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淮北市区高清地图 ===
=== 淮北市资讯概况 ===
商业发展:淮北市商业较为发达,有很多大型商场。鼎盛国际、东方百货、华松国际、相王国际购物、百货大楼等,此外金鹰国际(淮海时代广场)、韩国商贸城、中泰国际也即将竣工i营业。大润发、五星电器、宏图三胞、苏果超市、沃尔玛以及淮北本地的大型连锁超市真棒特卖场遍布市区。除此以外,淮北还有大型专业市场6家,其中相山区4家,分别是:淮北汽车城(占地500亩)、凤凰山农贸城(占地120亩)、盛世商贸城(占地278亩)、兆基家居广场(占地78亩);杜集区1家:中国(淮北)矿业设备博览城(占地730亩)、濉溪县1家:中瑞农产品批发市场(占地150亩)。诸如中国煤炭机械博览城、盛世商贸城、大华商贸城、东湖商贸城、特种农产品批发市场等。淮北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十一五”期间,全市商品购买力明显增强。2009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9亿元,是2006年的1.7倍,年均增长17.8%。全市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29.41亿元,是2006年的1.4倍,年均增长12.3%。市场建设规模扩大。“十一五”期间,我市市场改造力度加大,市场建设步伐加快,市场的规模和档次得到了快速提升。2009年全市各类市场115多个,年营业额超过10亿元的达到10个。久兴批发、盛世商贸城市场、中国矿业设备博览城、淮北汽车城等一批区域性市场建成营业。苏果、五星电器等知名企业成功入驻我市。超市连锁经营、专营专卖等新型经营业态快速发展。
淮北旅游:景区观光游,相山风景区,黄里风景区,龙脊山风景区,乾隆湖风景区,南湖湿地公园,化家湖等,城市文化游,隋唐大运河博物馆,临涣古城,共姬墓,濉溪老城石板街,柳孜隋唐大运河码头遗址,古相城遗址,刘开渠纪念馆,汉阚遗址及水牛墓,淮北马援墓,石山孜遗址,其他汉朝墓葬群等
红色景点游: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临涣文昌宫,小朱庄革命烈士陵园,朱务平故居等
淮北市A级旅游景区:相山公园4A隋唐大运河博物馆3A南湖风景区2A双堆烈士陵园2A龙脊山自然风景区2A,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景区2A
淮北市的省、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省级::
显通寺共姬墓石山孜遗址:汉阚遗址及水牛墓小李庄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化家湖遗址:
教育:淮北市境内高校:淮北师范大学,淮北煤电技师学院,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食品职业技术学院;淮北艺术职业学院。
淮北师范大学简介(原淮北市煤炭师范学院):淮北师范大学(原淮北市煤炭师范学院),位于具有40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能源基地、国家园林城市以及历史上泗水郡沛国以及沛郡的郡治国都所在地安徽省淮北市。1974年建校,时为安徽师范大学淮北分校。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定名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隶属原煤炭工业部,面向全国招生。1981年获准为学士学位授权单位。1998年9月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安徽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0年学校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名次。