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鹤山市区高清地图 ===
=== 鹤山市资讯概况 ===
青岛鹤山:青岛即墨鹤山位于即墨,东临黄海,为崂山北部支脉,主峰海拔223米。景观集中分布北部。此山以回环曲折、峥嵘清秀、泉甘石奇为特色。近山颠处有两块巨石南北对立,形成天然门户,名聚仙门。青岛即墨鹤山是崂山余脉,道教文化源远流长,有遇真宫、老君炉、摸钱涧、升仙台、聚仙门等道教古迹。自然景观有水鸣天梯、击掌鹤鸣、滚龙洞、一线天等。鹤山风光的特点,主要是石奇,山石属火成岩,在一定的地质年代沉睡海底,由于浪水的长期冲刷,一旦露出海面,就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洞岩奇观。登鹤山凭高东望,水天无际,波光帆影,岛礁隐现,更增添无限情趣。春天,这里奇岩绿树,花香鸟语,妩媚婀娜。夏日,山石洁净,清风习习,流泉叮咚,山下碧海泛波,有天然的十里浴场供游,松软的沙滩可憩。秋季,天高云淡,霜风晚来,丛丛秀菊,片片柿林,千姿百态,争奇斗艳,缕缕幽香,飘溢四方。冬日,阳光充裕,爽而不寒,大雪飞白之日,苍柏银花,别有一番迷离景色。在鹤山,人们可以欣赏到色彩绚丽的紫霞,如烟似浪的云海。鹤山属海洋性季风气候,日和风柔,空气清新,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傍海向阳,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2℃左右),雨露滋润(年降雨量700--800毫米),常年云霞缭绕,阴晴变幻莫测。春夏之交细雨过后,偶尔还会出现“海市蜃楼”奇景。
其它相关:景点级别:AAAA,门票价格:15元,自然景观:丘陵,江河,沼泽,湿地,河谷,乡野,海滨,海域,岛屿,泉潭,适合人群:家庭,个人,情侣,公司,朋友,小孩,老人,白领,商务,最佳时间:二月,三月,五月,六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出游方式:参团,景区类型:湖光山色
鹤山特产:茶山水浸鸡--“茶山水浸鸡”风味不错,一锅清汤放上几块树根(当地人叫“树仔头”),熟透的鸡肉香气扑鼻,鲜味无比。奇怪的是,鸡肉在汤里烧来烧去还是那样鲜嫩,一点也不老火,鸡肉烧不老的秘方在汤水中的“树仔头”,这是茶山特有的药材“五爪金龙”,在汤水中加进这些药材,不仅风味独特,而且鸡肉也烧不老。鸡肉好吃,除了会选择鸡种,关键的还是烹饪技术,而“五爪金龙”药材是他们的“镇山”之宝。
鹤山茶叶--鹤山著名土特产。鹤山人种茶始于宋代。到清道光初年,种茶面积达5333.3公顷,年产毛茶8.5万担。年出口茶叶6万担,远销欧美、南洋、大洋洲等地。鹤山茶以其条索紧细,成色油润,汤色鲜亮,清香味浓,滋味甘滑,清热消热消滞而著称。其中以古劳茶山、宅梧白水带、鹤城马耳山三个产地的最佳。“古劳银针”为古劳茶的雅称,其形似寿眉,状若银针,叶背显毫如银,叶色清翠,汤色清澈而略带浅绿,回甘力醇和。生长在石岩头(地名)的茶,其味芳香浓烈。乾隆年间《鹤山县志》云:“古劳茶味还武夷而带芳,邑中物产唯此可以甲诸郡”。原古劳、鹤城、白水带三地茶农以茶为活,鹤城的主街被命名为“茶行街”。20世纪30年代后期,由于战乱,茶叶生产衰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积极恢复茶叶生产。70~80年代在合成农场建立大型的茶叶生产基地和在桃源马山成立茶叶科学研究所。1998年,全市茶叶收获面积153.9公顷。
古劳银针--鹤山名优特产。产于古劳镇丽水石岩头,故又曰岩头茶。该茶条索紧结,挺直似针,色呈银灰;泡后色泽碧绿明亮,叶底幼嫩,味道醇和清香;浅饮即舌滑喉凉,极感舒适;多饮止渴生津,全身爽快。一向誉为茶中妙品,早已蜚声遐迩,驰名中外。晚清时期已极受推崇,成为中国名茶品牌之一。
马耳山茶--鹤山名特产。品牌以其产地冠名。马耳山位于鹤城西北部约6千米,高耸挺拔,雄伟壮观。山上茁壮翠绿的一片片,便是驰名遐迩的茶园。马耳山麓为丘陵山坡,壤松土软,泥骨色黄,向阳背风,宜种青茶。种后冬盖山草,春暖滋润,生势壮旺。200多年前,惠州姓杨者迁居于此,6户20人,沿坡开垦茶地。后练常精、练常振兄弟两户迁此,开垦茶地4公顷。鼎盛时期,茶农达20户,200多人。茶青按季而采,春茶于清明,秋茶于白露。制作向用传统工艺。该茶用开水冲沏,即片片竖起,香气四溢,茶味甘香爽滑,香味浓郁,为送礼佳品。清末民初,鹤城街内建有美珍、树芳、恒兴隆、裕生、新广兴、联昌盛等大茶庄,皆为当地商人合资开设。该街今仍以“茶行街”名之。
茶山素馨花--鹤山特产。主产地为古劳茶山。种植历史近50年,引进人叫球长伯,后遍及各家各户。现种植面积约1.5公顷,年产量7.5吨。素馨,草本植物,春季种植,花开于夏,雪白芬芳。采摘却于花蕾未绽之时。人工撷取,常人日采4至5斤。摘后经过蒸晒或烘干程序;日晒者,色泽金黄,成针状,称素馨针。据医书记载,素馨针有疏肺解郁,清热去毒功效。故一般用于制药。若将素馨针与青茶混冲,其茶清香甘凉,既解渴又清热,茶山人向有此习,且作为待客的佳品。
