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通榆城区高清地图 ===
=== 通榆县资讯概况 ===
十年归开通县所辖……:乌兰花镇(WulanhuaZhen),面积541平方千米。人口18430人。镇政府驻乌兰花。辖14个村。由驻地乌兰花而得名。清代属蒙王地。光绪年间,开始定居耕耘。清末属醴泉县所辖。民国四年,属瞻榆管辖。……,包拉温都蒙古族乡(BaolawenduMengguzuXiang),面积244平方千米。人口4231人。乡政府驻糜子荒。辖4个村。由原行政村驻地包拉温都而得名。包拉温都系蒙古语,意为紫色的高原。清代属蒙王地。光绪末年开始耕耘,归醴泉县所辖。民国四年,属瞻榆管辖。1945年……,苏公坨乡(SugongtuoXiang),面积285平方千米。人口12224人。乡政府驻苏公坨。辖9个村。由驻地苏公坨而得名。清代属蒙王地,系蒙古族游牧地,光绪三十年设治建县,归开通县管辖。清末民初,开始建屯,种地,民……,向海蒙古族乡(XianghaiMengguzuXiang),面积1272平方千米。人口24664人。乡政府驻香海庙。辖4个村。由驻地香海庙而得名。清代属蒙王地,咸丰年间蒙古族人民在这里修庙建塔。民国初年,属醴泉县(今突泉县)所辖。……,团结乡(TuanjieXiang),面积588平方千米。人口12800人。乡政府驻东民主。辖9个村。清代属蒙王地,光绪末年开始耕耘,清末属醴泉县管辖。民国四年,属瞻榆县所辖……因民主、胜利两乡合并一起建社,故命名为团结乡人民公社。1983年农村体制改革,改称团结乡。十花道乡(ShihuadaoXiang),面积429平方千米。人口12416人。乡政府驻下洼子屯。辖10个村。由所辖自然屯什花道而得名。清代属蒙王地,系扎萨克图王旗南部游牧旧地。光绪三十年(1904年)归开通县所辖。民国时期属……,八面乡(BamianXiang),面积440平方千米。人口14983人。乡政府驻巴日森昭。辖8个村。原名称八面山昭,由驻地而得名。清代属蒙王地。系扎萨克图王旗南部游牧旧地。光绪末年开始定居、耕耘,设天恩地局。光绪三十年归开通县所辖。……1983年改称八面乡至今。新发乡(XinfaXiang),面积378平方千米。人口10452人。乡政府驻六合屯。辖6个村。由原公社驻地新发堡而得名。该乡区域,清属蒙王地,康熙年间开始建庙,光绪年间建房种地。清末,归醴泉县所辖。民国属瞻榆县……,新兴乡(XinxingXiang),面积196.14平方千米。人口9599人。乡政府驻腰民主。辖6个村。由原兴村而得名。清代属蒙王地。清末开始立窝堡、种地,隶属醴泉县所辖。民国年间,归瞻榆县警察三区保甲第三分所管辖。……,附:三家子种牛繁育场(SanjianziZhongniuFanyuchang)面积38平方千米。人口7620人。驻新三家子。辖一马队、二马队、三牛队和两个自然屯。因场部设在三家子,以繁育种牛为主,故命名为通榆县三家子种牛繁育场,1961年5月将三家子种牛繁育场……,附:良井子畜牧场(LiangjingziMuchang)面积41平方千米。人口2910人。驻良井子。辖良井子分场自力分场和五个自然屯。由驻地良井子屯而得名。1980年该场改为地区管理,改名为白城地区良井子畜牧场……,附:同发畜牧场(TongfaChumuchang)面积80.2平方千米。人口7950人。驻东兴屯。辖东兴、兴隆、自力、利民和新兴五个分场,19个自然屯。1979年将同发公社有由吉林省农垦局改建为农场。1985年5月省农垦局将该场移交给通榆。改名国营省通榆县同发畜牧场。附:新华种牛繁殖场(XinhuaZhongniuFanzhichang)面积25平方千米。人口1232人。驻尤家窝堡。辖一个自然屯。1964年建成繁殖种牛的农场,原名为通榆县种牛繁殖场。1970年更名为通榆县新华种牛繁殖场。附:双岗鹿场(ShuanggangLuchang)面积11.5平方千米。人口1385人。驻双岗。辖一分场、二分场和种畜大队,3文化个自然屯。1958年春,吉林省商业厅来双岗建场,因地处白城地区双岗,又统管地区内各县畜牧场,故命名为白城地区双……1977年更名为通榆县双岗鹿场。附:向海造纸林场(XianghaiZaozhiLinchang)县林业局在此新建,因全县已三个机械林场,故命名为国营通榆县第四机械林场。1979年吉林造纸厂与通榆先县联营经办此厂,因在向海境内因此名。面积3.9平方千米。人口230人。驻香海庙。辖一分场至四分场。……,附:向海自然保护区(XianghaiZiranbaohuqu)沿用向海乡驻地名称,以保护自然生态平衡为主而得名。1986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面积1179平方千米。人口410人。驻香海庙。下辖派出所,检查站,观察站,防火站,标本室等单位。……