2009年新增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省级立项建设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博士后岗位设置单位。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淮北师范大学”。校园紧邻国家AAAA级景区相山风景区,办学至今,学校已经培养出30000余名各级各类高素质创新型专门人才,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淮北市第一中学全国百强中学之一】,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原淮北矿业集团公司中学(局中)】淮北市第十二中学,淮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师大附中】,濉溪中学、濉溪二中【濉溪县第二中学】,临涣中学【濉溪县临涣中学】。
普通公立中学:淮北市第二中学,孙疃中学,淮北市第四中学【原淮北矿业集团公司第二中学】,淮北市第五中学,淮北市第六中学【原刘桥一矿中学】,淮北市第七中学【烈山区实验高级中学、原杨庄矿中学和七中合并】,淮北市第八中学【原岱河矿高中】,淮北市第九中学【原张庄矿中学】,淮北市第十中学【原临涣矿中学】,淮北市第十一中学【原特凿公司中学】,淮北市西园中学,淮北市海宫学校,淮北市梅苑学校,淮北市工业学校【原淮北市第三中学】,淮北市开渠中学【原淮北市第八中学】等
国家重点中专:
濉溪县职教中心【国家级示范】,安徽省淮北卫生学校,淮北市职业技术学校,淮北市第二高级职业中学,淮北师范学校,淮北艺术学校等。
民办中学:淮北市龙华中学,淮北市天一中学,国泰中学,同仁中学,惠民中学,淮海中学,银安中学,树人中学,龙华中学,淮北少林武术学校,等。
文化:淮北梆子戏:淮北梆子戏,原名沙河调或沙河梆子。当地人俗称“高梆”。淮北梆子在声腔上属梆子腔系。与河南梆子、上党梆子、蒲州梆子、莱芜梆子有一定的血缘关系。淮北绑子戏源于河南豫剧豫东沙河调。主要流行在皖北、豫东和苏北的一些地区。鼎盛时几乎县县都有专业剧团。成立较早而影响较大的剧团,主要有抗战时期的翻身剧团、拂晓剧团等。由于豫东与淮北毗邻,长期的艺术交流,使豫东沙河调逐渐吸收了淮北民歌和民间小调的有益成份而演变成今天的淮北梆子戏。淮北梆子戏的唱腔具有高昂、粗犷、奔放、感染力强的特点,有二百多种曲牌。演唱分大本腔与二本腔(二本腔即假嗓),在伴奏乐器上除弦乐和鼓板之外,另加枣木梆相击作声,藉以增强声调之节奏。在艺术表演程式上受京剧的影响较大,但仍具有地区特色。淮北市梆剧团,淮北市的厂矿、郊区、农村剧团在演出剧目时绝大多数是演唱淮北梆子戏。
泗洲戏:泗洲戏原称“拉魂腔”,源于苏北鲁南地区,传入淮北,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建国前基本上是由民间小班社在农村演出。这种班社多以家族、家庭成员、师承关系为核心组成。建国后才逐步进入城市登上舞台。泗洲戏的唱腔具有加快、爽朗、委婉的特色。在农村中流传有这样的歌谣:“拉魂腔,拉魂腔,不怕你不来,就怕我不唱。”由于它的唱腔优美动人,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深受淮北地区人民的喜爱。又因为泗洲戏的老一辈艺人多数生长在泗县一带,所以这一剧种在语言运用上又具有泗县一带语言粗犷、幽默的特色。泗洲戏的剧目:传统大戏约有80多出;传统小戏和折子戏约有60个左右。除此,还有二百个“篇子”。优秀的生活小戏如《拾棉花》、《走娘家》、《借水瓢》、《钓水鸡》、《野姑娘》等,都是根据这些“篇子”整理改编出来的。建国以来,除创作了一批优秀的现代剧目,如《结婚之前》、《两面红旗》、《摔猪盆》等外,还整理改编了一批受到群众欢迎的传统剧目,如《三蜷寒桥》、《杨八姐救兄》、《拾棉花》、《走娘家》、《打千棒》等;这也是有代表性的剧目。
