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川地图 > 成都地图 > 龙泉驿地图 > 洛带地图
=== 龙泉驿洛带高清地图 ===
=== 洛带资讯概况 ===
广东会馆:广东会馆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洛带镇的标志性建筑,又名“南华宫”,清乾隆11年(1746年)由广东籍客家人捐资兴建。会馆座北向南,主体建筑面积3310平方米。馆内石刻楹联条幅保存完好,联文取意及书法镌刻堪称上乘。其中“云水苍茫,异地久栖巴子国;乡关迢递,归舟欲上粤王台”一联最能反映客家先民拓荒异乡的创业艰辛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该会馆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迄今为止四川省乃至全国保存和维修得最好的会馆之一,是清代留存至今最为雄伟的广东会馆。该馆的风火墙建筑风格在四川也绝无仅有。海内外友人和客家乡亲来此参观,无不赞叹该馆建筑的文物价值,赞叹馆中挂有的当代蜀中客家人的书画作品和客家茶社的乡土文化氛围。1998年金秋,美英合拍的电影专题片《上下千年》在此采景,拍摄这座雄伟精雕的清代移民会馆,拍摄清代移民后代在会馆中的活动。广东电视台1998年夏拍摄的大型客家专题片《中国客家人》,特在洛带广东会馆拍摄四川客家人在此环境中款叙乡情的场景。四川省、成都市各种新闻媒体皆多次报道该馆。现蜀中首家“客家文化中心”已在该馆成立。“中心”注重收集客家人的生活、生产资料用品及文字资料,多次举办学者、专家的客家学术研讨会。先后接待港澳台及新加坡等地的客家团体和个人3万多人次。
攒尖顶:多见亭。基本造型为一顶尖高高在上,为尖锥形大屋顶形制。其平面随建筑形状而各呈其态,有圆形、方形与正多边形之别。圆形平面的屋面用上小下大的“竹子瓦”铺砌,其余一般以筒板瓦铺盖。卷棚顶:将歇山或硬山顶的正脊做成圆弧形。便是卷棚顶。有所谓“歇山卷棚”,“硬山卷棚”两种。是无脊的一种大屋顶形制。因而在外观上,少耸起之感,屋面比较平缓,给人以温和、圆柔之美感。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具有以下几个特色:一是高耸而形成坡面。二是屋盖宽大,出檐深远。三是檐下斗拱成为力学结构上必不可少的构件。四是屋顶上充满弧形曲线之美,檐角、檐口呈起翘之势。五是建筑环境中少雕塑之装饰。檐口呈起翘之势。五是建筑环境中少雕塑之装饰。
哭嫁:新娘在过门的前一天晚上,须于娘家伤伤心心大哭一场。谓之“哭嫁”。哭前于水桶中点七星灯,父母焚香祭祖,禀告女儿即将出嫁的消息。女儿跪红毡或蒲团上,哭述亲爹亲娘、哥嫂弟兄以往的好处,对过门以后的陌生生涯感到惶悚和惊恐。父母双双坐高凳上,也随之泪眼婆娑。客家哭嫁的歌词哀婉凄绝,自成体系,表达出旧时代女子婚姻不能自主的悲伤心情。客家哭嫁还喻示着女子的贞洁,因此哭得越是长久和动容,越是能引起人们的同情和好感。
住宿信息:到洛带古镇可选择入住于宾馆酒店或古镇客栈,前者价格较高,适合于经济宽裕人士,后者大多为洛带古镇当地居民自行经营的客栈,干净舒适,价格便宜,从几十元到百多元不等,旺季房源略为紧张,可在乡游网上提前预订。
概况: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的洛带镇是一个客家古镇,于三国时期建镇,相传因蜀汉后主刘禅的玉带落入镇旁的八角井而得名“落带”,后因“落”“洛”同音,后人取镇名为洛带。唐宋时,洛带隶属成都府灵泉县,排名东山“三大场镇”之首。洛带镇的出名是近年来的事,吸引人之处则是生活在这里的客家人、特色的美食以及浓郁的客家风情。洛带镇俗名镇子场,是成都东山五场之一。这里依山傍水,背靠龙泉山,面临成都平原。洛带镇历史悠久,相传汉代既成街,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兴市镇内黄家河自东向西绕镇而去,状如一带水流洛洛。洛带镇是成都东山客家人聚居之地。至尽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都是清朝前朝“湖广填四川”的大移民潮从一东福建迁移而来的客家人。客家人的勤劳,诚朴的性格在旷无人烟,人生地不熟的土地上垦荒务农,世代创业。使得洛带古镇至今保留着客家人的乡音、乡貌、乡情、乡风。有人把洛带称为西蜀客家第一镇,一点也不为过。洛带镇内传说众多、古迹遍地。场镇老街以清代建筑风格为主,呈“一街七巷子”格局,广东、江西、湖广、川北四大客家会馆、客家博物馆和客家公园坐落其中,又被人们称为“客家名镇、会馆之乡”。如今居住在镇上的2万多居民中,有90%以上的居民为客家人,至今仍讲客家话,沿袭客家习俗。全镇幅员面积20平方公里,以老街为中心,而洛带镇周围十几个乡(镇、街道办)还聚居着约50万客家人,约占当地人口总数的八成以上。据考证,客家人的先民原居中国中原一带,因社会变动及战争等原因,曾有5次大规模的南迁,于中国南方逐渐形成客家民系,成为汉民族8大民系中重要的一支。至清末民初,奠定了客家人分布的基本范围。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西、福建、四川、湖南、湖北、贵州、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人口数达5000万以上,占汉族人口的5%。