅临视察。石油部在威远进行了“大会战”,使天然气资源迅速得到开发利用。八十年代后,县制定工业起飞战略,利用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工业,使建材、化学工业竞相发展。逐步形成以能源、建材、陶瓷、玻璃、化工、轻纺、塑料、食品和冶金机械九大工业门类。九十年代后,注重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坚持“抓大放小”,逐步形成冶金、建材、化工、食品四大支柱产业。川威集团、康达建材工业公司,白塔新联心集团,建业集团公司,石牛化工集团公司成为县工业骨干企业。为全县煤炭工业重点县。2007年,全县有规模工业企业104个,以下企业3088个,全部工业企业总产值181.81亿元,工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达78.5%,工业品“川威牌”热轧带肋钢筋,焊条盘圆,“威玻牌”中碱球,玻纤丝(布),“白塔牌”墙地砖获国家、省名优产品称号。其中川威钢铁集团属国家中二档企业,正式职工5000余名,具有年产53万吨钢及各种钢型材的生产能力,其中川威钢筋属国家免检产品。白塔(集团)公司属国家大二档企业,职工2000余名,主要产品有内、外墙砖、地板砖,具有年生产能力1350万m2。白塔牌瓷砖为省知名品牌。建业(集团)公司属国家大一档企业,职工4000余名,主要产品为机焦及附产品、墙地砖,具有年产机焦20万吨,墙地砖550万m2的生产能力。康达建材工业集团公司属国家大二档企业,职工5000余名,主要产品为高、中、无碱三大玻璃球,具有年产8.3万吨的生产能力。新兴工业企业有高分子功能材料厂及石牛化(集团)公司,其中高分子功能材料厂为集改性剂合成、改性母粒、炭黑母粒及护套料生产为一体的专业厂家,具有年产1万吨的生产能力,其产品获省新产品称号。石牛化工(集团)公司为磷化工生产企业,主要产品有饲料级磷酸氢钙及过磷酸钙,其磷酸萃取技术国内领先。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0 中国市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