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苏地图 > 南通地图 > 海门地图 > 天补地图
=== 海门天补高清地图 ===
=== 天补资讯概况 ===
2、养殖业:解放前,从事养殖业的农户很少,规模也很小,六十年代中期,养殖业得到较快发展,饲养项目以猪、鸡、兔、羊为主。生猪。1965年为历史上饲养量最高年份,年饲养量达10839头,由于生猪生产超过了实际消费水平,加上当时缺少冷库设施,造成猪肉大量过剩,故当时提出“吃肉为革命”的口号,文革期间,贯彻“以粮为纲”方针,客观上有利于发展生猪生产,生猪饲养量连续多年稳定在7000头以上,1978年以后,政府对生猪收购价多次调变,并大力扶持发展母猪生产,1983年,全乡母猪发展到294头,创历史最高纪录,解决了全乡50%左右的苗猪供应问题,生猪品种也在不断优化,由原来的自繁杂种发展成采用优良猪种、杂交品种,同心村副业场每年饲养数量300头以上。进入九十年代,生猪生产渐成规模化发展趋势,唐湾村的袁祖平、光荣村的施海腾、联民村的茅一飞,陶港村的黄介平,广丰村的王绪红年饲养量都在100头以上,最多的达300多头,2005年全镇生猪产品产量3547吨。山羊。解放前后,一般农户都饲养,但数量不多,品种以海门山羊为主,从六十年代起,开始引进外地绵羊品种,如湖羊、美丽多等,历史上饲养量最多的年份是1984年,山羊饲养量为15638头,绵羊则在1980年为饲养高峰,总量为1012头,进入九十年代,新安等村一些农户开始探索高架养羊的新路子,取得了一定成效。1995年,全镇山羊饲养量35024只。鸡。解放前,一般农户都饲养,但饲养量小,品种单纯,品种也较差,解放后,饲养量逐年上升,特别是八十年代,饲养肉鸡成为一个致富门路,形成气候,1982年,乡多种经营公司办起了苗鸡孵坊,年产苗鸡30万只,基本满足了全乡苗鸡供应。1983年,全乡饲养肉鸡22万元,占全县的三分之一。同心村成为全县有名的养鸡专业村,饲养量占全县的七分之一,产值30多万元,品种以白羽星菠罗与黄羽海新为主,1986年以后,肉鸡生产出现滑坡,主要是外贸收购量少,价格回落,此时,蛋鸡生产开始兴起,规模较大的有大石村俞步元,同心村的张永祥等,品种以罗斯鸡为主。兔。解放前后,全乡养兔量较少,进入六十年代,养兔出现高峰,1962年为历史最高年份,饲养量达8061只,以后养兔逐年减少,进入八十年代,饲养品种以菜兔为主,八十年代后,毛兔比重逐年增多,1984年饲养量达1527只,品种先后有白菜兔、青紫兰、安哥拉长毛兔、日本大耳长毛兔,西德长毛兔等。其它养殖业:水貂、全蝎、蚂鳖、河蚌等等。
八九十年代:进入八十年代,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发展迅猛,值得一提的是,天补镇皮鞋生产企业从一个村办小厂,发展成为全镇骨干企业,并与上海蓝棠、博步公司结成合作伙伴,定点生产名优产品,并与上海皮鞋厂合作创办天补分厂,1991年,新办海门市飞梅皮鞋厂,当时三个皮鞋厂职工超千人,1992年,飞梅牌皮鞋参加农业部组织的评比活动,获得部优质产品称号。1996年开始,乡镇企业开始资产转让,先在木螺丝厂、无线电器材厂及预制场三个企业展开,之后在镇办企业和村办企业推行,从此,政府不再兴办企业,主要由民资和外资投入。1998年,镇办的威海装饰材料公司濒临倒闭,具有一技之长的企业家朱善忠带资5万元,前来承包创办了森达装饰材料有限公司,很快扭转了局面,研制开发的不锈钢产品畅销市场,与跨国企业结成产销合作关系,成为全市骨干企业,2005年销售达1.5亿元。
