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云南行政地图 > 红河行政地图 > 元阳行政地图 > 上新城行政地图
=== 元阳上新城行政地图 ===
=== 上新城资讯概况 ===
行政规划:上新城地处云遮雾绕的红河南岸哀牢山深处,上新城乡山高谷深,地形南高北低,北宽南窄,呈“A”形。最低海拔300米(芒杏河村),最高海拔2524米(白虎山)相对高差2224米,年均气温16.4℃,年均降雨量1617毫米。行政规划兴隆街苗族村委会位于乡西南部,辖兴隆街、上火地、下火地、告封碑共4个自然村,300户1431人。瓦灰城村委会位于乡西北部,辖瓦灰城、杨姓、老河寨共3个自然村,581户2671人。风口村委会位于乡北部,辖风口、大麻迷、小麻迷、关泥、关洞、椎栗树、东瓜林共7个自然村,363户1497人。小土龙村委会位于乡北部,辖小土龙、大石头、新寨子、尼苏寨、卜拉寨共5个自然村,302户1374人。同春山瑶族村委会位于乡北部,辖同春山、哈卡、仁寿村、中寨共4个自然村,705户3481人。复兴村委会位于乡北部,辖土锅寨、鱼塘凹子、沙仁上寨、沙仁下寨、小寨、老寨子、三台坡、李子冲、蛮堤、芒杏河共10个自然村,443户1931人。新城村委会位于乡政府所在地,辖上新城、下新城、新亚拥、老亚拥、纳更冲新寨、纳更冲老寨、格河寨、下中寨、五六良寨共9个自然村,715户3289人。箭竹林村委会位于乡东南部,辖箭竹林、小中寨、梭山、平安寨4个自然村,424户1918人。风口山村委会位于乡北部,辖前进村、石膏村、铁岭村、印楝村、采花村、丰收村、和谐村、江边村、建设村9个自然村,875户1815人。全乡耕地面积61281亩,其中水田7470亩,旱地13851亩;承包面积17571亩;土地详查面积208500亩。2008年全乡总人口21552人,其中农业人口21375人,占总人口的99.18%,世居哈尼、彝、苗、汉、傣、瑶六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9054人,占总人口的83.41%;其中哈尼族7803人,占总人口的37.53%;彝族4735人,占总人口的22.8%;苗族258人,占总人口的12.4%;傣族1124人,占总人口的5.4%;瑶族1025人,占总人口的4.9%。上新城乡山高谷深,地形南高北低,北宽南窄,呈“A”形。最低海拔300米(芒杏河村),最高海拔2524米(白虎山),相对高度差2224米,年均气温16.4℃,年均降雨量1617毫米。
哈尼族:从哈尼族民间的古歌和迁徒史诗看,哈尼族远远古时居住在“诺玛阿们”的“哈尼为拖普玛”(指今天四川大渡河畔)后困受外族欺压逐步往南迁移,先后经过昆明、曲靖、建水,于元朝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进入纳更境内,散居各村寨。1985年有瓦灰城、同春山、哈卡、沙仁上寨、格河寨、新亚拥、老亚拥、下新城、下中寨、五六良寨、箭竹林12个自然村1715户7803人,占总人口的37.5%。文字:哈尼族没有文字,1958年政府为哈尼族创造了哈尼文,但未普及。族规:在长辈前不跷二郎腿坐。家中有何新食物,给长者先吃,路上遇行人即使互不相识也看年纪称呼,问其从何来,到何去。家庭一般由父亲当家,一切大事均由家长同意才去做。父亲失去劳力时,由长子或老么奉养。弟兄分家由父母作主,父母死后才分家,由长子作主平分,财产,小辈听长辈。媳妇与公公、哥哥坐卧、饮食均有一定的规矩。在各个家庭中口头保存着家族史,按父子连名的家谱,多数家族有连片的坟地,同一家族禁止通婚。居住:哈尼族一般住在山腰坡向阳之地,户口密集。