鹤山红烟--鹤山土产。红烟原产于南美洲,明代由菲律宾输入闽粤两省。清乾隆十九年(1754)至嘉庆年间,鹤山已大面积种植,产量居全省之冠。雅瑶、桃源、龙口一带逐步成为红烟主产地,年产量高达5000吨。《广东通志稿》有“鹤山县以产烟驰名,每年出口在百万金(白银)外”记载。到20世纪30年代,为鹤山红烟产销鼎盛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红烟生产又有新发展。1986年鹤山县成为全国31个烟叶出口生产基地之一。鹤山县红烟有上南、下南、上西、下西(指地域)之分。其中以上南烟最佳,而上南烟又以芸蓼烟著称。芸蓼烟乃指今雅瑶芸蓼村黄坑猪公袍(土名)所种植的红烟。鹤山红烟素以叶色红亮,味道浓烈,香醇馥郁,油分多,弹力强,揉搓不碎,久贮不变而驰名中外,外销至澳门及印度、埃及、俄国、德国、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1951年,司徒美堂先生至鹤山县视察。鹤山农民精选出芸蓼烟,敬请司徒美堂先生转赠毛泽东主席,受到毛主席称赞。
上南红烟--鹤山名优特产。也叫芸蓼烟。始种于清朝中叶,约有200多年历史,是鹤山红烟的著名产品。以烟质黄净,肉厚、烟味香醇而驰名中外,远销至南洋群岛等地。著名品牌有“黄坑烟”,“云蓼烟王”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上南村民每年种红烟173.3公顷,是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1951年,著名民主人士司徒美堂先生视察上南“李义兰烟厂”时,村民托他将数扎顶级黄坑烟送给毛主席品尝,毛主席收到后曾来信表示感谢,此事在当地成为美谈。近年来,由于种植红烟效益较低,多数村民已改种其它经济作物,只有少数烟农种植少量用于自吸。
古蚕老古烟--鹤山名优特产。以雅瑶镇古蚕村生产而出名。该村处丘陵地区,耕地对红烟生长特别适宜。古蚕先辈在明末清初开始试种红烟,并逐渐学会施用有机肥料,如花生麸等。收烟期为芒种至夏至,此期间阳光充足,对烟青露晒有利,露晒约几十分钟收起焗至黄蜡色,再进行暴晒7天左右,此时烟叶油份适中,存放多年也不变质。早在清朝中期,古蚕红烟开始出口到南洋一带,制成的吕宋烟气味香醇,因而驰名海内外,并带动起古蚕红烟逐渐进入发展盛期。冬种时,七成耕地面积种上了红烟。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种红烟经济效益逐渐减少,村民开始改种其它作物,目前村内仍保持有几十亩红烟地,普遍用于自给。
东园香荔--鹤山名优水果。珍稀荔种。植于双合镇双桥东园村,故名。距今400年前,村民李卓化由新兴市国恩寺六祖手植之千年香荔引种归来。现其母株高4丈,树身粗壮,枝繁叶茂;其旁一荔,树龄过2百年,体亦伟硕,人称“母子树”。两树枝叶交错,荫覆过半亩,蔚为奇观。此两株古荔,虽历遭劫难,仍顽强茁壮,年年挂果,丰年产量达1吨。其果核细小,肉鲜味甜,清香可口,为省内不可多得的珍稀香荔品种,不仅饮誉百里,且近年旅外乡亲,每届蝉鸣荔熟,即组团归来进行啖荔活动,东园香荔则为首选。
双合黑叶荔枝--鹤山名优水果。产于双合镇。该荔枝品种叶尤深绿,果实呈蜡白色,肉厚清甜,可食部分占全果75%。以泗合坑尾塘所产的最负盛名,核小、清香蜜味,汁多而不滞,风味别具一格,肉脱壳后用烟纸包亦不沾湿。据史料记载:清代,附近县官,每年荔熟时,必骑马前来品尝;近年,亦成为鹤山海外联谊会所组织的“啖荔团”的青睐果品。双合种植荔枝,历史已超350年。1989年镇成立荔枝协会,加强了科研与指导,更显规模。今全镇植荔746公顷,品种有黑叶、妃子笑、桂味、糯米糍、槐枝、白腊、白糖罂等。
经济发展:财政税收:鹤山市财政税收保持稳步快速增长。2004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4,993万元,比上年增长14.80%(按省可比口径计算,下同)。其中增值税2,714万元,增长13.16%;营业税6,364万元,增长20.67%;企业所得税1,399万元,增长36.75%;个人所得税736万元,增长31.66%;城市维护建设税收入1,834万元,增长37.89%;房产税3,491万元,增长4.4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48,071万元,比上年增长27.10%。其中教育支出8,960万元,占18.64%;社会保障补助支出10,654万元,占22.16%;农业支出2,801万元,占5.83%;科技三项费用412万元,占0.86%;政策性补贴支出218万元,占0.45%。
