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礼泉城区高清地图 ===
=== 礼泉县资讯概况 ===
历史沿革:礼泉原名醴泉,作为县名始于隋代。上古时,本县叫寒门,传说为黄帝升仙之处。西周时(前11世纪—前771)名焦获,其地理位置在京畿之内,是周王朝京城北边的边防重地。春秋(前770—前476)时,焦获隶属于秦。战国(前475—前221)时,秦改焦获为谷口县,隶属内史。秦代(前221—前207),因县城位于泾水出山之口,故名谷口县,辖区为今礼泉县地。西汉(前206—8)时,谷口县辖区为今礼泉县地。新莽(9—23)时,天凤二年(15),改谷口县为谷喙县,辖区为今礼泉县地。东汉(25—220),废谷喙(谷口)县,入云阳县。三国·魏(220—265),司马懿抚慰关中时,罢云阳县设立抚夷护军,今礼泉县北部属此辖区,南部属美阳县。西晋(265—316),今县南部属好畴县,北部属池阳县。十六国·前赵(304—329),西晋废曹魏抚夷护军,前赵复设,今礼泉县北部属此辖区,南部属好畴县。后赵(319—349),今县北部属抚夷护军,南部属好畴县。前秦(351—394),今县北部属抚夷护军,南部属好畤县。后秦(384—417),今县北部属抚夷护军,南部属好畴县。北魏(386—534),废后秦抚夷护军。北魏太延元年(435),分池阳县地,设立宁夷县,辖区为今礼泉县地。西魏(535—557),宁夷县辖区为今县境东部。西魏大统四年(538),分宁夷县地,设立甘泉县(因县北的甘泉山得名),辖区为今县境北部。同年,分宁夷县地,设立新畴县,辖区为今县境南部。同年,又分咸阳郡,设立宁夷郡。废帝三年(554),改名秦郡,治所设在宁夷,领3县。北周(557—581),明帝二年(558),将西魏时秦郡的甘泉、新畴2县撤销,辖区并入宁夷县。建德二年(573),又把秦郡撤销,宁夷县改属咸阳郡,境内有北周醴泉宫,辖区为今礼泉县地。隋代(581—618),隋开皇十八年(598),改北周宁夷县为醴泉县(因县境内有醴泉宫而得名)。县境有甘泉水、波水、浪水、又有九嵕山,温秀岭,辖区为今礼泉县地及乾县东部。唐代(618—907),武德元年(618),分其地(醴泉县)设立温秀县。《陕西名胜志》说:“温宿岭在其处,汉温宿国人内附,牧饮于此,唐初析置温秀县,以之名矣。”其后,又把醴泉县撤销,辖地并入温秀县。贞观元年(627),撤销温秀县。贞观十年(636)在九嵕山营建昭陵,分云阳、咸阳2县地,复设醴泉县,属雍州,天授二年(691)七月改属鼎州,久视元年(700)八月还属雍州。五代·梁(907—923),后梁初,醴泉县属大安府,乾化年间改属乾州。五代·唐(923—936)醴泉县属乾州,后唐同光二年(924)二月属京兆府。五代·晋(936—946),醴泉县。五代·汉(947—950),醴泉县。五代·周(951—960),醴泉县。北宋(960—1127),醴泉县为次畿,北宋初属京兆府,政和八年(1118)三月改属醴州。金(1115—1234),醴泉县。元代(1271—1368),醴泉县,为下县。明代(1368—1644),醴泉县在明初属乾州,嘉靖三十八年(1559)十一月改属西安府。清代(1644—1911),醴泉县。民国(1912—1949),醴泉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1949年10月)以后,醴泉县原属彬县分区,1950年5月改属咸阳专区,1953年1月改属宝鸡专区,1956年10月改由省辖。1958年12月将醴泉县撤销,并入乾县。1961年9月复设醴泉县。1964年9月改“醴”为“礼”。自唐至今,辖区均为今境地。
乡贤名人:郭伯雄:男,汉族,1942年7月生,陕西礼泉新时乡张则村人,1963年3月入党,1958年8月参加工作,1961年8月入伍,解放军军事学院完成班毕业,大专学历。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上将军衔。
季志民
季志民:陕西省礼泉人,1941年出生。1959年入伍,甘肃省军区原参谋长,少将军衔。现为柳营试锋将军书画展组委会副主席,中国将军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作者自幼喜欢书法,其作品先后在兰州军区和全国性书法展中得奖并被收入专集。