十、文化:天补文化站建于1953年9月,1959年——1963年间,人事调动频繁,1964年县政府任命刘凤翔为文化站负责人,文化站性质属公办事业单位,经费由文化主管部门下拨,经费有限,房屋简陋,1974年,县财政局拨款重建,在浒通河东侧,共五间,132平方米,比原来扩大三分之一。文化站的主要任务是搞好群众文化的辅导工作,对业余剧团、文艺宣传队、农村俱乐部、图书室、黑板报、读报组等业务辅导。站内有活动室三间,订有报纸13种,杂志15种,乒乓球室吸引了众多爱好者前来对阵撕杀。业余剧团成立于1952年,演员30多人,1953年演员阵容不断扩大。剧团除在天补区范围内演出外,还到过三厂、常乐及通州市川港、通海、大成镇地演出,很受群众欢迎。1956年,对子戏《绣袋送情郎》得到南通专署的奖励,1958年业余剧团更名为天补文工团,30多个业余演员搞“四集体”,还种土地15亩,一直到1960年11月才解散,1961年以后,群众文化工作坚持了“业余、自愿、小型、多样”的八字方针,使文化工作逐步纳入正规。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全公社32个大队有90%以上建立了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这样做,误工太多,加重了农民负担。1982年,乡投资30万元,建造了天补影剧院,邀请上海中国画院名誉院长王个移题词“天补影剧院,添置了16毫米和35毫米的放映设备各1套。1983年底,乡成立了文化科普中心,对全乡的文化娱乐、科学普及、时政宣传、业余教育、群众体育进行统一管理,全乡26个村中,成立了19个俱乐部。镇文化科普中心下设文化站,站内开辟了图书、阅览、活动室等。1986年,新建文化站,活动阵地有所扩大,项目也不断增多,设有图书室、画室、排演室、乒乓室、桌球房、棋牌室、篮球场等,1991年,被评为省群众文化先进乡镇。
陶港制盒厂:在村办企业中,发展速度最快的要数陶港制盒厂,七十年代中期靠3000元流动资金起家,生产业务主要为上海等地制药厂配套。因质量、价格、服务方面赢得对方信任,业务不断扩大,企业效益得到提高,主要业务来自上海复写纸厂及上海制药企业。1989年,办起了纸箱厂,1991年办起了复写纸厂,1992年组建了联天联合有限公司,1993年开始研制开发干式复写纸,经过两年努力,产品打开了销路,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1996年获国家五个部委联合颁发的国家级新产品证书。2003年,该厂又投资200多万元,购进了一条瓦楞纸板生产线,这样,全年销售收入超亿元,成为全市骨干企业。
八、集镇建设:解放前后,天补镇区范围较小,街道以浒通河东为主,全长500米左右,街面均为石头铺成,高低不平,街宽约3米,东街成“元宝”型,称为“元宝街”,西街较短,称为七寸街,商店大部分在东街,是闹市所在,两侧皆为住户,集贸市场在浒通河西侧,镇上有供销社、商店、银行、食品站、铁店、邮电局、茶食工场、中学、小学等。进入七十年代,天补镇向南扩展,公社搬迁至现址,为四排平房,设有办公室、会议室、饭堂、宿舍,1985年乡政府建起了一幢三层办公大楼,2002年,对办公楼进行装修,镇区命名了振兴路、育才路、新村路等主要道路。1990年,居民委员会正式成立。1989年被省列为工业卫星镇,2004年天补至三星的天三公路进行拓宽改造,2005年底,镇区发展东至17号泯沟,南至市农科所,西至汽车拆解公司,北至供销社宿舍,市国税、地税、工商、公安、电信、邮政均在镇设立分局。1995年,异地重建农贸市场,鼓励引导农民进镇自建或购买商品住房,一下子吸纳了100多个农户前来投资,繁荣了镇区,1995年在镇区主街道及通启公路镇区段安装了路灯。