历史沿革:1958年10月,开通、瞻榆两县合并,取其县名各一字称通榆县。开通县、瞻榆县,1945年11月,开通县、瞻榆县划归嫩江省直辖。1946年1月,两县划归吉江行政区洮南专区。3月,两县划归嫩南行政区。4月,两县划归辽吉行政区。6月,两县划归辽吉行政区第四专区。8月,两县划归辽吉行政区直辖。12月,两县划归辽北省第四专区。1947年8月,两县划归辽北省直辖。1948年2月,两县划归辽北省后方办事处。3月,划归辽北省白城子后方办事处。7月,两县划归嫩江省。10月,划归嫩江省白城子办事处。1949年4月,两县都划归黑龙江省,成立开通县人民政府、瞻榆县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4年7月东北行政委员会决定,从原黑龙江省将开通、瞻榆等7个县划归吉林省管辖,设立白城子专区,开通县驻开通镇,辖8个区,42个村。瞻榆县驻瞻榆镇,辖7个区,49个村。1955年2月,瞻榆县辖1个镇、16个乡.开通县辖1个镇、15个乡、3个街。瞻榆县人民政府更名为瞻榆县人民委员会,开通县人民政府更名为开通县人民委员会。1956年10月,瞻榆县辖1个镇、5个乡。开通县辖1个镇、3个乡、4个社、3个街。开通县今吉林省通榆县境内。开通县驻地,俗名“七井子”,因当地有7个给水井子而得名。原属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游牧地。清末,1904年7月4日(清光绪三十年五月二十一日),经盛京将军奏准,于洮南府东南120里的哈拉乌苏(青龙泡屯)设置开通县,隶属洮南府。翌年10月5日(清光绪三十一年九月初七日),于七井子(今富平镇)设署,“开厅视事”。1907年4月(清光绪三十三年三月),隶属奉天行省洮南府。中华民国成立后,1914年6月,改隶奉天省洮昌道。1929年2月,废止道制,改由辽宁省(奉天省改称)直辖,时为三等县。东北沦陷后,初隶奉天省(辽宁省改称),1934年12月划归龙江省管辖。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划归嫩江省管辖。1946年1月,划归吉江行政区;3月,划归嫩南行政区;5月,复归嫩江省;6月,划归辽吉行政区。1947年1月,改隶辽北省。1948年7月,划归嫩江省管辖。1949年5月,撤销嫩江省,划归黑龙江省管辖。1954年9月15日,正式划归吉林省管辖,隶属白城专区。1958年11月21日,国务院批准,将开通县与瞻榆县合并为通榆县,县人民委员会驻开通镇。仍隶白城专区。(本段摘自《黑龙江省志·地名录》),瞻榆县今吉林省通榆县境内。瞻榆县,因县城南有古榆树一棵,出城即可眺望,故取名瞻(望)榆(树)。清末,属醴泉县(今内蒙古自治区突泉县)管辖。中华民国成立后,1915年批准,“9月14日咨覆到省”,将醴泉县的二、四、五区划出,于六家镇设置开化县。1916年10月,治所移驻开化镇(今瞻榆镇)。隶属奉天省洮昌道。1917年因与云南省开化县重名,奉令改为瞻榆县。1929年2月,废止道制,改由辽宁省(奉天省改称)直辖。时为三等县。东北沦陷后,初隶奉天省(辽宁省改称),1934年12月划归龙江省管辖。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划归嫩江省管辖。1946年1月,划归吉江行政区;3月,划归嫩南行政区;5月,复归嫩江省;6月,划归辽吉行政区。1947年1月,划归辽北省管辖。1948年7月,划归嫩江省管辖。1949年5月,撤销嫩江省,划归黑龙江省管辖。1954年9月15日,正式划归吉林省管辖,隶属白城专区。1958年11月21日,国务院批准,将瞻榆县与开通县合并改为通榆县,县人民委员会驻开通镇。仍隶白城专区。(本段摘自《黑龙江省志·地名录》),通榆县,1958年10月23日,开通与瞻榆县合并,取名通榆县,隶属于白城专区。成立通榆县人民委员会,驻开通镇。辖10个公社,84个管理区。1960年12月,通榆县辖2个镇、16个公社,84个生产大队。1966年1月,生产大队调整为125个。1968年,撤销通榆县人民委员会。成立通榆县革命委员会。调整为18个公社。1971年12月,通榆县辖18个公社,125个生产大队。1979年7月,通榆县辖18个公社、2个镇,145个生产大队,915个生产小队。1980年初,通榆县辖18个公社、2个镇,145个生产大队,915个生产小队。撤销通榆县革命委员会,成立通榆县人民政府。1988年,通榆县辖2个镇、21个公社,145个生产大队。1994年,通榆县撤销永青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开通镇管辖。撤销瞻榆乡、耀东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瞻榆镇管辖。1995年12月,通榆县辖9个镇、11个乡、3个民族乡:开通镇、瞻榆镇、双岗镇、兴隆山镇、边昭镇、鸿兴镇、四井子镇、新华镇、乌兰花镇、羊井乡、永青乡、新发乡、新兴乡、团结乡、十花道乡、八面乡、瞻榆乡、苏公坨乡、七井子乡、耀东乡、西艾力蒙古族乡、向海蒙古族乡、包拉温都蒙古族乡。