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宝鸡市区高清地图 ===
=== 宝鸡市资讯概况 ===
交通运输:宝鸡是西北铁路和公路交通要点。它位于陇海铁路、宝成铁路和宝(鸡)中(卫)线铁路交汇处,又有直通西安的西宝高速公路,宝鸡到甘肃天水的宝天高速公路,在建的西宝客运专线和通过审批的宝兰客运专线(都为高铁)。在建的宝鸡至甘肃平凉的宝平高速和宝鸡至汉中的宝汉高速。还有即将施工建设的宝鸡民用机场。铁路,宝鸡的交通地位举足轻重,它是通向我国大西北和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鸡至成都铁路,1958年就诞生在这里。现在,宝鸡的交通十分发达,陇海、宝成等多条铁路在宝鸡交汇,每天经停宝鸡火车站的列车多达122趟。每天有12趟列车从这里始发至全国各地。每天有两趟动车组往返于宝鸡和西安两地。已经开通运营时速350公里的郑西高铁向西延伸至宝鸡,目前用于高铁的客运专线和宝鸡火车南站正在修建,将于2012年正式投入运营。公路,从宝鸡到西安有直达的西宝高速公路,其与周边郊县也有二级公路相通,每天从宝鸡发往各县和旅游景点的车辆多达数百次,交通便利。西安、宝鸡还开通有至重点旅游区的一日游旅游汽车,宝鸡各乡镇和各景区都有班车运营。宝鸡到甘肃天水的宝天高速公路也已开通,前往甘肃的时间大大缩短。航空,宝鸡机场位于凤翔市区东约5公里处糜杆桥镇,原为军用机场。根据民航总局规划,“十一五”期间将改扩建为民用支线机场。扩建后的宝鸡机场将可以起降空中客车以及A-380等大型客机。同时,还将修建宝鸡市区到机场得专用机场高速和航站楼等配套设施。宝鸡机场的修建,将会对宝鸡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文化背景:宝鸡,是华夏始祖炎帝的诞生地,也是周秦王朝的发祥地。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因市区东南鸡峰山有“石鸡啼鸣”之祥兆而改称宝鸡。这里是佛、儒、道三家文化的汇集地,以出土佛骨舍利而闻名于世的法门寺在盛唐时期已成为皇家寺院和世界佛教文化的中心。宝鸡境内的文物资源丰富,其中以青铜器为最多,现已陆续出土毛公鼎、大盂鼎等五万余件青铜器,被誉为“青铜器之乡”。著名文物古迹有:炎帝活动过的天台山,佛教圣地法门寺,著名道人张三丰主持修道的金台观,典雅秀丽的五丈原诸葛亮庙,姜子牙隐居垂钓的钓鱼台,雄伟壮观的周公庙,隋唐帝王皇家温泉——汤峪温泉,一代名流苏东坡主持修建的凤翔东湖等。境内的自然景观更是独树一帜。有景观奇特的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原始风貌鲜明的嘉陵江源头和具有欧洲风格的陇县关山草原。宝鸡的民间艺术更是多姿多彩,独具一格。皮影、木偶、剪纸、刺绣、社火、脸谱、泥塑、草编等都始终散发着周秦文化的遗风古韵,闪烁着中华原始文明的奇光异彩。清代大诗人、大书画家张问陶(船山)于1798年路过宝鸡时写了《戊午二月九日出栈宿宝鸡县题壁十八首》组诗,指陈军事,得老杜《诸将》之遗,一时盛传天下。
城市规划:1:总体规划历程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56年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初步确定宝鸡为“以机械工业为主的铁路交通枢纽城市”。第二个阶段是1981~2000年城市总体规划,在当时的规划指导思想下,确定宝鸡的城市性质是:“以机、电工业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是通往祖国西南、西北的铁路交通枢纽”;至2000年城市人口规模由1980年的40.8万发展至85万。第三个阶段是2000~2020城市总体规划,这一阶段国家建设重点西移,国家批准宝鸡为对外开放和二类陆路口岸城市,同时被确定为新亚欧大陆桥上枢纽城市,相对与1981年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从城市性质、城市人口及用地规模都具有较大的变化,城市规模由中等城市向大城市发展、城市由“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2:城市规划范围及发展目标规划区范围为金台、渭滨、陈仓三个行政区划,东到李家村、西至庙沟大梁,南到玉皇山、北至王家崖水库,总面积906.1平方公里。规划建设区由三个行政区的川道地区组成,东到李家村、西至引渭渠首,南到益门堡、北至王家崖水库和温家寨,总面积168平方公里(其中可建设用地127平方公里)。规划期限近期确定为2000年~2005年,中期为2006年~2010年,远期为2011年~2020年。远期城市发展目标确定将宝鸡市建设成为陕西西部和陕、甘、宁、川四省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达到科教先进、工业发达、交通便捷、商贸繁荣、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大城市。到2020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931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达到2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0995元。