外资经济:改革开放以来,鹤山市外资经济蓬勃发展,涌现出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银雨灯饰有限公司、胜发鞋业有限公司、弗兰卡厨具有限公司、德柏纸品有限公司、亚太食品有限公司、法罗力比力奇电器有限公司等一批颇具规模的骨干外资企业。至去年底,全市登记注册的"三资"企业354家。2004年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0.51亿元,同比增长9.2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7.3%;三资企业出口总值达4.08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值的76%。去年我市涉外企业缴纳增值税17772万元、所得税1228万元。外资经济已经成为鹤山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民营经济:近年来,鹤山市坚持把民营经济作为新的发展增长点,出台含金量高的政策扶持措施,促进民营企业不断上规模、上档次。华旺精细化工有限公司、鹤山电机有限公司、明可达实业有限公司3家企业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企业,全市省级民营科技企业达到18家。"必登高"、"宾利"、"蚂蚁皇冠"被评为广东省鞋业十大知名品牌。民资正逐渐成为鹤山市投资的主力军。2004年全市新上、增资的民资项目188个,计划总投资32.87亿元,分别占全市引资项目和投资总额的78.3%、53.5%。目前,全市有民营工业企业2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43家,2004年完成产值54.83亿元,增长26.4%,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6.8%。个体私营企业纳税17618万元,增长27.83%,占全市税收的30.1%。民营企业的产值和税收每年均以25%以上的幅度增长。民营经济是已成为鹤山市各经济成分中发展最快、最活跃的。
镇级经济:鹤山市坚持把镇级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通过市镇联动,不断加快各镇工业园区和特色产业的发展,促进镇级经济保持迅猛发展势头。全市逐步形成"一镇一业"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沙坪镇的纺织制衣业、雅瑶镇的制鞋业、古劳镇的印刷业、共和镇的灯饰业、址山镇的五金业、桃源镇的制伞业等都已具备一定的规模。全市财政收入超千万元的镇达到8个,实现财政自给的镇达到9个。2004年全市镇级工业完成总产值150.8亿元,同比增长23.5%。其中镇级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11.02亿元,增长16.6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74%。镇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4亿元,增长13.95%,占全市财政收入57.6%。
城镇建设:鹤山市分为北、南、西三个经济组团。北部组团以城区为中心,古劳、龙口、桃源、雅瑶四镇协调分工、共同发展。南部组团以共和-址山镇为中心,西部组团以宅梧镇为中心,分别带动周边城镇发展。其中,址山镇和共和镇是广东省中心镇。城区,鹤山城区规划范围包括沙坪全镇及周边古劳、雅瑶、桃源镇的部分行政村,规划控制面积81.4平方公里。鹤山城区通过广东省"南粤杯"达标验收,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现有公园6个,面积77.66公顷。城区园林绿地面积506公顷。2004年城区建成区面积15.7平方公里,人口12.06万。依托山、水、林错落有致的优越条件,鹤山市委、市政府正全力推进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建设。近期将着力抓好大雁山生态旅游区规划建设,将其建设成为珠三角都市群中的森林公园。高标准抓好鹤山公园建设,将其建设成为一个富有灵性的、人文历史与时代特色相得益彰的山水园林公园。加快鹤山碧桂园建设,将其建设成为一个新城市中心区。
城镇化:鹤山市坚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强化城乡互动、城镇带动战略,促进城区、中心镇和小城镇三种类型的城镇联动发展,共同推进城镇化的进程。目前,鹤山市逐步形成了以城区为中心,以共和、址山2个省中心镇为次中心,以8个建制镇为骨干的城镇化体系。11个镇(现云乡镇被址山镇合并)都通过了江门市"五邑杯"达标验收。2004年城市化水平达55%。近年来,鹤山市坚持镇园互动,实施"三化"并举战略,把园区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不断完善工业区和城镇功能配套设施建设,促进园区与小城镇建设同步发展,逐步有机连成一体。同时着力抓好城镇的美化、净化、绿化、亮化,把各个小城镇建设成为设施配套、管理有序、环境优美、能够带动周边农村发展的新型小城镇。
