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景宁城区高清地图 ===
=== 景宁县资讯概况 ===
历史名人:从历代看,宋明年代,景宁地域有进士22人,曾有巨卿名臣、儒林学士。景宁畲族自治县志记载入的人物有52人,其中清代以前16人,如:北宋潘特竦,任尚书右司员外郎,县人曾为潘特辣建三世科名坊。北宋后期潘翼,精通经史及天文地理,著《九域赋》、《星图证验》等,南宋名宦王十朋曾搜集其著作。明代潘琴殿试赐进士出身,为官29年,作《招鹤辞》,著《竹轩集》、《山居录咏》,终年90岁,齿德俱尊,为东南重望,嘉靖年间,县人建亚魁坊、进士坊、达尊坊纪念。宋绍兴十五年进士汤思退,在同榜复中"博学宏词"第一名,任参知政事,掌管军机,官至岩仆射。曾罢相位,隆兴元年(1163年),孝宗复用为相,九月,晋封岐国公。南宋名医陈言,创立"三困极一"学说,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一作《三因极一病源论粹》),载入《宋史》。解放战争时期叶仰高、梅师俞、严品端等。解放初期,有雷景三、潘仲俊以及现代叶桐、吴正等。
叶翥:叶翥(南宋建炎年间出生),字叔羽,浙江省景宁县鹤溪镇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任户部长贰、吏部尚书、同知枢密院事等职。时会稽郡赋税奇重,民不聊生。翥奏准减免绢三万余匹,民得稍宽。庆元二年(1196),自吏部尚书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后以观文殿学士辞官,赐爵卫国公。
李瑞阳,李瑞阳(1868—1934),字东升,景宁大均乡大均村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自费留学日本宏文师范学院,受孙中山接见,接受民主主义革命教育,学成回景宁县致力于教育救国运动。首任县务本学堂长时,改革旧学制,开设算术、常识唱歌、体育、图画等新课。后任景宁县教育科长,曾一度调任青田县教育科长,并代理县长。浙江巡抚使屈映光授以“热心教育”奖匾。1922年,选任景宁县第二届议会议长,参与政事后,知种田之难,哀民生之艰,力主男女平等,恢复女子学校,并增设高级班,改称景宁县立女子小学校。曾立案审查全县财粮账目,废除虚税苛捐。晚年抱病在家,仍致力于民众利益,筹巨款修成美桥。调解乡村纠纷,秉公据理,为众所服。浙江省省长张载阳题赠“热心公益”奖匾一方。病重之际,畲民闻讯,漏夜猎捕野猪,送猪肚入药;村妇争奉母乳;死后赠墓地安葬。
叶仰高,叶仰高(1880—1911年),我国早期武装起义领导人,原名高鹰,字芝峰,清光绪六年(1880年),生于与北山张品毗邻的景宁县小顺黄寮(过去属青田)一个贫苦农家。白幼聪颖,六岁能熟诵《三字经》,十一岁从长兄去青田八都入屏川义塾,在那里住了五年,读完四书五经,喜爱《左氏春秋》。十六岁丧父,其兄改馆青田北山,叶仰高继续求学,师从杜师预。这时青田从军者甚多,叶仰高在这里选定了弃文习武的道路,应募人军营,后来人江南武备学堂,为报国救民,勤学苦练。1906年东渡重洋,留学日本宪兵学校,加入光复会、中国同盟会。学成回国后,积极参加国民革命,经常在上海、广州、黑龙江等地组织革命活动。辛亥武昌起义,叶仰高返浙策动响应;光复浙江时,参加敢死队。浙江军政府成立后,历任司令部执法官,尚武队管带(营长),浙军第八十一标管带。1911年11月,“江浙沪联军’’组成,被任命为联军司令部参谋。11月28日在光复南京,攻克天堡城的战役中,叶仰高任敢死队参谋,第二支队队长,在关键的战斗中置个人生死于度外,身先士卒,壮烈牺牲,年仅三十二岁。南京政府成立后,大总统孙中山下令在天堡城建立“辛亥革命联军阵亡军士纪念碑”、“浙军纪功塔”,叶仰高均名列首位,孙中山曾赐吊祭。天堡城攻下后,浙军司令官朱瑞下令,凡原籍浙江之阵亡者,均运回杭州,茔葬于西湖之南高峰,并立碑勒名纪念,碑上第一名即叶仰高。在1981年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纪念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将“南京阵亡将士墓”迁到杭州龙井附近的南天竺下,叶仰高英名列墓碑第一位。
潘特竦:潘特竦(北宋元丰至元佑年间出生),字廷立,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鹤溪村人。为人质实端重,存心仁厚。北宋大观三年(1109年)中进士。宣和年间(1119年--1125年)授国子学正,并负训导之责,著《辟雍赋》显名。同僚秦桧敬而怀嫉,尊之为兄。桧居权后,为其下属,辄有匡益之言,后升大理寺少卿,主管复审奏劾并疑狱大案,赏不徇所私,罚必当于理,宥恕刑狱,甚得民心。后任尚书右司员外郎,为朝廷草制诰命,钦赐三品绯服,褒以“言顾其行”。县人曾为潘特竦建三世科名坊。