3: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宝鸡市城镇发展战略是以陇海铁路、西宝高速。西宝北线、南线和渭河沿线的城镇带为发展主轴,宝中铁路、宝平公路和千河两岸,宝成铁路、宝凤公路和嘉陵江两岸的城镇带为两个次轴,规划期内,宝鸡市区发展为大城市,凤翔、岐山发展为中等城市,陇县、凤县、眉县、扶风等县发展为小城市,形成以宝鸡市区为中心,岐山蔡家坡为城市副中心,凤翔、岐山、陇县、凤县、扶风、眉县等县城为骨干,95个建制镇为依托,形成市域乡镇时空有序、协调发展的“点、轴(带)”发展的城镇体系。2010年全市域规划总人口数403万人,城市总人口为181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45%;2020年全市域总人口数432万人,城市总人口为238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55%。4:城市性质和规模宝鸡城市的性质为:炎帝故里,周秦王朝发祥地;新亚欧大陆桥上的重要城市;联接中原、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工贸发达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到2010年,城市人口规模82万人,建成区面积80平方公里;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120万人,建成区面积130平方公里。5:城市空间结构中心城市及卫星城镇:为适应城市发展需要,在市域空间上规划设置一个中心城市、两个卫星城市和四个卫星城镇。中心城市—宝鸡市区,由金台区(含石羊庙)、渭滨区(含八鱼乡)和陈仓区(含千河镇、虢镇镇、清溪乡)三区组成,面积168平方公里,是市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两个卫星城市—岐山县、凤翔县,岐山县是市域城镇体系的副中心;凤翔县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与中心城市共同组成宝鸡市旅游服务中心。四个卫星镇──长青镇、阳平镇、贾村镇和县功镇。中心城市空间结构:宝鸡市南、北、西三面环山,南有苍翠的秦岭,北有粗犷雄浑的黄土高塬,黄河第一支流渭河横贯东西,构成了城市长约33公里、宽约5公里的东西向带状地形。本次规划在上一轮总体规划分区结构的基础上,规划了一个中心集团,四个外围组团,形成以南山北塬为依托,渭河水系为开敞空间,中心集团为主体,区间绿地为间隔的“山、塬、水、林、城”融为一体的“带状布局、组团结构”。中心集团范围包括原市中心区、上马营、石坝河、八里桥地区,面积28.89平方公里,是全市的行政、经济、文化中心;四个外围组团分别为神农组团、福谭组团、陈仓组团、西虢组团。其中神农组团由清姜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天台山组成,总面积139.13平方公里;福谭组团由福临堡和谭家村地区组成,面积14.34平方公里,是城市的综合工业区;陈仓组团由十里铺、卧龙寺、石羊庙乡、下马营镇和八鱼镇的川道地区组成,面积63.83平方公里,是以钛材加工和轻纺工业为主的综合工业区;西虢组团由虢镇、千河镇和清溪乡的川道地区组成,面积55.11平方公里。城市中心位于中心集团,以原中心区、上马营、石坝河为主体,构成城市中心区;两个副中心分别位于陈仓组团和西虢组团,是城市次一级中心,除服务本组团外,还承担和分解部分市级中心职能。6:城市设计宝鸡城市设计的总体结构是以秦岭、北塬为背景,渭河及其支流水系为开敞空间,渭河及东西干道为景观轴,南北干道为景观带,各集团(组团)中心为景观区,环城生态圈和区间绿地为绿色空间,古建、遗址为人文景点,辅以“城市门户”、天际线和轮廓线、建筑风格和色彩、高度控制区、视线通廓、景观结点、标志和夜景区等要素,构成反映该市自然生态及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景观体系。其中东西向景观轴(带)为渭河、经二路--宝虢路、火炬路--宝钛路三个景观轴;南北向为千河、金陵河、清姜河及清姜路--宝平路、福谭路、斗中路、十马路为7个景观带;景观区包括炎帝陵、秦岭、北塬和各集团(组团)等7个重点景区;环城生态圈是指渭河及其支流水系,秦岭、北塬以及由其组成的自然生态区域;城市“门户”是指进入城市的标志地区,包括李家村、高家村、益门堡、温家寨东西南北4大“门户”;高层建筑区主要位于中心集团的经二路地段、马营路中段和两个副中心的中心地段。7:城市综合交通宝鸡市的对外交通,在铁路方面规划新建南环铁路、下马营编组站和党家村站,扩建宝鸡东站、卧龙寺站、虢镇车站,修建宝成、宝天和宝中铁路复线,全面提高铁路运输能力;公路方面城市对外交通以外环加联络线的结构形式,北环线沿引渭渠南岸而过,南环线沿秦岭北麓和铁路南环线并行而过,310国道从虢镇东过河;外环线和联络线以对外交通为主,兼顾城市内部区域交通。西宝一级公路市区段远期改为城市内部快速路,310国道迁至城市南边。城市对外公路交通形成平行的四个环。近、中期以西宝一级公路和金陵东路、宝十路、斗中路为对外交通骨架,拓宽西宝南、北、中线和川陕公路,新建金陵东路和石益路,完善过境交通网络。远期改造凤翔田家庄军用机场为“军民两用”,开展民航业务。