淮北花鼓戏:淮北市郊农村的集镇一直有花鼓戏小班社演出。这种班社五至十人,多以家族、家庭成员、师承关系为核心组成。他们农忙种田,农闲演出。一般不搭台子,围个地摊就可演出。淮北花鼓戏音调委婉,带有拖腔。不用弦乐,只用鼓板。生角穿件大褂,带上髯口,也简易化妆。旦角头上扎个彩球,腰间系上彩裙,自我表白角色。唱腔虽然曲调比较单调,但因吸收了淮北的民间小调,劳动号子、农谚、歇后语等,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因而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淮北花鼓戏的剧目分大戏小戏两种,传统剧目有《王小赶脚》、《四宝珠》、《花园会》等一百七十多个。内容多反应当时人民的生活、劳动、习惯、性格,运用当地群众的纯朴语言,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淮北大鼓:淮北大鼓诞生于淮北市濉溪县。淮北大鼓自明末清初已具雏形。始于手鼓伴奏,以半说半唱的顺口溜的形式演唱。清代中期艺人们改革手鼓为简单支架固定鼓位固定场地的演唱。清初大鼓艺人逐渐增多。解放后发展到鼎盛期。淮北大鼓的演唱特点多为一人演唱。演员一手击鼓,一手打板,亦说亦唱。唱腔有慢板、快板、花板等数种形式。演唱书目时多用“活口”。演员需要熟记一些常用唱段,俗称“片子”、“赞赋”。以灵活运用于描摹各种场景、场面、人物形象以及各种生活、心理、打斗情景等。淮北大鼓的器具主要有大鼓、鼓架和板。鼓以檀木或枣木扣成圆形,上下蒙牛皮,边缘用大头钉固定,四周加铁环以敲击时产生谐音。鼓棒用柘树条或石榴树条,前端加工成弯头状,敲击时不至损坏鼓皮。鼓架用六根竹条支成三角形支架。上用细麻绳攀系以固定大鼓。板有钢板和手扳两种,钢板形似半月牙状,钢或铜制成,也叫“月牙板”、“梨花片”,手板为三页板,用红木或檀木制成,长约30厘米,宽5至7厘米,每页厚0.2—0.5厘米之间,用丝线固定,下面两块固定在一起,手握上面一页敲击发声。淮北大鼓以唱为主,说为辅,唱腔高亢婉转,地方特色浓郁,多采用地方小调或吸收其他地方戏曲剧种曲调,语言诙谐幽默,深受淮北地区广大群众的喜爱。
淮北琴书:淮北琴书是地方曲艺的大曲种之一,淮北琴书又称“泗州琴书”,是在流行于泗州地区的老凤阳歌、泗州调、山歌、小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约形成于19世纪中叶,最早流行于泗州府地区。它源远流长,积累丰富,旋律优美,板式繁丽,而且曲腔对文学载力强。既能说唱传奇大书,又能咏唱抒怀寄情的曲段。它是以说唱为主的曲艺形式,流行为苏西、豫东、皖北、鲁西南一带。据老艺人说:在没有洋琴伴奏的情况下,称“丝弦”,盲人演唱此曲种,群众称“瞎腔”,一人拉坠胡,足蹬脚踏板,口唱曲调,称“三张嘴”。师傅传授此艺术,徒弟必须先学“三张嘴”,才能学段子,学大部书。后来,有了洋琴,唱丝弦加上洋琴伴奏,叫唱“洋琴”的,再后来,唱洋琴学会说大部书,才有“琴书”之称。唱琴书的“三张嘴”是敲琴、打板、唱曲。淮北琴书的音乐曲牌有《大八板》、《小五板》、《垛子板》、《慢板》、《快板》、《喜调子》、《哀调子》等曲牌。琴书开场前,先合奏一段曲牌《大八板》,群众称为“打闹台”,艺人称“拉拉场”(把观众吸引过来听书),优美、动听、欢快的音乐把观众吸引过来以后,即开始演唱小段,然后“开正本”(唱大部书)。淮北琴书在演唱小段之前,还有一段和观众交流的语言和唱段,以表现艺人谦虚和蔼的态度。淮北琴书演出流传曲目多以人文戏为主,地方群众称其为“鞋筐子戏”。由于琴书历史悠久,加上老艺人不断创新,在演唱中也逐步出现了一些武戏。淮北琴书的曲牌《八大板》曲调鲜明,高低起伏,变化无穷,特别是坠胡伴奏,充分显示出它的特点。
