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封开城区高清地图 ===
=== 封开县资讯概况 ===
自然地理:封开县属山地丘陵区。地势呈东、西两侧高,中部及南部较低,有坡度陡峭的山地,也有坡度较平缓的丘陵。其主要特征是:丘陵广布、山区偏东,高丘偏西,呈南北向带状分布。渔涝至莲都的深底、河口等地的石灰岩地带,长期受高温、雨水侵蚀、淋溶,形成了奇峰异洞的喀斯特地貌。元古代,距今约6亿年以前,封开县境域没有发生地壳隆起现象。早古生代,地壳活动频繁,原震旦系地层上升为古陆,寒武纪晚期,受加里东早期地壳运动的影响,县内北部、西部及南部隆起成为丘陵或低山群,尔后长期裸露地面,没有沉积活动。晚古生代,受加里东运动晚期影响,在泥盆纪早期至中期,具境的渔涝,莲都、七星的局部地壳下陷,后来沉积产生了薄层状砂页岩,在泥盆纪晚期隆起而成为陆地。在石炭纪早期,受华力西构造运动早期影响,长安、金装、南丰、渔涝一带的东侧下陷,形成深海区,在华力西构造运动晚期隆起成为陆地。中生代,白垩纪早期,受燕山运动早期影响,县内长安、金装、南丰一带的西侧下陷,到白垩纪晚期隆起成为陆地。新生代的第四纪,经受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影响,形成了封开县境现今的地貌形态。封开县境域属中国江南古陆板块的一部分,经中生代燕山运动及新生代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等多次构造运动的影响,在封开县境内形成两条主要断层带:(1)第一条为寒武系八村群上亚群断层,由泗科经小桐至江贝等地,长约40公里,断层破碎不明显。(2)第二条为寒武系八村群上亚群断层,由江山横穿西江,经封川、白垢、渔涝至莲都等地,长约60公里,局部穿越燕山五期花岗岩地带,断层深度和宽度都较大,富存深层地下水。封开县境内山于受构造运动的影响,泥盆系下泥盆统的砂页岩在渔涝的光明,庙边等地有扭曲性沼皱带、有些成为小穹窿或小斜背状,在七星镇的花岗岩层中普遍存在小断层和小破碎带,但深度及范围很小。受燕山运动的影响,岩浆岩的三次入侵,封开县的东面及东南面一带,形成了由北至南分布的党山,多罗山、七星岩顶,黑石顶、白马山、巢顶、三义顶、丰寿山、麒麟山等花岗岩地质的高山地带。其中当第三次岩浆入侵以后,并受多次构造运动影响,所形成的白垢、渔涝至莲都的深大断层破碎带,极富含地下水。

历史名人:陈钦:陈钦(?~公元15年),西汉经学家,字子佚,广信(今封开)县人,专门研究《春秋左传》,与刘歆同时,而自成一家之言,著《陈氏春秋》(佚),汉成帝时(前32年左右)举贤良方正。陈钦曾为王莽学习左传的老师。王莽称帝后,欲立威匈奴,下诏遣将分道并击,封陈钦为厌难将军,驻守塞北云中。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匈奴单于弟咸遣子助、登入朝为人质,王莽拜咸为孝单于,助为顺单于,皆厚加赏赐。后助病死,王莽以登代助为顺单于。然而,匈奴犯边虏掠仍经常发生。始建国四年(公元12年),陈钦如实上报军情:“犯边者皆孝单于咸子角所为。”于是王莽怒斩咸子登于长安。天凤元年(公元14年)边塞大饥,人相食,谏大大进言罢兵,边军被诏还时,匈奴咸已继位为单于,知其子登被杀,而怀恨入侵,王莽与之和谈,咸求子尸归葬,王莽乃将诛人质之责迁怒陈钦,降罪下狱。陈钦在狱中愤然“是欲以我为说于匈奴也”被迫自杀。封开县城郊野矮岗有陈钦墓,渔涝戴村有将军祠。
