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苏州市区高清地图 ===
=== 苏州市资讯概况 ===
历史沿革:历史简介:公元前514年,吴王夫差的父亲阖闾命前来投奔的楚国大臣伍子胥建吴国都城阖闾大城,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至今还保留着许多有关西施、伍子胥等的古迹,城里仍有许多当年留下的地名。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称苏州,沿用至今。苏州城建城早,规模雄大,基本保持着古代“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的独特风貌。城市至今仍坐落在原址上,为国内外所罕见。苏州古城的古迹密度在中国仅次于北京和西安,列全国第三位。苏州古城也是中国第三大城池(14.2平方公里,仅次于北京的63.20平方公里、南京的40.55平方公里,大于杭州的12.80平方公里、西安的12.00平方公里、成都的11.55平方公里)。苏州古城和苏州园林为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双遗产"集于一身。而昆曲、阳澄湖大闸蟹、周庄是三张国际级、重量级的品牌。苏州园林甲天下,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其中九座园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截止2009年有六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为世界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进入国家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预备清单的有苏州古城历史街区和江南水乡古镇.在中国四大名园中,苏州就占有拙政园、留园两席;“吴中第一名胜”虎丘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其成为游客来苏州的必游之地;而唐朝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令古今游客争相来访枫桥,闻听寒山寺的钟声。姑苏城外自然风光秀丽,灵岩、天平、天池和洞庭诸山,点缀于太湖之滨,形成了富有江南风情的湖光山色。苏州既有园林之美,又有山水之胜,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加之文人墨客题咏吟唱,使苏州成为名副其实的“人间天堂”。苏州发现了许多远古文化遗址,尤其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文化最为丰富,著名的有赵陵山遗址、少卿山遗址、绰墩遗址、草鞋山遗址、罗墩遗址等,其中赵陵山遗址1992年被列为全国十大考古遗址重大发现之一。天堂苏州,东方水城——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苏州是中国著名古都,曾为春秋之吴国、战国之越国、三国之孙吴、元末之张吴等多个政权的首都,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城市,经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先生考证为中国第一古城。苏州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和集大成者,亦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是传统文化发达、历史底蕴深厚、风景秀美如画的城市,苏州现有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常熟)、10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昆山周庄、吴江同里、吴中甪直、吴中木渎、太仓沙溪、昆山千灯、昆山锦溪、常熟沙家浜、吴中东山、张家港凤凰),保存较好的古镇(如吴江的黎里、盛泽、平望,太仓浏河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吴中东山村、明月湾),中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二的平江路、山塘街。
名称由来:苏州有两个名称,吴县的“吴”和苏州的“苏”。下面分别介绍这两个名称的来历。吴:相传商代末年,周国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和幼子季历。亶父喜欢季历,但是按照制度,必须传位于嫡长子。泰伯、仲雍为尊重父意,避让君位而到当时荆蛮人居多的江东,并随乡入俗。当时的江东人有个习俗,就是喜欢边跑边呼喊,泰伯造了一个“吴”字代表他们。在梅里,泰伯被拥立为君长,国号为“勾吴”。“勾”是当时荆蛮语的拟声词,无义。苏:在夏代有一位很有名望的谋臣叫胥。胥不仅有才学,而且精通天文地理,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深受舜王的敬重,封他为大臣,并把江东册封给胥。从此,江东便有了“姑胥”之称。“姑”是当时荆蛮语的拟声词,无义。“胥”字不常用,就改用一个读音相近的“苏”。“苏”字代表一种草,有草、鱼、禾三个偏旁组成,象征鱼米之乡。于是“姑胥”就变成“姑苏”了。后来,吴王阖闾在灵岩山造姑苏台,灵岩山就成了姑苏山。到了隋代,当时大批量的“郡”升格为“州”。当时苏州所在的“吴郡”本来要升格成“吴州”,但是已经被其他地方用了,所以就采用“苏州”了。苏州有很多的别称:姑苏、吴、吴县、东吴、平江、吴中等等。又由于苏州城内河道纵横,又称为水都、水城、水乡,十三世纪的《马可波罗游记》将苏州赞誉为东方威尼斯。苏州古城被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称赞为“鬼斧神工”。
