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潞城市区高清地图 ===
=== 潞城市资讯概况 ===
红色圣地:八路军总部北村旧址
概况:八路军总部北村旧址,位于山西潞城市西部文王山脚漳水河畔。抗日战争中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东渡黄河,挺进太行山。1938年10月25日至39年7月8日,八路军总司令部同中共中央北方局在北村驻扎了256天。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左权副总参谋长等曾在这里进行了伟大的革命实践。建立了晋东南农、工、青、妇、武、文抗日救国总会。进行了多次“反摩擦”、“反扫荡”、“反围攻”斗争,创建了华北大片敌后根据地,掀起了以上党为主的太行几百万儿女抗日热潮,此间有“朱德司令种南瓜”、“公文包之谜”等故事。潞城县西部边缘的文王山脚、浊漳河畔,有一个被山西省委、省政府名命为“文明村”、“明星村”,民政部誉为“北方地区社会福利模范村”的秀丽山村---北村八路军总部北村旧址就座落在村中广场的西北侧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总部东渡黄河、挺进太行,于1938年10月25日全1939年7月8日,同中共中央北方局在这里驻扎了256天,然后转移到武乡砖壁。总部旧址是一座具有北方特色的四合院。七间北房是总部作战室,现在陈列着当年朱总司令、彭副总司令、左权副总参谋长及北方局书记杨尚昆等在北村时的230幅珍贵照片、56件实物和50余万字的资料。西房是朱总司令的住处,他在这里曾写下了《太行春感》、《八路军抗战两周年来的经验教训》等光辉篇章。东房北间是彭德怀副总司令和夫人浦安修的住处,彭总在此发表了《坚持河北抗战与巩固团结》、《对敌作战的战术问题》等文章。也是他同国民党河北省主席鹿钟麟谈判的地方。东房南间是左权副总参谋长的住处,他在这里发表了《伏击战术》、《袭击战术》、《坚持华北抗战两年中之八路军》等文章,并于1939年4月16日经朱总司令介绍,与刘芝兰同志在这里举行了婚礼。总部旧址原是一个财主的院落,土改时曾分给四户贫下中农。改革开放后,富起来的北村人民,在村党支部带领下,和县、乡党委支持下自筹资金4.8万元,于1984年将八路军总部旧址修缮一新,并征集了革命文物400多件,成立了“八路军总部北村纪念馆”。原国家主席杨尚昆为旧址题名“八路军总部北村旧址”,徐向前元帅题了“北村纪念馆”,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赠送了朱、彭两位老总塑像。总部旧址系民国建筑,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0平方米。2003年6月山西省政府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系一类保护状态。
历史背景:1939年7月15日,正当日寇对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发起第二次九路围攻之际,总部机关由潞城北村经黎城霞庄进驻砖壁村。总部在砖壁指挥八路军粉碎日寇对晋东南的围攻和“扫荡”后,除少数人员留守砖壁外,总部机关对于1939年10月11日迁至西南10公里处的王家峪。1940年6月敌占段村后,总部于6月27日又返迁砖壁,并由彭副总司令和左权副总参谋长在此指挥了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1940年11月4日,总部转移至辽县(今左权县)的武军寺。1942年5月反“扫荡”后,彭副总司令又率领总部机关于农历初六第三次进驻砖壁村,并在此召开了左权烈士追悼会,不久即赴太岳区,后又返麻田、武军寺。八路军总部在砖壁驻扎期间,党、政、军机关,分别驻在砖壁驻地周围的村子里;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野战政治部驻土河村;北方局党校驻上北漳;华北《新华日报》社驻安乐庄;总部军法处驻南山头。从此,砖壁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庄,便成为华北抗日前线的司令台。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陈赓、杨尚昆、陆定一、傅钟、杨立三等八路军领导人经常来总司令部参加党政军重要会议。1940年9月23日,中共中央北方局在砖壁召开了党的高级干部会议。罗瑞卿同志在会上作了关于“抗日战略中我军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抗战三年来我军政治工作的检讨,目前政治工作的一些问题”的政治报告;彭德怀同志作了关于国际国内形势,巩固抗日根据地几个问题的报告提纲,杨尚昆作了根据地建设中几个问题的报告,这些会议对于开展游击战,建设根据地都起了极大的作用。
