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云南省交通地图 > 玉溪市交通地图 > 澄江县交通地图
=== 玉溪市澄江县高清交通地图 ===
=== 澄江县资讯概况 ===
澄江文庙:澄江文庙原称黉学,又名孔庙,坐落于云南省澄江县古县城中心,西与原澄江府署,东与文庙街相并,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文庙的建筑群规模宏大,巍峨壮丽、结构精巧、古朴庄严、整个建筑汇集了精湛的技艺,雕刻绘画,重脊飞甍,斗拱雀替,木雕石刻都继承了古代建筑艺术和民族风格。堪称附近州县庙宇之冠,也是云南省比较大的文庙之一,是澄江县境内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澄江文庙始建于元朝大德年间(1297年~1307年),当时建文庙已在云南兴起,澄江路总管蒙古人魁纳也在金莲山建成文庙,以崇尚孔圣人。自明隆庆五年(1571年),迁府城于舞凤山下之后,改旧文庙为玉笋书院。新府城便无文庙,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任知府的黄元治为解决澄(江)阳(河阳)两级学宫,便倡议在新府城建文庙,并于当年动工。又由于康熙年间澄江进士赵士麟在京任少宰,故澄江文庙突破一般府城规格,建筑规模特别宏大、壮观。乾隆、道光曾重修,光绪二年(1876年),地方绅士、官员又捐资重修。现存的文庙即为光绪二年重修的建筑群。澄江文庙,坐北向南,整个建筑群以影壁(又称照壁)、大门、泮池、三孔石拱桥、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先殿(又称后殿)等组成。每殿之间相隔数十米,逐层迭建,均建在一条南北向的中轴线上。其次还有大成殿左右两庑和大门前两旁设有东西两门,东称"孔门",西称"义路"。义路侧边竖一石碑上刻"文武官员至此下马"。文庙的朱红大门,约高8米,系术质结构。重檐歇山顶,共12棵大红木柱托顶,柱脚立于石鼓上,石鼓花纹精致。大门为三开间,共有六扇大门,朱扉金钉,一排排金黄色的门钉钉在大门上,每扇门有79棵,这些门钉全是铜制成。这不仅是装饰的构件,同时看上去有威严之体现,钉帽全是泡头状,很有气派,浑厚、庄严。进大门走10米就到泮池,一座三孔石拱桥跨于泮池上。石拱桥长12.4米,宽3.55米,整个石拱桥共有三孔,中间一孔跨度为3米,左右两孔跨度各为2.5米,桥的坡度为25°。整个桥面均用五面石铺筑,桥面两侧以长方形石板作护栏,每边匀布11根石栏柱,柱头均镂空球形圆雕作为装饰,有的雕镂成双龙戏珠,有的则是双凤朝阳等等,古代艺术家们的镂空和圆雕的刀法遒劲而细腻见奇。栏柱之间,每边分布12块石刻浮雕,每块约高1米,宽0.8米,上面雕刻着古代一些民间故事的历史典故。有的是十二生肖,花鸟鱼虫、龙凤、犀牛、海马等。这些雕刻手法,对人体和环境、器物的关系、衣饰裙带的折叠扭转,内外穿插较充分地加以体现,使得线条流畅,玲珑剔透。三孔石拱桥下的泮池,由两个扇形组成,分布于石拱桥的东西侧面,半径9.2米,弧长15.9米,周围砌石栏,石栏每隔0.8米刻一望柱,柱头上靠北一排雕刻小石狮。如芦沟桥的望柱那样。望柱靠南面的柱头则是含苞欲放的莲花。这些石狮,莲花一样地雕刻得协调美观,栩栩如生。泮池南北两端各有一对1米多高的大石狮,石狮下面的座基石,每面都雕刻有二十四孝中的一孝,"大舜耕田"、"王祥卧冰"......等。在每面依次而雕刻着图案。刻工十分精湛,工艺精细,泮池内的进水口处,东西两边各雕刻一石龙头,池里的水则由石龙口吐出流入泮池内,石龙吐出之水是一些能工巧匠把地下浸出之水堵进在围砌的暗沟之中,暗沟如"龙身",水从"龙身"滴入石龙头的口中吐出。雨季之时,龙口里的水喷涌而出,奇妙而生动。由泮池向北走30米,一座飞朱流丹,富丽堂皇,结构精美的"棂星门"矗立在眼前,棂星门为木石结构牌彷式的门楼,三开间,楼高10米,宽15米,重檐歇山顶,有二重飞檐,下层分左右两边为上层覆盖。