陈元:陈元(生卒年不详),东汉经学家,字长孙,陈钦之子,广信(今封开)县人。少传父业,潜心研究与注释《春秋左传》。建武初(公元25年左右)举孝廉,以父任为郎,与桓谭、杜林、郑兴俱为学者所崇。陈元以才高著名,“以经学振起一时,诚岭海之儒宗也”,先后授官于司空李通府和司徒欧阳歙府。陈元秉公直言,勤于朝政,颇得光武帝的重用。著《左氏异同》、《司徒椽陈元集》(均佚)。建武七年(公元31年),陈元奏请“勿令司隶校尉督察三公,”未得光武帝采纳,而告老还乡,病卒于家。葬于封开县城郊野矮岗,与其父陈钦墓同在一处,后人称之为“将军博士墓”。遗址20世纪50年代尚存。
牟子:牟子(170年~?),东汉末三国初人,汉献帝时随母从中原迁到广信(今封开县)自幼博览群书,博学多才。他精通诸子百家,成为广西最早研究佛学的人,极力推崇老子的『绝圣弃智,修身保真』的学说。三国初,著有《理惑论》(37篇),糅合儒、道各家学说,是中国第一部佛学专著。牟子原是儒生,博览经传,也读神仙家之书,但认为虚诞不可信,常以五经难之。东汉中平6年(189)灵帝死后,天下混乱,他与母避难交趾,26岁回故乡苍梧(治所在今广西梧州市)娶妻。因感“方世扰攘,非显己之秋”,执意不仕,而致志于佛教,兼研《老子》。“世俗之徒多非之者,以为背五经而向异道”,乃作《理惑论》答辩,针对佛教传入中国后所引起种种议论和疑难,分别给以辩解。牟子说了一句有名的话:见博则不迷,听聪则不惑。
士燮:士燮(137-226年),字彦威,广信县(今封开县)人。祖籍山东汝阳,东汉时南迁。父亲士赐曾为东汉桓帝时日南太守。士燮少年时游学京都,从师颍川人刘子奇学《春秋左传》,后来,著书《春秋经注》、《公羊传注》(今已散失)。曾在京师察孝廉、补尚侍郎。因父去世回广信奔丧,后被举茂才,先任巫山县令,后升任交趾郡太守40多年,所辖郡内秩序安定,人民安居乐业。北国名儒袁徽赞称他“既学问优博,又达于从政,处大乱之中,保全一郡二十余年,疆场无事,民不失业,羁旅之徒,皆蒙其庆……。”建安八年(203年),朝廷奏准其弟士壹任合浦太守、士黄有任九真太守、士武任南海太守。并把交州刺史治地从交趾郡龙编迁回广信县。从此,士家四兄弟为雄踞岭南的统治者。黄武五年(226年)病卒,享年90岁。
刘幽求:唐宋两代被朝廷贬来封州官员有记载的共有十五人。其中有刘幽求那样有胆识的忠义之士。唐中宗中毒暴死,皇后韦庶人临朝,任用外戚分掌权力,图谋篡逆。刘幽求协助李隆基策划紧张的镇压行动。李隆基就是后来创立开元之治的唐玄宗,那时尚未登位。他们紧急地调动军队,一夜之间,经刘幽求手发出的敕令一百多道,把韦姓和武姓擅权的外戚剪除。睿宗即位,封官封爵封地以嘉幽求之功,还有金铁诏书:“子子孙孙,传国无绝,特赦卿十死罪,并书之金铁,俾传于后”。说得好听,但由于宫庭内部倾轧,终于问刘幽求“以疏间亲罪”,幸免一死,流放封州。他在封州约一年多,事迹没有记载,不可考。其后朝廷如还。刘幽求以后官至尚书左丞相,又一次被贬,六十一岁死在贬迁途中。《全唐诗》留有刘幽求《书怀》一首:“心为明时尽,君门尚不容。田园迷径路,归去欲何从?”,他两次被贬,未注明那次所作。从诗的意境看,在封州作的可能性较大。受贬之臣多属有学识的忠义之士,他们来到封州,当有所贡献,只惜没有记载,不得其详。
