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从江城区高清地图 ===
=== 从江县资讯概况 ===
区域概况:2003年末总人口31.89万人。主要以苗、侗、壮、瑶、水等少数民族为主。代码:522633。拼音:CongjiangXian。G321国道穿境而过。
行政区划:辖14个乡,7个镇,从江县辖7个镇、11个乡、3个民族乡:丙妹镇、贯洞镇、洛香镇、下江镇、宰便镇、西山镇、停洞镇、高增乡、谷坪乡、雍里乡、庆云乡、刚边壮族乡、加榜乡、秀塘壮族乡、斗里乡、翠里瑶族壮族乡、往洞乡、东朗乡、加鸠乡、加勉乡、光辉乡。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01513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丙妹镇24200、贯洞镇21352、洛香镇18507、下江镇30472、宰便镇12239、西山镇14712、停洞镇22866、高增乡14370、谷坪乡10508、雍里乡15367、庆云乡10144、刚边乡9735、加榜乡10420、秀塘乡7043、斗里乡11779、翠里乡11799、往洞乡16613、东朗乡17699、加鸠乡10384、加勉乡8041、光辉乡3263。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民族风情:中国人口文化第一村——占里:占里村位于贵州省从江县高增乡,距县城约25公里,全村现有180户8个村民小组722人,寨子虽不大,但这里的人们却创造了一项令世人惊讶的纪录:解放以来人口自然增长为零,被誉为“中国人口文化第一村”。占里村坐落在深山秘林中,是一个植被良好、民族风情浓郁的美丽侗寨,村外苍山叠翠,门前流水淙淙,一幢幢吊脚-楼错落有致,鼓楼、风雨桥历历在目,小河边十几米高的禾廊架上在秋收的季节里挂满了金色的糯稻。走进寨子,从路两旁的木楼缝中散发出的腌鱼香伴合着糯谷香扑鼻而来,既感到新奇又觉得亲切。
自古控制人口增长的寨规:据当地村民介绍,占里的祖先为躲避战乱,在1000多年前由广西的梧州迁徙而来,他们溯都柳江而上,最后找寻到这块风水宝地定居下来。占里人历来团结和睦,互敬互助,他们辟山开田、创建家业,过着祥和的生活,人口由最初的5户,很快发展到百余户。由于人口的过快增长,能开垦的山土几乎都被开恳尽了,和睦的大家庭开始出现争田斗殴等现象,子孙们尝尽了人多粮少、忍冻挨饿的苦头。于是,占里的祖先不得不理性地思考村民未来的生存问题:长此以往,子孙将无田可耕、无地可种。据老人介绍,最先提出控制人口增长的是清朝初期一个叫吴公力的祖先,他召集全寨村民在鼓楼开会,给子孙们订下了一条寨规:一对夫妇只允许生两个孩子,谁多生就依寨规进行处罚,严重超生的,永远逐出寨门,不得再回到这里居住。这一寨规,在占里一直沿袭了数百年,至今还未有人违反过。如今,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一和八月初一,全寨人都要聚集到鼓楼里听寨老训诫,并用侗歌传唱寨规;青年男女行歌做夜时,也要被要求先唱控制人口增长的歌,确保这一习俗一代代地延续下去,传到每一个后人心田。如今,在占里村流行着许多控制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的歌词,比如:“一棵树上一窝雀,多一窝就挨饿”、“崽多了无田种,娶不了媳妇;女多了无银两,嫁不出姑娘”、“人会生崽,地不会生崽”等等,歌词含义深刻,给人以无尽的遐想与启迪。这一有利于全寨安泰祥和的寨规,后人代代坚守不渝,形成了占里人独特的节育惯制,被人口专家称为“中国人口文化第一村”。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提出了人口生产要与物质生产相适应的理论,而中国西部贵州的一个普通侗寨竟然在数百年前就认识到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不可能无限发展,认识到“适度人口”的朴素道理,这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自然生命的奇迹。在这里,一对夫妇只生两个孩子,已成为每一对育龄夫妇自觉遵守的准则,成为每一个人的共识,他们先进的人口意识、充满哲理的朴素思想,使这里真正做到了男女平等,人地均衡。这里的女性也得到了广泛尊重,重男轻女的思想在这里几乎荡然无存。占里,可以说是封建和文明的结合体。
“换花草”之谜:在占里,还有一个令人费解之谜,那就是98%的家庭都做到了生育一男一女。难道这是冥冥天意?是占里人对医学的执着探索还是纯粹的巧合?这一千古之谜至今仍未得以破解。但是,占里人用祖传的草药和秘方来进行节育和选择性别,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他们将这种祖传秘方称为“换花草”,历代一人单传,且传女不传男,据说全村只有一个80多岁的老婆婆掌握这种秘方,对外从不宣扬泄露,外人想知道这些祖传秘方,是绝对不可能的,就是本村的男人们也不知为何物。当然,随着时代的进步,如今科学的上环、结扎等措施在这里也被接受。“换花草”果真如此神奇吗?它真的能达到控制生男生女的目的吗?难道大千世界竟然还有这种奇妙的配方?对此我们不敢妄加评定。但是,耐人深思的是,占里人近千年来对人物均衡的苦苦追求,崇尚阴阳平衡的思想,不正是现代文明社会力求达到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吗?它也许是占里人在控制人口的漫漫长路上,经过长期探索、朴素的人口生育观的一种物化的象征吧!
