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来凤城区高清地图 ===
=== 来凤县资讯概况 ===
历史沿革:来凤县以翔凤山上飞来风凰的传说而得名。周为巴予国五溪地。春秋战国属楚巫郡地。秦隶黔中郡。汉属武陵郡。三国时属吴荆州武陵郡。西晋属荆州武陵郡。南北朝:宋建平郡,齐、粱宜都郡,周为乌飞县地。隋隶于清江郡。唐隶于施州。五代届羁麝感化州。宋为富州,后为柔远州,仁宗时,置散毛司,以覃野毛为散毛宣抚使司。元初为柔远州,后废州为散毛洞。至元三十一年,升为散毛府,属四川行省。至芷六年改为散毛誓崖等处军民宣抚司。元末,明玉珍据蜀时,改为散毛沿边军民宣慰使司都元帅。明初,复废司为师壁峒。洪武七年五月,改散毛沿边宣慰司,割其半为大田所,属四川重庆卫。洪武二十三年废为散毛宣抚司,属湖广都司施州卫。永乐二年五月置散毛长官司,属大田军民千户所。四年三月,升宣抚司。清顺治初仍为散毛宣抚司,属施州卫。雍正六年裁施州卫,属归州恩施县。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废散毛等七土司。乾隆元年(1736年)建立来风县,属湖北布政使司施南府。1911年(辛亥),九月初七日,施南反正,来风独立自治。1914年,废府存县,来凤直隶于省。1915年,属荆南道。1926年改属施鹤道。1927年废道复隶于省。1928年,属鄂西行政区,来凤为特别小县。1932年,改鄂西行政区为第十行政督察区,仍辖施鹤道旧属各县。l934年,到来凤为三等县。1936年,改第十行政督察区为第七行政督察区,仍辖原领各县。1945年,推行地方自治,定来风为三等县,属湖北省第七行政督察区。直至1949年,隶属未有变动。1949年11月9日,来凤解放,隶湖北省恩施专区。l979年12月1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来凤县建制,设立来风土家族自治县,隶恩施地区。1983年12月1日,撤销来凤土家族自治县,恢复来风县建制,隶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现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人口特点:来凤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县,居住着土家、苗、瑶、汉等17个民族。全县总人口304351人,其中土家、苗、侗等少数民族人口占61.2%。土家族属本地世居民族,自称“毕兹卡”,是古代巴人后裔,有着悠久历史。土家族有语言,无文字,接受汉文化较早,无独特的宗教信仰和婚姻禁忌,是开化较早的少数民族。
来凤社会和经济发展公报:一、综合: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250460万元,比上年增长1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6233万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60612万元,增长24.9%;第三产业增加值113615万元,增长13.1%。三次产业构成由2008年的32.0:22.2:45.8调整为30.4:24.2:45.4。按全县年平均常住人口28.12万人计算,人均生产总值8907元。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99.76(上年同期价格为100),其中食品类价格指数100.6;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99.37;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指数100.4;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指数95.6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总指数104.1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表见表1),年末全县从业人员20.7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9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6万人。据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统计,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5%,比上年末上升0.2个百分点。
二、农业: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6233万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增长5.6%。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8.02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01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5.14千公顷,增加0.71千公顷;烟叶种植面积1.73千公顷,减少0.22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6.45千公顷,增加0.24千公顷。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见表2),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5%。全年造林面积8028公顷,比上年增加5771公顷,增长2.56倍;零星植树22.37万株,同比下降42.7%;木材采伐量5341立方米,下降2.5%。全县自来水受益的村34个比上年增加9个;通汽车的村185个,比上年增加1个;通电的村185个;通电话的村185个;农村用电量1912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7%;化肥施用量(折纯)1.28万吨,增长1.4%;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1.24万千瓦,增长19.2%。
三、工业和建筑业:全县工业增加值53054万元,同比增长26.9%。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41家,比上年新增10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7596万元,同比增长36.3%。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全面增长。(见表3),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9.5%,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95509万元,同比增长38.6%;利润总额13837万元,同比增长33.4%。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10家,企业年末从业人员1594人,比上年增加45人;建筑业总产值13947万元,同比增加19.2%;实现利润总额1844万元,同比增长55.0%。
四、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0523万元,同比增长31.7%。其中,城镇5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102432万元,增长38.4%;农村50万元以上人投资14777万元,增长0.8%;房地产开发投资5724万元,增长6.9%;农村私人投资7590万元,增长48.4%。全年新增固定资产121226万元,增长32.3%。城镇以上项目投资额中,第一产业投资8203万元,增长19.1%;第二产业投资46154万元(全部为工业项目投资),增长14.3%;第三产业投资53799万元,增长15.1%,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年末全县房地产开发企业11家,商品房屋施工面积9.8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5.3万平方米,增长117.6%;商品房屋竣工面积5.87万平方米,增加3.07万平方米,增长109.5%;商品房屋销售面积6.30万平方米,增加4.1万平方米,增长185.1%;商品房屋销售额达9719万元,增长91.5%。