七、第三产业(服务业):天补镇的商业在抗战时期,由于受通货膨胀的影响,部分商店停业,曾一度萧条,其余时期一向较为繁荣,全盛时期,镇上有药店3家,染坊3家,米行3家,茶食店3家,酒店、点心店8家,日杂商店4家,肉庄5家,酒坊2家,豆腐店5家,纱布店1家,茶馆2家,赌场1家,地盘篮(经手粮食买卖的粮摊)2家,另外,还有摊头近10家,除张城、张士林兄弟俩合开豆腐店外,其余都是夫妻店,这些店铺互相倾轧,资金雄厚的左右市场价格。新开店面往往开初几天,商品的价格比市场价低20%——30%,俗说“掼价”。除店铺外,东市梢街北有一个能容纳600——700人的竹器市场,囤盘、筛子,筲箕、大篮应有尽有,营业额相当可观。1947年——1948年,国民党拉扶捉壮丁,有的被抓,有的逃避。市场上只剩下老弱病残者,上市不久就散市了,商业不景气。2003年,天补供销社投资建造了现有的供销大楼,87年,天补合作商店新建了位于振兴路南侧的2层商业大楼,2002年2月,供销、商业系统实行改制,职工实行一次性买断,棉花收购部于2005年出让,商场由职工联办成超市,药店、农资门市承包给个人,卜荷油收购点租赁给个体户经营黄砂、水泥、石子等。天补镇的商业布局有过3次调整,解放前后,主要集中于浒通河东的老街两侧,农贸市场则是在浒通河以西,八十年代初期,由于镇区向南发展,农贸市场搬迁到现振兴路北,浒通河以西,设施也由原来的地摊,改为有水泥柜台,上有彩钢雨蓬,1995年,镇党委政府决定开发天补商城,在9号河镇区段埋设地下涵管,与市农科所置换土地34亩,以房地产开发和吸引农民进镇建房等多种办法,建造了天补商城,开设门市部80多个,1998年,镇政府对育才路两侧、通启公路北侧、影剧院门口、天补汽车站地段开发改造,使天补镇的商业氛围越来越浓,2004年,因天补至三星镇的公路拓宽,镇区段又作了开发改造,至2005年底,天三线形成营业门面30多个。郁家店竹木市场兴办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刚开始规模很小,而西边的通州市川港木材市场规模很大,镇政府会同木场负责一起研究扩大经营场地、吸纳经营户的一系列措施,通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工作,经营户逐渐多了起来,经营品种由原来的原木,发展成粗加工产品,分类堆放,分区布局,同时加强了对经营户的管理,规范了文明经营,诚信服务的行为规范,使顾客买得放心,买得称心。该市场于1995年11月21日晚发生过火灾,南通、通州及海门消防队先后前来扑救,损失较大。市场办公室加大设施投入力度,加强了消防管理,添置了嘹望设施,铺设了砂石路面,定期不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在9号河架设桥梁2座,扩大经营场地40亩,到2005年底,整个木场占地200亩,经营户180户,年销售额2.3亿元。海门市金属回收公司天补拆解点前身是天补拆车市场,早在九十年代初,永新村几个个体户回收报废车辆,在自己家里拆解,把有用零件卖给汽车修理厂,无用的按废钢价格卖出,获得一定收益,由于从业的个体户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1996年,镇政府与市金属回收公司决定成立一个拆车市场,在镇区西侧专门辟出10余亩地,新建了办公室,强化管理,规范他们的经营范围。2001年8月,市金属回收公司将个体户接收下来,列入他们的管理范围,作为业务员使用,拆车厂与镇政府脱钩,市金属回收公司办公场地也搬了过来。