莫宣卿:莫宣卿(834年-?),字仲节,号片玉。生于封开县麒麟山下的文德锣鼓岗(在今封开县河儿口镇西村),广东的第一个状元。生父莫让仁,早逝,莫宣卿是遗腹子。母梁氏,生性贤淑,改嫁开建县籍人莫及芝作继室。由于继父的家境较富裕,他得以入学堂读书。相传莫七岁时已学会吟诗写对联,少年时即以"我本南山凤,岂同凡鸟群。莫俊天下有,谁能佐圣君。"一诗闻名乡里,12岁时即参加科举考试并中秀才,被乡人称誉为“神童”。唐大中五年(851),17岁的莫宣卿赴京城参加廷试获中制科状元,从而成为广东历史上科举考试的第一个状元,并是始隋唐以科举取士以来年龄最小的状元。莫宣卿考取状元后,被任为翰林书院修撰。其后他还乡省亲,因母亲不愿随其北上定居,莫遂上书朝廷请求改委他在南方任职以奉养母亲。唐文宗允准,改委他浙江台州别驾(刺史的副职)。他即奉母携眷往台州上任,但未到台州却病逝于途中。莫宣卿才高,可惜英年早逝,卒时仅是五品之官,故政治上不可能有太多建树。但是,民间依然广泛留传着他及第后乞准广东免除征粮三年的事迹。同时,他的最高政治理念也仅只局限于"佐圣君"而已。在岭南文化史上,莫宣卿有诗三首两句收录于《全唐诗》(除前面所引用外,还有《百官乘月早朝听残漏》及《赋得水怀珠》)。据《全唐文》收录白鸿儒的《莫孝肃公诗集序》可知,莫宣卿还出过一本诗集,可惜今已失传。莫宣卿对岭南文化的贡献,不在于他留下多少本诗集多少首诗,而在于他的精神。他处困境中却能艰苦奋发、闻达于上又不忘事母以孝的精神,是后辈儒家学者永远值得学习的榜样。他首先打开了南人大魁天下的局面,为南人摘掉"南蛮"的帽子,对当时南方士人读书的风气有莫大的促进作用。
刘谦:刘谦,又名刘知谦,字德光,河南上蔡人。初任广州牙将,职位虽然卑微,但器貌殊常,素有才识。约于公元880年,唐丞相韦宙出镇南海。一日,见帐前一小将生得气宇非凡,问之,名唤刘谦。韦宙不顾夫人反对,把侄女嫁给他。还说:“此人非常流也,他日吾子孙或可依之”。当时黄巢率部转战南方,遇到瘟疫。刘谦因袭击黄巢军为朝廷初过死力,被任命为封州刺史兼贺水镇遏使,成为朝廷委以一方重任的边陲要吏,镇守形势险要的封州。封州居两广之要冲,扼郁、漓、贺三江与西江汇合之口,是兵家所争的咽喉要地。刘谦在封州狠抓武装力量,史称他“抚纳流亡,爱啬用度,养士卒,未几,得精兵万人,多具战舰,境内肃然”。他的“抚纳流亡”的招兵方法很高明,特别值得我们注意。当时黄巢转战湖南、湖北,难民沿湘江、潇水、贺江涌入封州。他们离乡别井,衣食无着,有人铤而走险。刘谦把这些人收容起来,编人军队训练,反过来维持社会治安,使境内肃然安定。刘谦这一手的确厉害,此人可谓深通统治的谋略。他紧缩开支,把钱用在养兵和武器装备上,小小封州(唐封州只领封川、开建两县,与今封开县辖境同)居然拥有精兵万人,在岭南各州可算得首屈一指。刘谦经营封州十二年;公元894年冬12月,刘谦病重,把儿子刘隐、刘岩叫到身边吩咐后事:“今五岭盗贼方兴,吾有精甲犀械,尔勉建功,时不可失也”。嘱罢溘然长逝。
刘隐:刘隐,刘谦长子。他只有十七岁,有人不服,勾结土人谋反。刘隐是个铁腕人物,周密布置,一夜之间,尽杀谋反之人,奠定地位,被任命为封州刺史。碰巧唐朝派薛王李知柔接任岭南节度使,当时扼守广州和端州的旧任牙将卢琚和谭宏玘作反,薛王受阻于长沙。谭宏玘见封州兵强马壮,派人找刘隐策反,还说把女儿嫁他。刘隐假意应允,把甲兵藏入迎亲船。谭宏玘亲自出迎,被封州大将苏章所杀。封州兵乘胜直取广州,杀卢琚,收其兵马,整肃军容,迎薛王李知柔到任。薛王大喜,任命刘隐为行军司马,主管军政军需。刘隐政治手腕很高。乱世中有兵权的人纷纷割据一方,刘隐却一直打着忠唐的旗号,讨伐岭南各州割据谋反的草头王,取得唐朝信任,升为节度使副使。光化元年(公元898年),韶州刺史曾衮以广州牙将王怀为内应合谋攻广州,刘隐一战破之,占据韶州。虔州卢光稠拥兵数万,倾师来争韶州。这一仗刘隐显得太鲁莽了,初战胜利,后遇洪水,军粮不继,又中了埋伏大败,几乎全军覆没,刘隐在勇将苏章的掩护下死战才得脱险。后来节度使徐彦若死,遗表荐刘隐为节度使。