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吉林电子地图 > 长春电子地图 > 榆树电子地图 > 弓棚电子地图
=== 榆树弓棚电子地图 ===
=== 弓棚资讯概况 ===
乡镇建设:吉林省榆树市弓棚镇十三号村发生了巨变。购物有超市、出行有班车、看病不出屯、吃上自来水、用上了沼气、孩子就近上学、老人有休闲场所、村容村貌整洁。改造建设只是起步,建设新农村必须把谋划经济发展、谋求农民致富放在首位。通过招商引资,吉林德莱鹅业食品加工已经正式落户;吉林五龙肉牛屠宰、脱水蔬菜两大农畜产品加工也在此设立了种植养殖基地;陈云莲的速冻玉米种植面积达100公顷;生猪交易市场辐射力正在增强,每天车水马龙……农民多渠道增收态势已经形成。在此基础上要制订科学规划,建立长效机制,打造农机、畜牧、商贸物流、园艺特产、乡企民营五大产业协调发展,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同时,从基础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抓起,提高农民素质;开展多种多样的“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活动,引导农民崇尚科学,追求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开展村务公开,实现村民自治,让村民议事厅发挥真正作用,充分体现农民的主体地位,提高农民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以此为突破口,推进全镇24个村全部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从榆树市区向西北行驶30公里,就到了弓棚镇。从镇里往北去不远,就到了十三号村。这是个由4个村民小组聚集成的自然屯。全村485户、1780口人,有耕地425公顷。就是这么个不起眼的小村,如今可是出了名——2004年以来,这里先后被确立为国家“863”项目数字农业示范基地、全省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国家级农机租赁服务项目试点单位、两万亩优质粮食核心区;2006年,被确定为全省首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十三号村如今成了榆树西北农村一颗闪亮的新星。这里不是市区,不是城郊,可这里有成排笔直的街路,有一盏盏明亮的路灯;房前屋后,到处是鲜花绿树和休闲长椅;屯子不大,却有占地4300平方米的健身广场。农民朋友茶余饭后,就在草坪、甬路上漫步,在篮球场上比拼,在乒乓球场上厮杀,在健身场上翩翩起舞,扭起欢快的大秧歌。十三号村在镇里属于规模较小的村,但这里土壤肥沃、地势平坦,农民从种到收早已全部实现了机械化,年产粮达3600吨。粮食的富足,为养殖业的兴起奠定了坚实基础;机械取代了人力,使大批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生猪、奶牛、肉蛋鸡、大鹅等养殖业迅速发展壮大。全村仅生猪、奶牛养殖户就达320户,占总户数的65%。其中生猪存栏3万头,奶牛存栏1500头。伴随着农牧产品销售,运输业迅速崛起。现在,全村有大小运输车210台,有的专门贩猪,销往山东、广东、浙江等南方大中城市;有的专门运输农业生产资料;有的和雀巢奶业联合,专门运输奶产品……运输业已经成了村里一大特色产业。同时,大棚蔬菜、特种经济作物种植,也成了新兴产业。粮食种植机械化、牛猪养殖小区化、车辆运输专业化、园艺特产基地化、劳动力就业多元化,促进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村集体固定资产达5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7000元,十三号村成了闻名遐迩的小康村。榆树市将该村确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村,又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首批试点村。面对机遇和挑战,市委、市政府和镇委、镇政府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依靠自己的力量,从解决农民最关注、最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入手,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和满意工程。十三号村的“五改”、“四化”、“三入户”、“两建设”、“一完善”等“五大工程”同时打响。“五改”就是改造饮水、改造厕所、改造土坯房、改造围墙、改造垃圾场;“四化”就是道路硬化、环境美化、村容美化、主街亮化;“三入户”就是沼气入户、有线电视入户、程控电话入户;“两建设”就是改造原来的垃圾场,建设占地4300平方米的健身广场和占地1500平方米的休闲花园;“一完善”工程就是完善公益基础设施建设。当前"三农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的焦点,是党中央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而“三农问题”,最突出的表现是农民增收困难。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农民增收发出了“一号文件”,如今已经到了秋收季节,政策落实得怎么样?农民的生活有了哪些变化?就当地农民的增收状况展开调查,从个案中折射出全国农村、农民的状况。