泥塑李:泥塑是我国历史上较为悠久的民间艺术,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从民间泥玩到清静高雅的寺院殿堂无所不在。李正卿作为濉溪县民间泥塑的传人,从1958年开始坚持创作泥塑作品,目前正致力于泥塑的抢救、挖掘和保护。他的作品造型丰满活泼、浑厚简练、色彩明朗热烈、表现技法精练,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被人们誉为“泥塑李”。2007年,被评为安徽省民间艺术传承大师提名人。
纺织画:纺织画是用胶水和纺织颜料在普通布料上直接作出的画,它不受绘画工具、布料、尺寸的限制,且防水、不褪色、不掉色,是濉溪县画家马泰先生和李凌女士共同创作的。由于纺织画已经打破了传统画种的表现观念,新的艺术观念和新的绘画材料赋予了它新的面貌,给人以全新的艺术视觉效果。纺织画既能画出油画的厚重、水彩画的透明,又能画出中国画的韵味,是一门中西画结合的嫁接艺术。纺织画比油画省时省力,切作画方便,宜于收藏和保存,装裱快速。作画时既可像国画一样,平放在案上作画,又可像油画一样钉在画框上作画。它色彩清新明快,透明华润、变幻丰富、水分淋漓流畅、色调高雅和谐,是以胶水和彩相互融合渗透的艺术,当多种颜料碰在一起时,颜色借助胶水的灵性所产生的种种绮丽、妙趣的视觉效果,是其它画种无法比拟的。十年来,马泰夫妇先后创作出纺织画五十多幅,其中,《生命之泉》、《山父》、《黄河源流醉秋图》、《发怒的山神》、《乡土》、《九雄争霸》等作品被有关单位和个人收藏。
刻绫画:世人多知剪纸,却鲜闻刻绫画。刻绫画是画家贺馥女士在民间剪纸基础上与版画等各类绘画结合,在创作题材和内容上加以深层拓展,并在材料、技法、装裱上加以突破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其表现手法是刀刻,非剪;是绫,非纸,在装裱后方集大成。画面突破了剪纸的尺寸、表现内容的局限性,不仅有版画、国画的视觉效果,也有着装饰画的特殊美感。刻绫画依附于贺馥女士的艺术素养、个性因素和专业特性。她在创作中借鉴了传统剪纸的长处,灌注了自己的审美情感,体现着与各个画类的结合、传承,从而形成了独立性、创新性、唯一性,开创了绘画艺术的新天地,成为刻绫画艺术的开山之人。现有作品百余幅,代表作《中华巾帼流芳史》卷长50米,《水浒传梁山一百零捌将》卷长近20米。作品《隋炀帝巡幸柳孜》卷长12米,2004年在安徽省首届民间艺术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心连心》在全国工艺美术大赛中获特别金奖。
雕塑之乡:淮北之享有盛名,更因她创造了灿烂的雕塑文化。淮北,在东汉时属沛国,绘画雕刻水平较高。出土的大量精美汉画像石,线条洒脱,构图层次分明。东晋雕塑家戴逵(326—396),铚县(今临涣)人。擅长佛教雕塑。他将西域传来的佛教造像式样与本土艺术相结合,首创干漆夹纻雕塑法,以“夹纻”漆艺用于雕塑佛像,被誉为中国式佛像之父。曾为瓦棺寺塑五世佛,与顾恺之的壁画维摩诘像及狮子国(今斯里兰卡)所献玉佛,并称“三绝”。清末民初,从事雕塑技艺的不下百人,使淮北名声鹊起。现代雕塑家刘开渠(1904—1993),杜集区刘窑村人。擅长纪念碑和肖像雕塑。凇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无名英雄纪念像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胜利渡长江、支援前线、欢迎解放军等作品都是在西洋写实雕塑的基础上,兼容中国传统雕塑的线刻手法,细腻严谨,结构解剖准确。被誉为中国雕塑界的泰斗和中国现代雕塑的奠基人。为了更好地传承雕塑艺术,淮北使用相王广场的相王建城、火车站广场的煤海之子、濉溪的酒之歌、人民路的腾飞、世纪广场西侧的“爱园”雕塑园、儿童乐园的成语雕塑园等特色雕塑园和众多街头雕塑装饰和点缀城市,提高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历史是根,文化是魂,雕塑是目。堪称雕塑艺术的一代宗师戴逵和刘开渠生于斯,长于斯。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将雕塑艺术推向顶峰,并带动了淮北新一代艺人的雕塑创作,使淮北成为全国最有影响的雕塑城市。
