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云南地图 > 西双版纳地图 > 勐腊地图 > 易武地图
=== 勐腊易武高清地图 ===
=== 易武资讯概况 ===
新农村建设: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这是党中央指导“三农”工作的新理念、新举措的集成和发展。根据云南省委省政府、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委州政府和勐腊县委县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布署,易武乡与全省全县一道积极宣传并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2006年,易武乡确定了张家湾、勐户两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第一批、第二批新农村建设工程项目已完成。据云南数字乡村网站资料,第三批试点村高山村、朱石河村正按工作计划实施。
基础设施:截止2009年,全乡通水、通电、通路的自然村71个,达97.26%;38个自然村民小组实施了村内道路硬化,占52.05%;建设科技文化活动室及娱乐、接待室为一体的公共设施17个,占23.28%;有公厕的自然村8个,占10.95%;建有沼气池305口;建有集贸市场1个,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建有茶叶协会1个;电视2153台,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000门,电话机用户1541户,手机(含小灵通)2859台,城镇电话普及率达95%以上,移动电话通讯覆盖全境。
文化教育:易武乡是西双版纳州境内最早开办学堂的乡镇之一。李拂一著《镇越县新志稿》载:“当茶叶旺盛,汉人大量移入经营时,即有汉文私塾之兴起”。明清时期,石屏汉人大量移居茶山作茶。随后兴办私塾学堂。清雍正年间(1723年—1735年)倚绑,易武已兴办私塾。光绪年间,倚绑、易武等在祠堂、会馆内开设私塾。随后,曼秀、麻黑、曼撒、曼落、曼乃、曼庄等各设学堂。民国时期私塾停办改为国办,至民国37年(1948年)镇越县立易武中心小学为上级各类学校输送95名学生,高小毕业9个班,学生200余人。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很重视教育,加强和发挥易武地区汉文化教育作用,在山区、在坝区、在少数民族地区采取各种办学形式,推广汉语文。同时推进和提高易武的普及教育和教学水平,在全州、县范围处于领先水平。据云南数字乡村网站资料,2009年易武乡拥有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中心小学1所,完小2所,村寨小学11所,在校中学生611人,小学生2147人。易武乡在实施“普九”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加大工作力度,继续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在具体工作中与各村委会签订责任状,明确村组干部和群众的责任,层层落实,使之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重视教育工作的氛围。
乡镇概况:易武乡位于勐腊县北部,地处北纬21°51′—22°05′,东经101°21′—101°37′。东与老挝交界,国境线长达100公里,南、西分别与瑶区乡、勐仑镇接壤,北面与象明乡、江城县整董镇毗邻。据云南数字乡村网站资料,0538公路由北向南穿过易武乡中部,乡政府距勐腊县政府所在地112公里,距西双版纳州政府所在地122公里。辖易武、纳么田、麻黑、曼腊、曼乃、倮德6个村民委员会68个自然村73个村民小组,全乡土地面积878.2平方公里。易武乡境内山谷相间、山高谷深、群山起伏、沟壑纵横、河道迂回曲折,水流切割,辖区最高海拔是刮风寨的黑水梁子为2023米,是西双版纳州第二高峰;最低海拔是回洼村为600米,平均海拔为1400米。年均降雨量在1700—2200毫米之间,年均气温17.5度。境内土壤以红壤、赤红壤为主,PH值在4.5—6.5之间。据云南数字乡村网站资料,全乡拥有耕地面积42634亩,其中水田面积10780亩,草山面积40.23万亩。2004年被云南省政府批准列为全省22家特色旅游乡镇之一;2006年被云南省政府列为“历史文化名镇”。易武乡降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水土资源丰富,气候宜人,适宜种植各种经济作物,特别是云南“普洱大叶茶种”。据云南数字乡村网站资料,全乡拥有茶叶面积41045亩,橡胶种植面积92532亩,咖啡面积195亩。境内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铅锌矿、铁矿、铜矿、岩石矿等。
社会保障:截止2006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54人,占人口总数的0.48%;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2802人,参合率88.60%;享受低保2729人。乡政府所在地建有一座敬老院,对辖区农村孤寡老人实行五保户。