房屋土木结构,房式为长方形四斜面(即现在称哈尼蘑菇房),正房多数是草顶,耳房、厅房、走檐多数是石灰平房,也有少量的水泥房。正房内分为三隔或四隔。上顶是土楼,中间两层半楼。阴天收回的稻谷堆放于半楼上即可熏干,底层搭有木板“掌巴”右侧有火塘,搭有两张床,多为老人卧宿。耳厅房楼上,多为小辈和亲朋休息住宿,室内较黑面暖和。生产生活:哈尼族善于养牛、马、猪、鸡、鸭、鹅、鱼。以种植稻谷、,包谷为主,次种豆类、薯类、杂粮、蔬菜、花生等。水田三犁两耙做到田平泥化才栽秧苗,特别注意秧田管理,秋收结束就把秧田犁好,压进绿肥关满水。旱地薅除两道。田地里历来有施放农家肥的习惯。饮食:以大米、包谷为主,杂粮为辅,多煮生蒸饭、喜硬食,好酸辣、凉拌菜,多煮少炒,爱豆鼓打醮水。会淹制各种咸菜,男子喜爱烟酒。服饰:历来喜欢穿自织土布用兰靛漂染的黑色衣裤。男性穿白内衣,外套黑色衣服,领高并绣有各式花纹,面前订6个纽扣,下着黑裤,头戴瓜皮帽,老人多数包长布头帕,随身喜带匕首和猎枪。女性上穿两件外套领褂,下着黑裤,前佩围腰,小腿裹着缀有花纹的裹腿头围一串,响铃,用各色丝线花拴于帽后,耳戴银环,佩戴围腰链和银梳链。左右腰部垂有银团匾,手戴银镯,走起路来银饰撞击声叮当作响。婚姻:1950年以后,男女婚前有社交自由,通过对歌、渐至恋爱。双方情投意合,即可结婚。婚后,男子地社会的默许下,到处可以再玩小姑娘,女子则受到限制;婚后不睦,双方自愿的可离婚,手续简单,男方将一木刻花开各持一半了事,但女方提出离婚的,则需如数或加倍退赔礼采,才得离婚。因而,实际的离婚权多操于男子,男方逝世,寡妇再嫁与否,取决于自己。宗教信仰:信仰万物有灵神祗,崇拜祖先。最敬重天、地、龙、寨、家五神。均进行祭祀,以求降福保佑。除家神外,祭祀活动(念经、开路)均由悉知本民族历史的贝玛主持。丧葬:成年人死了,多数杀牛奠祭,行木棺土葬。村人停下生产到丧家帮忙,净奠悼念一天。女婿和舅家一般用牛上祭。以显隆重。来祭亲友,除舅家给戴黑孝外,余一律戴白孝。奠祭全由贝玛主持做斋开吊出殡时顺序是:哨呐、撤斋玛(送丧娘),枪、鞭炮、狮子、锣鼓、棺材在后,人数多则上千人。节日:夏历正月过春节、二月祭龙、三月祭坡、五月产端阳节、六月苦扎扎节、八月吃新米饭、十一月过冬。二月的祭龙分大龙、二龙、三龙。瓦灰城村子是正月祭龙,其余哈尼族村二月才祭龙。这些节日,一般杀猪、鸡、舂糯米粑粑、做团、染黄糯米饭祭各种神,男女老少身着新衣,走亲访友,青年人谈情说爱,给节日增添了欢乐。
苗族:苗族是中国历史上较为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居住在洞庭湖、鄱阳湖等地区。即长江流域中部,河南北部、山西南部。后居住于贵州、文山、蒙自。苗族搬家是频繁的,南迁经过红河来到箐门(现在的上新城乡采山坪村委会下箐门村)。后散居火地、冬瓜林、大寨、箐脚、平安寨等地。上新城乡是元阳县苗族人口最为集居的乡镇。苗族自称“蒙”有黑、白、花、青、汉、录、水苗7个不同支系。境内居住的是黑、花苗两种。花苗自称“蒙勒”,妇女穿的是花麻裙子;黑苗自称“蒙多”,妇女穿的是黑布花边裙子。风俗基本相同,也互相通婚。与其它民族地长期交往中,大部分懂得汉语,成为与其它民族交际的工具;2006年2581人,占全乡总人口的12.4%。苗族的耕地有保水田、雷响田、麻塘地、园地、坡地和徒地,饲养牛、马、骡、猪、鸡和部分山羊,但耕牛少;生产工具有犁、耙、助头、镰刀、砍刀、斧头、谷船、贯斗等。除犁花外,多数都是本民族的铁匠打制,每种工具都适应山区耕作的特点。农作物有稻谷、包谷、荞麦、豆类、洋芋、青菜、罗卜、瓜类;水果有鲁沙梨、桃子、李子等;种麻、纺麻织布是苗族妇女的主要活计,除了吃饭和睡觉外,手中随时随地都做着麻线活计。