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电子地图 > 枣庄电子地图 > 峄城电子地图 > 古邵电子地图
=== 峄城古邵电子地图 ===
=== 古邵资讯概况 ===
生态观光园:古邵镇地处峄城区最南部,京杭大运河北岸,共有运河滩地近万亩。镇党委、政府根据滩地易涝成灾的实际,把浅池藕发展作为促农增收的重要途经,坚持市场引导、典型示范、优质服务的方针,本着统一规划、统一物资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销售的原则,发展浅池藕1000亩,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并注册了“运河莲”商标,被批准为国家级绿色食品。依据浅池藕发展,按照生态观光农业的要求,聘请省旅游规划设计院完成了古运荷乡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该观光园位于206国道西侧,由枣庄博瑞有限公司投资兴建,先期计划投资1600万元,着力打造生态农业观光园。2008年,该镇对万年闸大桥以西、运河以北、南水北调工程出水口以东、运河北大堤以南共208亩运行滩地进行了二期开发,进一步扩大池藕生态农业观光基地。目前,项目路、渠、电等配套设施已经完成,部分藕池已开工建设。同时,启动建设“三公祠”、“杨公祠”人文景观。使其尽快与万亩榴园、微山岛等著名旅游区容为一体,将沿运旅游建设成为鲁南的新景点和古邵发展的“加速器”。
信访工作:一是坚实一个载体。即创建“文明接待室”。充实信访工作人员2人,新增椅凳8个,电脑、电话、档案柜等办公设施齐全,设置政策宣传栏,提供政策咨询,增设司法援助等服务项目,从一杯水、一句暖心话做起,改进工作作风,和谐接访,树立良好形象。二是加强两个建设。即干部队伍和信息网络。健全三级网络,加强镇、点、村网络单位的交流沟通工作,实现重心下移。村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村农经员为信访员,聘请1-2名老党员、老干部或村民代表为信访监督员,机关包村干部为信访联络员,构筑第一道网络。工作点为第二道网络,点长为第一责任人。镇党委、政府为第三道网络,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分管书记和信访办主任为直接责任人,配备2名素质过硬、具有农村工作经验的专职信访员。三是紧扣三个重点。即集体访、越级访和重复访。因事制宜,对信访案件灵活调处。对一些重点疑难案件,由镇主要领导亲自包案,亲自接访,亲自调度,使一些信访问题及时解决;对一些涉及内容复杂、群众矛盾比较尖锐的案件,抽调精干得力人员组成工作组,具体调查解决。四是开展四项活动。即领导联席会、领导接待日、领导约访、矛盾排查。树立积极主动信访工作观念,安排党政成员轮流坐班接访,每月召开信访工作联席会,开展领导干部约访制,合情合理处理问题,着力解决和消化老问题,努力防止和减少新问题。同时,以包村干部为主体,每月开展入户调查走访活动,重点排查带有倾向性的问题。目前,全镇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24个,化解率100%。五是落实五项举措。即定期排查和预案制定、回访抽查、现场督办、月度考核、信息报送。将责任落实到单位,落实到个人,把信访工作纳入部门和村级年终考核内容,实行部门、村负责人负责制,凡出现重特大访、集体访的实行“一票否决”。建立联动机制,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信访办综合协调,点、村、部门单位各负其责,全镇齐抓共管的大信访工作格局,确保奥运期间社会稳定。全镇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10起,23人次,信访处结率98%、回访率100%,全镇未发生重大集体访、越级访。
新农村建设:古邵镇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软环境建设。该镇在学习外地新农村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在全镇66个村建起了既美观又有教育意义的文化墙,让广大农民在观看、欣赏过程中耳濡目染,接受文明教育,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一是精心选择内容,确保符合农村实际。为使文化墙建设真正成为教育农民的课堂,年初,该镇责成镇文化站负责同志多次到外地调研学习。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选择了符合本地实际的道德规范、党建知识、精神文明、平安创建、计生国策、科普宣传等为文化墙的宣传内容。入选的内容通俗易懂,满足新农村建设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二是认真组织建设,确保成为群众满意工程。为把墙体文化建设成为一项群众满意工程,该镇因村制宜,按照“便民、统一、实用”的原则,精心设计、认真组织。在具体操作中,从本地聘请专业绘制人员,负责文化墙规划设计施工,并安排一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施工协调服务,确保文化墙建设工程顺利进行;采取示范引导,分批推进,将市级、区级生态文明村作为文化墙建设示范村,采取召开流动现场观摩会的形式,向全镇推介文化墙建设,让其他村分期分批建设;加强督查,确保文化墙建设顺利开展,六个工作点点长和包村人员定期到各村施工现场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三是切实加强保护,确保长期发挥教育作用。