住宿餐饮:
宾馆酒店:淮北市口子国际大酒店★★★★★,淮北市相王府宾馆★★★★,淮北市郁金香大酒店★★★★,淮北市金房子大酒店★★★,淮北市喜尔顿大酒店★★★,淮北市金利良缘(原名流大酒店)★★★,淮北市佰金翰宾馆★★★,淮北市口子宾馆★★,淮北市濉溪宾馆★★,淮北市凌云宾馆★★,淮北市藕香墅宾馆★★,淮北市香舍黎饭店★★,淮北市诺威假日酒店★★,淮北市城市之家连锁酒店(步行街店)★★,淮北市锦江之星(孟山路店)★★,淮北市格林豪泰酒店(相阳路店)★★,土特名产,口子酒,产于濉溪县,系浓香型白酒。口子酒酿造历史悠久。口子酒的酿造历史,源远流长。远在春秋鲁桓公15年(公元697年),宋襄公多次献血盟会诸侯,饮的就是当地酒。据传,战国时期,宋国迁都相山,就大量酿造。南宋、金、元朝代,口子酒大量生产。口子酒历时千年,入口味道甘美,酒后心悦神恰,素有“名驰冀北三千里,味占江南第一家之美誉。许多文人墨客、达官巨贾会集于此,或泛舟濉水,或饮酒赋诗,清乾隆皇帝下江南途经徐州时,极为赞赏濉溪地方官进献的口子酒。以相山隐士任柔节的“隔壁千家醉,开坛十里香”诗句最为流传。口子酒的生产代代相袭,占有历代槽坊旧址,利用千年古泉,百年老窖,选用优质高粱,上等陈曲,利用传统酿造工艺,酒质清醇馥郁。口子酒的特点为浓香,溢香远,留香长,透瓶飘香,隔宿不断,有“透瓶香”、“隔宿香”之称。它“清澈似玉露,浓馨胜芝兰,甘美沁心脾,入口味绵延”。南京人夸曰:“濉溪名酒到浦口,南京全城皆飘香”。古往今来,商贾行旅,文人墨客莫不“闻香下马,知味停车”。历史上有“名弛冀北三千里,味占江南第一家”之美誉。口子酒已成为淮北濉溪名片之一。
口子糕点:口子糕点品种多,质量好,销路广,是濉溪的土特名产之一。口子糕点分为普通糕点和精细糕点(粗点、细点)两种。像三刀子、羊角蜜、小京枣、蚂蚱腿、豆角皮、燎花、麻饼等均为普通糕点。精细糕点有寸金、麻片、烘糕、蜂糕、云片、山楂糕、皮糖、蛋糕、鸡骨糖、京蜜等。此外还有些时令性的糕点:酥糖、木瓜糕、绿豆糕、月饼等。并有专为祭祀用的礼品,通称“蜜供”。蜜供是用白糖制成的各种各样的人和物。如八仙人子、神像、宫殿、牌坊、宝塔、香炉、蜡台、壶、碗、盆、瓶、龙、虎、狮、马、牛、猪、羊、鸡、鸭、鹅、花、鸟、鱼等。这些“蜜供”制作精巧完美,观之,形态逼真,食之,香甜可口。
老城辣汤:相传乾隆在下江南时,路过此地,感到肚子饿了,恰好路边有一家老太太煮鸡汤,乾隆就坐在路边喝了一碗,感到很香,汤里还有麦仁,乾隆却不知这麦仁是鸡没洗干净留在鸡肚子里的。于是,乾隆就问老太太:“这是啥汤?”老太太年龄大,耳朵也背,没听清楚,就重复了一句:“啥汤?”乾隆就误认为这汤的名字就叫“啥汤”。后来这个名字就叫开了,现在在濉溪人们都叫“啥汤”,又因为汤的味道鲜辣,有的人又称之为辣汤或胡辣汤。濉溪老城的辣汤是用母鸡和圆骨,加上装有12种配料的料包煮汤。煮的时候除了加葱和麦仁之外,加上大量的生姜,这个汤的味道就偏辣,这种辣味很鲜。把洗好的面筋在温水中醒透,让原来海绵状的面筋表面变得光滑柔软,然后掐成一小块张开下锅,同时用筷子顺时针搅动,这时面筋就会被甩成片状,如鸡蛋絮,但比鸡蛋絮略厚一些。辣汤面筋制作也是有一定的方法的:将面粉放入盆内,用清水约1公斤调成软面团,用手蘸上水把面团揉上劲;饧几分钟,再揉上劲,然后兑入清水轻轻压揉,至面水呈稠状时换上清水再洗。如此反复几次,直到将面团中的粉汁全部洗出,再将面筋用手拢在一起取出,浸泡在清水盆内。洗面筋剩下的面水勾兑到汤中,这样的勾兑连麦仁都沉淀不下去。最后,加上鳝鱼丝、盐、味精、适量的白胡椒。在汤中加上些许香油,更是美味。
王憨子油茶:王憨子原名王新从,他精心研制的油茶在老城小吃群中独领风骚。油茶是濉溪小吃中的滋补精品,人们常说“老城油茶喷喷香”。在街头的饮食摊子上,摆把大壶,外用棉布包着用作保温,壶内有做好的油茶。食用时,加醋、酱油、麻油,酸辣鲜香,美味可口。其口感滑腻油润,略感糊口,且酥油香气浓郁,营养丰富,深受老人和儿童的喜爱。油茶除了香,还有提神、消食健胃、驱湿避瘴、驱寒治感冒等功效!