共有62个居民委员会、168个村民委员会。2000年,通榆县辖9个镇、11个乡、3个民族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48344人,其中:开通镇83267人、瞻榆镇14709人、双岗镇12280人、兴隆山镇24790人、边昭镇16063人、鸿兴镇13374人、四井子镇11096人、新华镇24030人、乌兰花镇18282人、羊井乡8793人、永青乡4970人、新发乡9739人、新兴乡9198人、西艾力蒙古族乡4151人、向海蒙古族乡9475人、包拉温都蒙古族乡4509人、团结乡13045人、十花道乡10758人、八面乡13017人、瞻榆乡4357人、苏公坨乡11421人、七井子乡11428人、耀东乡15592人。2002年3月21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吉林省民政厅下发[吉民行批f200214号]文件,撤销通榆县永青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开通镇管辖。2002年12月,通榆县辖9个镇、8个乡和西艾力蒙古族乡、向海蒙古族乡、拉温都蒙古族乡3个民族乡。全县总人口35.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5万人。2003年底,通榆县辖9个镇、8个乡、3个民族乡:开通镇、瞻榆镇、兴隆山镇、边昭镇、鸿兴镇、双岗镇、四井子镇、乌兰花镇、新华镇、七井子乡、羊井乡、新发乡、新兴乡、西艾力蒙古族乡、向海蒙古族乡、团结乡、十花道乡、八面乡、苏公坨乡、包拉温都蒙古族乡,6个国营畜牧(林)场、172个行政村。全县面积8496平方千米,总户数104137户,总人口352322人,其中农业人口246139人,占总人口的69.9%。(调整时间尚不清楚)撤销四井子镇、羊井乡、西艾力蒙古族乡、七井子乡。
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境,科尔沁草原中部。总面积为10.67万公顷,为典型的草原地貌。南北最长45公里,东西最宽42公里,西与内蒙古科右中旗接壤,北与洮南市相邻。保护区南部有霍林河贯穿东西,中部有额穆泰河流进湿地,北部引洮儿河水注入水库。保护区横跨通榆县五个乡镇场、十二个村、三十二个自然屯,二万人口在区内从事着农、林、牧、副、渔各业生产。区内自然资源丰富,有20多种林木和200余种草本植物。三条大河(霍林河、额木太河、洮儿河)横贯区内,22个大型和上百个小型自然泡沼星罗棋布,产鱼20多种;鸟类173种,隶属16目、40科、98属,其中有鹤类6种,占全世界现有15种鹤类的40%。珍稀禽类有:丹顶鹤、白枕鹤、白头鹤、灰鹤、白鹤、天鹅、金雕等,成为远近闻名的“鹤乡”。1981年建立自然保护区,面积105400公顷。1992年,我国加入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后,向海即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册》。同年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评定为《具有国际意义的A级自然保护区》。1993年被中国人与生物圈委员会批准纳入“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国家邮政局曾于2005年7月30日发行《向海自然保护区》特种邮票一套四枚。借用“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句来描述丹顶鹤故乡——向海的瑰丽景观再恰当不过。向海位于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西北部,2009年“向海鹤舞”被评为“吉林八景”之一,在中国吉林省享有“东有长白,西有向海”之美誉,是吉林的象征。“鹤之故乡、人间天堂”鹤乡之前世今生,魂牵梦绕不了情。乾隆皇帝曾在向海亲笔题下“云飞鹤舞,绿野仙踪。福兴圣地,瑞鼓祥钟。”的碑文。荷兰亲王贝恩哈德到向海观光后,深有感触地说:“这真是人间仙境!”,国际鹤类基金会主席乔治阿其博先生考察向海后说:“我到过世界上50多个国家的自然保护区,象向海这样完好的自然景观、原始的生态环境、多样性的湿地生物,全球也不多了,这不仅是中国的一块宝地,也是世界的一块宝地。”