苗族节日较少,只有春节、元宵节、端阳节3个。在节日里和朋友到来男子最喜欢自酿的包谷酒,表示对朋友的热情款待。苗族人民最喜爱的乐器是吹芦笙,一般男子都会吹,婚、丧、喜事节日用芦笙伴奏歌舞。住房多为土木结构,也有部分石板房,还有少数篱笆墙草顶房。苗族风俗,每年正月初二起,习惯地采山坪(下箐门村)举行采花山节、腊月末,主持花山的三老,立两棵高十七、八的花竿,挂上有色布条带,远近的人初二就成群结队向花竿汇集拢来,凭各自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有赛马、赛歌、打鸡毛鸡毽、爬花竿、跳芦笙等,一直玩上三五天才去搞生产。采花山的来历:据苗家介绍,古时候苗族人民被封建帝王排挤。被迫迁往西南边疆的过程中,每到一地,首领都高立旗竿,招呼人们休歇。经长期跋涉,自然形成挂旗制度。但定居下来后忙于从事生产劳动,就改地农闲的春节里进行。召集人们来纪念屯兵作战的艰苦岁月。还有一种介绍,古时候苗族英雄孟志有立花竿挂红旗。召集苗族人民同皇兵作战。腊月十六日这一天,他用巧计引皇兵上勾,把皇兵打败,可是他的妻子和9个儿子、9个媳妇、8个姑娘均地战场上牺牲了,战斗胜利后苗族人民对牺牲了的亲人,特别对首领孟志有一家牺牲27人的思念,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孟志有便召集人们到花竿下,奠祭死难的亲人,人们祝愿孟志有长生不老。后来,每到当年作战的日子,孟志有就立花竿,召集人们来练习爬花竿、练刀、练枪、练钧镰、练溜星、链甲等兵器。以此提高战斗技术。年复一年,代代相传,形成今采花山的风俗。婚俗,男女青年的爱情,借助唱歌来倾诉。青年男女到了婚龄,一般都通过对歌寻求伴侣,双方相爱后。男方总要邀约几个伙伴到女方村寨,趁女方出门的时机,把姑娘抢走。无论是明抢或暗抢,姑娘事前总是知道的,甚至姑娘事先就给男方说定的时间。当男行抢时,姑娘总要哭叫一番,抢走一段路程后,姑娘腼腆地与迎亲者一道说说笑笑来到男方家里。第二天,男方家备米、酒、肉等礼品,找人去说媒订亲。女方父母收下礼品,婚事就算定了。苗族以亲上加亲,表兄妹通婚的情况较多。苗族的婚姻一般比较自由,男女共同支配家庭经济,组成一夫一妻制家庭。男女若另寻新欢,妻子有权另嫁他人,并可带走一部分劳动所得的财产。苗族男女青年均豪爽大方,能歌善舞,有着广泛的社交自由。通过各种会期,民族节日,走亲戚,赶歌场,互相结识,对山歌,勾通情感。表达爱恋之意。进而互赠信物表示订婚,在订婚后双方仍是自由地参加各种会期和社交活动。如果一方发现对方在爱情上不专一,就主动地退回信物表示毁约。从订婚到结婚都是自己作主,父母很少包办,也很少提到嫁妆和彩礼的多寡。苗族青年男女社交自由,导致一些青年早恋,解放前一般在15至17岁就结婚,18岁以前都有第一小孩,俗称三十六岁做爷爷的说法。新中国成立后,颁布了《婚姻法》禁止了早婚,但在一些偏僻山区仍有早婚早育现象。男女青年订婚后,男方于春节期间去几个小伙挑着糍耙,腊猪腿、坛子酒,糖果等去女家拜年一、二次。苗族结婚仪式非常隆重,在结婚前一月,女方开始哭嫁,村中未婚姑娘,每晚聚会陪哭,嫂子们劝解亦哭,统称“哭嫁”,实际是唱出嫁歌。婚前三日男方送肉酒聘礼到女家。女方则宴请宾客,舅爷,姑爷及亲友礼作贺。这时“哭嫁”也达到高潮。结婚之前一天叫“插花日”此日女方家宾客齐集,男方必须在插花日派迎亲队伍去女方家。迎亲队伍由年青的7----11人单数组成。领队的男人叫“娶亲大哥”,女子叫“娶亲婆”另外还跟随一班吹鼓手[乐队]。迎亲队到女方家寨外即鸣放鞭炮,女方紧闭大门,必待娶亲大哥送上开门礼红包,讲一番娶亲客套话,才准进门,迎亲队坐席饮酒时。