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宁城城区高清地图 ===
=== 宁城县资讯概况 ===
旅游资源:宁城县可供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较多,著名热水温泉、迷人的打虎石水库库区、秀美的福峰山、浩瀚的黑里河林海等等是旅游的绝佳去处。从人文资源看,著名的辽中京遗址、辽中京雄伟的大明塔(等相关二塔三塔)、西汉右北平郡治所黑城遗址、乾隆年间修建法轮寺、汉代军事哨所福峰山及培育300多年的陪嫁牡丹吸引了各地的专家与游客,是人们旅游观光、休闲、疗养的好地方。
辽中京遗址:辽中京是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其规模样式仿照北宋都城汴梁而建,整个城市为方形布局,东西长8华里,南北宽7.5华里。设有三重城墙,呈“回”字形分布,外城居住汉、回、女真等民族百姓,内城主要是契丹平民和一些身份低微的官吏,皇城居住的是契丹贵族,皇城内建有祖庙和各类宫殿等大型建筑,造型优美,气势恢弘。大定府一度成为当时北方草原上的第二大城市。元朝末年,朱元璋四子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之时,挟持镇守大宁府的宁王朱权奔燕(元都南京),为防宁王中途有变,放火烧城以绝其后路。至此,这座北方重镇葬身火海,毁于无形,如今只剩下三座古塔、两重城墙和一个点将台。缘此城毁于明朝,帮后人称这里为“大明城”,称城外的大塔为“大明塔”。内蒙古赤峰市辽中京遗址上的八角密檐式砖塔(俗称大明塔),高达80.22米,周长113米,是中国现存体积最大的辽代古塔。新中国成立后,辽中京遗址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明塔:大明塔,位于内蒙古宁城县大明镇管辖范围(原属铁营子镇,后重新规划)306国道旁。辽中京是辽三京之一,是契丹·辽鼎盛时期的都城,是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仅存砖塔三座以大明塔最为著名,建于1007年。辽大明塔为八角形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总高82米,基座直径34米,每面长14米。大明塔历时近千年,是全国目前现存砖塔中保存最好,体量最大的古塔。据元一统志载可能建于辽重熙四年(公元1036年)。塔身赤面有两行蒙文,内容是:“大清咸丰甲寅年敬修”,为清代补修所写。塔上的菩萨的浮雕栩栩如生,清代乾隆皇帝,人大副委员长布赫曾题诗称赞。1961年大明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法轮寺:法轮寺原为喀喇沁中旗王府家庙,位于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大城子镇政府西院。原系元臣济拉玛之后裔、喀喇沁部落蒙古王公的旗庙。该寺为清代较著名的十大黄教寺庙之一。法轮寺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竣工于嘉庆八年(1803年),历经58年。建在辽、金、元时期的灵隆寺废墟之上,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全寺占面积22000平方米,原有14幢主体建筑和8幢辅助建筑,全部建筑呈现在由南至北、由低至高的一条轴线上。建筑材料主要是砖、瓦、石、木、青砖青瓦、画栋雕梁,是全县保存下来的古建筑中最完美的一组建筑群。
黑里河自然保护区:黑里河自然保护区1996年晋升为内蒙古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6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27638公顷。主要保护对象是以大面积天然油松林为代表的暖温型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资源。区内峰峦叠翠,森林茂密,有松、柏、枫、椴、柞、桦等几十个树种;有山葡萄、蕨菜、蘑菇、黄花、山核桃、山杏、山枣、山梨等野菜野果。每当春夏之季,各种山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此处还是飞禽走兽的乐园。山鸡、黄莺、山鹰、百灵等飞舞鸣叫,狍子、狐狸出没山林。很久以前这里就是很多文人墨客、帝王将相游玩狩猎的场所。清康熙帝曾在此围猎。今在打鹿沟门隔河的石壁上仍留有清乾隆帝的御笔题词。护区有鸟类117种,哺乳动物33种。重点保护鸟类19种,重点保护哺乳动物2种,其中鸟类的金雕、勺鸡,哺乳动物的金钱豹、黑熊等是保护区极度濒危物种,已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福峰山:福峰山,辽代称台香山,或称香台山,清时为福峰山,俗称阿圭山,近代称为喇嘛洞山。此山位于宁城县西部甸子镇西南8公里处,是著名的自然风景与历史文化旅游区。
宁城热水温泉旅游疗养度假区:热水温泉资源得天独厚。中心孔泉水温高达97℃,是全国水温最高的温泉之一。泉水中含多种微量元素,对许多疾病有很好的辅助疗效。该温泉开发利用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早在辽代,辽太宗及后继皇帝先后来此沐浴。元代鲁王册封热水塘温泉为“神泉”、“圣水”。清康熙帝巡视塞外时也曾在此沐浴,至今留有康熙沐井遗址。现已在其遗址上建起了“圣泉亭”,成为度假村一景。目前旅游度假区内已建成20多家不同规格档次的疗养院、度假宾馆、商务会展中心等,有床位近2000张。交通、通讯和各种健身休闲、娱乐设施较为完备。热水镇已被建设部列为全国500家城镇建设重点。集疗养、旅游、度假为一体的花园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
打虎石水库:打虎石水库是打虎石塞外度假旅游区的中心。一公里长的拦河大坝建于两山这间,大坝两端用白色石条铺砌的172级台阶可供游人攀援。库区设有游泳场和钓鱼台,游人可在浅滩和规定的深水区域尽情游弋,还可以在备有躺椅,阳伞的钓鱼台尽享垂钓之乐。水库里的鲤鱼,鲢鱼数十万计,重者达30公斤。水库还备有各种机帆船和小木舟供游人乘坐和划桨。库区两岸是高耸入云的奇峰怪石,有的象海豹出水,有的似鱼跃龙门,有的如鸟雀出巢,有的象银蛇出洞,还有金龟睬蛋,石人立崖,雄猪卧顶,银象饮水等形象逼真,惟妙惟肖的石像。水库南岩山下有一巨石,相传上唐名将李存孝打死猛虎所在,至今石头上的四个虎爪印清晰可见。
藏龙谷:藏龙谷自然风景区地处燕山北麓七老图山脉,景区内怪石嶙峋、奇峰壮美,走进藏龙谷仿佛走进了颇具意境的山水画卷,这里的异峰巧石、山泉飞瀑及深林奇树共同组成了一幅幅相映成趣、妩媚动人的自然绝景。“藏龙谷”之名更是得益于酷似一条青龙的巨大岩石“青龙岩”。