中介流通:吉林省粮食主产区榆树市,有个远近闻名的弓棚镇,靠活跃的中介组织,拉动生猪生产大发展。原来积压的粮食和剩余劳动力现在变成了两大资源,弓棚生猪购销的跨度已从黑龙江的最北部达到祖国的最南端。随着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被人褒奖概括为“三怪”的“弓棚现象”已发展为“五怪”:一是农业大镇,多数农民不种地,87%的劳动力从事畜牧业、多种经营和二、三产业;二是产粮大镇,粮食不够用,每年还要外购3万—5万吨,用于畜牧业过腹转化;三是养猪大镇,生猪不够卖,销售队伍不仅把本镇出栏的20多万头生猪全部卖出,每年还在外地购销30多万头猪;四是粮价越低,农民收入越高。因为粮价越低,饲养成本越低。全镇60%以上的农户从事畜牧业,农民收入60%多来源于畜牧业;五是农民从流通环节获得的收入比重不断加大,按每年出栏20万头计算,收入达3000万元左右。而从弓棚镇销出去的生猪达50万—55万头,运输和销售环节每年可收入5000多万元。弓棚镇在调整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业的过程中,曾经遇到畜产品卖难的困难。由于当地市场容量有限,外地客商又不了解弓棚镇的产品,养殖户同外地市场难以衔接。此后,镇里调整工作思路,先抓市场,靠流通拉动生产,把功夫下在培育、扶持、壮大中介组织上。镇里为经纪人颁发证书,为“二道贩子”正名,送他们去进修,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同时为他们的经营活动提供便利条件。当地能人李晓霞,从肩扛车拉短途贩运起家,现在已在黑龙江、吉林两个省会城市定点屠宰,就地销售,形成了收猪、运猪、屠宰、卖肉一条龙。目前,弓棚已涌现出专职经纪人500余人,临时性经纪人到处可见,成为推动当地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弓棚镇又围绕畜牧业发展,建立了牧业合作社和运输合作社,全镇规模养猪户由2300户发展到3000户,大货车由20多辆发展到163辆,生猪日出栏由500头、1000头增加到2000头。全镇农民人均收入已突破4000元。专家点评:在农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许多地方都碰到过这样的问题。粮食多了,养猪、养鸡;猪多了,鸡不值钱了,种瓜、种菜、种水果……结果发现种什么什么多,养什么什么贱。其实,在农业发展新阶段,最大的制约就是市场需求。弓棚就是靠中介组织,靠经纪人队伍,搞清楚了哪里的市场需要猪肉,市场需要什么样的猪肉,所以他们有猪不愁卖,不够卖,调整调出了良性循环。以市场为导向,是结构调整中必须坚持的原则。
基本建设: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生活新品味:2006年初,十三号村被确定为省和榆树市首批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具体实施了“五改五化四入户七完善”工程。实施了改水、改厕、改院、改造垃圾场、改造土坯房五改工程;实施了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净化五化工程;实施沼气、程控电话、有线电视、自来水四入户工程;公益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七完善,村部进行了文化室、会议室、计生服务室和村民议事厅等“三室一厅”的改造,村小武装了实验室、图书室、远程教育接收室等“三室”。新建文化广场、社区卫生所、浴池、超市以及十三号村农民社区农业服务超市,给人一种都市里的乡村感觉,为老百姓平添了很多生活色彩。农民们在广场里休闲,在华灯下散步,充分享受新农村建设的成果。2007年5月12日,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暖黑土地建设新农村”大型特别节目,充分展示了新农村建设的伟大成果。
新农村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一号文件”后,农村大地上热潮涌动,农民兄弟都在想方设法谋富路。榆树市弓棚镇十三号村,发现这里的农民正牵着奶牛奔小康。榆树市与完达山乳业股份公司合作,共同发展奶牛养殖业,在弓棚镇十三号村等5个村建设机械化奶站,在奶站周边建设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十三号村奶牛养殖小区占地10万平方米,建设标准化牛舍800平方米,采取公司+小区+农户的股份合作制经营方式,带动200户农民发展奶牛养殖业。小区内奶牛饲养总量已达430头,其中已产奶的200头,日产鲜奶3.5吨。养奶牛的农民有这样一本账可算:按目前奶站收购鲜奶价格每公斤1.7元,奶牛年产奶期300天计算,一头奶牛年获利10200元,除去饲料、人工、疫病防治等各种费用5600元,仅产奶一项,每头奶牛年纯利润4600元。再加上产牛犊的收入,饲养一头奶牛年可获利7600元。弓棚镇使80%的劳动力从土地中解脱出来,从事畜牧业、多种经营及其他二、三产业。生猪饲养是该镇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该镇已建立起3个生猪牧业小区,每个小区占地1万平方米,年出栏生猪3000头,年创产值150万元;5个养猪生产基地,已发展成为养猪专业村。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使全镇养猪户发展到4000多户,年发展生猪25万头。为规范生猪业发展,该镇成立了畜禽服务中心,组织长途贩运队伍,成立养猪协会,同时建立了生猪屠宰场,日屠宰能力300头,基本形成了自养、自宰、自运、自销的一体化经济。