二、历史沿革:天补镇所在地原是长江边的块块沙洲,开沙时有西天补沙、裙带沙、裙玉沙、小浅沙之分,潮水涨落时隐时现,清乾隆年间,海门厅第三任同知徐文灿倡议,在西天补沙西南测筑一拦洪坝,以拒海潮之袭,达通海之途。筑成之堤长二千九百八十丈,宽一丈五到三丈,被后人称之为徐公堤,从此之后,支泓断流,南北水滩不数年俱成沃土,现天补镇的大部分属西天补沙,南部属裙带沙、裙玉沙,西南一部分为小浅沙。天补乡于1949年建立,下辖桃源、崇华、民仁、天补四个小乡,1958年10月,成立天补人民公社,下辖32个大队,1983年4月政社分设,撤销天补人民公社,成立天补乡人民政府,大队改为村,行政村调整为26个,后宝兴村一分为二,分别为宝兴村和桃北村。1991年天补乡撤乡设立天补镇,是天补区委所在地。2001年4月,行政村区划调整,27个行政村,合并成高桥、补南、陶港、广丰、大石、建安、彦英、光荣共9个村,2004年,宝兴村划归三星镇,2005年底,全镇8个行政村,260个村民小组,1个居民委员会。
4、幼儿教育:农村幼儿班教育始于1974年,当时全公社32个大队办了30个,共有幼师60人,幼儿近千名,场地一般都借用民房,有的利用生产队仓库,设施间陋,活动场地小,无完整课桌椅,乡中心幼儿班于1978年创办,五年中一直借用民房,教学设施差,活动阵地小,1980年在县妇联和公社党委的共同努力下,办了两堂标准课桌椅,1982年暑期,搬进了中心小学内的新教室,1984年,乡政府拨出专款,在中心小学东侧建造了一幢新的幼儿院,添置了活动器具,到1985年,全乡幼儿班发展到29个,教师数发展到33人,学生人数达1741人,1997年9月,乡政府筹集资金异地重建了中心幼儿园,2003年10月幼儿园资产实行转让。
南通市黛菲妮寝饰用品有限公司 南通市海门市海门市天补镇|513-...
地区:南通市 地址:南通市海门市海门市天补镇 网址:来访线路:联系人:陈李富先生 电话:513-82246888 传真:邮编:电子邮件:Q Q:产品介绍:单位介绍:...
南通海门市天补镇振兴东路邮编-地图-公交-银行-邮局-加油站-...
长治南通海门市天补镇振兴东路的邮编号码,南通海门市天补镇振兴东路的地图位置,附近的公交路线,银行,邮局,加油站,小学,中学,餐馆,宾馆,超市等商户信息。...
海门市-天补镇旅游地图
江苏地图网为您提供天补镇旅游地图查询服务....四甲镇 天补镇 珠江路 麒麟 三洋镇相关照片.查看更多 找地方 请输入目的地 三洋镇首页 三洋镇旅游线路预订 三洋镇...
黛菲妮家纺-黛菲妮家纺,寝室用品,四件套,家纺,靠垫,床上用品,...
地址:海门市天补镇工业园区西区 商品名称:凯撒豪庭 商品名称:百年好合 商品名称:优雅 商品名称:浓情巧克力 商品名称:古香古色 商品名称:雅之韵 ...
天补镇中心幼儿园周边房产信息-二手房-租房-海门市-...
天补镇中心幼儿园周边位于海门市新村路,城市房产提供海门市天补镇中心幼儿园周边房产信息,包括天补镇中心幼儿园周边二手房、租房、图片、户型图、周边环境、售楼...
傻目录-天补镇林木及林木采伐产品网络档案
天补镇林木及林木采伐产品,广源木材物资有限公司,欧圣地板经营部,龙凤木业有限公司,柯泰木业有限公司,复盛木业有限公司,新宇物资有限公司,青山木业有限公司,顺兴木业...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天补镇的邮编是多少?
江苏省 南通市 海门市 天补镇天补工业园区 区号:0513 邮编:226111 江苏省 南通市 海门市 天补镇大石村 区号:0513 邮编:226111 江苏省 南通市 海门市 天补镇振兴...
天补镇天气预报_天补镇未来一周(2-7天)天气预报|米胖
天补镇天气预报,由中央气象台提供最新天补镇未来一周天气预报信息,包括穿 衣、化妆指数和周边城市天气,您的生活指南。...
中国海门 天补镇
10月,南通市召开法治南通建设现场推进会,六县(市)三区的有关负责人现场观摩天补镇法治建设成果展览。2006年,天补镇被南通市委、市政府授予法治建设先进乡镇。...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0 中国市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