建置沿革:吴:西周阖闾大城。吴都,吴王阖闾下令伍子胥督造水陆双棋盘格局的城池,自此,苏州的地理位置沿革至今(公元前514年),吴:越灭吴徙都吴为越都(公元前379年),吴:春申君黄歇受封于吴为都邑。苏州至今有地名黄埭和位于苏州古城王洗马巷内的春申君庙纪念他,并把他作为苏州的守护神供奉在城隍庙内。(公元前248年),吴县:秦始皇帝二十五年会稽郡治所(公元前222年),泰德:王莽篡汉,复古改名,仍为会稽郡治所(公元8年),吴县:汉永建四年吴会分治,为吴郡治所(公元129年),吴县:汉建安元年(196年)至212年,为东吴孙氏政权首都。吴州:南朝陈祯明元年(公元587年),苏州:隋文帝开皇九年。以苏州城西姑苏山得名,姑苏山由吴王阖闾建姑苏台得名,姑苏台由夏朝谋臣“胥”得名(589年),苏州:唐太宗贞观元年,江南道治所。苏州为江南唯一的“雄州”(唐制州分七等,“雄州”为二等),从此,苏州名称被固定作为通称。(公元627年),苏州: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为江南东道治所(公元733年),中吴:后唐同光二年(924年),平江府: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平江达鲁花赤总管府:元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隆平府: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苏州府:明应天巡抚驻地属中书省(嘉靖年间),苏州府:清江宁巡抚署(1645年至1661年)、江南巡抚署(1665年)、康熙六年,江苏巡抚署——江苏省会(1667年至1911年)、江苏布政使驻地。吴县:民国江苏都督行署(1911.10至1913.9),苏州市:(1928年设市,1930年被废,1949年复设市),苏州市(省辖)、苏州专区:1953年,苏州市(地级):1983年
文化:综述:苏州,是一座具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不但为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也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其中,苏州的戏曲艺术尤令人瞩目,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昆曲、苏剧:苏州是昆剧和苏剧的故乡。中国首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剧,兴起于元末明初时的昆山太仓一带,自明代隆庆、万历之交,至清代康熙、嘉庆年间,昆剧由于得到革新而迅速兴盛,其时在苏州城镇、乡村,人们对昆剧迷恋到了如醉如狂地步,组织业余班社,举行唱曲活动,一年一度的虎丘曲会,几至“倾城阖户”,“唱者千百”。在昆剧鼎盛时期,以苏州为中心,其流布范围几乎遍及全国各大城市,独霸剧坋二百余年。昆剧的繁荣,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演员,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作家,为后人留下了一大批著名的传奇剧本。如昆剧《牡丹亭》、《窦娥冤》,其中《牡丹亭》由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于2004年4月重新主持制作,两岸三地艺术家携手打造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至今已经在世界各地巡演一百多场,场场爆满,并且登陆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为昆剧的复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苏剧《醉归》、《窦公送子》,京剧《李慧娘》,滑稽戏《满意勿满意》等,在全国产生了一定影响;同时也培养了一批优秀演员。近半个世纪来,苏州地区的戏曲艺术有了可喜的发展。
评弹: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它用苏州方言演唱,历史悠久,清乾隆时期已颇流行。最著名的艺人有王周士,他曾为乾隆皇帝演唱过。嘉庆、道光年间有陈遇乾、毛菖佩、俞秀山、陆瑞廷四大名家。咸丰、同治年间又有马如飞、赵湘舟、王石泉等,之后名家流派纷呈,使苏州评弹艺术历经200余年至今不衰。苏州评弹有说有唱,大体可分三种演出方式,即一人的单档,两人的双档,三人的三个档。演员均自弹自唱,伴奏乐器为小三弦和琵琶。唱腔音乐为板式变化体,主要曲调为能演唱不同风格内容的〔书调〕,同时也吸收许多曲牌及民歌小调。苏州评弹大致可分三大流派,即陈(遇乾)调、马(如飞)调、俞(秀山)调。经百余年的发展,又不断出现继承这三位名家风格,且又有创造发展自成一家的新流派。如"陈调"的继承人刘天韵、杨振雄;"俞调"的继承者夏荷生、朱慧珍,他们均自成一家。2006年5月20日,苏州评弹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方言:苏州话,是一种吴语方言(英文WuChinese),属于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长期以来一直是吴语的主要代表方言之一(上海话是另一种吴语的代表方言,不过苏州话和上海话差别很小,苏州话调比较软,上海话相对比较硬,而且苏州话比上海郊区县的吴语方言更容易被上海市区人理解)。苏州话以软糯著称,所谓吴侬软语(侬作人解)就是由此而来。近代中国有四大白话:京白、韵白、苏白和粤白。而苏白无疑是江南地区最流行的语言。由于江南地区的发达,较多苏州人能够从劳动中解放出来,从事其他行业。其中读书是苏州人从事较多的行业。从唐代到清代,苏州地区的状元占有所有状元的很大的比例,明清一度达到五分之一。越剧、昆曲、评弹都以苏白为标准音,甚至一开始的京剧都曾使用过苏白。古人云:“善操海内上下进退之权,苏人以为雅者,则四方随之而雅,俗者,则随而俗之。”江南地区的上层人物大多以苏州话为荣。甚至不同地区的人交流也有使用苏州话的。和官方“普通话”京白相对而言,苏州话在当时社会的地位相当于民间的“普通话”。《海上花列传》是最著名的吴语小说,作者江苏松江府人韩邦庆。全书由文言和苏白写成,对话皆用苏州方言是该书的鲜明特点,使用苏白也是19世纪兴起的吴语小说的共同特点。
