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壤塘城区高清地图 ===
=== 壤塘县资讯概况 ===
建置改革:公元前310年,壤塘称牦牛徼外,汉武帝统一西南少数民族之前少被人所知。隋末,为西山微外之地。唐蕃时期,属剑南西山。
三大区域:全县由三大区域组成:上寨地区。原属绰斯甲嘉绒藏区,夏商周时代的绰斯甲,属华夏外的方国部落,称东女国所在地。秦汉时期,即为羌人生息之地,为中央王朝徼外之地。唐代属吐蕃地,后为蜀郡之西域,属安多三十六诗部落之一。元代,沿其旧制推行土官制。明代以来绰斯甲为嘉绒藏区十八土司之一,历经41代土司。第33代土司于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赴京,归顺清王朝。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受封安抚司。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升授宣抚司,隶阜和协。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改隶懋功协。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赵尔丰推行“改土归流”政策,拟设县,未果。
历史记载:民国24年(1935年),红四方面军第二次驻留金川时于1935年10月在绥靖屯(今金川县)建立中共大金省委,成立格勒得沙中央政府,下辖绰斯甲等地,置绰斯甲县。翌年7月,红军北上离绰,废县。民国28年,国民党南京中央政府批准,划绰斯甲归西康省,建“周来县”未果,原属甘孜州色达县,系阿西部落领地。明末清初,阿西骨系阿西普巴加脱离阿西部落联盟,由青海省果洛草原到达杜曲下游的多朵生更重一带的杜柯地区,居住约百年。清雍正年间(1724~1735年)又迁至上有“竹日”、中有“色塘”、下有“额拉”的地方,推举瓦修、夏甲它为瓦修督系第一代头人。数代之后演变为三大部落,至第六代瓦修头人拉则四朗多吉时,游牧在翁柯、泥柯、杜柯等地的70多个部落先后归顺阿西部落,形成以阿西为核心的部落联盟。在杜柯地区,素有阿西部落管辖6大农区部落、4大牧区部落之说,部落关系迭迹难考。南木达区。1378年,嘉绒扑龙人宗然拉西日喇嘛在中壤塘始建错尔基寺。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错尔基寺活佛晋谒皇帝,归顺明朝,诏封错尔基寿良足嘉尚为“弘教禅师”。明正德四年(1509年),诏封错尔基寺若尔坚于为国师。明嘉庆二十九年(1550年),错尔基寺二世活佛杰瓦僧格进京朝贡,晋谒嘉庆帝,受封为“大善法王”,降旨委其领辖八大坪、五大山。“化外之域”的南木地区,均在37座寺院的“以教代政”势力的统辖之下,由各不相属的大小部落分割占据。1958年10月20日,经国务院第八十一次会议通过,将色尔坝、上寨、杜柯、南木达合并设置壤塘县。辖1镇、11乡。
四川省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地级市、自治州市辖区、县级市、县、自治县(全省共18地级市、3自治州,14县级市、122县、3自治县、41市辖区)成都市青羊区|锦江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郫县|新津县|双流县|蒲江县|大邑县|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自贡市大安区|自流井区|贡井区|沿滩区|荣县|富顺县攀枝花市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泸州市江阳区|纳溪区|龙马潭区|泸县|合江县|叙永县|古蔺县德阳市旌阳区|广汉市|什邡市|绵竹市|罗江县|中江县绵阳市涪城区|游仙区|江油市|盐亭县|三台县|平武县|安县|梓潼县|北川羌族自治县广元市利州区|元坝区|朝天区|青川县|旺苍县|剑阁县|苍溪县遂宁市船山区|安居区|射洪县|蓬溪县|大英县内江市市中区|东兴区|资中县|隆昌县|威远县乐山市市中区|五通桥区|沙湾区|金口河区|峨眉山市|夹江县|井研县|犍为县|沐川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南充市顺庆区|高坪区|嘉陵区|阆中市|营山县|蓬安县|仪陇县|南部县|西充县眉山市东坡区|仁寿县|彭山县|洪雅县|丹棱县|青神县宜宾市翠屏区|宜宾县|兴文县|南溪县|珙县|长宁县|高县|江安县|筠连县|屏山县广安市广安区|华蓥市|岳池县|邻水县|武胜县达州市通川区|万源市|达县|渠县|宣汉县|开江县|大竹县雅安市雨城区|芦山县|石棉县|名山县|天全县|荥