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界首市区高清地图 ===
=== 界首市资讯概况 ===
自然地理:界首位于皖西北边陲。地处东径115。15\'—115。32\',北纬30。0\'—33。0\'。东与太和相邻,东南与阜阳市颍泉区接壤,南与临泉隔泉河相望,西连豫沈丘县,北依豫郸城县。
面积:南北长48至58公里,东西宽10至25公里,土地总面积:约占安徽省面积的0.49%。人口:界首市人口数量,清以前无可考。椐《界首县志》,民国26年(1937)界首集人口5000余人。民国33年界首三镇(界首镇、皂庙镇、刘兴镇)常住人口37989人,流动人口达20万人。民国36年10月,界首市人口74283人。1949年界首市人口50536人。1953年9月,界首市县人口331207人。1982年人口普查,全县计有117330户,514622人。截止现在人口总数已达75.6万人,约21万户。
地形:市境属沉积平原,地势平坦,海拔高32.5米到38.5米之间,相对高度5.7米,西北稍高于东南,自然坡降为七千分之一至一万分之一。颍河横贯中部,泉河流径南部边缘。
水系:境内主要有颍河,泉河两大水系。颍河水系控制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47%;泉河水系面积控制约占全市面积的52%。
颍河:本地习称沙河。源出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麓,自西北而东南,由沈丘刘湾村入境,流经市境中部,东至张庄出境入太和县,东南以阜阳,颍上,至沫河口与淮河成“T”字形相汇,境内河床宽170米至200米,约深13米,长14.6公里,流域面积206.4平方公里。
泉河:古称“小汝水”,又名泉河,源出郾城县柳庄西陵冈下,名曰:“汾河”,东流经商水、项城,四路以下称泉河。市境内河床宽约100米,深8米,长25.6公里,流域面积349平方公里。
气候:界首市处于暖温带与北亚热带之间的过渡区,属于暖温半湿润季风气候。其特征:四季明显,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无霜期较长,光、热、水等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14.7℃。界首地处华北地区黄淮平原上,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适宜,物产丰富,是安徽省粮、棉、油的主要产区。小麦、玉米、棉花单产连年居安徽省第一位,从1996年起,跨起了全国小麦高产县市行列。界首拥有华东地区最大的优质马铃薯生产基地,是全国重要的南阳牛交易集散地。界首境内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矿泉水等地下矿产资源,并已具备大规模开发利用的条件。
繁荣的文化:界首的肥田沃土,纯朴民风,为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园地。广大文化艺术工作者在这块园地里辛勤耕耘、潜心钻研,在书法、国画、剪纸、民舞等方面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果,并频频在省内外展出、发表、成书、获奖,不少作品还在台湾、新加坡、香港、日本、美国展出。代表书画家有:黄乃骥、黄金亮、赫学美、刘亭青、流沙河、李一谷、秦士元等。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首彩陶始于隋唐,盛行明清,流传至今。彩陶工艺系列有陶瓷“刀马人”、“腰鼓刻花坛”等100多个品种,其制陶工艺吸收了中国剪纸、木版年画的艺术风格,在题材选择和色彩运用上趋于质朴、粗犷与厚重,体现了民间艺术崇尚自然、追求和谐的审美趋向。彩陶成品曾远销日本、波兰、匈牙利等十几个国家。业内赞誉其“有形不至而艺至之妙趣”。界首彩陶工艺长期浸淫于淮北地区原汁原味的民风民俗之中,经过不断的发展演变,形成了“器型古朴厚重,刻画简洁生动,釉色流光异彩,兼具艺术和实用功能”的基本艺术特征。界首剪纸艺术源远流长,早在清代中期就享有盛誉,兼具南方剪纸的精巧细腻及北方剪纸的恢弘大气。目前在市乡两级均成立了剪纸学会,共有会员500多人,其中国家级会员16人,省级会员22人。