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陕西省行政地图 > 延安市行政地图 > 志丹县行政地图
=== 延安市志丹县高清行政地图 ===
=== 志丹县资讯概况 ===
县域:志丹县地处陕西省延安地区西北部,地理位置东经108°11′56″~109°3′48″,北纬36°21′33″~37°11′49″之间。东部和安塞县交界,西北部与吴旗、靖边县接壤,东南部和甘泉、富县毗邻,西南部和甘肃省合水、华池县相连。总面积3781平方公里(1971年省政府公布数字)。县城距行署延安96公里,距省府西安500公里。志丹行政区域的形成,从北宋起已有千余年历史,其境界随着历史变化多次伸缩。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置保安军,为下州规格的地方行政建置。其境域大于现在的县域。据《中国历史地图集》及有关资料记载:保安军境西北至白于山,东南至甘肃省合水县太白镇,西界于白豹与大顺城之间(即现在的吴旗县白豹乡与华池县南梁乡之间),东到园林堡(即现在的杏河镇侯市村民委员会),南北长约120公里,东西宽80多公里。包括现在的志丹全部、吴旗大部和靖边、甘泉、富县、甘肃省华池、合水县的部分地方。南宋时,保安地归于金、夏。金在保安设州。吴旗镇、顺宁寨、平戎寨(今张渠)以北纳入西夏版图。东北部由顺宁寨延伸至杏子堡北,西南部仍旧,境域缩小。元降保安州为县,西部地区(现吴旗县东南部)划入庆阳府管,境域又缩。明县境向西延伸,北部划归榆林卫,南端划入庆阳府合水县。县域略缩。清县境北至城北30里处。县域比明时更小。据清《保安县志略》记载:保安县境计方500余里(意为周长500余华里)。东界安塞,由县城山行过孙家岔,越闯城山,渡杏子河,川行过侯家河湾、园林驿、吕家川与安塞属之白家坬子交界90里。南仍界安塞。由县城川行至康家沟过新家崾崄,走南北圣人道(即秦直道)至安家条,与安塞属之任家窑子交界80里。东北界靖边,由杏子河过新集驿,杏子城与牛头坡,与靖边属之柴家梁子交界100里。西界甘肃安化县,由县城行经九吾山,由旦八里渡洛,沿曹家河至安化属之石佛寺交界120里。南界甘肃合水县,由县城川行过鹞子川、白沙川至杠树台,与合水属之上平镇交界150里。西北界安化,由县城川北行,入柳榆沟至老君庙河山西行越十八峁梁、出小蒜川,过金鼎山、金汤镇渡洛西至九嘴坡,与安化属之杨家渠交界150里。由金汤北行为靖边县地,中有袁家石坬、新庄科、景家坪、刘家沟门、土河沿为保安地。正南界鄜州及甘肃合水,由县城南行过三台山、羊角城至石楼台山抵青杨树坪,与鄜州属之独嘴沟,合水属之拓石川交界140里。正北界靖边,由县城川行过保娃沟门至徐家台子与靖边属之金家崖根交界30里。今志丹县域与清保安县地域基本相同,东北部外延,西北部因置吴旗县而内缩。县境西起吴堡乡李渠村民委员会(以下简称村委会)与甘肃省华池县紫坊畔乡交界;西北至金鼎乡芦子沟与吴旗县洛源乡刘砭村委会交界;北至顺宁乡桃沟村委会与靖边县红柳沟乡刺塌村交界。东起张渠乡白石峁村折向西北至寺塌湾村与靖边县红柳沟乡阎家庙村交界;东北至张渠姚沟村委会朱嘴子村与安塞县刘家河村交界;东至杏河镇侯市村委会吕川村与安塞县白家坬子村交界;东南至永宁乡任窑子村委会同柏树村与甘泉县柴关山村交界;南至永宁乡拓石川林场辖区的姜家沟、石井子沟至大刘家田碑与甘肃交界;西南至义正乡稠树梁村委会庙岔村、杜家畔村、南梁堡与甘肃华池县交界,东南沿豹子川至双塔寺入甘肃合水县境。
历史沿革:据文物管理部门在旦八镇柏叶沟、杏河镇小庄科、顺宁乡丁岔和周河等地收集的石斧、陶罐证实,早在新石器时代志丹境内已有人类聚落。夏、商、周时期(约前22世纪末~前770),为少数民族西戎及其支派犬戎所居。春秋时(前770~476),为白狄部落居地。战国时(前475~前221),初为西戎与晋国交界地。以洛河为界割成两块,洛河以西是西戎支派义渠戎国领土;洛河以东属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韩、赵、魏三诸侯分晋后,洛河以东属魏国范围,由上郡高奴县领辖。周显王四十年(前328),秦并吞魏上郡15县,包括本县东部地区,周赧王四十二年(272),秦灭义渠戎国,置北地郡,县地全归于秦,仍以洛河为界,洛以东属上郡高奴县,洛以西属北地郡。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秦始皇统一中国,分全国为三十六郡,本县仍分属上郡与北地郡。西汉(206~24),东部地区属上郡高奴县,西部属北地郡归德县。东汉(25~220),前期同西汉,灵帝中平六年(189)被匈奴占据。三国西晋(220~317)为羌胡地。东晋(317~420),先为赵之上郡,后为前秦之上郡,又为后秦地,赫连氏建夏后,归夏。南北朝(420~581),北部属夏州金明郡广洛县,东南部属因城县。隋开皇三年(583),天下废郡置州,县地属延安州金明县和因城县所辖。大业三年(607),恢复郡制,改延安州为延安郡,仍辖县地。唐武德二年(619),置永安县,属北武州。贞观二年(628),废北武州所辖诸县,并入金明县,东南部属金城县(后改为敷政县)。咸亨年间(670~674),曾驻守禁军。贞元十四年(798),建神策军,后改设永康镇。五代(907~960),先为后梁,后归后唐,再属后晋,旋归后汉,最后属后周。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置保安军,相当于下州规格的地方行政建置,不领县。军治在今志丹县城,属永兴军路。仁宗建炎四年(1130),保安地归于金,建置依旧。