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新化城区高清地图 ===
=== 新化县资讯概况 ===
自然地理:概述:地貌属山丘盆地,西部、北部雪峰山主脉耸峙;东部低山或深丘连绵;南部为天龙山、桐凤山环绕;中部为资水及其支流河谷,有江河平原、溪谷平原、溶蚀平原三种,系河流冲积、洪积而成,大多在海拔300米以下。南北最长直线69公里,东西最宽直线83公里,总面积3567平方公里,折合535.05万亩.新化县总面积占全省1.693%,占娄底市面积43.94%。境内多为山丘盆地。新化地貌属山丘盆地,西部、北部雪峰山主脉耸峙;东部低山或深丘连绵;南部为天龙山、桐凤山环绕。
雪峰山:雪峰山总面积18平方公里,主峰临陆水湖拔地而起。山上林木茂盛,有杉木、楠竹一万四千三百多亩。亚热带植物种类繁多,春有樱桃、映山红,秋有柑桔、野生猕猴桃等。盛夏时,山上气温低于市区5℃-10℃左右,是著名的避暑休闲胜地。
奉家山:奉家山地处新化县西部的雪峰山脉中段,与隆回、溆浦两县接壤。镇域面积246平方公里,海拔从371米一1584米,水能资源丰富,山地气候明显,又无“三废”污染,森林覆盖率80%以上,集中连片的楠竹有4万亩以上,可供开发的丘岗山地达12万亩,最适宜中药材、茶叶、高山延迟蔬菜种植,现已种植成规模,并逐步向生态农业迈进,同时富藏有硅石、矾矿和铜矿等矿产资源,是新化蒙洱茶,芙蓉仙茶之主要产区。
桐凤山:属雪峰山,又名龙凤山。在湖南省中部,新化、隆回两县交界处。曾多梧桐,取“高梧栖凤”之义命名。东西走向。属新华夏第三隆起带雪赂山褶断带。山体由震旦系、寒武系砂岩、页岩、板岩构成。长8公里,面积32平方公里。主峰在新化县槎溪乡南部,海拔1205米。为洋溪、汝溪分水岭。松、杉、楠竹、杂木茂密,有成熟林800余亩。境内水系发达,资江自东向西蜿蜒流过。
资江:资江又称资水,湖南四水之一,长江的主要支流。资江分南源与西源,主源为南源即大夷水,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资源县,流经资源、湖南新宁、邵阳等县市。西源为赫水,源于城步苗族自治县青界山黄马界,流经武冈、隆回等县市。两水在邵阳县双江口汇合后称为“资江”。流经邵阳、新邵、冷水江、新化、安化和桃江等县,至益阳市甘溪港注入洞庭湖。干流长度653公里,流域面积282142平方公里,其中在湖南2673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217亿立方米。新化县地处湖南中部,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但春温多变,寒潮频繁,4月份极端最低气温2℃,3、4两月历年平均有6。9次冷空气影响。历年5月中、下旬出现低温天气,影响早稻分蘖繁育。气温35t以上天数,平均每年23.4天,最多的1963年有49天。“倒秋”阴雨天多,气温低,9月份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以上低于20℃,平均出现于9月26日。地面温度年平均19.0℃,比气温高2.2℃,其变化趋势与气温基本相似。一年最低月在1月为5.8℃,最高月在7月为32.8℃,温度越高与气温差值越大。境内常年降水颇丰,县内各地年最大值2,008.9毫米,最小值09.5毫米。但时空分布不均,雨量多集中于春末夏初。县内年降雨量大于或等于1,300毫米的保证率。境内全年日照925.3-1,892.5小时,平均1,488.0小时,日照率34%。以7、8月最多,分别为227.9和221.9小时。11月—3月均少于100小时,最少的2月仅61.2小时,其它各月均在100—160小时之间。无霜期280天。同时,因为历史原因,新化也是全国贫困县。
历史名人:陈天华:
·民主革命宣传家陈天华,字星台,又字过庭,县知方团下乐村(今荣华乡小廘村)人,清光绪元年(1875)生,1903年留学日本,曾参加拒俄义勇队、军国民教育会,反对俄国不撤走入侵我东北之军队。常与同学讨论民主、自由政治学说,著《猛回头》、《警世钟》等书,唤醒国人拯救中华,进行民族民主革命。并啮指作血书,沉痛记述亡国惨祸,邮寄内地,读者无不堕泪。1904年参加华兴会,长沙起义事泄失败,复逃亡日本。1905年在日本与孙中山、黄兴等人创建中国同盟会,为同盟会章程起草人。是年冬,因反对日本政府颁布中国留学生取缔规则,愤然留下绝命书万余言,在日本大森湾投海自尽。由苏鹏扶其棺柩回湘,公祭后安葬岳麓山。
谭人凤:
·辛亥革命元老谭人凤:辛亥革命元老谭人凤字石屏,县永靖团福田村(今属隆回县)人。清咸丰十年(1860)生。多次应试不第,为村义学塾师。秉性刚直,路见不平,必拔刀相助。年青时参加会党并联络各地会党成员,秘密进行反清活动,被推为洪门首领。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在东京加入同盟会,并参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与以梁启超为代表的保皇派的思想大论战,斥梁为小人。此后,同盟会组织的多次反清武装起义,谭“无役不从”。清宣统三年,赴香港谋划广州新军之役不果。旋召集各省同盟会会员会议,图谋长江革命。是年七月,成立中部同盟会,谭人凤被推为总务会议长。极力推动各革命组织的联合,促进武昌起义成功。随即参与湖北军政府的筹建,促湘援鄂;在南北各省代表会议上,被推为临时议长。南北战时,任武昌防御使兼北面招讨使,立誓与武昌共存亡,固守危城武昌,巩固了革命成果,为革命继续发展赢得了时间。民国成立,任粤汉铁路督办、长江巡阅使。“二次革命”时坚决反袁,在湖南策动反袁独立。民国九年(1920)病逝上海。孙中山为其治丧,北京政府总统徐世昌题其遗像“青霞奇御”。著有《谭人凤集》。
陈正湘:
·华夏名将陈正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人民解放军名将、北京军区副司令员陈正湘县圳上镇人,清宣统三年(1911)十月出生。陈正湘幼时家贫,民国15年(1926)入唐生智部当兵,参加北伐,后入滇军朱培德部。民国19年驻江西大余,联合士兵击毙作恶多端的连长后起义,参加陈毅部红二十二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红三十五师,红一军团一师、五师、少共国际师任连长、营长、团长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战役。战斗中英勇无畏,获中央军委三等红星奖章。抗日战起,陈正湘任八路军――五师副团长,参与了平型关反击日寇之战。旋调任晋察冀军区团长,率部在山西、河北等地开展抗日游击战。1939年11月,在涞源县雁宿崖、黄土岭与日军激战,指挥炮兵击毙日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长阿部规秀。朝日新闻发表标题为《名将之花凋落在太行山上》的新闻。后任第一支队司令员,第四、第十一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晋军区副司令员。晋察冀第四纵队司令员,第二纵队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第一副司令员,华北军区副参谋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候补代表。1993年病逝北京,骨灰运回圳上镇安葬。并建亭纪念,命名为“将军亭”。
方鼎英:
·爱国名将方鼎英,号伯雄,县时雍团富溪村(今圳上镇方家村)人,清光绪十四年(1888)生。十四岁赴日本求学,入振武学堂、陆军士官学校习军事。在日期间,先后加入反清爱国组织求知社、文学社,后加入同盟会。回国后,任保定军校教官。辛亥革命时,参,加保卫汉阳之战,民国6年(1917),再次赴日本攻修炮兵专业。民国12年,孙中山命湘军组织讨贼军讨伐湘督赵恒惕,方鼎英代理军长,在湘江西岸与敌军激战三十余日,终于挽回危局。旋又奉孙中山命,平陈炯明叛乱,解广州之危。民国14年起,先后任黄埔军校入伍生部中将部长、教育长、代校长等职,危难时,掩护共产党人离校,保护了革命力量。民国16年秋,历任暂编第十三军军长、四十六军军长、第一集团军第三军团总指挥,西征军第一路总指挥等军事要职后,深感内战频仍,民无宁日,乃离开军队幽居上海。抗日时期,力主抗日,曾出任第九战区战地党政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抗战胜利后,联合国民党革命派人士从事反内战活动,赞成湖南程潜陈明仁和平起义。解放后,曾出任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参事室主任、司法厅长,全国政协第二、三、四届委员等职。1976年病逝长沙。
成仿吾:
·革命家、教育家成仿吾,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无产阶级教育家、社会科学家成仿吾,县知方团(今琅塘镇澧溪)人,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生。成仿吾幼时去日本读书,后入东京都帝国大学攻枪炮专业,熟谙日、英、德、法等多种语言。“五四”运动后,曾参与组织并主持创造社,发表大量革命文学论文,成为国内有影响的革命文学家。民国17年(1928)去巴黎,参加中国共产党,负责巴黎――柏林支部宣传工作,将德文版《共产党宣言》译成中文。民国20年回国,参加左翼作家联盟,旋被任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省委宣传部长、红安县委书记。民国23年10月参加长征。至陕北后,先后出任中央党校高级班主任、陕北公学校长、党委书记,旋奉命创建华北大学,并任晋、察、冀中央局委员、边区参议会议长,参加党的“七大”,参与大会各种文件的讨论。“七大”后,返晋、察、冀组建华北大学,任副校长。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协会议,参加开国大典。年底,出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在校内首设马列主义理论基础课。1952年起,先后出任东北师大,山东大学校长、党委书记,被选为第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文化大革命”中,与“四人帮”进行了坚贞不屈的斗争。七十年代初,奉派从事马列经典著作校译工作。中国人民大学复校后任校长、党委书记,相继被选为全国政协常委、中顾委委员。1984年5月病逝北京。中共中央在致悼词中,称成仿吾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无产阶级教育家、社会科学家。
罗盛教:
·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原名雨成,县下庙乡(今圳上镇松山)人,民国二十年(1931)生。幼家贫辍学,依叔父在乾城(今吉首)读书。后考入长沙第十三中学,改名盛教。1949年10月,在沅陵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第47军141师任侦察连文书,随即去湘西剿匪,在战斗中立功一次。1951年,随部参加抗美援朝入朝作战。目睹美国侵略军残杀朝鲜人民惨状,义愤填膺,立誓要为朝鲜人民和牺牲的战友报仇。1952年1月2日,在朝鲜平安道成川郡石田里为抢救跌入冰窟的朝鲜少年崔滢光荣殉职。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予罗盛教一级国旗勋章,并在佛体峒山建纪念亭和纪念碑,金日成主席题“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新化县在城东资水滨建纪念馆,以资永念。
曾邦哲:
·国际系统遗传学开创者曾邦哲:曾(Zeng)杰(Jie),字:邦哲(Bangzhe)或(BenjoeTseng),他是曾子也是伍子胥的后代,1963年7月17日(农历5月27日)生于湖南新化古台山。1985年7月厦门大学生物学系动物细胞遗传学专业毕业,1986年著述、1991-1994年发表《结构论-泛进化理论》,阐述了系统哲学、系统科学的结构逻辑,以及中、西文化交汇影响近现代科学的实验、系统方法论,并20世纪90年代国际率先提出系统遗传学(systemgenetics)与系统医药学(systemsmedicine&pharmacy)、系统生物工程(systembiologicalengineering)等概念、术语与原理、方法。1994-1997年于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国际率先提出转基因禽类输卵管生物反应器(oviductbioreactor)概念与术语,并开发卵清蛋白基因侧翼序列构建表达外源蛋白质的载体方案(goldeggplan),1996年主办第1届国际转基因动物学术研讨会(秘书长)。1997-2006年获得全额资助于以色列(TelAviv)、德国(FAL)、英国(Birmingham)等大学与研究中心任博士研究、研究科学家与研究员,并承担(grant-holder)SPARKS基金会经费,从学于美国科学院JohnR.Roth院士,构建1个新表达载体、克隆2个新基因(NIH基因库),建立抗lovastatin的CHO突变新细胞系等。1999年创建系统生物科学与工程网(genbrainbiosystemnetwork)与筹建世界系统生物科学与工程联合会(WABSE),2002年提出细胞计算机模型。他同时在从道家-结构论、儒家-社会论、禅家-精神论、墨家-实践论,探讨中国与西方哲学、文化的对话与汇通。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0 中国市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