会员剪纸作品参加省级以上展览68次,先后在《人民日报》、《农民日报》、《安徽日报》等100多家新闻媒体刊登和播放专题新闻,著名剪纸名家刘亭青、李继周、陈之仁、刘兰英的作品,曾多次在日本、新加坡、香港、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展出。为繁荣剪纸创作事业,界首市多次举办剪纸展,并组织100多件剪纸新作,参加国际和全国剪纸大赛展,获得了佳绩。安徽人民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阜阳剪纸集》、《雪花剪纸集》等收入界首剪纸作品近百幅。作品还远销到日本、奥地利、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2008年,界首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剪纸之乡”。界首苗湖书会源于清嘉庆年间,据今大约200年左右,农闲时节,茶余饭后,一曲鼓书说唱,宣泄着内心的情感世界,或高亢明快,或凄婉悠扬,愉悦心胸,寓教于乐,陶冶情操,特别是一些精悍的鼓书小段新作,宣传农村新人新事,惩恶扬善,尊老爱幼,在今天仍不失其教育意义。目前,书会已演出新曲目106个,创作新曲目150多个。这些新曲目在历届书会上,均获得群众好评。“无时不说,无处不唱,无人不乐”是界首苗湖书会自娱性的重要体现,是原始趣味性的真实写照。“苗湖书会”演唱的曲目,特别是鼓书、评词等道具简单、演唱方便,可就地取才,不受场地和时间的限制,特别适合农民口味。苗湖书会承载着地方曲艺和稀有曲种的交流与发展的重任,是树立区域品牌,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资源。2008年,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名录项目公布,界首苗湖书会民俗项目榜上有名。2008年,安徽省界首市申报的“界首书会”,入选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俗项目类别,序号1009。
解放前的界首三镇:界首地处颍河中游,抗日战争以前,是隶属安徽太和县名不见经传的农村集市,经济、文化落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蒋介石御敌无策,悍然炸开黄河花园口,一时黄水肆虐。界首因其便利水运成为沦陷区进入内地的第一门户,平、津、宁、沪的货运亦赖由此输入内地,商旅麋集,灾民大量拥入,畸形发展,遂与其毗邻的临泉县所属刘兴,河南沈丘县所属皂庙形成鼎足而立的界首三镇。1943年,界首全城分布大小街道70余条,并辟有商场2处,货物齐全,生意兴隆,全年贸易额接当时伪币计算达8.8亿元,商税改入达1亿元常住与流动人口不下10万人,其中商人占40%以上。设有各类工厂和手工业工厂78家,造船厂14家,商行667家,银行2家,电话电报和邮局各1所,中学3所,小学4所,儿童教养院1所,医院和诊所21家,戏楼10座,游艺场1处;城内颍水之上商船密聚,桅杆如林,城区西自刘湾,东至夏庄,绵延10余里。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又有新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一度超过25万人以上。其繁华程度可与上海的公共租界媲美,被誉为“小上海”。界首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国民党的重视,他们以界首为其政治基地,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在界首设立了许多军政行务机关。界首先后驻集了国民党第三十一访集团军、第九十二军、暂编第九军,霍守义的第十二军、何柱国的骑二军也以驻军名义盘踞界首。1941年春,汤恩伯任鲁苏豫皖边区总司令兼党政分会主任,他们以界首为“重建区”为名,要控制界首。桂系李品仙以界首属于安徽要抢占界首,除此,还有山东、江苏的军政机关以及形形色色的挺进纵队、训练班和戴笠的军统、陈立夫的中统特务机关混扰其间。当时界首三镇的地方行政机构有太和县界首镇所辖15保,150甲,镇长哈秀峰(回民);沈丘县皂庙镇所辖8保,80甲,镇长李成治;临泉县刘兴镇所大包军麦等。在界首设立的军政机构有沙河警备司令部,警备司令先后由徐长熙、安俊才、唐兴、李铣、王君培、刘国宪担任,下设参谋处、副官处、军法处、军需处、军警督查处、船舶管理处、秘书处(机要室)、财务整理委员会等。