女方村中的姑娘们会向迎亲客人们劝酒,必将迎亲客人灌醉,姑娘们还借劝酒、上菜、上茶、盛饭等伺机向迎亲人脸上摸抹锅底黑,摸得娶亲人个个成为大花脸,名曰“打粑”,或用豆渣和荨麻叶对娶亲人围攻,打得娶亲人遍体都是豆渣;荨麻叶蜇得娶亲火焦辣疼,叫“打亲”“打发”,既越打越亲,越打越发。要女方待老年人出来制止才停。然后,晚上男女青年可以对唱山歌,通宵达。结婚日叫做“正日”,正日黎明,开始发亲,由女方送亲大哥[兄弟]背新娘从正门出换新鞋送入户门外的花轿中,抬去男家。若途中与别寨娶亲队伍相遇,则各抢先从高处绕过。到了男家门外就由娶亲大哥背新娘从门前火盆上走过,然后新郎新娘行礼拜堂,男方则大摆宴席三天,答谢亲朋好友等不在话下,过完三早后新郎陪新娘回娘家探亲小住几天。丧葬,苗族人死后,实行棺木土葬,葬仪中要念《上天经》,请开路师傅。杀三只鸡为“枕头鸡”、“点字鸡”、“喊魂鸡”。人葬后十二天做一次祭奠活动。较长时间后要举行较隆重的做斋仪式,请鼓手、芦笙手、歌手、献饭者,可以几代人做一次。每代人杀一头赔礼猪。做斋时,要做假人代替死者,祭师和子女、舅叔要唱歌,歌的内容蕴含着丰富的为人处世哲理和本民族规矩礼节。苗族人死多行土葬,不用棺,也不垒坟。民国《马关县志。风俗志》载,苗族之丧葬,“自人死时即敲鼓吹芦鳖以乐鬼,昼密不停,鼓间数秒一敲,丝间数分一吹,直至埋葬而后已”;埋葬之前,子孙要“朝暮蒲食”,并“以酒肉喂塞死者之口”;选择坟地时,“以木棒一条拼力向空抛掷,就棒落横则横葬,科则斜葬”。部分“白苗”人死要为之穿白衣,并用竹子或细本条编成一框架,盛尸于内,停尸堂中,出葬前三天要为死者猖丧歌,入夜,为亲友者,必来慰藉,坐卧相陪。部分苗族人冠则用寐布包好吊在屋内供亲友吊唁,择日埋葬。出葬时要请巫师击皮鼓、吹芦鳖为死者开路。部分苗族流行横葬;“花苗”、“偏苗”则行直窜。“白苗”葬前有“敲牛”习俗,即妇女死,其娘家要向女嫁家索取一头牛宰杀,娘家未“敲牛”之前,女婿要向岳父母家汇报其妻私有财物等情况。在苗族的观念中,人死是因为灵毫脱离开人体的缘故,相信死者灵魂可以变鬼,所以要请巫师向死者超度亡魂。有的苗族,葬后十二天要“做斋”三天。解放有,苗族遇有丧事,要杀牛、羊、猪、鸡祭献,并设酒宴,耗费很大。信仰祭祀,苗族信鬼好巫,旧时在生产活动中每遇疑难,必请巫觋祈祷、施以“法术”解之。清《泸溪县志》载:“信巫重鬼,所在皆然”如祭鬼、举家老少避入山洞,名曰躲鬼,在一些山寨中至今还有吃猫血酒、咬烧红犁头、手摸油锅、赤足上刀梯、画符水治病、泼水饭送鬼、渡关赎魂、立挡箭牌、拜洞关蛇等等。这些旧习俗,已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有的已经被科学所解释、废弃、遗忘。有的仍在一些偏远山村流存,如:祭祀神灵、祭始祖尤公、祭梅山神、祭龙神、祭盘瓠等等。苗族年节期间和平时都有很多禁忌。例如:忌讳侮辱性的称呼,不能说他们是“苗子”;喜欢别人称他们为苗家或“亲家”;除夕夜晚洗脚不能倒洗脚水,认为倒洗脚水来年会有洪水泛滥;大年初一吃饭不能泡汤;妇女不得串门,认为串门会踩着别人的门神;新媳妇吃饭不得与老公公同桌,而只能与婆婆和丈夫同桌;家有产妇,门上悬挂草帽一顶,暗示外人三日内不得入内,如有不慎而入门者,出门时要洗脚,喝一碗冷水,否则会将产妇的奶水“踩干”;家人有事,门口插青(接树枝),外人不得进屋;翅有婚丧、祭把,非经主人同意,不得随便闯入;路遇新婚夫妇行走,不得从二者之间穿过。男方要请一对父母儿女都健在的中午男女去迎娶新娘。新娘家则盛情款待娶亲者、亲朋好友以及村寨中的长老和歌手。迎亲者在娶亲仪式上要当众交出三枚小贝壳作为娶亲的凭证。