特点:八路军总部北村旧址位于潞城市北村。1938年12月21日至翌年7月8日,八路军总部由故县村迁此。北村、中村、南村3村呈三角形,相距均约1公里。司令部和朱德总司令住在中村东北面石窑沟龙王庙内。这里依山傍水,松柏成林,易于隐蔽。彭德怀总司令、左权副参谋长和参谋部、北方局党委驻北村杜姓大院。该院为一座占地800余平方米的砖木结构四合院,7间主房原为作战室,现陈列有236幅历史照片、56件实物和50余万字的历史资料。东上房3间是彭德怀副总司令住处,东下房2间是左权副参谋长住处。旧址大门上的鎏金匾额书有“八路军总部北村旧址”,为杨尚昆1990年3月8日题写。当时,后勤部与总医院驻南村,政治部驻中村韩双胜院。该院坐北向南,为三进院落,现存中院和后院。中院均系平房,后院为楼房。北楼5间房为办公室和会议室。东、西楼各有房3间。政治部副主任傅钟住东楼,工作人员住西楼。政治处驻村南头杨黑毛院。该院坐北向南,为二进院落,有东、西房各3间,南房4间。主任康克清住东房,房东杨黑毛一家住西房和南房。街门开在东南角,现存里院北房5间,为电话室及工作人员住房,仍保持原貌。村中墙上的“保卫晋东南抗日根据地”标语仍依稀可见。与中村相邻的长治郊区西白兔乡霍家沟村有彭德怀旧居。1939年八路军总部驻南、北、中村时,彭德怀副总司令经常去附近村庄了解情况,做群众工作,曾多次到霍家沟,住在村西北角霍先文院。该院坐北向南,有北窑3孔,东、西房各3间,南房3间,街门开在东南角,今仍保持原貌。
景观:山西潞城市北村村头,有棵千年奇松,49条根全部裸露地面,树冠却四季常青,每当晨曦初照、夕阳辉映都会斑斓四溢、暇光洒地,古往今来当地老百姓称之为露根松。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八路军东渡黄河,挺进中原,开辟华北抗日根据地。转战一年,途经56个村庄,八路军总司令部、中共中央北方局长期驻扎北村。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左权副总参谋长等革命前辈在这里整训军队,同八路军广大官兵开荒种地,生产自救,粉碎国民党经济封锁,创建了华北大片敌后根据地,掀起了以上党为主的太行几百万儿女抗日热潮。八路军总部在北村驻扎的256天期间,朱总司令在指挥战斗之余,经常带领八路军官兵在这颗露根松旁的一块湾地里种瓜除草,累啦就在松树下乘凉小憩,和老百姓触膝相谈……。抗战胜利后,老百姓为了寄托对朱德总司令的想念之情,就将这颗千年奇松亲切得称为“朱总松”。
行政区划:潞城市辖2个办事处、4个镇、3个乡:潞华办事处、成家川办事处、店上镇、微子镇、辛安泉镇、翟店镇、合室乡、黄牛蹄乡、史迥乡。人口约20万人。
历史沿革:潞城是长治地区唯一的县级市,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先民集居,播下了文明礼仪的火种。商殷时代就有“微子国”、“潞子国”之称,秦置潞县,属上党郡,北魏时代为刈陵县地,隋开皇十六年开始称潞城县,唐天佑二年改为潞子县,五代复称潞城县。古史记载,早在黄帝时期就有炎帝的后裔参卢受封于今潞城市一带,建立了潞国,他的子孙遂以“路”为氏。从这里我们就可以了解到附近长治市百谷山神农庙、长子县神农泉、熨斗台炎帝庙、高平市炎帝陵等众多炎帝文化遗迹的历史渊源。到商代武丁以后,商王朝与西北部的鬼方、土方、昌方等邦国的战争时有发生,这些邦国都分布在山西的南部,其中鬼方的一支叫西落鬼戎就活动在今潞城市一带。《竹书纪年》载:“武乙三十五年,周王季伐西落鬼戎。”《后汉书·西羌传》也印证了这一史实:“及子委历,遂伐西落鬼戎。”陈梦家等先秦史专家认为“落”即“潞”,并指出:“武丁卜辞中所见的多方与诸国,尤其是与商王国敌对的方国,多在晋南,即汉代的河东郡,一部分在上党郡。”“这些部族有些一直保持较原始的生活方式,即殷以后称为‘北戎’、‘北蛮’、‘赤狄’的;有些则混和了不同程度的中原文化,或其社会已进步到了高一级的形式。如隗姓的隗、潞———鬼方、狄。”,到春秋时期,随着人们对狄人的认识,把狄人分称为赤狄、白狄、长狄等部族。其中赤狄又以其所处的地名分为潞氏、甲氏、留吁、铎辰、蔷咎如等族群。据考证,赤狄人最鲜明的特色是崇尚红色,身着红衣,故名赤狄,这显然是受到华夏文化的影响,华亦赤也。