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铁岭城区高清地图 ===
=== 铁岭县资讯概况 ===
自然环境:地形地貌:境内地势呈东高西低。东部为低山丘陵,属吉林哈达岭的延续部分,海拔平均在200-300米之间。西部为辽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大台山位于铁岭县镇西堡镇境内,距城区14公里,海拔225.4,孤峰矗立,拔地而起,幅员4.4平方公里,登山远眺东看开原市,南看铁岭城,西南夜看沈阳城,西看铁法调兵山,北有辽河湾,山脚下是汪河水库,大台山山体南北走向,顶峰东南西三面山坡陡峭,怪石嶙峋,北坡分成四支缓缓落下,形似一只展翅翱翔蓝天的雄鹰。
气候特点:铁岭县处于中温带亚湿润区季风型大陆性气候,热量充足,年平均光照2600小时左右,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7.3℃。一月平均气温-13.5℃,最低气温-34.3℃;七月平均气温24.4℃,最高气温35.8℃。年平均降水量675毫米,雨水充沛,雨热同季,无霜期146天左右。
水文状况:辽河斜贯铁岭县境西北,柴河、凡河、王河等8条河流纵横交错向西注入辽河。
历史名人:铁岭县史称富州、银州,清康熙三年设县至今,历史悠久,人文鼎盛。有“红学文化之乡”和“小品艺术之乡”的美称,是文学巨匠曹雪芹的关外祖居故里,著名笑星赵本山、潘长江都是从铁岭县剧团走出去的演员。铁岭县还孕育了一代指画宗师高其佩、清代书法家魏燮均、明代大将李成梁、苏联红军中国团团长任辅臣等杰出人物。幼年曾求学于此的周恩来总理亲切称铁岭为“第二故乡”。
任辅臣:任辅臣(1884--1918),中国第一位布尔什维克。参加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华工领袖;苏俄红军“中国红鹰团”团长。任辅臣出生于铁岭县镇西堡乡河夹心村。少年时曾就读于铁岭著名的银冈书院,并先后在铁岭、沈阳、哈尔滨生活、学习和做工。20世纪初的中国,内忧外患,苦难深重,已陷入极度的危机深渊之中。黑暗的现实深深激发了青年任辅臣救国救民的使命感。任辅臣17岁时曾到俄修筑的中东铁路做录事(书记员),学会了俄语。1908年,24岁的任辅臣在哈尔滨俄军官学堂做汉语教官时,结识了还处于秘密状态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青年军官,开始接触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并于这一年秘密加入了当时中国工人称之为“穷党”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走上了革命道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根据协约国的规定,俄国在中国召一批华工赴俄伐木采矿。任辅臣受布尔什维克党的委托,以外交署员的身份,带2000名华工奔赴俄国乌拉尔地区彼尔姆省的阿拉巴耶夫斯克矿区,并在华工中开展革命活动。1917年伟大的十月革命爆发,任辅臣受命将在俄华工组建为“中国团”编入苏俄红军,参加保卫新生苏维埃政权的斗争。十月革命之后,苏俄斗争异常激烈,战斗特别频繁。“中国团”组建一年多,进行大小战斗上百次。由于“中国团”特别能战斗,常常被派到最关键、最艰苦的战斗中担任主力,成为东部战区最使敌人闻风丧胆的一支英雄部队,因此被苏维埃中央命名为“红鹰团”。当时的《共产主义者》报和《乌拉尔工人》报称“中国团是我们战线上最好的红军连队之一”。11月29日深夜,担任乌拉尔地区维雅战场总指挥的任辅臣在与高尔察克白匪进行的激烈战斗中不幸牺牲,为人类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的建立和巩固献出了风华正茂的青春年华。任辅臣牺牲后,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接见了他的妻子和儿女,称赞他是勇敢的战士,出色的指挥员,优秀布尔什维克。1958年,周恩来总理在谈到任辅臣时说:任辅臣同志早在十月革命时期就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献出了生命,他是我们的先烈,他的革命业绩是我们国家的光荣。1989年11月2日,前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在北京举行仪式,向中国国际主义英雄任辅臣追授红旗勋章。苏联各大报刊,我国《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晚报》、《世界博览》、以及英国《大百科全书》等都刊文介绍任辅臣的事迹。1993年11月28日,铁岭市人民政府在铁岭烈士陵园为任辅臣烈士塑像落成举行隆重的揭幕仪式。市委、市政府领导在致词中说:任辅臣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是无产阶级的英雄,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子,是辽北青年的先锋,是辽北人民的骄傲!