金大定十一年(1171),废保安军置保安县,属延安府。二十二年(1132),升县为州,仍领县地,属鄜延路。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降州为县,属延安路。明、清(1368~1911),仍为保安县,属延安府。中华民国二年(1913),废延安府,辖保县。二十年(1931),废榆林道,置榆林道,置陕西省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保安县。1934年2月,陕甘边革命委员会在小石崖成立,保安县西部的义正川、吴堡川、白豹川、脚札川等地开辟为苏区,属陕甘边范围。11月,在苏区建立赤安县苏维埃政府,属陕甘边苏维埃临时政府。1935年11月,成立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领陕北、陕甘二省及关中、神府二特区,本县属陕北省。1936年6月,改名为志丹县,隶属未变。1937年9月成立陕甘宁边区政府,直辖志丹县。1942年12月,陕甘宁边区分设五个分区,志丹属延属分区。1949年成立陕北行署,辖志丹县。1950年2月归延安专区(1969年改称延安地区)管辖。1958年12月,吴起县并入志丹县。1961年9月,按合并时区域又分出吴起县。
社会事业:教育工作:全县共有学校111所,其中高级中学1所、职业中学1所、初级中学6所、中心小学16所、完全小学7所、教学点65所、幼儿园15所(公办2所);在册教职工2029人,专任教师1376人;在校学生25845人,其中,高中3359名、职中204名、初中5525名、小学12414名、学前幼儿4343名。志丹县教育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用科学发展观统揽教育工作全局,紧扣“三年上台阶、五年跨入全市教育先进行列”的教育总体目标,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2006年被省教育厅授予“陕西省中小学实验教学普及县”;2007年被省政府授予“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县”,被省政府办公厅授予“陕西省两基工作先进县区”,2008年被省教育厅授予“陕西省普及中小学实验教学先进县”和“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志丹高级中学被省教育厅授予“省级标准化高中”,县第二幼儿园被省教育厅授予“省级示范幼儿园”,志丹中学、旦八中心小学等18所学校相继被授予省、市、县“文明校园”称号。办学条件根本改善。2005年以来,共迁址新建学校10所,扩建学校10所,增设城区学校布点4所,新增教学、实验、公寓楼39幢,建筑面积达17万多平方米。布局调整率先完成。2003年以来,新增学校14所,调整布局不合理的完全小学39所,压缩、撤并教学点110所,使我县中小学校数从2003年的292所锐减到现在的111所。教育管理日趋精细。今来,先后修订完善了30多个适应改革与发展的制度。素质教育深入推进。一是建立了地方文化、黄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的长效机制。二是全面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三是成功举办志丹县首届中小学艺术节和科技节。
农业产业: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组成后,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充分听取广大干部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县委、县政府围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立了“主攻草畜业、突显棚栽业、培育林果业、做精小杂粮、拓展劳务业”的产业发展总体思路,并针对每一项产业,分别提出并不断完善相应的政策措施和扶持办法。几年来,在全县上下按照“项目化”工作理念,扎实推进产业建设“22211”工程(即:到2020年,全县苹果总面积达到20万亩,羊子存栏20万只,生猪存栏20万头,大棚、弓棚总量达到1万座,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以山地苹果、大棚蔬菜、白绒山羊、精品杂粮为重点的各项农业产业蓬勃发展,成效喜人。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成畜牧业“一村一品”养殖专业村142个、专业户1430个,草畜业发展的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坚持规模扩张与效益提升并重,因地制宜发展棚栽业,三年新建大棚830座、弓棚3019座,总量分别达到2830座和3737座,整体效益良好。