雷景三,雷景三(1904—1951),景宁北溪乡(今东坑镇)大张坑村人。畲族。自幼勤劳耕作,上山打猎。1942年,中共青(田)景(宁)丽(水)中心县委在景宁县东坑区开辟工作时,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因叛徒出卖,党组织受破坏,坚持在畲乡开展斗争,发展党组织。1946年,组织武装民兵队,站岗放哨,侦察敌情,破坏电讯设施,切断敌人通讯联络,配合游击队打击敌人。1949年3月,配合游击队攻打景宁、文成两县交界的梅岐炮台,迫使敌军撤离据点。同年5月,带领民兵追击国民党溃退败兵,缴获机枪一挺、步枪12支。5月12日,配合游击队解放景宁县城。1950年,带领村民兵队,配合部队歼灭刘志昌股匪,丽水军分区奖给“剿匪模范民兵队”锦旗。解放后历任村党支部书记、乡总支书记、乡长等职,当选为县第一、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副主席。1951年8月正准备去参加全国民兵模范代表大会和国庆观礼时,因病逝世。
柳景元:柳景元(1884年--1959年),字会贞,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沙湾村人。清光绪十七年(1901年)考取禀生;三十一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入光复会;三十四年,与柳景陶、柳桥鸿、柳荫凤共四人创办沙湾公立两等小学堂。民国7年(1918年),当选浙江省议会议员,执教于省立十一中学,旋任景宁县教育局长。22年,总撰《景宁县续志》,复执教温州中学、稽山中学、景宁简易师范学校。抗日战争时期,设家馆课子弟,授古文。抗战胜利后,应浙江省通志馆馆长余绍宋之聘,驻馆采编二年。1947年担任沙湾小学校长二年。1950年受景宁县人民政府之邀,参加景宁县首届人民代表会议,并当选为常务委员会会员。1959年病逝,享年76岁。
刘斌发,刘斌发(1915--1993)别名品煌,因党的秘密工作需要,曾用化名,浙江省文成县济下村人。民国20年(1931)接受中国共产党组织的教育,成为培养对象;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组织;28年,脱离生产,正式入伍,担任党的工作员。以后,时以货郎担为掩护,时以中草药行医,在泰顺、景宁边界山区秘密进行党的工作。35年初,担任中共青(田)景(宁)丽(水)县委景宁、泰顺边界特派员,工作基点放在景宁东坑区,使这里曾经遭受严重破坏的党组织迅速恢复活动,并建立与福建省寿宁县党组织联系的地下交通线,广交贫苦农民特别是畲族朋友,深入山村,同吃同住。同时,能灵活运用党的统一战线策略,团结了大批农村教师、知识青年和地方绅士,一些乡长、保长也受教育感化,使工作地区不断巩固扩大,党的友人不断增多。同年10月,担任中共东坑区委书记后,在智袭东坑区公所、收缴上标民团枪械和水笕岙伏击“剿匪”军队战斗中,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使每次战斗都获全胜。38年元旦,一昼夜发动民兵1012人,配合浙南游击纵队强攻景宁县城,虽未攻克,但扩大了党的政治影响,使国民党军警震惊、固守孤城。同年5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景宁县城后,刘斌发即率干部、民兵进城,宣布景宁解放。上级组织宣布刘斌发担任中共景宁县委书记、县长后,在建立人民政权的同时,领导农民迅速恢复生产和社会秩序,配合军队清剿土匪,开展土地改革和农民互助合作运动,卓有建树,深受景宁人民爱戴。1953年9月,因工作调动离开景宁。离休后虽长期患病,但他不忘记景宁人民的友情,1984年应邀抱病参加景宁畲族自治县成立庆典活动。1993年3月逝世。
经济发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建立畲族自治县以后,景宁畲汉两族人民紧紧围绕脱贫致富奔小康目标,同心同德,艰苦创业,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较快发展。从1984年到1997年,按当年价计算,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从4681万元增至61964万元;工农业总产值,从5211万元增至100966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从231万元增至16547万元,增长7.06倍;对外贸易收购总额,从174万元增至12840万元,增长72.8倍;财政收入从254万元增至4032万元,增长14.9倍;金融系统年末存贷款余额,分别从1672万元增至38404万元,从1027万元增至25784万元,增长了24倍。景宁曾是浙江省三个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之一,1997年底实现基本脱贫。
历史事件:红军游击战:1935年4月初,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主力500余人,在师长粟裕、政委刘英率领下,从庆元山丘转战景宁,展开游击战争。4月6日,陈挺率闽东红军独立第二师突袭旺水,俘浙保一团两班兵员,继袭沙湾民团,缴获步枪11支及浙保后勤物资及银元8000余圆;8日,向大地方向转移,九时许,在驮洋坳陷入国民党军伏击圈,激战一天,歼国民党军10余人,挺进师伤亡50余人,次日下午5时红军分两路冲出包围圈,向官塘、洋坑、家地方向撤离。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0 中国市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