但是唐朝对刘隐的信任毕竟有限度,另派丞相崔远接任。崔到半路,听说岭南多盗,又惧刘隐势力大,恐不受制,滞留不前,唐朝召还。刘隐厚赂朱全忠,时朱全忠已挟持天子,由朱全忠举荐,刘隐当上岭南节度使,爬上岭南最高权力的宝座。时为公元905年,范文澜所著《中国通史》把这一年定为南汉开国之始。又过了两年,朱全忠篡唐,建国号梁。梁为五代之始。刘隐曾多次上书劝朱全忠称帝,拥戴有功,朱全忠封刘隐为南平王。刘隐的政治远见还在于他非常重视人才。对当时流落岭南的有识之士,不管是受贬来的、逃难来的或做完官返不了北方的,只要有学问有本领,他都以礼相聘。这些人及其子孙文化教养较高,刘隐罗致门下,一时人才济济。例如王定保、倪曙、刘浚、周杰、杨洞潜等等,都是当时岭南岭北名士,刘隐都以礼招聘;赵光裔、李殷衡奉朱全忠诏充官告使南来,刘隐亦挽留重用。后来这些人都成了南汉的开国贤臣。刘隐死时年仅三十八岁。他为南汉的建国,从军事、政治、经济以至人才等各方面都作了充分准备。刘谦和刘隐都葬于封州贺江北岸的刘王岗。这里原叫刘望岗,因南汉王而改名。本世纪初当地有牧童见过此墓,但迄今尚未找见。
刘岩:公元917年,刘岩在广州称帝,建元乾亨,国号大越。次年,改国号为汉,史称南汉。刘岩建立南汉国后,“立学校,开贡举,设铨选,一依唐制”。南汉朝廷中多中原士大夫,因此刘岩扩建兴王府时基本是仿照唐代长安,但与长安又有一个明显的区别,那就是商业区“市”和住宅区“坊”没有严格地分开,广州自此真正具备了都城特点,城市布局合理,区域分工非常明确,在广州城建史上写下了重要一页。兴王府由内城、郭城、任嚣城、西城和西部市区组成。内城包括宫城与皇城,皇城之南为郭城。郭城内,坊市布列大街左右,是人烟稠密的商业居住区。任嚣城地处东城和北部郊区,为宫城屏障,是官员贵族居住区,东城中还设有大盐仓。西部市区也是商业居住区,个中设有蕃坊。商人只要缴纳一定的商税,就可以自行选择地点设店摆摊。中国其他城市,直到宋朝逐渐打破坊、市分设制度。刘氏先行一步,未必有多少理念上的先知先觉,只不过出身商家,从经验出发,认为这样更方便商业活动。兴王府西部市区居民稠密,万商云集,宝货充盈,十分热闹。这一带人工河交错,风景优美,富豪们修建了不少私家园林,刘氏也在此特辟宫苑,形成了园林化特色。西部市区富人多,广州人把有钱人家的孩子称为“西关大少”、“西关小姐”便是自此开始。岭南一直是中原人眼中的化外之地,又因濒临大海,和外国商贾贸易往来频繁,终唐之世,都没有完全纳入全国统一的经济体系之中。自晋至唐,历代都曾禁钱逾岭,所以岭南市面上铜钱流通量有限。917年,刘岩下令开铸铜制和铅制的"乾亨重宝",这是岭南有史以来首次大规模造币。岭南铜矿在连山、阳春,铅矿在阳春、四会,南汉就在矿产地设炉造钱,不论铜钱还是铅钱,最小的周径7分,每个重3铢6参,比唐开元、天宝钱重一半。据《南汉书》记载,刘氏鼎盛时,博罗县“山谷间斗米一二钱”,南汉末年,“琼州斗米税四钱”,邕州“民入城者,人输一钱”。终南汉一代,民间买卖、纳税普遍用铜钱、铅钱,“乾亨重宝”在岭南流通了50多年。五代十国时期,占据江淮的吴国富裕强大,对北方小朝廷一直采取抵制的态度,这样中原与东南地区交通大多取道湖、湘、桂、粤,再转至闽、浙。兴王府于是成为南北交通的枢纽,一度受黄巢军打击而萧条的广州商贸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国内商业最繁盛的城市之一。刘岩常在金碧辉煌的宫殿里接见商贾,展示岭南的珍珠、翡翠等宝物,《五国故事》称之“有欺四方、傲中国之意,每见北人,盛夸岭海之强”。薛居正的《旧五代史》更以不满的口气描述刘岩“广聚南海珠玑,西通黔蜀,得其珍玩,穷奢极欲,僭一方,与岭北诸藩岁时交聘”。