留香阁毛笔:淮北留香阁毛笔厂生产的毛笔,选料精良,制作柔适度,有200多个品种,属宣笔。留香阁在发掘传统制笔工艺的基础上,即保持宣笔的特点,又博取众长,吸收湖笔取锋的长处,独创了自己的风格。保持了毛笔特有的尖、圆、齐、健、刚柔兼得、毛纯耐用的优点,而且锋长、锋清、体瘦、含墨量大,用起来挥洒自如,泼墨凝重,可致“铁线中锋”的妙趣。其中舞鹤游天、墨龙戏海、蝶寿、紫竹轩等品种,经著名书画家刘海粟、舒同、李苦禅、赖少其、费新我等试笔,一致称道得心应用,挥洒自如、纷纷留墨赞誉。日本著名书画家加藤丰翠、柴田木石等人也给予很高评价。留香阁毛笔远销港、澳、日本、泰国等地,享誉国内外书画界。
临涣棒棒茶:虽然临涣当地不产茶,但安徽却盛产茶叶。在濉溪临涣南面不足两百里的地方,就有着一个叫做六安的地方,茶叶生产远近闻名。临涣就是借着六安当地一种叫做红茶棒的茶叶,打造出了自己的品牌茶“棒棒茶”。据说常饮这种茶,除有春生津、夏消暑、秋提神、冬生暖的奇特功效外,还能解酒,多饮不撑腹,还可暂解饥渴。临涣镇的人口,现在还不足两千人,可这里数得上名字的古茶馆就有10多家,相传,这是因为临涣古镇有好泉水的缘故。古镇南面有一口泉,叫做回龙泉,相传这口泉水清冽甘甜,茶楼也就大多分布在它的附近。
濉溪酱菜:濉溪酱菜包括濉溪老城的酱菜和临涣镇的酱菜,均已有100多年的生产历史,深受当地群众喜爱。(一)老城酱菜,老城酱菜以酱包瓜最为著名,酱包瓜首创于清朝同治年间,距今已有120多年的生产历史。清香可口的酱包瓜瓜芯充填有多种味道鲜美的细菜,甜、咸、酸、辣、香诸味俱全。吃起来酱香浓郁,脆嫩爽口,风味独特。濉溪酱包瓜选料讲究,制作精细,风味别具一格。元昌斋酱品厂选用当地产的优质包瓜为原料。此瓜呈鼓形,色泽青黄,清润丰满,而且要求每颗重量五百克至七百五十克,坚持随采摘随加工,不能过夜,以保证鲜嫩。制作时,首先在包瓜的梗处以圆盖状切开,挖去瓜瓤,再经过初腌、日晒、酱制等工序,使瓜壳呈琥珀色;然后,筛选取优质杏仁、花生仁、黄瓜、线瓜、豆角、苔子、苤蓝、生姜、鹿角菜、陈皮等作为配料,并经过酱制之后切碎作馅,充填于酱好的包瓜壳内。最后将先前切下来的圆瓜皮盖再盖上,捆扎为原鲜包瓜的形状即为成品。(二)临涣酱菜,临涣酱菜色香味俱全,脆嫩爽口而有弹性,色泽鲜艳透亮,并且散发出酱菜的清香,口感既不过咸,也无苦涩与生菜味。临涣酱菜共有40多种,其中培包瓜和培腐乳名声最大。(1)临涣培包瓜,临涣培包瓜,又称菜中菜,外壳是圆、嫩、鲜、脆的酱培包瓜,内瓤为“倾馅十样绵,颜色有五六”的香味浓郁的酱菜。临涣素有“包瓜城”的美誉。久负盛名的临涣酱培包瓜,系临涣酱品中的传统名菜,有150余年的历史。它以香、脆、嫩以及酱味浓郁等独特风味而闻名。清末有诗人题诗赞日:“瓜风送香气,蜂蝶乱飞云,食之包瓜后,忘却故乡人。”1981年在杭州举行的华东地区调味品协作会上,铚城牌培包瓜当选最佳产品。1985年被国家评为最佳调味食品。包瓜原名女儿瓜,其种系是由2000多年前相传下来。包瓜的种植十分讲究。择其特定的土壤,仅施以农家肥和草木灰,包瓜清明点种,立秋采摘,鲜瓜华润丰满,呈青黄色。酿造培包瓜选料特别讲究,所用包瓜每棵500克,呈鼓形,青黄色,滑润丰满。随采摘随加工,不过夜,以保持瓜的鲜度和脆嫩。制作时将鲜瓜切盖去瓤,入缸初腌,日晒夜露30余天后复酱(一层瓜一层甜酱),培40天后制作成琥珀色的瓜壳待用。然后将加工好的酱杏仁、酱花生仁、酱黄瓜、酱品兰、酱苔、酱生姜、酱培瓜、咸豆角、石花菜、陈皮等10余种优质酱菜配料切碎调配,装入酱培成熟的瓜壳内,盖上瓜盖。