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尚义城区高清地图 ===
=== 尚义县资讯概况 ===
尚义“四景”:尚义县四景即“琴堂三峰”、“萧寺疏钟”、“鸟声穿云”和“东山观日”。前二景为文人附会,现在已无多少观赏价值;“鸟声穿云”因尚义“老虎山一带产百灵鸟,且较他处为佳,每当天气清和,则鸟声断续,堪以冶情”而得名;“东山观日”因“自东山高处远望,日出映射,(安固里)淖中光彩夺目,大有泰山日观峰之景”,因以得名(《察哈尔通志·卷四·尚义设治局疆域·古迹》)。老虎山现属八道沟镇,东山现属石井乡。
古洞:《察哈尔通志·卷二·张北县疆域古迹》:“南壕堑村西二里,有大小石洞各-。大洞深约一里,高约六七尺,宽丈余,内分四五支路。小洞与大洞无异,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惟略小耳”。即今大石洞和小石洞。现因采石破坏,洞口已被封死。
古墓:县境古墓主要有三处。一在狮子沟村。墓内有石碑一座,落款书“延祜六年岁次已未三月立”。延祜六年,即公元1319年,时置元仁宗朝,为元代墓葬。一在大青山叭沟,有鲜卑墓葬群。依据鲜卑“死则潜埋,无坟垄处所,至于葬送,皆虚设棺柩,立冢椁,生时车马器用皆烧之以送亡者”(《宋书》)的记载判断,当为鲜卑衣冠冢。一在南壕堑镇王茂沟。王茂沟即“王墓沟”,因相传葬有王而得名。旧有石人、石马、石桌等,现已破坏殆尽。不详何代墓葬。
北魏早期摩崖石刻:位于尚义城南10公里大青山区。详见《尚义文史资料(第三、四辑)》中《大青山史话》一文,此略。为研究少数民族史不可多得的史料。
红山奇石:位于尚义县甲石河乡大红山。红山奇石,奇在其字。在大红山顶的一块巨石上,奇迹般地保留着先人用特殊方法书写的书法作品。这些书法作品,写在一块嵌入山体的巨石上,大约有十余处之多。字体小如蝇头,大如拳头,遇水字现,水干字隐,令人扼腕称奇。因当地处于半干旱区,年降雨量较少,故平时难得一见。因此,无论官方正史,还是地方史志,对此均未做只字记载,只有当地土著,对此有所了解。故此奇石的书写方法,书写年代,书法作者等,目前尚属历史之谜,均有待于人们去研究,去探索。
关帝庙:据《察哈尔省通志》记载,县境曾有关帝庙4座,民国年间即已残破,今已无存。分别是:乌里雅苏台关帝庙(乾隆四十八年建)、合不庆关帝庙、陆合城关帝庙、毛忽庆关帝庙。
元碑:据《口北三厅志》,大青山后存有元代虞集所撰《威宁井氏先莹碑》一尊,《口北三厅志·艺文志》有全文收录,多为歌功颂德之辞,有兴趣者可参阅,此略。
长城:位于县南境,与张北、万全、怀安诸县长城相连接,现存遗迹为明代长城,部分地段保存尚好。本人在《尚义文史资料》1-4辑已有涉猎,此不详述。
草原:县境内的察汗淖儿草原,又名五台草原,背靠察汗淖儿,湖光草色,鸟语花香,景色旖旎,气候宜人,是不可多得的纳凉、旅游、度假之地。该草场面积约13.9万亩,是内蒙古高原南缘最大的天然草场,为河北第一草原。河北省唯一保持蒙古民族生产、生活、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的蒙古族聚居村一一五台蒙古营,就座落在这里。美丽的草原,淳朴的民族风情,构成了一幅壮美的画卷。草原歌手——一百灵鸟和著名的口蘑,就生长在这片绿色的原野上。

简介:尚义县距张家口市116公里,距北京288公里,坐车得用1夜的时间。地理位置北纬40°44′-41°32′,东经113°49′-114°26′。县境之地,在燕山和喜马拉雅山运动的作用下,坝缘线横贯东西,形成坝上、坝下两个不同类型的地貌单元。北部为坝上高原区,以坝缘山地、疏缓丘陵、波状高原为主要地貌特征,该区占全县总面积的58.9%,海拔1280-1650米;南部为坝下山区,以浅切割中山、低山丘陵、山间谷地、黄土台地为主要地貌特征,该区占全县总面积的41.1%,海拔1050-1800米。气候独特,蕴藏潜力巨大。尚义属东亚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温差较大,雨热同季,年均降雨量在350-420毫米,多集中于6、7、8月份,无霜期一般为100-120天。尚义县辖6个镇、8个乡:南壕堑镇、大青沟镇、八道沟镇、红土梁镇、小蒜沟镇、三工地镇、大营盘乡、大苏计乡、石井乡、炕塄乡、七甲乡、套里庄乡、甲石河乡、下马圈乡。尚义近邻京津,区位优势明显。土地资源丰富,气候独特,适宜优质蔬菜种植和农作物营养积累。矿产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现已探明和发现的矿藏有10大类40多个矿种,较为丰富的金属矿有金、银、铜、铁,非金属矿有煤、石墨、硅藻土、紫色页岩等。风力资源稳定、丰富,是华北地区风能资源最好的区域之一。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生态旅游独具特色,境内拥有民族风情、人文历史、生态观光三种旅游类型。交通便利,通讯便捷,电力充裕,劳动力资源充足。所有这些都为开放的尚义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历史沿革:县名蕴含“崇尚礼义”之意。据《张北县志》记载:尚义县境,秦时为代郡北境,西汉属代郡且如县(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兴和县城西北部);东汉为匈奴、鲜卑游牧地;三国魏、晋为鲜卑族;北魏为柔玄镇(治兴和县西壕堑一带)地;东魏、北齐为怀荒镇(治今张北县城)地;隋为雁门郡北境;唐为突厥、库莫奚,契丹游牧地;五代时为契丹地;辽属西京道奉圣州,金属西京路宣德州柔远县(治今张北县城);元为威宁县(治今南壕堑一带)。属中书省兴和路;明属兴和守御千户所及鞑靼诸部落牧地;清初沿旧制,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属张家口理事同知及抚民府厅,乾隆至光绪年间垦殖日众,渐成村落;民国二年(1913年)改属张北县,民国四年(1915年)北部划属商都垦务行局,民国七年(1918年)改属商都县第二行政区。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把商都县二区及三、五区各一部(今大青沟、大营盘、大苏计、哈拉沟、后石庄井公社)划出,在大青沟建尚义设治局(尚义,寓提倡礼义廉耻),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被日伪侵占改设治局为尚义县,一九三九年九月伪蒙疆政府成立,尚义属察哈尔盟(1943年)张北县西区(今县境南部、中部十一个公社)划归尚义县,伪县公属由大青沟迁至南壕堑;一九四五年我军第一次解放,次年战略撤城,一九四八年二次解放,建尚义县人民政府(驻南壕堑)属察哈尔省,一九五二年划归河北省,一九五八年并入张北县,一九六0年划归商都县,一九六一年五月恢复尚义县制。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0 中国市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