经县|宝兴县|汉源县巴中市巴州区|南江县|平昌县|通江县资阳市雁江区|简阳市|安岳县|乐至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县|九寨沟县|红原县|汶川县|阿坝县|理县|若尔盖县|小金县|黑水县|金川县|松潘县|壤塘县|茂县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丹巴县|炉霍县|九龙县|甘孜县|雅江县|新龙县|道孚县|白玉县|理塘县|德格县|乡城县|石渠县|稻城县|色达县|巴塘县|泸定县|得荣县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美姑县|昭觉县|金阳县|甘洛县|布拖县|雷波县|普格县|宁南县|喜德县|会东县|越西县|会理县|盐源县|德昌县|冕宁县|木里藏族自治县备注1:成都市为副省级城市。2:另有四川省汶川卧龙特别行政区,隶属于四川省人民政府,由四川省林业厅代管。3:带“*”属于地方设立的县级行政或经济管理区,并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在册的行政区。
经济资源:森林资源:境内有丰富的水草资源和森林资源,宗教寺院、佛塔楼阁、山水奇景是供旅游的资源地。全县人民利用开发有利资源,不断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到1990年工农业总产值已达2698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55万元,农业总产值2443万元(牧业总产值1706万元按1990年不变价)。
牧业经营管理:解放前畜牧业经营管理方式落后,混群放牧,自然交配。牧民逐水草而居,极少有棚屋圈舍设施,更无疫病防治设施,牲畜繁殖成活率极低。1949年,全县牲畜存栏65921头(只)。其中:牛46279头;马4642匹;羊14364只;猪6头。1952年,牲畜70443头(只)。其中:牛50096头;马4800匹;羊15497只;猪50头。解放后,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加强草场建设,防治畜病和鼠虫害,走建设和养畜并举道路。进行畜种改良,实行“作价归户、私有私养”的方针。1965年,牲畜总数过10万头大关,达10.21万头(只)。1972年,达12.58万头(只)。1977年达14.92万头(只)。1980年达16.95万头(只)。1984年达18.43万头(只)。1990年达到22.94万头(只)。其中牛17.68万头,马10523匹,羊41268只,猪840头。
原始农业:解放前基本属原始农业。1949年全县粮食总产量234万公斤,亩产59.5公斤。主要作物为青稞、小麦。解放后,党领导农牧民走合作化道路,开展农田基本建设、科学种田、引进优良品种、改进耕作技术。1959年总产量达255万公斤。1966年,总产量达419万公斤。1978年,全县粮食播面46419亩,总产503.5万公斤,亩产108.5公斤。1990年在“退耕还牧”、“退耕还林”、“以牧为主”实行土地轮作制的情况下,全县粮食总产量也达416万公斤,较1976年增产44万公斤,增长11.8%。壤塘县风景
体手工业:解放前仅有极简陋的个体手工业。解放后,有了极大的发展。1960年,有农机修造厂1个、食品加工厂2个,产值3万元。1969年,发展到电力、机械食品、皮革、缝纫等7个工业企业,总产值达11.22万元。1978年,随着城镇建设的发展,逐步建立电力、机械、建材、工业、食品、皮革、缝纫等轻、重工业项目14个,总产值达166.56万元。1979年,有门类较完整的工业企业23个,总产值212.18万元,为历年工业发展的鼎盛时期。1990年有工业企业11个,总产值276万元。境内还有州属林业企业壤塘林业局。
八字方针:历来没有一寸公路,运输全靠人背畜驮。解放后,贯彻执行“修路、架桥、长港、治河”八字方针。1960年,建成了可(可因)攘(塘)公路,全长164公里。此后又组织千人筑路队伍,对县境内路段进行了加宽改造。1966年开始修筑林区公路。全县通公路里程483公里。公路可与青海省班玛县,甘孜州炉霍县、色达县和州内阿坝县相通。境内区、乡均通公路。州属壤养路段负责主要公路干线的养护。邮电事业从无到有,现已乡乡通邮。1990年邮电业务总量达21.97万元。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地方财政收入逐年增加。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0 中国市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