宝鸡市区规划路网由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组成。城市干道网由东西向一条快速路和主次干道加外环路组成骨架,通过南北向三条主要干道联系,构成城市的大外环和东西四个主串环的“串环式”干线道路网。到2010年该市道路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实施北环路及现有路网的联系工程,打通斗中路到福临堡的滨河大道,拓宽宝虢路、大庆路和姜谭路,建设斗中路高架及其立交,建设福谭路和石嘴头至宝桥的南环路,建设石凤路、植物园路等。到2020年规划城市广场38.6公顷,其中市级广场3个,区级广场2个。社会公共停车场14.76公顷,社会停车位8370泊位。8:城市园林与生态建设结合宝鸡市的自然条件和结构特征,宝鸡市绿化用地的结构布局是以南山、北塬为依托,渭河水系为开敞空间,环城设置防护林带,将公园、游园、苗圃等集中绿地穿插于城市腹地,形成“山、塬、水、林、城”融为一体,“城市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城市环境;以“一圈”(环城生态林带)、“二面”(北塬坡和秦岭北麓)、“三线”)铁路沿线、渭河两岸、引渭渠两侧)、“四区”(天台山风景名胜区、引渭渠首风景区、钓鱼台风景名胜区、王家崖水库游览区)、“五团”(五组团外围绿带)为骨架,公园、苗圃等集中绿地相互渗透,形成“点、线、面”交织有序的生态绿地系统。新建九个公园和十三个游园街头绿地,公园分别为石鼓山公园、儿童公园、陈仓公园、西虢公园、引渭渠首公园、凤凰山公园、下马营垂钓乐园、千河公园、西河滩公园,公园总面积达到453.4公顷,街头绿地总面积达到131.32公顷。到2020年人均城市公共绿地达到8.67平方米/人,人均城市绿地达到10.0平方米/人。宝鸡生态城市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突出宝鸡市“山、塬、水、林、城”融为一体的城市特色。在规划建设区外围,结合北坡面和秦岭北麓浅山区营造一圈300~500米宽的生态林带,并开发建设北坡森林公园。开发天台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引渭渠首城郊风景区、钓鱼台风景名胜区、王家崖水上游览区。渭河水系的开发利用,规划在渭河及其三个支流(清姜河、金陵河、千河)处的适当位置设橡皮坝蓄水,形成水面;在渭河中设多处漫水桥,为居民提供亲水环境或居民步行、骑车过河。沿铁路、渭河、引渭渠两岸绿化和南北水系两侧设置防护林,中期32公顷,远期45公顷,同时搞好居住区和单位绿化,提高绿化水平,远期规划绿地总面积27.37平方公里,城市绿地率达到31.94%,绿化覆盖率39.93%。2005年,宝鸡市被国家环保总局认定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2002年,陕西省要求宝鸡率先建成大城市,成为“一线两带”建设的西部龙头,生态园林大城市建设全面启动,陈仓区顺利完成了撤县设区,以高新新区和行政中心商务中心东移为标志的市区东扩南移步伐加快,先后建成了陈仓大道、高新大道、新世纪大桥、福谭大桥、卧龙寺大桥、斗中路渭河隧道等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的载体服务功能明显增强,“四横十纵”的城市立体交通骨架已经形成。2001年9月,渭河市区段防洪暨生态治理工程开工建设。先后规划并实施了渭河市区段防洪暨生态治理、市区北坡和秦岭北麓绿化三大城市生态工程。建成共占地120万平方米的两个开放式公园,北坡建成绿树成荫的190万平方米的金台森林公园。特别是渭河拦河闸下闸蓄水后,形成了140万平方米的生态水面,“两条林带、一片水面,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依山傍水”的生态园林城市景观初步形成。目前,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到39.3%,大气环境质量明显好转。2008年宝鸡规划编制2008-2020年宝鸡市城市规划修编,宝鸡规划区范围为宝鸡市辖区,面积为3574平方公里。中心城区为西、北至硖石乡-扶风一级公路、东至伐鱼河和机场高速公路、南至徐兰客运专线和自然山体边缘的区域面积为364平方公里,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为“一带一轴五组团。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近期(2015年),城市人口规模为113万人;远期(2020年),城市人口为规模130万人。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1、近期(2015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18平方公里;2、远期(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43平方公里。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0 中国市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