富足安康的侗寨:占里村自古以来一对夫妇只生两个孩子,使全村的人口长期保持在零增长状态。据统计,1951年全村总人口为720人,到2003年全村人口总数只增加了2人,为722人,很好地保持了该村的生态平衡,使他们拥有的土地、森林资源得到了最有效的保护。占里虽然地处边远,但扑素、先进的人口意识却厚厚地回报了他们,这里群众的生活可以说丰衣足食、富足安康,人均水田面积1.5亩,比全县人均稻田面积高出一倍多,人均占有粮食大大高于全县人均水平,家禽饲养量也居全县前列。当其他地方陷入人口猛增的泥坑,为“天下第一难事”所困时,占里却像“世外桃源”,根本不存在这个问题;当其他村寨为解决吃饭问题推广杂交水稻,千方百计增加产量时,占里却仍然沿袭传统种植糯禾,因为拥有这么多的良田,他们有选择种植香糯的资本。所以,无论你何时到占里作客,热情好客的村民们总是蒸好香喷喷的香糯、打上一壶壶米酒,用鸡鸭和腌鱼招待你。由于生活富足,这里的老人们人均寿命70多岁,90岁以上甚至百岁老人在占里很常见。占里,是锁在深山里的一颗璀璨明珠,是原生民族生态文化中一块不可多得的瑰宝。如今,占里不仅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而且迎来了五洲四海的游客,它已开始愈来愈受到世人的瞩目。2000年8月,国家计生委科技司副司长肖绍博专程到占里进行了考察。近几年来,中央电视台前来拍摄了专题片《大山深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青年报》、《中国社会报》等国内多家媒体及台湾《汉声》杂志社均作了专题报道。
瑶族药浴:在从江县瑶族村寨,每当农活劳累、身体不适或有宾客临门时,主人家都会煮一大锅药水倒入大浴桶中供大家浴用,以此健身洁体或消灾治病,这就是瑶族药浴。药浴一直伴随着瑶族人民走过一代又一代,是瑶族同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瑶族是一种喜洁好凉的民族,他们长期居住在山高多水的山区。由于山高路陡,交通闭塞,人们的治病健身只能靠与之朝夕同存的山草藤木。经过几千年的采用与实践,瑶族先民们逐渐掌握山上一草一木的性能和药效,并配成由追枫伞、半边枫、九龙藤、血藤、节节草等20多种中草药的药浴配方,人浴之,能消除疲劳、医治百病。药浴健身的方式主要是当人体浸泡于药浴时,药汁通过人体的毛细血管传遍全身,以达到舒筋活血和治病的目的。按照当地瑶族的风俗,采药、洗浴是有一定规定的。采药:以“消灾”日为准,采回药后要洗净、切碎,再放入大铁锅中煮出药味方可。洗浴的顺序是:家中有客时,先客后主,家中无客时,则按先男后女、先老后幼的顺序洗浴。在瑶族村寨,人们认为药浴是健身的根本保证。常药浴,可治疗百病,特别是风湿和妇科病,据说产妇洗后三天可挑水打柴。无病者药浴亦能消除疲劳、延年益寿。
社会事业:教育:从江县是省政府决定在2005年实现“两基”目标的县份之一。2001年县委、县政府把“两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两基”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战略位置。根据贵州省“两基”验收的各项指标要求,到2005年全县应有在校初中生16529人,教师数增加950名,校舍66237平方米,课桌凳11758套,实验仪器18套,图书11758册。而从江的实际情况与之相差很远,任务十分艰巨。县委、县政府从全县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角度出发,提出了“实现‘两基',兴从富民”的指导思想,要求各乡镇党委、政府、各单位部门必须把教育作为改变从江贫困落后面貌的奠基工作来抓,把“两基”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迎难而上。如今,从江的教育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得到了质的飞跃,与2000年比较,校舍建筑面积增加88656m2,新增中学校7所,在校生增加4436人,学生毛入学率上升25个百分点,教师增加530人,课桌凳增加5600双人套,实验仪器增加13套。从江县教育事业的超常发展,得益于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得益于人民群众的全心身投入,我们相信从江教育事业会迎来光辉灿烂的明天。
医疗卫生:全县有卫生医疗机构25个、村卫生室311个、卫生技术人员475人、病床321张,农村缺医少药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农民群众健康水平有所提高。
文化遗产:有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高增乡小黄村,被称为“世外桃源”的高增乡占里村,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文物的往洞乡增冲鼓楼;有贯洞龙图一望无际的十里柑园,具有神奇疗效的瑶族药浴,四寨河游乐园,都柳江黄金旅游线,以及民族风情浓郁的花炮节、龙舟节、斗牛节、盘王节、牯藏节、柑节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贵州省从江县申报的“瑶族医药(药浴疗法)”,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医药项目类别,序号974。
民生建设:启动了丙梅一村、二村、三村搬迁改造工程;新建21个有线电视基站,广播、电视覆盖率达75.0%和92.5%。新建民族一中综合教学楼,完成民族二中、下江中学和秀塘、加榜、谷坪等5所第二期国家贫困地区义教工程,完成5所“希望小学”工程和西山危房改造工程。适龄儿童入学率98.0%、初中阶段毛入学率4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实行农村税改后,农民人均减负34.13元,减负率为50.83%。农民人均纯收入1360元,增长3.4%。完成196户、784人异地扶贫搬迁工作,有效地解决了极贫户生产、生活困难。县财政拨款122万元,解决了514名1996年前退休的职工建房困难问题,并兑现578名1993年前退休的职工工资套改补差;拿出12万元发放林业系统140名退休职工边远地区津贴。城乡居民生活普遍提高。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0 中国市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