从晋献公到晋景公在位的近百年间,赤狄与晋国的冲突、交往从未间断。晋成公为了和赤狄中最强大的潞子国(即潞氏)表示睦邻诚意,曾把自己的女儿伯姬嫁给其国君潞子婴,通过和亲换得暂时安宁。公元前594年,潞子国权臣酆舒逼迫国君绝晋之好,并诬伯姬以罪,杀害了她,又装作不小心打伤潞子婴的眼睛,潞君力不能制,只好求救于晋国。晋景公听说自己的亲姐姐被杀,怒不可遏,便欲立即发兵讨伐潞子国,众大夫一齐劝谏道:“不行,酆舒有三大优势,不如等他退位以后再作打算。”这时只有大夫伯宗支持景公出兵,他从晋国长远利益考虑阐明道理,罗列了狄人酆舒的五大罪状作为征伐理由:不祭祀祖先,一也;嗜酒群饮,二也;强占黎侯国土,三也;杀我伯姬,四也;伤潞君的眼睛,五也。这年六月,晋景公派大将荀林父兴师问罪,在曲梁(今潞城市石梁村)大败潞军,随之杀酆舒,灭潞国。第二年,晋又派大将士会伐灭甲氏、留吁、铎辰。公元前588年,最后击溃赤狄余部,才彻底清除了赤狄侵扰,将上党地区统归晋国疆域。到现在潞城市的古城村还有春秋潞子国都城遗址,续村有潞子婴墓,石梁村有曲梁之战古战场,潞祠山有潞子婴祠等潞氏文化遗存。战国时期,潞子国故地称为“潞”或“露”,为韩国上党十七邑之一。当时,潞、露二字可通假,当前仍有存世的韩国方足露布,其地望即今潞城市。西汉初,在潞子故都城置潞县,属上党郡。西晋时期,潞县一度为上党郡治所。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公元450年),改潞县为刈陵县,县治在今黎城县古县村,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69年),又从刈陵县划出南部区域置潞城县,县治设在今潞城市区。“潞城”县名始此。唐末天佑二年(公元905年),权臣朱温为避其父朱诚名讳,改潞城县为“潞子县”,同时还有翼城县改“浍川县”,晋城县改“丹川县”,黎城县改“黎亭县”等等。五代唐时才都恢复了原名,潞子县也复名为潞城县。1954年4月,潞城县与长治县合并为潞安县,县人民政府驻长治。1958年11月,撤销潞安县,其行政区域分别划入长治市和黎城县。1962年3月,恢复潞城县。1994年4月26日,撤县设潞城市。
城市建设: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目标,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提升城市服务功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形成了“天蓝、地绿、城美”的文明整洁的城市风貌。城市面积由3平方公里发展成现在的近8平方公里,相继贯通了中华大街、南华大街、西华路、学府东街、高速公路和王曲电厂连接线,总长度达19.7公里,形成了“四横四纵”的城市道路交通框架;新建了世纪广场、府前广场、越人公园、街心公园、商贸广场、城市污水处理厂等一批公益设施,建成了潞城大酒店、老干部活动中心及国税、地税大楼、人行、农行办公楼等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品位不断提高;拓宽延伸了城市西北、西南排洪渠,城市防洪能力达到50年一遇的标准;围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开展了大规模的绿化活动,高标准绿化了迎宾大道,建成1000平方米以上公共游园绿地24处,城市绿地率2004年达33.3%,人均公共绿地由无增加到8.5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5.3%。2004年,顺利通过了省级园林城市的评审。集中力量建设了一批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项目,全市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电、通水泥(油)路、通程控电话、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的“五通”目标。2010年2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命名2009年国家园林城市、县城和城镇的通报》,山西省潞城市被授予“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0 中国市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