这时,歌手开始唱起古老、庄严而幽怨的哈尼(送嫁歌)在歌声中,经过精心梳妆的新娘在女伴的陪同下,挽着盛有衣物的花竹篮或挎着筒帕,伤心地哭泣着离开了娘家。出了新娘家门后,迎亲者要遭到村寨中姑娘和小伙子的鞭打,只准挨打,不准还手,直到出了村寨门才停止。这时候,新娘早已领着一群小伙子在半路上等候,看见新娘到来,就立即点起三把松明火,并排置于路的左边、中间和右边。同时在路的左右两边分别插上一根金竹、两根金竹之间拴一根白丝横栏在路上。新娘过来,跨过火把,扯断白线,就表示她正式成为夫家的人了,新郎就可以把新娘娶回家。举行完婚礼后,一般要回门。新娘于第二天随送亲的人们回门,并带回糯米粑粑等食物分给家人和邻居、亲友品尝,下午再返夫家。
基本简介:新城街景之一,全乡辖采山坪、兴隆街、瓦灰城、风口、小土龙、复兴、同春山、下新城、箭竹林9个村委会,57个村民小组。距县城南沙112公里。全乡耕地面积61281亩,其中水田7591亩,早地53690亩;承包面积15846亩;土地详查面积208500亩。2002年全乡总人口20100人,其中农业人口19656人,占总人口的978%,世居哈尼、彝、苗、汉、傣、瑶六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7577人,占总人口的87.4%;其中哈尼族7486人,占总人口的37.2%;彝族5058人,占总人口的25.1%;苗族总人口2993人,占总人口的14.8%;傣族1347人,占总人口的6.7%;瑶族881人,占总人口的4.3%。
人口卫生:乡有乡卫生院一所,医生7人;在村级卫生室10个的基础上,实现了“一村一室”的目标。加大艾滋病的宣传力度,组织预防艾滋病学习、发放宣传画等,极大地增强了人民群众“防艾”的意识,同时按照省、州、县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和文件精神,打破了卫生院“铁饭碗”和“大锅饭”的机制,激活了卫生院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责任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的问题,从2006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来,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2009年,农民参加参合金额由原来的每人10元增加至每人20元,病人从国家拿到的补偿金额以得到了提高,病人真真体会到了国家的好政策,从根本解决了农民上“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加大计生工作力度,坚持发展与控制人口两手抓,全面贯彻“三为主”方针,取得了可喜成绩。全乡计生员业务培训12期100人次农村户口领取《独生子女证》达39户,其中独生子女14岁前办证的有31户,发放养老金74户74800元。为了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环境卫生状况,我乡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和部署,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把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作为全乡当前和今后一项长期的中心工作来抓紧抓实。全乡共投入资金6.76万元,召开各种会议32次,2450余人参加,刷写永久性标语19条,临时性标语551条,新增垃圾桶20只,清理街道63条31500平方米,清理下水道及排水沟166条,共清理垃圾205吨,新建排水沟6条,修补路面724平方米,铺设沙石路面2645平方米,补植绿化树3600株,使全乡环境卫生“脏、乱、差”的现象得到有效整治,农村环境卫生得到很大改观。