基础设施:近年来,鹤山市完成了综合供水能力17万吨/日的第二自来水厂、雁山22万伏变电站、3000吨级货运码头、鹤山大堤五期工程、江鹤高速公路、电信大楼、汽车客货运大楼及西线五镇供水等一批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公路已经形成网络化、硬底化、标准化,市内建成"一小时生活圈",325国道、佛开高速公路、江肇、江鹤公路在全市纵横贯通;鹤山港为国家一类口岸;电力、供水完全满足全市生产及生活需求;实现了城乡电话通信程控化、传输数字化。现拥有四星级的雁山酒店等一批高标准的宾馆。投资环境日益完善。2004年,鹤山市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83亿元按计划完成明靖线、洋吉线、古劳丽茶线、竹禾线、杨宅线、古崖线龙古公路、三连路等公路的建设;全段长44.2公里(其中广东省最长的公路隧道彩虹岭隧道长5.068公里)将于2005年底通车。全年改建、扩建公路73.64公里,现有公路通车里程856.3公里,其中一级公路95.2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为77.28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8.8公里。此外,完成木棉岗收费站搬迁。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投资1.05亿元。
经济结构:
"八五"期间,鹤山先后跨入全国80个小康县(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等先进行列。2004年全国最发达100县(市)社会经济综合指数测评,鹤山列第78位。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94.3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第一产业8.3亿元,第二产业51.65亿元,第三产业34.3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8%、11.5%、12.4%,三大产业结构比例为8.8:54.8:36.4。人均生产总值26387元,比上年增长10.6%。社会总产出实现336.18亿元,比上年增长13.1%。
农业:鹤山市气候宜人,土地肥沃,耕作条件优越,历来是广东省商品粮基地。近年来,鹤山市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三高"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使传统农业向商品化、基地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初步建成优质粮、蔬菜、西瓜、粉葛、水果、生猪、三鸟、水产、花卉苗木、木薯十大农产品基地。2004年农业增加值8.3亿元,比上年增长3.8%,农业总产值15.19亿元,比上年增长5.2%;农村经济总收入140.2亿元,比上年增长11.66%。全年粮食总产量9.36万吨,比上年增长1.96%。畜牧业总产值4.98亿元,比上年增长4.77%。渔业产值2.62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农村用电量4321万千瓦时,增长16.47%。
现代工业:鹤山市是珠江三角洲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纺织制衣、印刷、制鞋、电子电器、化工、五金不锈钢制造六大支柱产业,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生产体系。美雅集团公司成为世界最大的毛毯生产企业,银雨灯饰有限公司为世界较大的灯饰生产企业,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印刷企业之一。美雅拉舍尔毛毯、华山泉矿泉水、比力奇电热水器、鹤山电机、明可达台灯、东古酱油、胜利厨具及鞋类、灯饰、制伞、时装等一大批优质产品饮誉中外市场,近200个产品荣获省以上名优新产品称号。2004年全社会工业总产值216亿元,同比增长14.0%,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48.96亿元,增长14.52%。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03.7,比上年提高7.65个百分点。全社会工业增加值46.15亿元,增长11.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2.89亿元,增长11.34%,工业销售产值144.03亿元,增长15.03%,工业品产销率为96.69%,比上年提高0.43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2家。在六大支柱行业中,纺织业完成产值31.78亿元,增长3.47%;金属制品业完成产值15.69亿元,增长29.21%;电气机械与器材制造业完成产值25.9亿元,增长24.4%;印刷业完成产值14.28亿元,增长19.12%;皮具及其制品完成产值16.9亿元,增长2.2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产值3.17亿元,增长5.05%。全社会用电量为12.25亿千瓦时,增长18.09%,其中工业用电9.89亿千瓦时,增长18.56%。