五、国内外贸易、招商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743万元,比上年增长26.0%。按销售地分,县城零售额47940万元,增长27.4%;县以下零售额40803万元,增长24.4%。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69683万元,增长23.5%;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5846万元,增长57.6%;其他行业零售额3215万元,同比下降5.4%。全年外贸出口总额363.44万美元,比上年增加359.87万美元;全年利用外资167万美元,比上年减少78万美元,下降31.8%;全年招商引资新签和续建项目累计到位资金42984万元,增长27.7%。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218公里,其中,等级公路里程763公里。全县农村通公路行政村100%。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为6477辆。全年货物周转量1.75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0%;旅客周转量2.29亿人公里,增长22.0%。邮电通信行业业务收入8480万元,比上年增长12.2%。固定电话用户1.52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2.85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0.75万户,新增0.2万户。全县有星级饭店2家,名胜风景区和文物保护区3个。5月份举办了“摆手节”,设立“土家文化研究中心”,组织摆手舞队参加上海国际旅游节,启动仙佛寺景区建设,高标准制订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全年共接待游客41.0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492万元,增长23.5%。随着文化旅游产业的高位起步,带动了三产业升温,旅游产品生产企业和吃、购、娱、住、行五大行业得到快速健康发展。
七、财政和金融:全年财政收入32068万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中央收入22252万元,增长1.7%;省级收入1608万元,增长11.0%;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208万元,增长8.3%。其中,工商税收6551万元,增长6.7%。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81011万元,比上年增长41.3%。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55590万元,比年初增加61031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62225万元,比年初增加22467万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20035万元,比年初增加37960万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48998万元,比年初增加8806万元;中长期贷款余额71037万元,比年初增加29451万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全县学校总数88所,其中,普通小学75所,初中10所,高中2所,职业高中1所。年末全县专任教师总数2413人,其中,高中教师198人,初中教师696人,小学教师1427人。在校学生总数44467人,其中,小学在校生23356人;普通初中在校生14599人;普通高中招生2240人,在校生4043人,毕业生915人;职业中学招生860人,在校生2469人,毕业生592人。全年财政投入教育事业11111万元,比上年下降4.6%。2009年全县学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95.9%。来凤瓦尔高高级中学建成使用,有效地解决了高中容量不足问题。2009年财政科学技术支出189万元,比上年下降21.25%。全年开展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10次,培训农民技术人员40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5万份,推广了10项先进实用农业新技术。全年申报国家专利6项。《宝石花漆筷界面复合物综合技术研究》和《银环蛇驯养与繁殖技术》两项科技成果分别获省科技成果二、三等奖。
九、文化和卫生:全县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馆藏图书12万册。全县电视人口覆盖率96.3%,有线电视用户2.09万户,新增0.04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22.3%。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3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2个,妇幼保健院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934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22人,注册护士275人。病床床位957张,其中,医院和卫生院床位957张。城乡医疗保险稳健运行,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均衡度进一步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6035人,增加1226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运行良好,22.79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0.2%。县民族医院建设顺利推进,县妇幼保健院、8个乡镇卫生院、66个村卫生室建设全面完成。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32.21万人,比上年增加0.11万人,常住人口28.12万人(指常住本县半年以上人口)。全年(自然年度)出生人口4303人,出生率13.36‰;死亡人口1545人,死亡率为4.7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57‰。城乡居民收入有较大幅度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69元,比上年增长8.9%;农民人均纯收入2798元,增长10.0%。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3.2%,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6.34%。年末全县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7412人,比上年末增加1398人;城镇失业保险参保人数8994人,增加416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8756人,增加2121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409人,增加265人。新农合参保率达90.2%。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25137人,增加5779人。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16个,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1339张。现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十一、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年末城镇常住人口8.10万人,城镇化率28.81%;城市道路总面积82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10.12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284公顷,比上年增加30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7.9%;城内公共汽车运营车37辆,出租汽车121辆。实施城市建设重点工程25个,投入资金3.34亿元。完成了解放路、凤北路、观城坡路、接龙桥路建设工程,打通了长期制约城市发展的老城区东、西两大通道;以湘鄂情大桥开工和鹤来绕城一级路获批为标志,环绕城市西部近8平方公里,连接仙佛寺景区、老城区、土堡行政服务区、桂花树工业园区四大组团的城市外环骨架即将拉开。积极筹措资金继续实施背街小巷治理、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和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开工建设了蓝河景观带工程。全县有垃圾处理站1个,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100吨/日,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近100%。全年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435吨,初步测算,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当量值)比上年下降5.2%。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11人,比上年减少2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44人,比上年减少0.11人,下降20%。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0 中国市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