捆扎仍为原鲜瓜形,故名包瓜。成品包瓜瓜型似鼓,色泽光亮,脆嫩清香,入口清爽,咸甜适度,酱味浓郁,南北皆宜。生产制作成的临涣酱培包瓜富含维生素、氨基酸、糖类和矿物质,是纯天然食品。(2)临涣培腐乳,临涣的酱品众多,与包瓜齐名的是独具特色的培腐乳。培腐乳有100多年的历史,随同包瓜远销四方。技术精细,工艺复杂,选料优良,配比适当,发酵酿制周期较长,产品制成后具有独特的风味。食培腐乳后,倍感食量增加,尤其用培乳的汁液作为烧肥肉的辅料,更是别有风味。豆腐香乳的特点是:色黄而晶莹,开坛后卤汁香味特别而浓烈,软而不腻,美味可口。它的特点是皮肉鲜嫩,质地幼细,味道鲜美,滋味无穷。
丁家壮馍:丁家壮馍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在濉溪的饮食中堪称一绝,以其“色味纯正,香脆可口”闻名遐迩。其制作工艺非常细致,首先要选用精细面粉,加水和,再用一根长近一米茶杯口粗的压面棍反复压制后,撒上少许芝麻,在平底锅上用文火慢慢炕热,做成的壮馍直径有40公分,厚三公分,浑圆坚硬,厚如手掌,正面焦黄,背面雪白,外酥里香,食之有筋头。壮馍很硬,要慢慢嚼,越嚼越能品出麦子的香。丁家壮馍是家喻户晓、人人喜爱的地方美食。据第五代传人,现年已91岁高龄的丁尊贤老师讲述,受旧时男尊女卑封建思想观念的影响,传男不传女,男人身壮有劲,由此得名壮馍。丁家壮馍的制作工艺在当地有较高的知名度,每天的壮馍销售趋势都很好,往往供不应求。
临涣培乳肉:与培包瓜、培腐乳齐名,临涣培乳肉同样以它的色泽鲜艳、形态饱满、入口肥而不腻、乳香浓郁,令人有食之不舍之感而远近驰名。培乳肉工艺考究,必须由当地酱菜培腐乳的汤汁为辅料,制作时须选用上好的五花肉,加工成大块方形,然后放入锅中加水煮沸,去掉油腻。捞出后冷却,再切成均匀的肉片,淋入培乳汁(其培乳汁的好坏决定了培乳肉的色泽和风味),加入作料调匀,放入碗中或盘中,再上锅中蒸若干时间,进一步去掉油腻,并将味道浸入肉中。蒸好后从锅中拿出冷藏,待食用时再上锅蒸15分钟后便可食用。
大庄葡萄:杜集区段园镇地处黄淮大平原,属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气候,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地势平坦,自然条件优越,特别适宜林果种植。境内的大庄葡萄栽植已有300余年的历史,素有“大庄葡萄砀山梨”之说,为保护其品牌,已对大庄葡萄进行了注册登记,每年一度的“大庄葡萄采摘月”活动更使大庄葡萄名声大噪。
黄里石榴:黄里石榴是久负盛名的特产,产于濉溪西北黄里村,多栽植在海拔50米至150米的山坡上。明朝嘉靖年间,大夫吴梦春所著《随年》一书,记载黄里石榴“颜色鲜羌气味芬芳,粒大籽软,汁甘而浓”。民国年间,远销南京、上海等地。黄里石榴品种繁多,有玛瑶籽、软籽、青皮糙、满园香、笨石榴等。其中品质最好的有一种是软籽石榴,又叫冰糖石榴,果圆形,皮极薄,单果重150克,最大300克,粒数350至400个,呈冰糖色,粒大汁多,籽实绵软,味极甜。
黄里笆斗杏:黄里杏品种有水白杏、面杏、关公脸等,其中最好的当属笆斗杏,因其形状似笆斗而得名。此品种系由技师丁仰斋于民国初年嫁接培育而成。其特点是个头大,产量高,果皮光滑,色红黄,肉质厚,酸甜适口。