生猪业的发展,使该镇涌现出500人的生猪贩运队伍,也带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收猪范围已由本镇本市扩大到辽吉黑和内蒙古三省一区,售猪范围也由东北扩大到两河、山东、浙江等地。该镇已成为全国闻名的生猪集散地。农民尝到了甜头,赚到了钱,养奶牛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十三号村奶牛养殖小区将新建标准化牛舍1500平方米,新增奶牛2000头,年将创产值1000万元,可使农民增收500万元。榆树市弓棚镇针对严重的自然干旱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大棚蔬菜产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阳春三月,天气乍暖还寒。与光秃秃的田野相比,榆树市弓棚镇农业科技示范园内一栋栋日光蓄热温室大棚里,呈现的却是绿油油的景象。西瓜长势旺盛,黄瓜开始上市,各种返季节绿色蔬菜,摘了一茬又种一茬。日光蓄热温室大棚,一年四季都可以生产各种瓜菜,年产值是普通大棚的4倍。在发展日光蓄热温室大棚上,弓棚镇政府给予贴息贷款等许多优惠政策。弓棚镇从1998年开始发展大棚蔬菜产业,至今普通蔬菜大棚已发展到6000栋。一栋普通大棚每年收入1万5千元,6000栋大棚年收入近9千万元。2007年,弓棚镇针对严重旱情,提出一个村建设一块蔬菜基地,一户建一栋蔬菜大棚,使大灾之年农民仍得到了不小的收入。弓棚镇现在基本上实现了冬菜夏种,野菜家种,南菜北种,土菜洋种,弓棚镇重点建设高科技日光蓄热温室大棚,力争达到1500栋到2000栋,努力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
小城镇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几年来,弓棚镇紧紧抓住市委、市政府出台“十强镇”优惠政策的有利契机,镇区完成了五大工程:镇区道路改造工程,拓宽了马路,全面硬化,今年要全面硬化巷路;提升小城镇水平的商品楼、住宅楼、办公楼建设工程,从2000年开始,对小城镇进行规划设计,实施老区改造和新区开发,建设实现楼房化,建筑总面积14.1万平方米,总投资13亿元,其中商品楼55000平方米,已形成住宅楼小区五处,建筑面积42000平方米,办公楼建筑面积44000平方米,楼房整体实现上下水畅通,居民生活和经商环境实现历史性改观,已初步形成街道两侧楼房化,住宅小区化,办公条件自动化。排水工程已铺修管道长达4500延长米,实现了镇区全部贯通;镇区饮水工程通过勘测,在12.5公里以外的长山村打井,解决水源工程任务,完成主管道铺装任务13000米、支管道17000米入户工程,镇区居民吃上了安全水、矿泉水、放心水。饮水工程还实现8个村17个自然屯吃上自来水。
弓棚镇前进小学-育儿网
弓棚镇前进小学,弓棚镇前进小学<br>联系电话:3788052<br...师资力量 知名度 硬件设施 位于:吉林-长春 弓棚镇前进小学 管理员:空缺中 欢迎来到我们弓棚镇前进小学...
弓棚镇房家分店_网络114城市休闲
网络114城市休闲发布了弓棚镇房家分店,... 首页>城市休闲信息搜索列表>弓棚镇房家分店 城市休闲名称:弓棚镇房家分店 弓棚镇房家分店 地址:弓棚镇房家...
弓棚镇能源|弓棚镇环保|弓棚镇安全-长春结网
结网弓棚镇能源|环保|安全频道为您提供大量的弓棚镇能源|弓棚镇环保|弓棚镇安全信息。查找弓棚镇黄页 弓棚镇能源企业 弓棚镇环保 弓棚镇安全等能源|环保|安全信息,...
弓棚镇建平小学|学校-多多育儿网
弓棚镇建平小学,学校地址:吉林省榆树市弓棚镇建平...弓棚镇建平小学 更多图片|力荐:0人 推荐:0人 还行:0人 较差:0人 很差:0人 电话:0431-3788052 ...
弓棚镇“悠闲”春耕-吉林农网
弓棚镇24个村,17400多公顷耕地,一个星期就能全部种完地。他们实行“半拖管”式管理:农户只拿种子、化肥,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统一播种,秋后以户分收。...
市弓棚开业花篮_吉林长春榆树市市弓棚镇开业花篮鲜花速递,...
吉林>长春>榆树市>市弓棚镇开业花篮 吉林长春榆树市市弓棚镇开业花篮预订 花朵朵鲜花店在全国大部分县市均有配送店,如需提供偏远地区的开业花篮,鲜花订购,...
【宠物用品信息_弓棚镇宠物/宠物用品信息网|弓棚镇分类信息】...
红百度redbaidu弓棚镇分类信息网,宠物用品信息、弓棚镇宠物/宠物用品信息网为你提供房产、车辆、招工、兼职、黄页等海量弓棚镇分类信息,满足您不同的弓棚镇免费发布...
榆树市弓棚镇油库-长春黄页-口碑网
抱歉,在“长春”没有找到“榆树市弓棚镇油库”相关的生活黄页信息。没有找到您需要的店铺?...
傻目录-弓棚镇高中网络档案
弓棚镇高中,...商家列表 行业选择:在弓棚镇 高中 目录下没有查找到相关的商家档案-相关的商家档案没有被收录?请现在添加您知道的商家档案。谢谢!...
吉林榆树市弓棚镇五龙供销社 地址 地图
/榆树-吉林榆树市弓棚镇五龙供销社-地图 吉林榆树市弓棚镇五龙供销社 地址 地址:中国吉林 榆树市 弓棚镇五龙乡街道 邮编:详情:吉林榆树市弓棚镇五龙供销社 ...
弓棚镇日光蓄热保温技术_灰狗李_新浪博客
弓棚镇日光蓄热保温技术_灰狗李_新浪博客,灰狗李,...弓棚镇将开始一场新的绿色革命,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劳动力多元有效就业。...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0 中国市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