四川是中国5大客家人聚居省之一,客家人的数量在200万以上,其中多数是清初广东、福建、江西一带老移民的后裔,主要聚居在川西的成都东山区域,学术界统称“东山客家”。至今仍有150余万人能讲客家语言,并保持客家的风俗习惯。这个小镇的最大特色,就是有成都坝子最大的一方客家文化“码头”,来自广东、湖广、江西、川北等地的客家人,经过许多代,依然保持各自的传统、语言、习惯,成为川人中的特色一族,而且,还保存了带有客家人风格的建筑———客家会馆。尚保存的会馆有:广东会馆、川北会馆、湖广会馆、江西会馆等,其中广东会馆规模最大,也最能代表会馆建筑特征。洛带镇的三条街道将小镇组成一片树叶状。客家人讲究饮茶,这里喝茶的讲究丝毫不逊于成都市区的大茶楼。小天井似的院子,假山、枯石、盆景、植物,古朴的建筑,斑驳的树影,几杯香茗,三五老友,十几张桌子,或喝茶、或聊天、或打牌,很是悠闲。当地客家人的传统习俗是"火龙节",据说其舞龙烧龙的传统源自江西籍刘姓客家人,定居洛带之后,将这一传统引入了洛带及周边地区,至今刘姓家族仍聚居在洛带镇宝胜村,以扎龙舞龙为业,最后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舞龙程式:接龙、祭祖、迎龙归巢、杀鸡出龙、舞龙点睛等。
全香菇:选用干的厚菇或花菇每盆150克,净茶油50克,先把菇脚剪掉,洗净后,用清水浸泡发胖,倒去清水,将菇面向下贴在扣碗内,茶油从上淋下,放在蒸笼内蒸好,两手即将扣碗倒在瓷盆内,加少许麻油,清香可口,别有风味。此菜四季适用,为荤素筵席上的佳品。
豆腐干:豆腐干:豆腐干是客家著名的“八大干”之一。其大小约二寸半见方,薄如纸,呈金黄色,透明,嚼起来略带咸味,便于携带、保存,一般可保存两至三个月。这便是客家人为适应迁徙生活而制造出来的一种特殊食品。
名字由来:一说从前,洛带镇叫甑子场。场内有一池塘,塘中有一八角井。井水为东海龙王口中所吐,味极甘甜,泡茶茶香,洗脸美颜。井里有东海鲤鱼,肉味鲜美,食之可益寿延年。蜀太子阿斗闻之,择一黄道吉日,率众太监来到甑子场八角井旁。但见一条条金色鲤鱼穿石洞于水井和池塘间游进游出,煞是可爱。众太监脱靴挽裤,下得池来,扑腾半日,终无斩获,急煞阿斗。却闻身后一声“好”,一条尺长大鱼随一白发老者钓竿甩动,划一弧线,飞出井来。阿斗眼红,老翁却不卖。太监强抢,阿斗得鱼。鱼落阿斗手中而不甘,奋力摆尾,阿斗连人带鱼跌入池塘。鱼儿穿石洞进八角井,溜哉。阿斗气极,和衣跳入井中。那鱼却钻进海眼,回东海去也。阿斗被众太监拖起,忙乱中腰带却掉入井底。回头欲找老翁算帐,已无人影,老翁坐钓处仅余一白绸帕,上书一诗:不思创业苦,孺子太荒唐。带落八角井,帝运终不昌。阿斗脸铁青,团绸帕掷井中,堵住了海眼,井水从此变浑变苦。后人遂改甑子场名为“落带镇”,后演变为“洛带镇”。二说为镇旁有一“洛水”环绕,形如玉带,故名“洛带”。三说为场镇老街蜿延一公里,状如玉带自天飘落,故名“落带”,后演变为“洛带”。
伤心凉粉(洛带镇店)-海龟的点评-北京美食-QQ美食
海龟对伤心凉粉(洛带镇店)的点评:分量很少 价格比以前贵,但是确实很辣。。。。。...
成都古镇.洛带镇-蜀界云和石的日志-网易博客
成都古镇.洛带镇,蜀界云和石的网易博客,来吧!这里的石头能说话,这里的白云会传情.,我免贵姓吴,四川成都市人。一生平平无建树,走在街上,就是邻里大哥,不会...
伤心凉粉(洛带镇店)_成都饭统网
(发表评论请登录)用户名:密码:伤心凉粉(洛带镇店)...
Ceci昕_伤心凉粉(洛带镇店)_大众点评网
成都站[切换城市]成都美食>伤心凉粉洛带镇店>会员上传相册>Ceci昕 Ceci昕5图片 该商户其他会员上传相册 2张图片 2张图片 1张图片 1张图片...
傻目录-洛带镇设计制作网络档案
洛带镇设计制作,成都幻彩设计制作有限公司,成都春华秋实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成都万金音像制作有限公司,四川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院,四川省建科工程技术公司,四川省...
洛带镇_洛带镇图片_图片百科
洛带镇_洛带镇图片_图片百科...洛带镇 所属词条洛带镇[进入词条][进入洛带镇维吧]图片尺寸1000X665 pixels 图片大小161k 图片格式jpg 上传作者 此内容为用户上传...
yyz0606的图片_伤心凉粉洛带镇店_大众点评网
伤心凉粉洛带镇店 13 回应|12 回应|辣崩溃的。。。回应|DSC01075 回应|DSC01074 回应|DSC01073 回应|DSC01072 回应|图片册 俏怡庐(28)...
洛带镇-Windows Live
Windows Live™洛带镇 XING SkyDrive 洛带镇 选项 ▼ 洛带镇-windows live...
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镇柏杨村卫生站|医院-多多育儿网
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镇柏杨村卫生站,医院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柏杨村...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0 中国市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