鉴于界首北面属我豫皖苏解放区,是与河南省委联系的必经之地,也是新四军四师与五师联系的重要通道,我党于1940年建立中共界首特支,特支书记由豫东沈丘县委书记丁兆一兼任,同时开办了“益友花布行”、“文化村”、“渡口”等秘密办公点和联系点来搜集报,散发传单,宣传抗日,团结进步人士,掩护来往同志,开展党的地下斗争工作。当时虽处在国共两党合作期间,而实际上彼此间的斗争在这里表现的异常激烈复杂。国民党大力制造白色恐怖,自封“中原王”的汤恩伯向4省边区人民抓兵、征粮、要饷、囤集实力,阴谋进犯苏北解放区,给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军统头子戴笠与汤色结,盘桓界首,大干其不可造人的勾当。他们通过控制反共工具,扩大特务反共组织等活动,寻查共产党人行踪,发现线索立即逮捕,严刑拷打,逮捕了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达80多人。国民党民政人士在制造白色恐怖之余,为加强对周边各地的控制和所在驻军的联络修筑了众多公路,并设置驿运,形成了以界首为中心通往各地的陆路交通网,沪、宁、京、津货运得以以徐州、蚌埠逆淮颍而上,至此由水陆转运内地洛阳、西安、南阳、襄樊。他们也以此便利,大肆经商。在界首经商者,有国民党军政要员,也在地方富商财主;既有外地大商巨贾,也有本地历代商人和乡间农民进城经商,使界首三镇成为消费城市,其中官商以汤恩伯、何柱国、饶绍周、戴偕五为代表,他们分别开设商行、烟厂、盐粮行,并建立经济大队,以物资交换为名,贩运桐油、鸦片、海洛因等物资,送往敌区,以物资敌,中饱私囊。商行、商贩因惧官兵盘查,多请他们参加“股东”,坐分干股,唯图庇护。外地商多为行商,他们以雄厚的资金从外地运来大宗商品,进行批发,其中数四川、湖北人经营京广杂货的“川汉商行”最大。中层商户拥有资金、房屋、人力,以前店后坊的形式做此手工业生产,自产自销。畸形发展的界首,成了货物散地,商业形成了独有的特点。一是行栈多。行栈代客买卖,中间纪纪,按3—5%改取卖方佣金。二是消费商品多。当时的界首是消费城市,既不生产也很少经营生产资料,市场充斥消费品、奢侈品、化妆品、毒品,供作吃喝、嫖赌、抽大烟之用。三是小摊贩多。黄泛区灾民以摆摊、挑担、拉车等形式经营小本生意,主要有油炸类、干果类、面食类等。四是服务行业多。界首万商云集,客旅所游,服务业非常兴旺。1944年统计,大旅馆24家,茶园10余处,大饭馆55家,澡堂7家,剧院13所,游戏场2处,书寓24家。五是交通运输业繁忙。主要分水运和陆运:水运主要以沙河为主干道,东至正阳关,西至漯河,运输工具为轮船、帆船;陆路东有界首、河溜线,北有界首,亳州线,西有界首、南阳、漯河线,运输工具有架子车、自行车、土车、马车。六是金融通信业庞大。行商携巨款来往做生意,银行的设立是其安全保证。界首先后设立了安徽省地方银行、河南农工银行、华侨银行、中国银行、通商银行、交通银行,大批款项通过银行汇兑,对经济调剂,商业贸易提供了极大方便。为适应军政消息的传布,市况商情的沟通,游子家书之类投递的大环境,设立有河南省电话局界首支局、交通部电报局界首邮局等。营业范围有普通电话、加急电信、普通通话、加急通话、预约定期通话、电报、邮汇等。解放前的界首三镇,黑幕重重,寄生在腐朽病体上的毒瘤——烟、赌、娼十分猖獗。吸鸦片的人相当普遍,小街僻巷,烟馆遍布,使许多青壮年成为骨瘦如柴的废人。赌风盛行,种类繁多,公共赌场100多处,赌场的泛滥造成了许多人家破人亡。书寓在界首兴盛一时,明暗娼妓约有3000多人,以技艺、姿色分甲乙丙等。甲、乙等多集中在花园书寓、济生里、平康里等,丙等多住在抗战路,仅界首镇的暗娼就有100余家,为官僚、兵痞、流氓等纸醉金迷的生活提供了场所,以致性病流行,危害人民健康。1945年8月,日军无条件投降,富商大贾纷纷抛售货物,准备返回顾里,以至物价暴跌,商业调零。驻在界首的国民党军政机关撤离。形势的变化,使借战时之利发展成的“小上海”陡然败落。1946年秋,界首商业区失火,伪警察局和消防社四面站岗,不准救火,乘机将主要商业商行财物抢掠一空,致使房屋1000多间被烧毁,许多商户破产倒闭。至解放前夕,土匪横行,到处抢劫;工人失业,生活无着,百业萧条。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0 中国市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