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浙江地图 > 台州地图 > 仙居地图 > 上张地图
=== 仙居上张高清地图 ===
=== 上张资讯概况 ===
建制沿革:明代属开元乡。清代为十九都、二十都的一部。民国时为上张乡。解放初建乡,1958年建为公社,1983改制上张乡。
古越岩画:古越巨型岩画位于上张乡西塘村山坡石壁之上,是由百越先民在2000年前遗留下来的。据行内人士考证,这处岩画是东南沿海发现的迄今为止最大的一处岩画。这些巨型岩画位于上张乡西塘村高山塘、大岩塔岭和冷水湾头的海拔六七百米的岩壁上,面积大约有1000多平方米。该处岩壁呈深黑色,沟沟坎坎里写满了沧桑,岩壁上刻满了各种图案。有的像柴刀、犁耙等生产工具,有的像蛇、龙等动物,有的则像棋盘、房子。上张乡的岩画,面积达到了1000平方米,这为研究东南沿海地区,甚至全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艺术,尤其是古代越族人的生活提供了依据。
打岩号子:历史沿革:打岩号子,产生于打岩人,在打岩,搬石头等劳动中按照自己的劳动节奏,自然而形成的一种流传于民间的激励自己劳动潜能,缓解疲劳的顺口溜。古时,打岩没机械,山区人民为了建设自己家园,一般一家人或亲戚朋友一起上山手工开采岩石,为了缓解劳动的辛苦和枯燥,便有这样形式。据传说,从前在上张生活着一个名叫张三仙的能人,一天路过寺前,(现为善音村)看到一伙人很吃力地在打岩(敲岩)搬岩、为他们编了顺口溜:嗨哟……,桐籽花开像酒蛊,嗨哟……,栀籽开花像毛蚣,于是便流传开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号子内容越来越丰富。上张的打岩号子据打岩人叙述,是上辈人流传相承下来的,主要形式是三人为一组,一人拿铁杆、两人挥捶,挥锤二人轮流唱,一人一句,一般针对过路人,特别女人经过编的顺口溜。象:十八小猪、大面娘等。以诙谐、嬉要的语言,来减轻劳强度。到了二十世纪60年代初,大跃进时期,甚是鼎盛立,农村基本建设开展的如火如荼,如:造地,兴修水利,这都是以岩石头为主要建造材料,因而打岩人、劈岩人、石工、石匠、越来越多。现在由于现代技术迅速发展,手工操作也越来越少,在上张流传,能唱这种号子也为数不多,大概还有60来人。目前继承与发展情况:目前,会打岩的人大概有60来人,分布在上张乡的善音村、方山村、姚岸村、汤口等村、主要以善音为主。1、日出东方一点红,漂漂四海影无踪。三岁寒童千两重,宝珠过海去京东。2、桐籽开花象酒蛊,栀籽开花象毛蚣。紫爿开花满山红,敢柒开花白濛濛,女人开花月月红。3、大姑娘大表嫂,眉毛弯弯象把刀。两隔壁床头前,指头尖尖难做人。4、十八小猪面皮黄,手套戒指十八双。有人问我戒指何处来,一个戒指一个郎。生好小猪苍蜂腰(蜜蜂),半斤米饭赖得做,放掉织机千斤重,肚上载郎轻如风。生好小猪长蛮长,赛过深山冷岙竹杆娘(草名),长长竹竿没处用,短短竹干做文章。生好小猪面皮黄,赛过深山冷岙毛竹种。毛竹重头(竹底下)出好笋,小猪越老越风光。5、老太婆匹猪娘肚,越吃越越会补。表演形式和特征:工具是铁杆、铁锤、麻绳。在形式上打岩一般三人一组,上山打岩采石,一人提拿铁干,二人较流一人一句唱,拿铁干一个附和着。是伴随打岩节奏而歌唱,一种带有呼号歌曲,没有音符即兴呼号。形式上采取比喻拟人、顺口溜方式、以诙谐、嬉耍语言取悦、自悦。
民间艺术:周氏宗祠木雕:历史沿革:方山周氏宗祠,建造于清朝,具体年代不祥,宗祠建筑中的木雕艺术十分花哨华丽,雕工十分精湛,艺术水平很高。方山宗祠是方山周氏先人集资建造的,当时遍请了附近各村及“下三府”杭州地区的木雕艺人近40多人,历经2个多月精心细雕而成,雕刻艺术叹为现止。宗祠占地约540平方,座北朝南,门楼、门厅、大厅、东西两厢,四个部分,门厅保存完好,屋顶为硬山式两坡顶,内部为穹顶的弧形,造型气派、大方;柱头拱檐枋雕饰十分花哨华丽,内客有龙凤花草等,皆矫健灵动,瑰丽豪雄。所有雕刻刻工十分精湛,艺术水平很高。大厅、硬山式屋顶,抬梁式结构、柱头拱、牛腿、黄梁上雕刻着龙凤花草。人物等。变态多姿,奇趣黄生,雕刻风格遒劲高迈,而又清丽细致,栩栩如生、形象其切动人,其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地理环境:方山宗祠位于方山村内。方山村地处山区。山区森林资源十分丰富,为以木料结构的宗祠祠堂建造提供了极为方便的原材料。据现存方山村老人叙述当时方山村民特别喜爱木工雕刻,本村也有木雕艺人,在人力不足情况下,遍请40多人起雕刻。制作工艺流程:选好木料,取好材配,]刨光,用铅笔在木料上进行素描,把要刻的人物鸟类,花卉等用素描方法描在木料上,根据线条,用雕刀刻,木锯条锯(一种很细的木据雕刻艺人的专用锯条),进行抛光(砂纸搓)上漆、描绘。工艺材质:以木回树,香樟,枫树等阔叶林树种为主,因这几种阔林质地柔和、洁白。保存发展情况:该周氏宗祠的木雕保存比较完整,许许多雕刻风格遒劲,清丽细致栩栩如生,形象真切动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纪念馆——中共仙居县委旧址纪念馆:中共仙居县委旧址座落在上张乡姚岸村,是仙居县革命老区,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是红十三军活动的主要地区,1948年中共仙临黄边区委员会成立后,边区委曾多次在此办公,并与国民党反动统治进行了不懈的斗争。