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沙湾城区高清地图 ===
=== 沙湾县资讯概况 ===
农业情况:沙湾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农牧结合的农业大县,境内水土、光热等自然资源丰富,是塔城地区乃至北疆片区棉花、粮油、蔬菜、林果等生产供应基地。全县耕地面积120万亩,农业人口142766人,占总人口的70.75%;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339520千瓦,机耕作业面达到98%,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100%。2005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53元。“十五”期间,沙湾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大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着力发展高产棉花、畜牧养殖、加工番茄、蔬菜林果、优质粮油五大特色产业。积极采用洁白早熟高产优质棉种,普及高密度栽培种植技术和膜下滴灌高新技术应用,每年棉花面积稳定在50万亩左右,其中高密度棉占到棉花总播面积的95%以上,单产达到110公斤,总产突破120万担;推广育苗移栽和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种植技术,提高番茄产量和效益,每年种植加工番茄10万亩左右,总产量达到50万吨左右;依托地缘优势,大力发展“春提早、秋延晚、高品质”蔬菜,加快蔬菜林果生产基地和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每年种植蔬菜10万亩以上,其中种植辣椒3.5万亩左右,种植具有县域特色的葡萄、蟠桃、枸杞等经济林果6000亩左右,已争创了安集海辣椒、大葱,乌兰乌苏韭菜、红薯,博尔通古土豆,大泉花生,金沟河啤酒花、枸杞等8个无公害农产品品牌;加快粮食生产,建立了南部山区优质粮油基地,全县每年种植粮食作物25万亩左右,其中小麦15万亩,平均单产达到420公斤。近年来,沙湾县委、政府强力推行以工业化的思维谋划农业生产,按“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的要求来种植农作物,使全县的种植水平在“结构合理、品种优良”的基础上有了新的提升,作为龙头企业“第一车间”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品种选育优质化、田间管理标准化,产品营销市场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已初步形成,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形成了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培育了屯河番茄、天海粮油、天宝食品、瑞隆油脂、盘龙油脂、盖瑞乳业、沙湾棉业、秦岭纺织、沙龙纺织、银鹰工贸、华丰纺织、天汇棉制品等20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形成了“屯河”番茄酱、“盖瑞”乳制品、“金灯”棉纱、“西域白浪”棉花、“泰山”棉浆粕、“沁康”面粉、“老岳母”辣椒酱、“福临门”调和油等多种农产品品牌,产品远销国内外,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通过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效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历史沿革: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在沙湾这块肥美的土地上狩猎、采集、放牧,与这里的大自然进行着顽强的斗争,创造着这里的文明。到了先秦时代,考古和历史学家把这里的人称作塞种人,说他们仍过着“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生活。”到了公元前60年,就是中国西汉汉宣帝神爵二年,这里叫乌贪訾离国,匈奴东蒲类王兹力支亦和车师后王北领部众1700多人归附汉朝西域都护府。沙湾作为乌孙国东境,正式归属汉朝版图。在一些史料记载中,柔然、鲜卑、高车、突厥、铁勒诸部先后在这里游牧,因此,沙湾在很早以前就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约181—222年,汉未三国时期,乌贪訾离国并属车师后部,车师后部首领前来朝拜,魏国给他赠送了玉壶等各种礼品,魏王曹操授其守魏侍中的官爵,封号大都尉。魏王亲自为他颁发了守魏侍中和大都尉的御印。402年,沙湾故地柔然所并。605年,西突厥可汗残忍失道,国人多叛,铁勒诸部起而反抗,沙湾故地并入铁勒部落。625—629年,即唐高祖、唐太宗时期,西突厥再次兴起,北并沙湾等地的铁勒,沙湾故壤被划为西突厥十姓部落之一的胡禄突厥的属地。西突厥遣使入贡于唐,沙湾重新回到唐朝中央政府的怀抱。657年,就是唐高宗显庆二年,西突厥,将领阿史那贺鲁背叛中央政府,唐派大将苏定方大破西突厥。并将贺鲁擒送国都长安,唐朝中央政府在贺鲁居地设羁縻州和都督府,沙湾故地胡禄屋阙部属羁縻州地盐伯都督府管辖。702年,武则天把羁縻州改为北庭都护府,胡禄突厥首领率众1030人前来盐伯都督府祝贺,并表示永远忠于朝廷,北庭遣使赠送锦、帛、紫袍等礼品200余件以示关怀。740年,唐朔方节度使王忠嗣派悉密等部落平定了这里的叛乱,在沙湾安集海设表海军城。为了这里的安定和人民的安居乐业,唐朝中央政府在沙湾地区筑城修渠进行大规模的屯垦。唐诗“将军纵赌场场胜,赢得单于貂皮袍”充分表现了这一时期大粉农业,社会稳定,各民族团结的社会景象。五代时期,沙湾故壤为西州回鹘地,时代属卫拉特。清朝初年为准噶尔呼拉玛游牧地。1757年,清政府多次派兵在老沙湾、乌兰乌苏、安集海等地驻军屯田,并在乌兰乌苏和安集海设立军台,把沙湾的农业和邮驿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1768年,清朝?乾隆皇帝年批准新疆第一比建绥来县丞和绥来县,沙湾为绥来县西部。沙湾最早在新疆实行郡县体制。1915年,沙湾从绥来析出建沙湾县,属塔城地区衙署初治小拐。1929年县府迁沙湾庄,即现在的老沙湾镇所在地。1945年,三区革命军队进驻沙湾,国民党沙湾政权解体,沙湾成立三区革命沙湾临时政府。1956年10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沙湾县城由老沙湾迁至三道河子。几千年来勤劳、勇敢的沙湾人民,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历史,新中国成立近50年来,沙湾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沙湾地方党组织的带领下艰苦奋斗,为建设一个繁荣、美好的沙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因境内有玛纳斯河,经北沙窝边缘,蛇转流过,形成沙多湾多的地貌和景观,故而得名。又名三道河子。因河湾多沙,故名。1957年沙湾县驻地迁三道河子。1976年由塔城地区划归石河子地区管辖。1929年县驻地南迁至沙湾庄(今老沙湾乡驻地),先后隶属塔城行政区、塔城专区。1956年迁至三道河子镇,1975年至1977年曾隶属石河子地区。1978年再划归塔城地区管辖。
社会发展:先后荣获全国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县、全国防病改水先进县、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县城,自治区“双百斤”皮棉高产县、十佳农机县、水利三级防渗先进县、平原林网化达标县、园林县城等称号,多次荣获自治区粮棉双增特等奖和一等奖,从1992年以来,7次荣获自治区“天山杯”水利建设竞赛一等奖。先后荣获国家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科技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全国扫盲先进县、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县,自治区“双拥”模范县、计划生育“三为主”先进县、“双基”教育先进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最佳卫生县城、广播电视“村村通”先进县、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先进县等称号,并蝉联三届自治区文明县。2001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2.69亿元,地方财政收7391万元,综合财力为1.37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597元,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逐年增长,2001年达到45%。几年来,通过狠抓科技管理,促进了全县经济超常规、跨跃式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0 中国市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