韩国锦(1916-2009):1916年4月8日出生,陕西省礼泉县人,贵州省军区副司令员。1932年5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支队长、第一纵队第1旅7团团长等职,1949年2月任第16军46师138团团长、安顺军分区副司令员,1950年3月任安顺军分区副参谋长,1951年1月任安顺军分区参谋长,1952年—1966年5月任铜仁军分区司令员,1966年5月—1980年7月任贵州省军区副司令员,1980年7月—1981年4月任贵州省军区顾问。贵州省军区贵阳后槽干休所正军职离休干部。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88年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因病于2009年9月14日6时20分在贵阳逝世,享年94岁。符浩,一九一六年四月出生于陕西省礼泉县西张堡乡。曾就学于西安师范,并从事抗日救国,一九三七年秋进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从一九六二年开始先后任外交部司长、政治部副主任、办公厅主任、外交部副部长,驻越南、日本大使等。一九八三年以后被选为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常委、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各国议会联盟执行委员。中共十二大代表。现任中国外交史学会会长、中国前外交官联谊会名誉会长、外交笔会会长。曾发表过一些文章和诗作。著有《天南地北集》、《风雨沧桑集》。
宋伯鲁:(1854—1932),字子纯,号芝洞,又号芝田,陕西礼泉县人,少年得于母亲教诲,聪明好学,苦读经史,由县廪生入太学,光绪十一年(1885)中举,第二年登进士弟,授翰林院编修。先后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及山东乡试副考官,山东道监察御史等职。宋伯鲁为官清正,多才多艺。他擅长书画,最精小楷,尤其在一瓜籽壳内能书写七言诗,画宗北派,秀逸中含有刚劲之气。主要著作有《海棠仙馆文集》、《海棠仙馆诗集》、《还读斋杂述》、《新疆建置志》、《西辕琐记》、《已亥丛谈》、《新太平轩书画论》、《泾阳新志》等。
阎纲:1932年生,陕西礼泉人,1949年参加工作,1956年大学毕业,同年分配到中国作家协会,1986年调中央文化部。
邹志安:陕西礼泉人。中共党员。1966年毕业于师范学校。历任礼泉县小学教师、县文化馆员,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专业创作员、理事、主席团委员。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爱情心理探索》,短篇小说集《乡情》、《哦,小公马》,中篇小说集《心旌,为什么飘摇》等。邹志安凭借《哦·小公马》和《支书下台唱大戏》连获第7、8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一举跃上全国文坛。他以他的全部创作记录下了在党的领导下,二十多年来中国农民在社会主义的变革中的发展历程和精神历程。鲜明的时代特色,具有内在的生活激情,构成了邹志安小说创作主要旋律。近年,他的创作进入更深的心理层次,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地拓展在商品经济大潮中社会文化心理的巨大变迁。他不断探索,不断求新,在艺术上不断地从脚下那块熟悉的土地吸取营养,又赋予新的表现,成为个性鲜明、有关中味的乡土作家。关中原野的生活场影,乡土风情,沧桑变故使他的作品有田园生活朴素清新的诗情画意;而农村劳动者的艰苦创业和传统意识以及同新的浪潮的巨大冲撞,则使他的作品又具有黄土般的沉重感。这一切构成了邹志安小说独特的认识价值和关中沃野清新、明丽、又厚实深沉的审美价值。
曹伯庸:陕西礼泉人,1930年生,现为陕西师大中文系教授、陕西省文史馆馆员、中国书协会员、陕西省书协常务理事、西安市书协顾问、名誉主席、终南印社艺术顾问、骊山印社艺术顾问、陕西省老年书画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出身于书香门第,幼继庭训,悉心临摹欧阳询《九成宫礼泉铭》,培养了爱好书法的兴趣。曹伯庸是关学继承者,学养精深;长期从教,桃李满天下;已过古稀之年,却笔耕不辍,著述迭出。季志民:陕西省礼泉人,1941年出生。1959年入伍,甘肃省军区原参谋长,少将军衔。现为柳营试锋将军书画展组委会副主席,中国将军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作者自幼喜欢书法,其作品先后在兰州军区和全国性书法展中得奖并被收入专集。
礼泉烙面:礼泉烙面(音:liquanluomian),礼泉烙面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方便食品。可加汤食用,亦可干吃。其特色吃法称之为“泖(音:mao,一声)”,即将面盛在碗中,用骨头汤或者调好味的酸辣汤浇之。然后调上佐料,即可食用,佐料的调配比较独特,用上等的猪油调和辣椒面,配以葱花、韭叶、盐及当地酿造的香醋。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0 中国市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