第三产业:近年来,第三产业成为鹤山发展的新亮点。通讯、电子、汽车、住房等高档、大额商品销售畅旺,新的消费热点加快形成。交通运输、旅游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金融证券、保险、信息、中介、社区服务等新兴行业发展迅速。2004年全市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为69.37亿元,比上年上升12.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47亿元,增长13.1%。全市商品零售物价总指数为103.6%,上升3.6%;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3.6%,上升3.6%。其中,餐饮业实现营业额8.02亿元,增长12.3%。房地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全年完成投资额6.37亿元,增长5.13倍。其中碧桂园房地产有限公司完成投资5.13亿元。旅游业发展方兴未艾。全年经我市口岸出入境的游客达11.7万人次,其中出境5.7万人次,入境6万人次。我市旅游部门组织出境旅游达2.34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5.01亿元,比上年增长7.9%。金融形势保持稳定。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98.84亿元,比年初增长12.6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6.46亿元,比年初增长12.31%。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2.7亿元,剔除商业银行上划分行管理的贷款18.06亿元,比年初实际增长3.46%。保险业务快速增长。2004年各险种保费收入达15563万元,比上年上升45.2%,其中财产保险收入为3639万元,增长37.1%;人寿保险收入11924万元,比上年上升47.87%。邮电通讯业务蓬勃发展。全年邮政业务总量2391万元,增长20.45%,邮政业务收入2524.48万元,增长17.41%。新增电话3.72万户,全市电话用户38.52万户,增长10.78%,其中移动电话用户23.67万户。居民生活,全市人口总户数109454户。全市年末户籍总人口363359人,平均每户3.32人,其中沙坪镇122293人;全年出生人口入户3607人,人口出生率为9.94‰;死亡人口2902人,死亡率8.0‰;全市净增加1174人,自然增长率3.24‰。全市常住人口46.06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增加。据城调队住户调查显示: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3075元,增长8.1%;年人均消费性支出10036元,增长6.3%。其中食品人均支出5249元,增长22.5%,交通通讯人均支出1487元,增长6.1%,教育文化娱乐服务人均支出868元,下降38.3%。全年农民人均收入6791元,增长5.6%,在岗职工年均工资收入18580元,增长14.8%。社会保障参保人员进一步扩大。2008年末离休、退休、退职人员共14238人,其中机关事业4017人。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70884人,失业保险63603人,医疗保险48045人,工伤保险70619人,生育保险64588人。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加强。全市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数630张,收养人员360人,敬老院11间,社会福利院1间,社区服务设施25个,散居供养212人,集体供养资金101.1万元。我市年内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290元/月,农村农民最低生活保障160元/月,全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3302户7692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人数1025人。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0 中国市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