顶铺琉璃瓦,正背两端有龙形正吻。各条垂脊亦装有垂,檐下使用数重斗拱,梁与檐间绘彩色图案。每边正中都有金鸡、牡丹、龙凤等镂空木雕或为雀替,或为装饰,布置得当,美观华丽。牌方四根柱子下部包在1.4米高的砖石基墙中;上截外露直撑坊顶。两侧各立大石狮一对,一对向南,一对向北,造型英武雄姿,雄风深邃,石狮基座约1.8米,座基石上雕刻动物"二龙戏珠"、"双凤朝阳"、"鹿望金钟"、"犀牛望月",以及人物雕刻等,雕刻中有对座饮晏,车马仪仗出巡等,这些雕刻绘画,各展其姿,各呈其妙,布局严密,层次分明,表情各一,备极精巧。真有雕龙则龙飞云天,绘凤则引颈长鸣之势。坊正中的上方匾中椠镌刻着光绪贡生洪云程书写的大字楷书"棂星门"三字。两道侧门分别镌刻着"金声"、"玉振"四个篆书,这三块匾均为红底金字。整座棂星门构思严谨,造型和谐,庄重雄奇,颇有气魄,远看近看都壮丽美观。从棂星门再进30米为大成门,大成门在大成殿与棂星门之间的中轴线上。大成门系土木结构建筑,三开间,东西为山墙,单檐硬山顶,檐柱上方向外悬有方形雕花垂步。檐枋上有雕刻精美的各种云龙图形,大成门台基高1米,青石包边,南北两面陡板石均刻花卉浮雕。这些浮雕,纹理清晰、生态盎然。大成门东面山墙内镶有历代修建文庙的石碑,记载着这座庙宇的历史,西面墙下镶着一块元朝时我国名书画家赵孟頫(字子昂)的真迹,书范仲淹公格言,其内容大致是:范仲淹对忠恕之道之体会。这碑至为珍贵。石碑上还刻有赵孟頫真迹来源以及历代保护该碑情况,据记载,此石碑系延佑戊午年(1381年)嘉平月既望吴兴赵孟頫书画屏一堂,书法秀润劲拔,至万历丙午年(1606年)刘懋功将屏字镶刻在石碑上。此碑原在旧城,迁城时,随着迁来新府镶在孔庙今碑址。大成门东西两侧的天井内,原来大殿两边都建一排庑房各三间,东三间为"祀名宦",西三间为"乡贤祠",祠内供奉着澄江府历代名宦和有威望的乡贤牌位。大成门与东西两庑间留过道,各建一道月宫门通大成殿。平时不能从大成门入内,只能从两侧进入大成殿。大成殿是该庙建筑群最高大的建筑,高18米,五开间,通面阔28米,进深20米。系土术结构抬梁式构架,双层屋檐,不用斗拱,举架甚高。殿宇宏深,巍峨雄奇,古朴肃穆,浑然一体。殿中共有26棵朱红大柱,共20道格扇门,格扇门均雕刻着龙凤;层层透漏,龙凤雕刻真有龙飞凤舞之韵,龙则蜿蜒起伏,凤则展翅翔舞。殿前的两棵大柱金龙环抱,龙瓜劲张,龙身弯曲,显得气势雄伟。檐枋透雕花鸟走兽,雕刻精美,纹理清晰,各有特色,极富立体感。大成殿屋顶铺琉璃瓦,南面镶有棱形图案,正脊中立葫芦宝瓶,配以陶制的十二生肖和八仙的装饰。紧接正脊下方镶有"国泰民安"、"天下太平"字样。八个翼角上翘45°。大殿内原供孔子牌位于九龙木雕坐位上,上书"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之位",两旁供四配十哲牌位。次间正墙上镶康熙二十五年(1688年)和二十七年(1690年)颁发的"御制孔子赞"及"四配赞"石碑。其主要内容是对孔子、孟子、颜回、曾参、孔(左边是单人旁右边是"及")的赞语。大殿前有光绪皇帝御笔"斯文在兹"的匾额,尤为显要、夺目。两旁悬有张丽生手书的"德配天地"、"道冠古今"的匾额。次间殿前有五级踏跺至月台,月台长14米,高1米,五面石包边,石上均刻花卉浮雕。月台两侧有垂带踏跺通左右两庑,月台全是五面石铺地,东、西、南三方石阶通大殿,正中有御道、中间嵌一块2米长,1米宽的石雕五龙石壁,姿态生动逼真,雕刻尤为精巧,刀法劲健利落,显示了高超的工艺水平,石壁上的五龙,龙瓜在翻飞,鳞甲在鼓浪,确有云雾雷霆之势,此石雕现已用不锈钢管栏围,列为澄江重点保护文物。大成殿建筑之所以高大,原来当时建盖孔庙就郑重地规定过,县城今后所有建筑都不得高于大成殿的高度。真正体现了孔子的至高至尚的地位。旧时,每逢孔子的生日、忌日都要在文庙举行盛大的祭祀典,文武官员、学士名流、乡绅师生等络绎不绝前来参加举行仪式,规模空前庄严,隆重。