珍:向海湿地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1992年,向海自然保护区被列入拉姆萨尔公约《世界重要湿地名录》,并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评为“具有国际意义的A级自然保护区”,每年吸引大批专家学者来此考察、观光,进行学术交流。国内的鸟类学者和鸟类爱好者,每年也都来此开展科学研究,观看各种水禽和欣赏湿地风光。向海,已成为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地和科研教学基地之一。
绝:除了鼎鼎大名的丹顶鹤,全世界15种鹤类中,向海就有6种,是远近闻名的“鹤乡”;各种珍稀鸟类共173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的鸟类向海有49种。另外,这里各种兽类、鱼类、野生植物种类繁多,是亟需保护的珍贵的天然博物馆。
神:向海是个令人情牵梦萦的地方。关于向海的动人传说多如天上的繁星。神奇的是,据说每一个来过这里的人都会经历一次传奇的体验,留下一段动人的故事,成为他们毕生难以忘怀的情结。向海旅游区是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由西向东微微倾斜,海拔在156—192米之间,垄状沙丘与垄间洼地交错相间排列,呈西北---东南方向延伸,从而形成了沙丘榆林、茫茫草原、蒲草苇荡、湖泊水域的自然景色,孕育了种类极其丰富、起源原始古老的生物资源。通榆县委、县政府依托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资源特色,大力开发旅游业,加快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举办了系列旅游活动扩大宣传影响面,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度假。主要的景点有鹤岛、博物馆、百鸟园、沙滩浴场、游船渡口、千鸟巢、香海寺、郁洋淀、蒙古黄榆、风车、杏树林等30多个。鹤岛:位于向海保护区管理局所在地西南4公里处,三面环水,一面临山,植被多样,灌木葱茏,环岛水域内,蒲草苇荡高可过人,茂密连片,最值得一看的当然还要数人工驯化成功的半散养的丹顶鹤。博物馆:是向海自然保护区的微观缩影,体现了向海湿地特性,尤其各种动物栩栩如生。一幅幅白颧筑巢,鹤翔雁舞,仙鹤育雏等真实照片,会把你带入神奇的动物世界。香海寺:1664年清朝顺治初始,在向海建了一座喇嘛庙,取名“青海庙”,一九七二年在“破四旧”中毁掉。一九九四年始,对庙宇进行了重新修复,已故国家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将其题名为“香海寺”。寺内几株参天古榆有几百年的历史,如今仍是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人们还赋予古榆美丽动听的传说。蒙古黄榆林:黄榆光观区距县城约60公里,那里有一片亚洲最大的蒙古黄榆林,面积约50平方公里。蒙古黄榆树是亚洲稀有树种,属于榆科、榆属,是天然次生林,是干旱地区沙丘岗地上特有的树种。CCTV1曾经播出过的电视剧《永远的田野》是电视制片人丛丽“田野三部曲”的收山之作,是电视剧《希望的田野》和《美丽的田野》的姊妹篇和结束篇。《永远的田野》由程煜领衔主演。与前两部相比,该剧主题更宏大,它从保护生态的角度出发,讲述了人与自然、人与生态、人与土地的和谐主题。《永远的田野》以向海自然保护区为实景拍摄基地,通过剧中望海村村民对自然掠夺性的开发所造成的恶果,体现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
包拉温都省级自然保护区:包拉温都杏树林在县城西南90公里,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的包拉温都乡境内,早在一九八六年,包拉温都杏树林就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列为全省二十七个旅游景点之一。《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话说吉林》一书的第六集中,已把包拉温都杏树林向全国人民进行了专门介绍。2002年,这里又被吉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在东西连绵起伏的沙丘上生长着一百多万株占地24435亩天然山杏树。仲春时节,杏花竞放;初夏时节,青杏满枝;秋霜浸染,杏叶似火;冬季树干裸露出晶莹闪亮的紫色身躯,这里便成了“紫色的山岗”(即蒙语“包拉温都”)。山杏树的根是根雕材料中的上品,山杏仁可以加工杏仁罐头、杏仁油、杏脯、美容霜等,开发前景十分可观。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0 中国市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