濉溪西瓜:(1)土型西瓜,产于濉溪县土型,已有多年栽培历史,闻名淮海地区,风销淮北、徐州、宿州、蚌埠、合肥等地。该瓜品质优良,皮薄肉厚,脆嫩多汁。清香爽口,甘甜文蜜。熟透之瓜,刀划其皮,自动裂开,瓜瓤突起,不可复合。主要品种是青核桃纹,属中熟种,果型较大,为椭圆形;皮青绿色,有细网纹,厚约1厘米;瓤红、质沙、籽黑。单瓜重约20斤,大的30余斤,亩产4000斤左右,最高达7000斤,每年栽培面积约300亩。(2)铁佛无籽西瓜,2000年,濉溪县铁佛镇引进无籽西瓜载培技术,全镇种植面积达1.5万亩,形成了无籽西瓜产业基地,并注册了“福蜜”牌商标,被称为“铁佛无籽西瓜”。2006年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质量认证,2010年,“铁佛无籽西瓜”将走进上海世博会,供应时间一个月(7月20日——8月20日),确定面积为1000亩。
百善硬面大卷:濉溪百善硬面大卷以形状美观看见舒心,麦香筋道吃起来掉渣,方圆百里闻名遐迩。过往的客商路人,常品尝硬面大卷以饱口福。百善硬面大卷不同于一般的大卷。首先是它的“硬”;用手按不出凹坑,攥在拳中不变形,像砖头块似的。再者是“大”:正宗的大卷一般长7厘米,宽3厘米,高15厘米,一个足有四两多。其次是它的形状:上方为桥拱圆弧形,下边为四方形。仅这三个特点,非一般大卷能媲美也。百善硬面大卷,几经兴盛沉浮。如今在百善镇只有谢家独家经营。百善硬面大卷已濒于失传的边缘。
双堆面鱼:濉溪双堆面鱼是民间非常简朴的传统主食之一。近年来,它登上一些大饭店的大雅之堂,成为许多食客必点的主食之一。濉溪双堆面鱼做法很简单,用碗盛上面粉,加上一定的水,放盐适量,捣成糊状,将水烧开后,用筷子将捣成糊状的面糊一筷一筷地拨入正在烧的开水之中,面糊进入开水后凝固,形状像大大小小的河鱼,成蛋状。面鱼入锅煮熟后,再加上适量的盐、油和调料即可食用。如果捣面糊时,加上一两个鸡蛋,面鱼吃起来会更松软。“双堆面鱼”可荤可素,而面鱼的荤素一般都以配料和佐料来调节,素者,配料施以青菜、菠菜之类的蔬菜,用油也以小磨麻油为主。荤者,配料可用各类肉丁肉丝,用油则以动物油为主,加以少量的香油搭配。煮面鱼的汤也有讲究,现在大多用猪骨、牛骨、羊架子等炖煮的高汤了。
南坪响肚:濉溪南坪响肚是用新鲜猪肚烹制而成,是南坪镇的一道特色名菜。在濉溪南坪镇,无论是红白喜忧还是朋友聚会的宴席上必有“响肚”,它具有味道鲜美、清香宜人、清脆爽口的特点,在口中嚼时,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故称“响肚”。据介绍,响肚的制作方法也很简单,但煮时的火候应根据作料细致掌握。需购买新鲜猪肚,用盐和醋水反复搓洗,切成条状,在开水锅煮熟加作料,用小食盆或大瓷碗将汤、肚一起盛出来,用小勺舀着吃。南坪响肚老少皆宜,营养丰富、色味俱佳,深受城乡人民喜爱。如今,在宿州、淮北、蚌埠等城市都有“南坪响肚”。
宿半夏:宿半夏是濉溪县的名特中药材,宿半夏不仅是药汤剂的原料,也是部分中成药品丸剂和露剂的主要成分之一。
其它:淮北名菜<鱼咬羊>、淮北狗肉、濉溪羊肉汤、素馅扁食(大年三十晚上包好,初一早上吃的饺子)、干菜角子(一般正月十五做)、油炸小磨绿豆丸子(一般春节期间做)、水煎包、烧饼、鏊子烙馍、(芝麻)干馍、小磨香油、鸡蛋茶、(香油)腌冬瓜酱豆、变蛋。。。。。。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0 中国市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