新中国建立后,文庙曾被一些单位使用过,但对大门、泮池、石拱桥、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均无损坏,对一些石木雕刻、浮雕绘画,匾额等工艺保存完好,历经沧桑,仍不失其活泼生动的原貌。前来参观游览的人们连声赞叹:"进到文庙来,就像进入了一座建筑群艺术宝库,这都是前人给我们留下最宝贵、最有价值的艺术珍品。",近年来,政府几次拨款对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等进行了修缮,重新彩绘,从而使文庙焕然一新,把原来做招待所的大门也拆出,重建古香古色的朱扉金钉大门,显得古朴庄严,使文庙的建筑群众别具特色地大放光彩。
历史文化:澄江十景:玉笋擎天·金莲捧日,仙湖夜月·罗藏朝云,九苞凤城·华山古寺,东浦流虹·龙岩录湫,西山伏虎·万花春谷
乡镇简介:【凤麓街道办事处】位于澄江县坝子北部,地处县城,距省会昆明52千米,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面积8.8平方千米,海拔1755米。办事处驻地凤翔路南7号,辖4个社区居委会(拥晖、澄波、揽秀、仪凤社区居委会),35个居民小组,非大田、二台坡两个山区合作社。【龙街街道办事处】位于澄江坝子西部,美丽的抚仙湖畔,东接右所、凤麓街道办事处,西邻呈贡、晋宁县,北连阳宗镇,南靠江川县。镇政府驻地龙街村,距县城3千米。幅员面积175.3平方千米,是澄江县最大的一个镇。全镇下辖13个村委会,109个自然村,119个村民小组。【阳宗镇】位于澄江县北端,滇中第一高峰梁王山北麓,玉溪市最北端,镇党委、政府驻地阳宗村委会,距省会昆明33千米,距县城28千米,是全县距县城最远的一个镇,也是玉溪市距昆明市最近的一个城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2°53′43″~103°01′45″,北纬24°45′27″~24°55′23″之间;东、西、南三面环山,北依阳宗海。全镇南北最大纵距18.3千米,东西最大横距13.5千米,镇域总面积143.46平方千米,其中山区占83.45%,坝区占8.5%,湖泊占8.05%。最高海拔2820米,最低海拔1770米,平均海拔1780米。全镇辖阳宗、桃李、新街、北斗、净莲寺、饮马池、脚步哨7个村委会,43个自然村,4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2410人。【右所镇】位于澄江坝子东部,北接阳宗,西邻龙街、凤麓两镇,东毗九村、海口,南临抚仙湖。幅员面积80平方千米,辖小西、吉花、右所、旧城、矣旧、补益、小湾七个村委会,71个村民小组,全镇人口34407人。【海口镇】位于澄江县东南部,距县城23千米,东邻宜良县,南接华宁县,西濒抚仙湖,北接右所、九村镇。因抚仙湖水由此经海口河流入南盘江,故名“海口”。全镇最低海拔1328米,最高海拔2100米。全镇面积东西长约20千米,南北宽约8千米,所辖面积为102.7平方千米。全镇下辖4个村委会,总人口10754人,有汉、彝、苗三种民族。苗族、彝族占全镇总人口的22.8%。【九村镇】位于澄江县城东北部,距县城7.8千米。镇党委、政府驻地九龙街。东北部隔南盘江与宜良县遥遥相望,南部与海口为邻,西北部与右所、龙街、阳宗接壤,总面积109.3平方公。最高海拔2260米,最低海拔1530米。全镇辖九村、龙潭、东山、七江四个村委会,61个自然村,62个村民小组,2002年末,全镇总户数2768户,总人口10769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57人,占总人口的0.53%。全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98.5人。