1949年6月18日,中共仙居县委进驻上张乡姚岸村,设立临时县委,做好解放仙居的接管工作。期间,横溪、田市、朱溪、下各等四个区在此筹建。姚岸村为仙居解放作出重要贡献。7月8日,仙居县城解放后,中共仙居县委撤离姚岸村。为让后人牢记这段历史,2004年10月中旬,仙居县委决定在姚岸村重修中共仙居县委旧址纪念馆,纪念馆从2005年开始筹建,到2006年7月建成。重建后的仙居县委旧址为5间砖木结构楼房,占地面积230平方米。整个基地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总投资500多万元,包括主建筑仙居县委旧址纪念馆、烈士纪念碑、古树群落、体育场地等。目前已被列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馆藏文物有当年红十三军和浙南游击队三五支队战斗用过的刀、枪等实物,同时摆列了当年的农具,如蓑衣、草鞋及制作工具、捣球、犁具等;陈设有原县委工作人员的生活设施;文字介绍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
旅游资源:乡村旅游——农家乐:上张乡村旅游业日渐繁荣,六亩田、姚岸、苗辽的农家乐已正式挂牌营业,融吃、住为一体,集休闲、避暑于一身,可享受“推门即见景,凭窗可揽胜”、“卧居山林间,坐看云起时”的惬意,是一个以休闲避暑度假农家乐为主题的多功能复合型乡村旅游胜地。
经济:生态农业::生态农业:目前,全乡已初步形成了高山蔬菜、高山水果、竹笋、有机茶、稻田养鱼等8大高效生态农业产业链,面积共20000多亩。同时,在全国乡镇级第一个完成了农业生态地质环境调查项目,查明矿泉水水源地3处、可开发利用页岩和玄武岩储量180万立方、富硒富锗山地36000亩,为我乡加速农业产业规划和优化结构调整奠定基础。
浇头面:历史沿革:浇头面是流传在仙居的一种招待客人的一种美食。相传神仙吕洞宾云游到仙居磨菇岩,因饥饿难忍,走进一农夫家,看见主人正在吃面,有客人到,主人准备重新烧菜,吕洞宾见主人的墙上挂有黄花菜,笋衣等物,便亲自动手,将黄花菜、笋衣、猪肉合在一起,准备当作下酒菜,匆忙的主人却将倒在面上面,吕洞宾一吃,果然味道不同,因黄花菜,笋衣,豆腐干等熏焦故称焦头面、后来人们认为焦头面不好听,故用译音浇头面来命名,故称浇头面。制作工艺流程:取鸡蛋、金针人即黄化菜,腊肉、笋干丝、豆腐、豆腐干、为材料,先把鸡蛋打散糊成布龙状叫煎鸡蛋,金针用温水泡开,腊肉切成细条炒干煎豆腐,把这些东西炒熟后,放进水,做成汤汁叫面浇头,而米面或麦面烧好后,把这些浇头倒在面上面,即叫浇头面。工艺材质:原料是鸡蛋、黄花菜、猪肉或鲜肉,笋干、笋丝、豆腐、豆腐干、香茹、米面或表面。保存发展情况:山区人民热情好客,都用浇头面接待客人,在上张普遍流传。
仙居县上张乡中心学校
·上张中心学校通讯[200]...
溪港乡 湫山乡 皤滩乡 淡竹乡 步路乡 上张乡 广度乡 大战乡-...
近日,洪湖市府场瓷像石刻工艺社研制生产了一种移动式多功能石材石碑无尘喷砂农用雕刻机,该雕刻机是目前行业内最先进的设备,专职用于在石材及各种硬质材料(如花岗岩...
台州市仙居县上张乡汤口村
台州市仙居县上张乡汤口村 用户名 领导班子 村文书:女委员:村委会委员:村委会副主任:劳务供需 乡村新貌 信息公告...
上张乡蛋糕店_浙江省台州仙居县上张乡蛋糕店蛋糕速递,蛋糕...
1949年设上张乡,1958年建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21.3公里。面积102平方公里,人口1.3万。仙(居)温(州)公路经此。辖米坑、坦头、田垟陈、大张、...
台州市仙居县上张乡六亩田
台州市仙居县上张乡六亩田 用户名:密 码:领导班子 女委员:村委员、村文书:支部委员:支部委员:劳务供需 乡村新貌...
台州市仙居县上张乡方山村
台州市仙居县上张乡方山村 乡村新貌 特色产品 高山葡萄圆 高山葡萄圆...
仙居县上张乡田洋完全小学-育儿网
仙居县上张乡田洋完全小学,仙居县上张乡田洋完全小学<br>法人代表:张焕水<br...仙居县上张乡田洋完全小学 仙居县上张乡田洋完全小学 法人代表:张焕水...
上张乡开展小流域治理-仙居新闻网
本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仙居新闻网观点 上张乡开展小流域治理...
上张乡鲜花预订_浙江省台州仙居县上张乡鲜花预定鲜花速递,...
1949年设上张乡,1958年建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21.3公里。面积102平方公里,人口1.3万。仙(居)温(州)公路经此。辖米坑、坦头、田垟陈、大张、...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0 中国市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