为确保文化墙长期发挥教育阵地作用,镇党委、政府提出“三分建、七分管、建管并举”工作要求。同时,镇党委将文化墙保护纳入精神文明创建范围,列入对各村的年度责任目标考核,规定凡是文化墙建成后保护不力、出现毁损的,一律取消当年评先树优资格。四是教育效果显著,引领和谐文明社会新风尚。文化墙的建设,不但美化了村容村貌,而且还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村民的思想观念,被村民誉为开办在家门口的“天然课堂”。如今,文化墙已成为村民房屋装修的一部分。古邵镇在新农村建设中着重实施“文化低保工程”,为广大群众和困难户提供文化生活基本保障,极大丰富了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一是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该镇大力发展村级文化设施,为农民提供享受文化平台。形成了农家书画大院为龙头、文化广场为重点、村级图书室、娱乐室为面的网络。目前,在大早庄村创建了我市第一家农家书画大院;在颜庄、古西等5个村新建文化广场600平方米,村级图书阅览室24个,配备了适合农民的科技文化书籍和篮球、乒乓球等娱乐器材,受益群众达2万人。二是培育特色民俗文化。该镇重点挖掘保护狮子龙灯、高跷、山东快板、山东大鼓等民俗文化遗产,动员和组织民间艺人编排文艺节目,到各村、敬老院、学校、机关事业单位巡回演出。据文化站统计,全镇狮龙队艺人32人,山东快板和大鼓等民间艺人3人,今年演出60余场次。三是帮扶困难群众。采取领导1+1帮扶、部门1+1帮扶、党员帮扶的多种方法,并结合文化下乡、家电下乡等惠农活动,通过镇财政补助一点、村级补贴一点、农户拿出一点等有效措施,帮助17户农村困难户购置了彩电,免费赠送五保老人收音机35部、农村困难户报纸杂志60份。四是实施可视媒体工程。该镇与电影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轮回在各村播放电影,并免费为敬老院老人每月播放电影1场。同时,大力实施村村通有线电视工程,把有线电视安装工作纳入村级年度目标考核,出台优惠政策,减免部分农村困难户初装费。目前,全镇共安装有线电视800户,其中减免困难户有线电视初装费21户。
经济概况:2005年全镇GDP达6.8亿元,增长9.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7亿元财政收入1200万元,增长25%;农民人均收入达4001元,增长7%;人口自然增长率5.4年‰。
枣庄市峄城区古邵镇福兴洗煤厂
枣庄市峄城区古邵镇福兴洗煤厂,中国114黄页枣庄市分站...枣庄市峄城区古邵镇福兴洗煤厂[简介]洗精煤 联系人:吴兆义 电话:3747769 传真:邮编:277100 电邮:@@ ...
枣庄市峄城区古邵镇大安小学校_小学
枣庄市峄城区古邵镇大安小学校,枣庄市峄城区古邵镇大安小学校联系电话:7939130通信地址: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古邵镇大安邮政编码:277315...
枣庄市峄城区古邵镇第二中学_古邵二中人人网主页【人人网 ...
“枣庄市峄城区古邵镇第二中学”是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的一所中学,加入校内网,你可以找到“学校简称”的同学们,和他们一样写日志、传照片、分享音乐和视频、体验...
峄城区古邵镇10万亩小麦千余困难户春灌无忧-山东频道-...
“俺家的8亩小麦让村里的服务队全浇了。2月7日,古邵镇下发文件,要求各村成立由党团员组成的抗旱服务队,帮助残疾人户、有大病缺劳力户、外出务工缺劳力户、单亲家庭缺...
枣庄古邵镇中学_电话_地址_地图_学校
爱帮网为您提供“枣庄古邵镇中学”的简介、电话、地址、地图、公交、打折优惠、邮编等信息,同时聚合了与“枣庄古邵镇中学”相关的互联网点评、新闻、博客问答等内容...
古邵镇大王庄村-来源:《山东强镇名村志》/枣庄市-峄城区
2002年8月 内容时限:分类:地情概况->名胜古迹 页数:4 条目类型:志 志书导航《山东强镇名村志》古邵镇大王庄村 相关条目 相关论文...
峄城区-古邵镇交通地图
山东地图网为您提供古邵镇交通地图查询服务....鲁豫游泳爱好者携手枣庄二日游“走进江北水乡·畅游枣庄京航大运河”活动在古邵镇万年闸运河段举行。副市长陈爱莉出席...
枣庄市峄城区古邵镇潘楼小学_小学
枣庄市峄城区古邵镇潘楼小学,枣庄市峄城区古邵镇潘楼小学联系电话:7931202通信地址: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古邵镇大潘邮政编码:277315...
枣庄市峄城区古邵镇石膏矿企业动态
枣庄市峄城区古邵镇石膏矿企业动态,中国114黄页枣庄市分站...枣庄市峄城区古邵镇石膏矿 联系人:孙守亚 电话:*传真:邮编:277100 电邮:@@ 网址:地址:...
古邵镇“四心”服务育龄群众
古邵镇“四心”服务育龄群众...古邵镇蔬菜大棚富了计生户 在枣庄市峄城区古邵镇倪庄村计生户蔡成国的蔬菜大棚里,绿油油的土豆秧苗长势喜人。看到这,蔡成国掩饰不住...
枣庄市峄城区古邵镇第三幼儿园_幼儿园
枣庄市峄城区古邵镇第三幼儿园,经营范围:幼儿园地址: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古邵镇曹庄一邮编:277315电话:7931004...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0 中国市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