元阳县上新城乡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甘蔗产业
为了确保完成全年甘蔗种植任务,上新城乡建立了甘蔗产业发展奖惩制度。凡是在规定时限内完成种植任务的村委会,以普通甘蔗每亩奖励15元,"双高"甘蔗每亩奖励20元的...
上新城乡网站建设,上新城乡网页网站设计制作,上新城乡做网站...
上新城乡网站建设电话,上新城乡建网站要多少钱,上新城乡哪里做网站便宜,上新城乡建站价格,上新城乡企业做网站,上新城乡网络营销炒作...
红河洲元阳县上新城乡兴隆街村委会上火地村民小组_c13629692578...
2011年05月29日...红河洲元阳县上新城乡兴隆街村委会上火地村民小组...
上新城乡-孵化机生产制造 孵化机网 0871-4604419 4604429 ...
上新城乡 购买孵化机 进入昆明办事处 0871-4604419 4604429 15087187511 孵化设备价格表。元阳县电话区号:0873 邮政编码:662400 云南省元阳县上新城乡...
马正光532528-元阳县上新城乡人民政府林业站---海阔天空企业...
元阳县上新城乡人民政府林业站的办公室在上新城站长马正光,主要从事项目为:营林生产、管理、组织、宣传执行林业法规、林业技术指导工作,在职员工4名...
上新城乡稻飞虱防治
主办:中共云南省元阳县上新城乡党委 云南省元阳县上新城乡人民政府 承办:云南省元阳县上新城乡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技术支持:昆明东讯科技有限公司 ...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上新城乡的邮政编码-彼岸之远
彼岸之远邮政编码查询提供全国省市地区的邮政编码,比如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上新城乡的邮政编码...
元阳县上新城乡中心校2011元旦晚会_在线视频观看_土豆网视频 ...
2011年04月12日...元阳县上新城乡中心校2011元旦晚会_在线视频观看_土豆网视频 中心校2011元旦晚会...
元阳县上新城乡农科站-中国食品信息网企业全库
张勇亮 联系人:职位:行政区划:532528 地址:云南省元阳县上新城乡 电话:0873-5901015-传真:移动电话:邮政编码:662403 电子信箱:网址:行业代码:A051 ...
上新城乡蛋糕店_云南红河元阳县上新城乡蛋糕店蛋糕速递,蛋糕...
在全国大部分县市均设有蛋糕配送店,蛋糕店加盟区域中的上新城乡位于元阳县东部,东观音山北麓中段,红河南岸,地处东经102°54’102°57’,北纬22°59’23°11’...
上新城乡鲜花配送_云南红河元阳县上新城乡鲜花配送鲜花速递,...
您现在的位置:云南>红河>元阳县>上新城乡鲜花配送 云南红河元阳县上新城乡鲜花配送 花朵朵鲜花店在全国大部分县市均有配送店,如需提供偏远地区的鲜花预订,鲜花订购...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0 中国市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