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吉水城区高清地图 ===
=== 吉水县资讯概况 ===
生态农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86671公顷,比上年增加661公顷,其中早稻35518公顷,增加156公顷,二晚36379公顷,增加526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2308公顷,增加1292公顷,其中:油菜籽8709公顷,增加1067公顷,花生3445公顷,增加185公顷。全年粮食产量54.52万吨,比上年增加2.52万吨,增产4.8%。其中早稻产量23.87万吨,比上年增加1.1万吨,增长4.8%,二晚产量24.45万吨,增加1.34万吨,增长5.8%。全年油料产量12277吨,增产19.5%。其中油菜籽产量6845吨,增产15.2%,花生产量5312吨,增产25%。全年肉类总产量43100吨,比上年增长6.7%。其中猪肉产量20487吨,增长10.2%;牛肉产量4281吨,增长12.9%。生猪年末存栏15.62万头,增长4%;生猪出栏24.39万头,增长3.5%。家禽出笼101422百羽,增长6.8%。全年水产品产量18000吨,增长5.4%。全年木材产量10.55万立方米。松脂产量5000吨,下降3.8%。森林覆盖率63.3%。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63.07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3%。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9070公顷,旱涝保收面积为25410公顷,占耕地面积的63.9%,农村用电量4395万千瓦时,增长14.6%。2009年全年粮食播面93万亩,总产量达2.8亿公斤,优质稻播面占全县粮食播面的67.7%,素有“赣中粮仓”美称,既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重点扶持的全国18个农业可持续发展试点县之一。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草食畜禽三大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全县已发展常规蔬菜8.9万亩,其中无公害蔬菜4万亩,形成了乌江果树园、金滩双元、文峰炉下、八都良种场、螺田恭溪等颇具实力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螺田生姜、大蒜享誉全国,被农业部授予“绿色食品”标志;乌江、白沙叶类蔬菜全国闻名,产品远销南昌、赣州、广州等地;八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是我县生态农业的一株奇葩,总投资2000万元,总占地300亩。花木产业发展迅速,已形成了105国道、赣粤高速、乌白线等几个花木产业示范带,种植基地30余个,面积9000余亩,已成为全省有名的花木集散地。105国道和乌白线沿线重点发展草食畜禽产业,通过示范带动、集中培植,全县已形成年饲养肉鹅120万羽、肉羊2万只、肉牛7.4万头、肉鸭300万羽的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
历史沿革:夏、商时代地域处扬州西境,周朝地属吴、越、楚,秦朝地属九江郡庐陵县,西汉地属豫章郡庐陵县、新干县,新朝地属九江郡桓亭县,东汉建武元年(25年),桓亭县复名庐陵。初平二年(191年),分豫章立庐陵郡,县名石阳,复析置吉阳县,皆属庐陵郡。三国地属吴国庐陵郡石阳县、吉阳县,晋朝太康元年(280年),司马炎平吴,庐陵郡治迁石阳,县属沿旧。咸康八年(342年),庐陵太守孔伦移庐陵治于今吉安市区,石阳县治随徙。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年),武帝灭齐,高昌县(今吉安县)并入石阳县,隶属庐陵郡,郡县同治所。隋朝开皇十年(590年),改庐陵郡为吉州,改石阳县为庐陵县。次年,撤销吉阳(今吉水)、兴平(今永丰)、阳丰(今永丰)三县,并入庐陵县,隶属吉州。大业三年(607年)。改吉州为庐陵郡,庐陵县隶属不变。唐朝武德五年(622年),复置吉州,庐陵仍为附廓县。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江南道分东、西二道,庐陵县属江南西道吉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吉州庐陵郡为吉州,县属不变。十国吴天祐六年(909年),庐陵县属杨吴领地。南唐保大八年(950年),析庐陵水东11乡置吉水县,此为吉水县名之始,盖赣江和恩江在县境交汇,中有沙洲,状若“吉”字。北宋雍熙元年(984年),析庐陵地置县,仍名吉水。宋至和二年(1055年)),析吉水县置永丰县,以永丰乡得名,皆属吉州。南宋吉水县,属吉州。元朝元贞元年(1295年)升州,属吉安路。明朝复降为县,属吉安府。清朝吉水县,属吉安府。民国北洋政府时期,吉水县属庐陵道。国民政府时期,1932年吉水县属第九行政区公署,1939年,改第九行政区为第三行政区。共和国1949年-1968年,吉水县隶属于吉安专区。1968年5月,改吉安专区为井冈山地区,1979年7月再度改为吉安地区,2000年撤销吉安地区设立地级吉安市。吉水县今属吉安市。