当时各地商贾络绎南来,麇集兴王府,粤商也携资北上,活跃于各大城市。刘岩不愧商人之后,甚有商家本色--往来都是客,管他是敌是友,皆欢迎通商,反正只要有钱赚就行。做买卖免不了会发生种种意外,例如刘岩以兄事之的吴越钱氏,竟“多掠得岭南商贾宝货”;南平高氏也常“邀留”南汉商使,强掠财货。南平国辖境不过江陵一带,介于南唐、楚、蜀和中原之间,国小势弱,对中原的唐、晋、契丹、汉以及南方的南汉、吴、南唐、闽、楚、后蜀,皆称臣。南汉在刘岩治理下日渐富强,王夫之的《宋论》称其“坐拥百粤,闭关自擅,而不毒民”,使国家出现“府库充实,政事清明,辑睦四邻,边烽无警”的大治景象,成为堪与吴国、前后蜀等比肩的南方强国。可惜,刘岩犯了封建统治者的通病,到晚年自傲自满,不思进取,暴政渐兴,他甚至将毒刑杀人当做游戏取乐:或把人投入大汤锅,或把人放在烧红的铁床上烤炙,或把人开膛破肚屠割,名目繁多不胜枚举。《旧五代史》说:一方之民,若据炉火。其前后反差之大,令人瞠目。公元970年9月,北宋发十州兵马攻陷岭南贺、昭、桂、连。同年12月韶州莲花山一战,北宋击溃十几万南汉军,南汉败局已定。岭南百姓苦于战乱,对刘氏政权非常厌恨,兴王府的居民甚至故意把每家必备的一个防火桶叫成“宋一统”。南汉抗拒宋军,前后达8年之久。971年正月,宋军大破雄州、英州,沿江而下,屯兵兴王府城西双女峰下。2月,南汉6万守军兵败将亡。
苏章:苏章,生卒年不详,封开人。封水千年奇巧战例的天才指挥家。
曹觐:曹觐于北宋皇祐年间(皇祐,公元1049-1054年),任封州太守。时广源州太守侬智高叛逆,僭号仁惠皇帝,侵犯州县,拥兵逼近封州。僚属劝曹觐暂避一下。曹觐慷慨地说:“吾父为忠臣,岂有不肖子耶?吾职在守土,义不苟生”!他打发妻子疏散到乡间,自佩封州印,率兵御敌。终因寡不敌众,兵败被侬智高所执。曹觐坚贞不屈,绝食三天后被杀害。贼兵去后,曹妻伤夫之死自缢。曹觐的妹妹闻兄死节封州,也跳井而死。宋朝表彰曹觐死节,谥忠肃。在封州建忠穆庙,赐庙匾。曹觐墓有旌忠亭,方维有题旌忠台诗说:“青胆雄于金斗大,赤心坚比铁山高”。后世行人过墓,仰慕曹觐节烈事迹,不少名士在旌忠亭题诗。
侯应遴:侯应遴(1580─1647),字佐熙,号夷庚。今封开县南丰镇侯村人。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拔贡生。四十一年(1613年)任梧州府容县知县,主政6载,廉以持已,仁以恤民。值岁(1619年)大饥,饿殍填沟壑,侯捐俸赈济,多方设法拯救,渡过了饥荒。适逢藤县、北流两县缺官,当地父老向上请求兼任,获准。故有“一官三印”之称。所至皆有惠政,离任时,当地乡民为其立有“生人祠”。卒后入乡贤。墓联刻有:“贤才中外重;廉政古今珍”。
李炳辉:李炳辉(1891--1911年),字祖奎,号路得士。汉族,封川县平岗村(今开封县平凤镇)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排名第二。少年时至南洋大霹雳埠(在今马来西亚),入教会所设学校学习英文,旋又由该校送麻六甲某校肄业,入耶稣会,分发新加坡英国长老会教堂从事传教。后加入同盟会,热心宣传革命。1911年4月27日参加广州起义(黄花岗之役),随黄兴进攻两广督署,至高第街战死。葬于广州黄花岗,为七十二烈士之一。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0 中国市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