民间习俗: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乞七节,又名女儿节。民间传说这天晚上,喜鹊成群结队飞向银河,搭成鹊桥,让牛郎和织女在银河鹊桥上相会。民间习俗,在七夕之夜祭祖织女,并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叫做“乞巧”。七夕这天,家家户户用面粉加糖拌和结实,切成2寸左右长条,扭成芒结形状,经油煎后,松脆香甜,名日巧果,是乞巧节必备供品。吴地还有用茶杯盛鸳鸯水(井、河两水的混合物),置于庭院中承接露水搅和,待日出后任其照晒,待水面生膜,姑娘们各将小针投入,使针浮于水面,视水底针影,若成云龙花草状,为“得巧”,如椎似杵者为“拙兆”。尚有用线穿针孔以辨目力好坏等节俗。
交通运输:综述:苏州自古有京杭运河贯穿而过。现有京沪铁路、京沪高铁、沪宁城际高速铁路以及沪宁、苏嘉杭等高速公路;312,204等多条国道经过苏州。民航方面,苏州虽然没有自己的民用机场(光福机场军用),但苏州市政府与无锡市政府、江苏省政府合资建设苏南硕放国际机场,而且苏州邻近的民用机场较多,主要机场有上海虹桥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这三座干线机场。其高速公路密度达到德国水平,是交通部授予的公路交通枢纽城市。苏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有491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数居全省第一,高速公路路网密度已经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01年至今,沪宁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苏嘉杭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公路、沪苏浙高速公路、苏通大桥南接线工程、锡通高速公路等相继建成通车。期间,沪宁高速公路和苏嘉杭高速公路南段还实施了改扩建,方便驾驶员和市民出行。高速公路路网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5.78公里,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苏州全市还建成了高速公路枢纽11个,互通50个,形成了“一纵三横一环二射”的高速公路网,全市95%的乡镇实现了15分钟上高速公路。
水路运输:苏州组合港:苏州位于长江南岸,建港条件优越,建有张家港港、,常熟港、太仓港,均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2002年,由原张家港港、常熟港和太仓港三港合一组建成的新兴港口苏州港,原三个港口相应成为苏州港张家港港区、常熟港区和太仓港区。张家港港务集团现有万吨级泊位16个,常熟港万吨级以上泊位11个,太仓港已建成集装箱、件杂货、石化等各类大小泊位5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24个。苏州港繁忙的业务,使苏州成为我国重要的水(海)运城市。苏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4634.1万吨,比上年增长21.1%,集装箱吞吐量272万标箱,比上年增长5.8%。2009年末苏州港已建成万吨以上泊位105个。
长途客运:苏州是江苏省通往上海、浙江的“东南门户”;苏州市区共有4个长途客运站----苏州汽车客运北站,苏州南门汽车客运站,苏州汽车客运西站,苏州吴中汽车客运站。
铁路:苏州站是上海铁路局直属站,是京沪铁路中办理旅客运输的一等站。该站位于苏州古城区北端外城河北岸。市辖区内还有苏州新区站、苏州园区站、苏州北站等火车站。沪宁城际高速铁路,这条时速350公里的城际高速铁路由的南京引出,经过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和上海等地的21个车站,全长301公里,其中,江苏省境内269公里,工程建设总投资约400亿元,由铁道部、江苏省和上海市共同出资建设。京沪高铁正线全长约1318km,线路自北京南站西端引出,经廊坊站、天津西站、天津南站、沧州西站、德州东站、济南西站、泰安西站、曲阜东站、滕州东站、枣庄站、徐州东站、宿州东站、蚌埠南站、定远站、滁州南站、南京南站、镇江西站、丹阳北站、常州北站、无锡东站、苏州北站、昆山南站。最后到达上海虹桥站,共计24站。规划中的通苏嘉城际铁路总体走向为自南通西与沪通铁路四线共通道越长江至张家港,自西向东引入沪宁城际高速铁路苏州园区站,终点自东北向西南引入沪杭城际高速铁路嘉兴南站,线路全长195公里,其中江苏段153公里,速度目标值为250公里/小时以上。按照部省有关“十二五”时期江苏铁路建设发展的会商纪要,通苏嘉城际铁路争取在“十二五”初期开工建设。
轨道交通:苏州为中国第一个获准建设轨道交通的地级市,目前获得国家批准正在建设的有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4号线,轨道交通1号线于2007年12月26日举行开工典礼,预计2012年6月通车。轨道交通2号线于2009年12月25日开工建设,预计2014年6月通车。4号线于2010年12月30日开工建设。2014年-2015年,4号线、8号线一期也有望建成通车,并逐步实现苏州轨交网络与上海、无锡等周边地区轨交的接轨。苏州市远期(2030年前)地铁线网规划将建成9条线。总长为318公里,其中,中心城区265公里。其中中心城区为220公里。中心城区站点数量181座,换乘站37座。另据最新消息显示,目前相关部门正在深化研究16线方案。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0 中国市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