葫芦峪:葫芦峪位于宁城县西北部小城子镇高桥村。这里是地处七老图山脉的深山老林,北与喀喇沁,南与大城子镇的张麻子村相邻,是宁城县西部著名的自然风景区之一。该景区东西长约5公里,南北宽约3公里,在深山老林中因山峰环绕状似葫芦而得名。风景区内,座座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崖壁陡似刀削,形状千姿百态。遍布峰壑的奇松,破石而生,盘结于危岩奇石之上,挺立在险峰巨壑之中,或雄壮挺拔,或阿娜多姿,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景区里花草树木郁郁葱葱,鸟语花香,山间溪水潺潺,水质清澈,可饮可浴,无愧塞外小黄山之美誉。
气候特征:宁城县的气候特点:气温偏高,降水偏低,地区差异明显,接墒雨及透雨出现较晚,无霜期较短
宁城教育:基本情况,宁城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306所,其中公办普通高中5所,职业高中2所,民办高中2所,普通初中44所,农职初中7所,小学245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教学点46所,幼儿园22所(其中民办所2所).全县在校学生92658名,其中高中生13057名,初中生40020名,小学生39524名,特校在校学生57名.在幼儿园6758名。全县在岗教职工7620名,其中固定工6876名,临时工142名,自聘教师602名.专任教师5680名,教师学历合格率小学100%,初中86.5%,高中63%.离退休教工1386名(含固定工1195名,民办代课退休教师140名,离休教师51名)。发展目标,(一)以邓小平"三个面向"教育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增强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二)坚持"教育学校发展为本、学校以教师素质提高为本、教师开学生潜力为本"的管理理念,坚定不移地把"两为"、"两结合"的教育方针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之中,使教育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三)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继续巩固提高"两基"成果,科学处理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速度、效益、质量之间的关系,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从"两基"到"两高"的飞跃,使全县的办学条件、教育质量较大幅度的提高,实现"兴办赤峰一流教育,建设自治区级教育强县"的宏伟目标。(四)合理调整教育布局,整和教育资源。我们按照对全县教育布局的科学规划,进一步加大农村学校撤并力度,撤掉所有教学点,人口在3万以下的乡集中办一所初级中学,小学实行村际联办,大力发展寄宿制学校。(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夯实教育关键环节。以"三名"工程契机,不断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全面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校长、教师聘任制和中层干部竟聘制,建立健全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能进能出、富有活力的教师管理制度,激发内部活力,全力打造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湛、素质过硬、相对稳定、名师荟萃的教师队伍。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到宁城任教。1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改进和完善校长选拔任用制度,公开选拔、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作为选拔任用校长的主方式,完善校长考办法,加强履职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对校长奖惩、续聘和解聘的重要依据。2、强调依法执行教师资格制度,全面推行教职工聘任制度,积积探索建立教师资格定期考核制度,建立城镇中小学教师到乡村任教服务期制度和区域内"校对校"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制定与教师聘用制度相适应的校内分配方法,将教职工的工资待遇与其岗位职责、工作数量和工作业绩挂钩,体现多劳多得、优质优酬和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六)以课程改革为重点,强力推进素质教育。本着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的原则,深入探索课程改革的规律和实践模式,落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态度目标,研究出符合宁城实际,具有宁城特色的素质教育运行体系,努力培养出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为宁城县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七)多渠道筹集经费,加快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化建设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力争在五年内实现"校校通"工程,所有学校配备电脑设施,逐步实现无纸办公目标。(八)赔植和壮大优质教育资源,权全力打造在自治区具有影响的品牌学校,带动全县教育协调发展。(九)继续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力度,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内涵,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建设绿色校园文化生态环境。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0 中国市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