澄江大事记:西汉至清朝,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设俞元县(今澄江),属益州郡。蜀汉建兴三年(225),改益州郡为建宁郡,俞元县属建宁郡。西晋武帝泰始七年(271),俞元县沿袭旧制,仍属建宁郡。永嘉二年(308),改建宁郡为晋宁郡,俞元县属晋宁郡。西晋末至东晋初,晋惠帝复设宁州后,郡县制屡有分合,而俞元县分属不同的郡,或分立新县,仍属晋宁郡。隋开皇十年(590),俞元县隶属于南宁州总管府管辖。唐武德元年(618),俞元县划属南宁州都督府。天宝末年(756),改俞元县为罗伽甸(今澄江,罗伽一名始此)。上元元年(760),改罗伽甸为河阳郡(今澄江,河阳一名始此)。宋乾德三年(965),赵匡胤以大渡河为界,蒙氏在滇东设37部,其中3部:即强宗部(今澄江县阳宗镇)、休制部(今玉溪)、步雄部(今江川),后又将这3部合并为罗伽部(今澄江)。蒙古宪宗四年(1254),忽必烈统一云南,改罗伽部为罗伽万户府。宪宗六年(1256),境内设常平仓、义仓。至元三年(1266),改罗伽万户府为中路,领河阳县、江川县、双龙县、畔龙县、休纳县。元至元十六年(1279),将罗伽中路升为澄江路(澄江一名始此)。大德四年(1300),知府严斌主修阳宗城。大德十一年(1307),路总管魁纳建立澄江路学。明洪武十五年(1382)三月,改澄江路为澄江府。知府王砚设西关(上关、中关、下关)。始建府治于绣球山。洪武十九年(1386)九月,沐英奏请屯田,以左、前、广、后4卫分屯河阳县。洪武二十七年(1394),沐春社派兵1.5万人,命王砚开挖阳宗汤池大沟,引阳宗海(明湖)水流出。景泰元年(1450)秋,淫雨连绵,庄稼遭害,斗米价值银四两。景泰七年(1456),连绵阴雨,庄稼无收,百姓用野菜充饥。天顺四年(1460),在海口河南岸修建石坝,北岸修建梅子箐石坝。弘治十二年(1499)二月四日,地震,民房倾倒,人畜多压死,禾稼遭害,月余才止。弘治十七年(1504),知府温廉迁府治于金莲山。正德十三年(1518),迁府治于阳浦山麓。建黉学于绣球山。正德年间(1506~1521),知府李珩重修阳宗城。嘉靖八年(1529)八月十四日夜,大雨倾盆,山崩,西浦溪水涌入西街子,倾城、坏屋、损害庄稼。嘉靖十年(1531)夏,山多虎,天大旱,米价腾贵。嘉靖十八年(1539),迁府治于金莲山。嘉靖二十七年(1548)四月二十六日,地震。隆庆元年(1567),在城南筑鲁溪营堰塘,周围1里,深七尺,引西龙潭水注入。隆庆四年(1570)知府徐可久迁府治于舞凤山麓(今凤麓镇)。隆庆五年(1571),知府徐可久在太平桥下建太平闸,于西浦龙泉坝开三河,引泉水南流入抚仙湖。县城东建黉学(文庙),又称孔庙。万历二年(1574),大雨,湖水溢出,米价腾贵。万历九年(1581),将赋役归并田赋征收。万历十四年(1586),湖水溢出,损坏庄稼。万历十六年(1588),地震。万历十八年(1590),天旱,损害庄稼,歉收。万历十九年(1591)八月,天旱,民饥。万历二十四年(1596)八月,地震。清顺治三年(1646),张献忠部将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入滇。孙可望派将张胜镇守河阳。顺治十五年(1658)四月十七日,新兴州发生五级地震,波及澄江。康熙六年(1667),知府周国寿重修阳宗城。康熙八年(1669),云南巡抚李天裕裁阳宗县归并河阳县,属澄江府辖。康熙二十五年(1686),知县刘知枢编审实丁1313丁内。康熙二十八年(1689)三月,水灾。康熙二十九年(1690)七月,连绵大雨,山洪泛滥,损害禾稼,毁坏房屋。康熙三十一年(1692),新设迤南道,澄江府仍属迤东道管辖。康熙三十四年(1695)八月二十日,大雨冲毁房屋。康熙三十六年(1697),天旱,米价腾贵。修建海口石桥(又名海晏桥)。康熙四十一年(1702)十月,天下黄沙,3日乃止。重修黉学(文庙)。康熙五十一年(1712),实行地、丁合一,统按田粮征收粮税。康熙五十六年(1717),李丕垣主修,李应绶等编纂《河阳县志》,计20卷。乾隆十五年(1750),地震,鼓楼垛口倒塌18座。乾隆五十八年(1793),筑鲁溪营吉里村堰塘,周围1里,深8尺,聚西龙潭之水灌溉田亩。