农村经济:2009年全乡国民生产总值4912万元,其中农业生产总值2705万元,工业生产总值706万元,第三产业1556万元。乡镇企业收入432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85元,财政收入62万元,全乡居民储蓄存款334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114.3万元。辖区农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有:茶叶、橡胶、畜牧业、砂仁、粮食、水果等,其中茶叶、橡胶、畜牧业是农村主要经济来源。
人文地理:易武乡是勐腊县多民族乡镇之一,境内居住着汉、彝、傣、瑶、哈尼等多种民族。彝族是易武乡土著民族,历史悠久,其生栖时间可追溯到汉朝时期。勤劳善良的土著民族在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田而食,凿井而饮,每年农历二月初八,是彝族同胞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每年佳节来临,身着节日盛装的彝族男女老少,就杀猪、宰牛、上山找野菜,下河摸鱼虾,烤米酒、包粑粑、绣荷包、对山歌、跳三跺脚、打坨罗、荡秋千等,夜晚还要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彝族同胞热情好客,来自四面八方的宾客与他们一道欢度自己的节日。傣族是易武乡又一大民族,每年4月中旬,傣族人民都要喜庆自己的盛大节日“泼水节”,节日期间,身着民族鲜艳服装的傣族男女老少,敲锣打鼓,载歌载舞,放高升、升孔明灯、泼水、赶摆,一派喜气洋洋节日景象。瑶族是易武乡少数民族之一,据云南数字乡村网站资料,境内居住瑶族同胞达2000多人,瑶族同胞耕地以山地为主,田耕为辅,男耕女织是他们的世袭生活。每年农历十月十四、十五是瑶族同胞的“盘王节”,节日期间,杀猪、宰鸡,包粑粑,男女老少欢聚一堂;每年农历三月三,又是瑶族一大节日,节日来临,染红、绿、黄三色糯料饭,献耕牛,祭祖先,以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每年立秋,瑶族青年男女按习俗不得上山下河,他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易武乡(县内及江城县整董镇瑶族居住较为中心地)欢聚一堂,唱瑶歌,寻对象,诉说往昔、谈论将来,共祝美好未来;哈尼族是易武乡又一少数民族之一,哈尼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乐器主要有三弦、二胡、芦笙、唢呐、口弦等,吹叶子也是哈尼族喜爱的既简便又动听的娱乐活动。过去,哈尼族人穿着用布多为自纺、自织、自染、自缝。哈尼族主要节日为“十月节”和“火把节”。千百年来,享誉世界的“普洱贡茶”,成就了易武古镇“古六大茶山”之首,“普洱茶”、“七子饼茶”原产地的美誉,使易武古镇成为茶马古道的起点,镇越县的县府所在地,西双版纳的革命老区,汉文化在边疆民族地区传承和发展的集中反映地;一千多年的“茶文化”历史,留下了众多灿烂的“茶文化遗产”;长久以来,汉文化、彝文化、傣文化等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最后形成边疆地区独具特色、独领风骚的易武文化。
勐腊易武乡
易武乡地势北高南低,沟谷纵横交错。有森林面积206062亩,占总面积的百分之52.89,平均气温17.7摄氏度,年均降雨量在1501900毫米之间,乡里平均海拔1400米,...
张毅:易武乡的老乡长
主要著作有:《易武乡茶叶发展概况》、《中国普洱茶古六大茶山》、《易武人物谱》、《隶书字贴唐宋绝句》。其中《中国普洱茶古六大 茶山的过去和现在》被收录入...
茶乡行之三:易武乡_汤社十二品_新浪博客
茶乡行之三:易武乡_汤社十二品_新浪博客,汤社十二品,易武是历史上普洱茶“六大茶山”最有名望的一处,有人称它为六大茶山之首。著名的六大茶山是易武、倚邦、攸乐、...
易武乡酒店
1969年设易武公社。1984年分设为易武区和曼腊区。1988年易武区改乡。2004年,撤销曼腊彝族瑶族乡、勐润哈尼族乡,原曼腊彝族瑶族乡管辖的行政区域划归易武乡管辖,...
易武乡配电所--火车票网
企业信息 企业名称易武乡配电所易武 邮政编码666306 办公电话8745007 易武乡配电所...
野猴现身勐腊县易武乡_云南网
2010年10月20日...野猴现身勐腊县易武乡...10月2日,笔者在勐腊县易武乡离居民点直线距离不足500米的一座喀斯特地貌的山林中,与一群野猴不期而遇,粗略一数大概有5到6只,...
易武乡敬老院
主办:中共云南省勐腊县易武乡党委 云南省勐腊县易武乡人民政府 承办:云南省勐腊县易武乡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技术支持:昆明东讯科技有限公司 云南...
野猴现身 腊县易武乡_云南网
2010年10月20日...野猴现身 腊县易武乡...笔者在 腊县易武乡离居民点直线距离不足500米的一座喀斯特地貌的山林中,与一群野猴不期而遇,粗略一数大概有5到6只,这些猴子正在...
傻目录-易武乡碑石网络档案
易武乡碑石,...商家列表 行业选择:在易武乡 碑石 目录下没有查找到相关的商家档案-相关的商家档案没有被收录?请现在添加您知道的商家档案。谢谢!...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0 中国市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