按照“山地建园、相对集中、高点起步、打造品牌”的思路,一手抓新园建设、一手抓老园管理,全面加快产业体系建设,大力推行各项关键生产技术,积极实施优果工程,苹果产业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三年新建果园7.83万亩,苹果总面积达到8.7万亩,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切实发挥自然条件优势,以比较效益为导向,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积极引进和推广小杂粮新品种,不断改进旱作农业生产技术,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努力延伸小杂粮产业链条,志丹小杂粮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部分产品享誉省内外。瞄准发展主导产业和提高务工技能两个方向,按照“农民自愿、订单培训、政府补贴、一专多能”的办法,坚持不懈地开展农民教育与劳动力转移,年平均有组织的输出劳务1.5万人(次)以上,工资性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所占比重明显提高,2008年达到22%。
扶贫开发: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扶贫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以解决和巩固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促进贫困地区全面发展为目标,按照“基础配套、一步到位”的思路,遵循“政府引导、农户自愿、项目整合、资金捆绑、综合配套、整体推进”的原则,严把“六道关口”(即对象确定关、新村选址关、勘察设计关、项目建设关、考核验收关、资金管理关),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扶贫工作实现了由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持贫、由单纯的资金投入到资金、技术、劳动技能培训、劳务输出等综合性投入的“两个转变”。2006年以来,全县投入各类扶贫资金达1.24万元,先后启动建设扶贫开发重点村18个,实施移民搬迁1107户5275人(其中白于山区750户3760人),新修、改造村级道路168.2公里,打机井19眼,建水窖483个,架设农电线路64.7公里,扶持贫困户发展大棚菜980棚,养牛160头,养猪2800头,养羊2700只,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条件得到空前发展。2008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扶贫开发成就显著县”。截至目前,全县剩余贫困人口2026户9318人,比2000年的8500户42100人分别减少了6474户32782人。
志丹县-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志丹县是中国延安市所辖的一个县,史称保安军、保安州、保安县。总面积为3781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为12万人。...
案件快报-志丹县法院网
地址:志丹县朝阳街11号 案件快报·(2011-01-26)·(2010-07-27)·...
志丹县地图_志丹县图片_图片百科
志丹县地图_志丹县图片_图片百科...全球最大中文百科网站,人人都可编辑的百科全书。图片标题志丹县地图 所属词条志丹县[进入词条][进入志丹县维吧]图片尺寸...
志丹县
当前位置:延安市志丹县 行业门户网站导航延安市志丹县 乡镇村门户网站导航...
延安志丹县天气预报_同程网
延安志丹县天气预报,同程网提供最便捷的延安志丹县天气预报查询功能,及时准确提供延安志丹县各县市最新天气情况、延安志丹县未来三天天气预报,让你准确了解延安...
志丹县羊绒精梳厂
志丹县羊绒精梳厂 志丹县羊绒精梳厂...
志丹县创新党建工作机制提升为民服务能力-搜狐滚动
2011年05月29日...志丹县财政每年 向县城5个社区各列支6万元活动经费,完善了社区“三有一化”建设,让“小社区”发挥“大 服务”作用,“党建工作要虚功实做,...
志丹县旅游问答,志丹县到到问答-到到
志丹县旅游问答,和到到网会员交流志丹县旅游信息。...志丹酒店 志丹景点 志丹问答 志丹地图 游遍全球!到到有超过四千五百万条点评和资讯。旅游目的地 ...
志丹青年网-志丹县青年网民协会官方网站|红都保安-魅力志丹|-
志丹县名爵婚纱摄影会馆,负责人王女士;·志丹青年网公告志丹县民政局关于成立“志丹县青年志丹青年网介绍...
志丹县林业局
政府部门 事业机构 群团组织 驻志单位 其它单位 林业风采 cfsdg t w 陕西省志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 地址:陕西省志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邮编:717500 电话0911-...
志丹县人民医院_互动百科
志丹县人民医院-联系电话:0911-6622235 地址:志丹县二道街 所在省份:陕西省 所在城市:延安市 所在地区:志丹县 床位数量:105张 年就诊人次:56940人/次 分级:...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0 中国市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