魏燮均:魏燮均(1812—1889),铁岭人。初名昌泰,字子亨,又名伯阳、公隐,号耕石老人,又号芷庭、老农、山人,别号铁民、九梅居士。因慕郑板桥(郑板桥名郑燮),遂改名燮均。魏燮均少年读书,平生好学。喜古文,善书法,更好写诗。咸丰年间为县学贡生(秀才),曾在司马台府上做五年书记,而后回铁岭在城南红杏村(今铁岭县李千户乡红杏屯)置田数十亩,一边躬耕农事,一边寄情山水,写诗作画。历时30余年,成诗3000余首,著有《九梅村诗集》、《香雪斋笔记》、《梦梅轩杂著》、《荒史纪闻》等。清同治三年(1864年),已52岁的魏燮均踌躇满志地赴京赶考,欲取功名,但未能如愿。虽科考落第,但考官对其书法却评价甚高。魏燮均书法以宋黄庭坚和明画家董其昌为宗,善楷书,精行草,笔势流畅、笔力遒劲、笔意精到,俊逸超群。考官在他的卷上写下“字震九州”批语。一时间,“字震九州魏燮均”成为与“文压三江王尔烈”齐名之士,竟成为民间传诵一时的楹联。魏燮均一生攻诗,却以书法广闻于朝,在东北更是名闻遐迩。魏燮均老年隐居山村,不履城市,经常策杖于山间,日常以教书为乐,甘当穷秀才,不争名利,种花习字,直至光绪十五年(1889年)77岁辞世,一直过隐士生活。他在《闲居遣兴》诗中写道:“独掩蓬门作腐儒,免争名利效奔趋。破篱重补添荆棘,老屋新苫用苇芦。栽树种花为活计,写三页字算功夫。闲居防有诗朋至,预办床头酒一壶。”,魏燮均晚年虽寄情山水,亦重亲情,与老妻情谊甚笃。妻子60岁生日时,其赠诗一首,情义感人:魏燮均诗《赠内子》:贫贱夫妻老更亲,白头相敬转如宾。起居每问关心切,恩爱方知结发真。善体性情唯有尔,若论儿女亦他人。独怜文字非知己,不解吟诗已六旬。
高其佩:高其佩,1660年生,1734年逝世,铁钤(今属辽宁)人。字韦之,号且园。隶籍汉军,父天爵,以荫叙宿州知州,宫至刑部侍郎,浙江盐运使等。卒后谥恪勤。擅画花鸟、走兽、人物、山水,其简练苍劲处,几近明代吴伟。尤以指头作画著称。侄孙高秉撰有《指头画说》一篇,记其画法及轶事等。传世画迹有《高冈独立图》、《稻穗螳螂图》、《松阴小琪图》、《指画人物》册(十页)等。《出猎图》,绢本,设色指头画。纵141厘米,横77厘米。现藏辽宁省博物馆。此图描绘野外出猎的情景。在构图处理上,画面的上部以“截取”法画了两棵古劲老树,占据画面三分之一。两棵老树皆截取了树干的一段,这种特写景虽有限,但使人回味无穷。下部以三分之二的画面描写了猎人狩猎的情景。其狩猎者神情形貌,生动毕肖。猎犬紧跟马后,惊觉地回头盯着猎物,其探头翘尾的姿态,亦十分传神。此图在表现技法上亦有特色,人物衣褶、犬、马的轮廓等线条,用指甲勾勒,工细劲挺,随意飞动,既拙且活。从这幅中可看到作者运指施墨极为得心应手,而不留丝毫指迹墨痕,求奔放于规矩之中,恰好地发挥了指墨作画的特长。画春水池塘不见坡岸,水面鸳鸯畅游于垂柳之间,柳枝随风飘曳,群鸟上下飞鸣。指墨草草,浓淡烘托,使画面产生动感左下自题“康熙壬辰初夏,铁岭高其佩指头画”,壬辰为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画家四十一岁时作。
历史沿革:铁岭县春秋战国时为东胡族活动区。秦、汉时属辽东郡。东汉时属玄菟郡。三国魏时因之。东晋元兴三年(公元404年)被高句丽割据,直至隋末唐初。唐高宗总章元年(公元668年)属安东都护府延津州地。五代十国时为契丹所据。辽为银州地,属东京道。金属咸平府。元复称银州,仍属咸平府。明治铁岭卫,隶属辽东都司。清康熙三年(1664四年)废铁岭卫,置铁岭县,属奉天府。民国初沿称铁岭县,属奉天省辽沈道。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1937年12月增设铁岭市。1945年“九·三”胜利后,建立铁岭县民主联合政府。1946年三月国民党进驻,设铁岭县政府。我县人民政府迁至今法库县蛇山沟。1948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我军解放铁岭县,县人民政府迁回银州镇,属辽西省,1954年划归辽宁省。1956年属辽宁省铁岭专区。1959年属沈阳市。1964年属沈阳专区。1968年划归铁岭地区行政公署领导。现为铁岭市辖县。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0 中国市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