红色故土:吉水不仅山川秀丽,资源丰富,而且富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是革命老根据地。
辛亥革命时期:辛亥革命的爆发,唤醒了吉水民众的反帝反封建意识。1913年,吉水人欧阳武任江西都督,策应李烈钧湖口起义,打响了讨伐袁世凯的第一枪。“五四”运动以后,一批在外地求学的进步青年纷纷回乡传播马列主义。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刘卓甫、周郁文(化名李文林)、周作仁、龚荣、陈振策、郭梅、杨经芳等到共产党员,先后从外地回乡开展革命活动,发展党的组织,建立农民武装,组织农民暴动。1926年10月,中共吉水县支部成立。1927年4月,中共吉水区委成立。同年开办党务训练班。接着,农民协会、农民自卫队、妇女协会、共青团支部、临时总工会等组织相继成立。打土豪、分田地,减租减息,抗捐抗债,工农运动蓬勃发展,革命风暴席卷城乡。期间,方志敏两次来吉水,指导农民运动,并到党务训练班作报告。1927年秋冬,由于蒋介石背叛革命,一批共产党员和农会干部惨遭国民党反动派的杀害。党的组织遭到严重破坏,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转入低潮。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吉水属中央苏区。1928年春,党的特派员曾山同志来吉水负责领导工作。1928年6月,中共吉水县委在醪桥松塘村正式成立,工农革命逐渐从秘密走向公开。土地革命如火如荼,红色根据地迅速扩大。县、乡、村纷纷建立苏维埃政权。1929年至1931年期间,毛泽东深入乡村调查研究,在吉水写下了光辉的《东塘调查》、《大桥调查》、《木口调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县人民拿起刀枪,扛起梭标,踊跃参军参战,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围剿。数十支游击队、警卫营、鸟枪队等工农地方武装与红军主力并肩作战。赤卫队、少年先锋队源源不断开赴前线。1930年2月26日至27日,毛泽东、朱德指挥红四军、红六军,在地方革命武装的积极配合下,在水南火烧桥、富滩的施家边,大湾、匡家一带全歼唐云山一个旅。1931年5月19日,朱德指挥红军和地方革命武装,在吉水白沙合掌坑,围歼国民党郭华宗师一个旅。同年10月25日在水南松山村举行红三军军长黄公略的追悼大会,26日公略县苏维埃政府在松山宣告建立。从1930年至1934年,吉水近万名优秀儿女自愿报名参加了工农红军,其中数千人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至今健在的吉水籍老红军有李水清、肖文玖、蔡长风、戴润生,姚国民、宋景华、张文碧、王东保、何运洪、李道之、刘春、刘三源等100多位。1934年10月红军北上抗日后,国民党反动派卷土重来,苏区人民深受摧残。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遭受严重破坏的党组织继续领导人民坚持斗争。
抗日战争时期:吉水人民广泛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从人力、物力等方面大力支援抗战。吉水籍阵亡将士达105名。1945年5月至8月,几股日军侵占吉水,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杀害县民达502人。吉水人民奋起抗击,击毙日军40多人。解放战争时期,处在国民党反动派血腥统治下的吉水人民,坚持地下斗争,打击国民党武装力量。1947年10月,中共闽浙赣区党委江西省工作委员会在八都阳岭设立工作据点,发展党的组织,收集敌情,开展宣传,迎接解放。1949年7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县城。接着,吉水获得解放。中共吉水县委、吉水县人民政府宣告成立。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0 中国市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