嘉庆年间(1796~1820),知县王良臣建太平桥。道光十三年(1833)七月二十三日巳时,地震,房屋倒塌,压死男妇无数。道光二十七年(1847),李星源主修,李熙龄等编纂《澄江府志》。咸丰年间(1851~1861),筹集军晌,摊派津贴。咸丰十年(1860),鼠疫流行,死者数以千计。同治末年(1874),划新兴州归澄江府管辖,设千总一人,驻新兴州。光绪十年(1884),清丈田亩,核实田赋。光绪十一年(1885),开办社仓积谷。光绪二十七年(1901),河阳县设邮政代办所。光绪三十三年(1907),推行癸卯学制,开办新学,府署设儒学制。创办澄江府属师范传习所。创办县属两等小学堂,后改为县立第一小学堂。光绪三十四年(1908),开办澄江府属中学堂。县衙设实业所。宣统元年(1909)四月,地震,房屋倒塌。创办职业学堂蚕桑讲习所。开办艺徒学堂。宣统二年(1910),县境内开办公办和私营采煤业8个,分别在乌鸦洞、沙坝、牛场等地开采。开办私营联发铜厂和宝丰铜厂。宣统三年(1911),府属师范讲习所、府属中学堂并省归口管理。
玉溪市通海县澄江县名胜古迹简介
又称澄江海。在云南澄江县城南2公里。湖中有二石耸立,似仙人抚肩巡游,名抚仙石,湖亦因此得名。湖面北宽南窄,南北长60公里,面积约217平方公里,最深处达151米,...
玉溪澄江县天气预报10天-玉溪澄江县未来5天、7天、10天天气预报...
玉溪澄江县天气;天气预报频道为您提供玉溪澄江县未来5天、7天、10天的天气预报。如果您要到玉溪澄江县旅游,请关注玉溪澄江县最近的气象信息。...
澄江县相亲约会,首选2000年创建的爱在中国-云南玉溪市澄江县...
依托庞大而优秀的会员群体资源优势,专门并且免费为会员提供最便捷的网络服务!需要澄江县相亲约会,玉溪市澄江县相亲约会网为您提供最好的服务!...
澄江县交友中心,首选2000年创建的爱在中国-云南玉溪市澄江县...
依托庞大而优秀的会员群体资源优势,专门并且免费为会员提供最便捷的网络服务!需要澄江县交友中心,玉溪市澄江县交友中心网为您提供最好的服务!...
玉溪市澄江县电子地图,城市旅游地图,在线区县市道路交通地图-...
玉溪市澄江县电子地图,城市旅游地图,在线区县市道路交通地图查询...玉溪市澄江县城市电子地图,旅游地图,交通地图 玉溪市澄江县城市相关信息 电话区号0877东经...
澄江县相亲会友,首选2000年创建的爱在中国-云南玉溪市澄江县...
依托庞大而优秀的会员群体资源优势,专门并且免费为会员提供最便捷的网络服务!需要澄江县相亲会友,玉溪市澄江县相亲会友网为您提供最好的服务!...
玉溪市澄江县卫星地图
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卫星地图...它东邻宜良、澄江县,南接澄江、晋宁县,西濒滇池。目前,呈贡板块在推的楼盘项.使得安宁市逐渐发挥了昆明"卫星城"的功能,再加上当地...
澄江县男人相册,首选2000年创建的爱在中国-云南玉溪市澄江县...
依托庞大而优秀的会员群体资源优势,专门并且免费为会员提供最便捷的网络服务!需要澄江县男人相册,玉溪市澄江县男人相册网为您提供最好的服务!...
网易同学录|澄江县第一中学
中国最好用的同学录/校友录,提供留言,照片,通讯录,联络方式。...
澄江县旅游指南_2011年澄江县旅游攻略_澄江县自助游_51766旅游...
澄江县旅游频道提供2011年澄江县地区详细的旅游信息导航,包括澄江县旅游景点的游记攻略,特价酒店,特价门票,全国到澄江县旅游的参团旅游线路以及自助游游记。...
澄江县律师_找法网澄江县律师免费在线咨询法律服务
找法网澄江县律师为您提供澄江县律师在线一对一专业法律咨询、免费在线咨询服务,涵盖澄江县各资深律师所擅长专业、执业机构、联系地址联系联系电话等信息查询...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20 中国市县地图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